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在下乃是一介谋士
余声抬眼一看,说话的原来是石遵,石遵此人善于礼乐教化,当年也是太子的有力竞争者,虽然当时无功而返,但现在终于如愿以偿自立为帝,改元青龙。 这是一个短命的胡人皇帝,余声脑子再有问题也不可能跟着他混,未等石闵开口就先说道: “多谢厚爱,但君子重诺,我既然与武兴公提前做了约定,那只能拒绝您的好意了。” 石闵听完,心中对余声更是满意,对着石遵拱手道:“陛下统兵有我,他在我麾下也是为陛下效力嘛。”石遵听完略有不悦,也只能按捺不提。 石闵带着余声以及几位将领跟随着石遵的依仗步入大殿,石遵尊母亲郑氏为皇太后,立妃张氏为皇后,立燕王石斌的儿子石衍为皇太子。以义阳王石鉴为侍中、太傅;沛王石冲为太保;乐平王石苞为大司马;汝阴王石琨为大将军;武兴公石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 石遵封石闵是大都督,官阶不可谓不高,但余声不用看也知道石闵很不痛快,只是在强压怒火。 朝政结束,分赃已毕,石闵领着诸将与余声回到自己的府邸,在大厅上将佩剑扔在案几之上,大声喝道:“气煞我也。”诸将赶忙问道缘何生气,石闵只是摇头不语。 刚抱上大腿的余声像一个小透明一样站在大厅的边缘,双手附后,参观着石闵此人议事的地方。 石闵看到侧立一旁的余声脸上带笑,不发一言,心中一动,宣布诸将回去各行其是。余声却没有动,两人心照不宣。 等到诸将退去后,石闵招呼余声坐在下首后,然后问道。 “这位壮士,言谈相貌不似凡人,不知是哪里人士?” “在下余声,自幼在山中修行,正月之时夜观星象荧惑守心,呈群虎噬龙之像,天下即将大乱,下山寻遇明主。”余声在下首抱拳行礼回复道。古时候自我介绍说名不说字,介绍别人说字不说名。 “哦,壮士武艺超凡,居然还懂天象?” “略懂,略懂。”余声谦虚的说道。 “实不相瞒,在下长于内政,乃是一介谋士,得知武兴公招贤纳士,所以特地来投,为主公出谋划策,匡扶社稷。” 石闵听完沉默半响,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点无语了,你刚刚一个人打我们6个,打的我们屁滚尿流,现在居然告诉我你的定位是军师,运筹帷幄那类型的,你确定你不是在跟我开玩笑吧。 “哈哈,原来是先生当面,是在下失礼了,不知先生以何教我?刚刚先生笑而不语,可是心有腹稿?” “我听说彭城王起兵时对你寄以厚望,如今封赏已毕,主公刚刚的不满恐怕来源于此吧。” 石闵听完,心中一惊,刚刚下朝之后一直闷闷不乐正是源于此事,但跟随自己多年的手下都没有猜到,却被此人一眼看破。 石遵当初在李城叛变前,曾答应事成后立石闵为太子,可是等到石遵如愿以偿登帝位后,太子却是石遵的侄子燕王之子石衍,因此石闵颇为不满。 “先生所说不错,可惜木已成舟,奈何,奈何!” “这就要看你心中志向如何了?” “哦,先生这是何意?” “自三皇五帝始,帝位沉浮,武兴公德才兼备,没有想过取而代之吗?” 石闵坐在上首,探身偏向余声,低声说道:“先生可是石遵派来的探口风的吗?” 余声站起身,不屑的说道:“石遵此人目光短浅,岂能驱使于我?” “倒是请教武兴公,你出身冉氏,石姓人对你多有掣肘,恐怕也没有把你当成自己人吧?” 石闵默然不语,此人交浅言深,自己不如静观其所说。 余声走到石闵旁边,用手指蘸水在案几上画了起来,“此乃大赵,石遵废石世自立,拥兵自重,本朝篡位已开先河,其他诸王岂能如他所愿,不出3天,必有人反。” 随后又是寥寥几笔,指着所画说道:“境内氐人羌人早有野心,到时候恐怕也不会无动于衷,必然要做过一场,武兴公可是准备好了?”
“晋人偏安一隅不足为虑,可北方的燕人虎视眈眈,到时候陈兵立马,武兴公大权旁落,可有对策?” 石闵用手擦掉余声所画,说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先生多虑了。”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原大地尸横遍野,生灵涂炭,到时候武兴公你何以自处?” 余声向石闵分析完天下大势后,又剖析了石闵现在的处境,功高一时,被上所忌,所谓不进则退,但退一步恐怕死无葬身之地。 石闵听完,深有所感,放下戒备,对余声拱手而立。 “先生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请先生助我,平定天下,拯救苍生。” 余声见目的达到,与石闵相对而拜。 “固所愿而不敢请耳”。 然后二人重新归位,比之刚才热络了许多。 “公在石遵面前,已然露了行迹,平时多有骄纵,现在再韬光养晦已然不及,不如照常,现在您被封为大都督,总揽内外兵权,正好可以奏请封赏内外禁军,安抚手下将士。石遵若同意倒还罢了,如果拒绝,将士们必然心有怨愤,反目成仇,正好离间诸将。” “另外,石遵此人对其母郑氏多有尊崇,可使人进献金银珍宝,对其贿赂,您平时也要对郑氏多有美言,关键时候,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双管齐下,短时间内,您的位置必定固若金汤。” 石闵对余声的建议深以为然,一一照此安排下去。但还是心有疑虑,石遵刚刚即位,声望正隆,羯人正是内外一心之际,询问余声可有对策。 余声思虑片刻,笑而回道: “毋庸担心,岂不闻立国不正,天地必有异像,庄子之学,我也略有所懂,请公在后院建一座3尺高台,三日之内,自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