第十一章 地形篇
这一篇很明显看出孙武是利用地形的高手,而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有如此多的经验,其实可以设想出一个个的地形,看看这样的地形,自己带兵从头开始一步步去攻或去守,该怎样去做最好,所谓积少成多,甚至比方说平常出去,随地都是各种各样的地形,考虑一下如果是两军或两队对垒,该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而这里列出的这样详细的经验在冷兵器时代可以说是绝对有用的宝贝,因为古时依靠地形而胜而守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象大山、猛川、森林,等等,无一不是可借助之而取胜的。 第二段讲了失败的六种情况,为什么会战败所有人都能看清楚,但是发生的这一切却不是人们可以这样罗列出来的,除了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以外,一定都是有各种战例相证。 而以上两段对各种情形都能用不同的字来概括,而且又符合实际,其兵家之“文”也是非同小可的。 第三段讲了几个原则性的东西,一是必须掌握地形,二又是与国君的关系(其实现在可以理解成为与国家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不是为了私利,即进不谋求胜之名声,即国君以为不能胜而不打的,将帅却认为可以打而且能够胜,但是这打仗不是为了得到个人胜利的荣耀,而是为了百姓为了国家;而退又不回避违命,即不能胜的,即使国君要打,也要冒着违命的罪责而坚决不打,一切为了百姓为了国家,这样的将帅当然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的财富。 第四段是古代练兵几乎应该是必用的,因为那时可能几乎没有什么军队的严格和十分有效的制度沿袭下来,就算有一些,可能也是大多不能执行更不用说严格执行,所以带兵经常是随将帅的能力而差别很大,所以这里十分强调士卒和将帅之间的关系,而且《孙子兵法》里写的这种关系在许多人印象当中似乎古代有相当多的时候做得十分之差,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封建社会的人与人的严重不平等和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制度的严重缺陷。 最后一段相对于以前的知已知彼的两个“半胜”又多了一个,即这篇的主题:“地形”,所以“知已知彼”,应该是“百战不殆”,而可能不是就是“百战百胜”,因为,冷兵器时代的地形,实在是太重要了,象下一篇《九地篇》,又是和地形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