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之奶奶病逝
来来回回算起来有一个月了吧,每每空闲的时候,老于就抱着那本书坐在摊子前反复的看。虽就那么两页纸,但那几个没见过的名词,诸如“酒曲、面肥、发酵、酸、碱”之类,就像一段英文,有几个单词不认识,怎么看也难以理解。
“婉兮,我终于把这一大段看懂了。”上天也没有眷顾谁,真的是因为看了无数遍的缘故。一日上午,老于高兴的跑进屋里,对婉兮说道。
“什么看懂了,一天到晚就晓得抱着书看,你又看不懂。你闲着没事先把这些锅碗洗了再看,我还一大堆衣服要洗呢。”自从老于买了那本书回来,每天婉兮手上的活莫名的就多了很多。
“先放在那,我过会就洗,我讲我看懂了老面馒头怎么做的。我跟你讲,实际上不晓得有多简单。只要搞到了面肥,相当于一个面引子,跟发酵粉作用一样,然后蒸出来的馒头就是老面馒头。”
“面肥?”
“你看瞧,讲面肥一般是前一天和好的面留一点保存到第二天掺在面粉里面就行了,就不要加发酵粉了,它就能够把馒头发起来。”
“那明天早上留点和好的面做面肥?”
“那不中,掺发酵粉的面咋中呢?我在想,明天早上我去县政府大院老李家买几个还没蒸的馒头面,不就行了嘛。”
“那都是配方,人家卖给你?”
“那不试试怎么晓得呢?我到时讲我回家准备自己蒸。”
“全怀庐县就老李一家会老面馒头,你就是讲破天,人家也不傻。”老于成家之后学习新东西的道路上,婉兮绝对是第一个站出来泼冷水的人。
第二天清晨,老于打理好早点铺,就跑去老李家排队很长很长的队,但也很快就排到了老于。
“给我拿四个馒头。”老于凑到窗口前对屋里面卖馒头的老李说道。
老李家的馒头铺和别人家的不一样,是在一个老县政府大院里的一间瓦房里,通过一个改造后的窗户卖馒头,在90年代,这个大院里住的都是政府官员,后来县城新建了政府大楼,政府官员也都搬进了新的小区,这里面住的是一个都是退休的老干部或者官员家属。
老李一句话不说,把装好的馒头放在窗口,等待着后面的顾客。
“能不能卖几个你还没蒸的馒头面给我啊。”
“啊?”
“能不能卖几个还没蒸的馒头面。”老于大声的对窗户里面的老李说道。
“哦,早都蒸了,没有了,后面的要几个馒头?”老李眼神直接越过老于,对着后面排队的人问道。
因为老李家的生意过好,加之玩饥饿营销,每天凌晨五点就把馒头全部蒸好了,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有人排队来买馒头直到早上七点左右,然后老李收工。
事情不会像自己想的那样一帆风顺,回来的老于想着明早再去试试。
“婉兮,你尝尝,老李家的这个老面馒头的确相当好吃,吃在嘴里有劲道,还古怪的有种小麦香。”一路上,老于细细品味着老李家的馒头,才知道这种老面馒头畅销的原因,遂递上一个给正在包包子的婉兮。
“你这把老李家馒头还吹神了,我家馒头不也好吃嘛,老面呢?”
“早上去迟了,都蒸了,明天去早一点。”
“这个馒头慢慢嚼还甜甜的。”婉兮吃了一口,继续包包子,除了有老于说的感觉,还有丝丝甜味说道。
“嗯嗯,难怪大清早就有一堆人排队买,我一定要把这个技术搞到手。”老于下定决心,从来没有这么坚定过。
第二天早上四点半。
天漆黑一片,老于揉好面团后赶去老李家。这个时候的老李家门口一盏200瓦电灯照着四乱停放着轿车和排着歪歪扭扭五六个人的队伍,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是买的几十个带回家。
“买四个馒头,唉哎,有没有还没蒸的馒头面啊?”老于用手比划着要买四个馒头,然后着重大声说了后半句。
老李没有理老于,只是装好四个馒头放在窗口。
“有没有还没蒸的馒头面啊?我想买点。”
“不卖,你赶紧把这拿走,后面的人还都在排队呢。”老李指着窗台上的馒头说道。
“卖几个呗,我mama想买几个回去自家蒸着吃。”这是老于能够想到最好的说法。
“后面的要几个?”老李哪里听的了老于在那扯,和昨天一样直接招呼老于后面的人。
如果不是这么多人在排队的话,如果老李不是这么忙的话,老于一定还要呆在这里软磨硬泡。现在只好回家,多少有些失落的回家,特别是吃着这么好吃的馒头。
“可搞到了啊?”婉兮问道。
“老李不卖哦,鬼精鬼精的老头。”
“想想也晓得啊,人家又不是傻子。”
“真要不中,我过两天想办法去偷点试试。”老于随口一说,就是想告诉自己事情都有办法的,不用那么的无奈或者失落。
“那事情不能干哦。”婉兮当真了。
时钟滴答滴答的转动着,大概上午十点钟。
“老二,收拾收拾一起回去啊。”一身西装的老大走到老于摊前说。
“啊?怎么了?”老于想到了什么。
“爹爹打电话过来说,mama恐怕挺不过这次了。”
“好,等我一下。”
两个心情都有点沉重的兄弟踏上了回老家医院的车。
“难受哦。”“再打一针。”“喘不过气来。”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奶奶竭尽全力的说着,能够感受到这种痛苦生不如死,哪怕是旧时代出生、吃过很多苦的奶奶也难以忍受的住。
老大仔细在床边听着,然后一起和医生出门。
“医生,就再给我mama打一针。”老于说道。
“不能打了,按道理讲,这个针一天只能打一次,今天都已经打了两针,再打有危险。”医生坚决不同意。
“那怎么搞?我mama她难受哎。”
“这个我们也没有办法,我已经违反规定给你们母亲多打了一针,你们家属现在是时候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那我们转到县医院行不行?”老大问。
“你就是搞到北京beijing去也没有用,我建议哦,刚也听了你们母亲的心率和脉搏,这个时候回家静养比较好。”医生婉转的说道,老大和老于都听出来了。
“那她这么难受怎么搞呢?躺着也难受啊。”老于想着在医院还有医生照应着,回家了难受都束手无策,想着最后的时间母亲能够舒服一点。
“你们办离院手续,在这个单子上签个字,我给你们母亲再打一针,然后卖几只你们带回去。”医生拿出类似手术开刀用的风险单之类的东西。
老大和老于点点头,又打了一针的奶奶难受感顿时好了些许,包了辆小飞虎赶回老家。
“福生,打电话让老三、老四,还有几个姑娘都赶回来。”看着几天都没怎么吃下东西的奶奶,爹爹不得已、也不情愿的和老大轻声的交代。
过了一日下午放学,于善和往常一样回家吃饭。
“善善回来了啊,把蛋炒饭吃了,去学校和你们班主任请一个星期的假。”婉兮帮着于善一边卸下书包一边说道。
“什么事呢?”傻不拉几的于善根本不会把事情前后串联起来想,换做于耀一听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你奶奶昨天半夜走了,善善,以后就没有奶奶了。”静姝在一旁说。
“啊?哦。”于善听完后,也不是很明白什么,知道当下应该先扒碗里的蛋炒饭,很香的嘞。
“善善最讨人喜欢的了,在几个孙子中,奶奶最喜欢的就是善善,小时候趴在桌子上吃饭,要是一粒饭掉到桌子上,善善小手指一粘就塞到嘴里吃了,吃完饭后桌子上干干净净,不像别的小孩,吃的一桌子都是饭米粒。”看着善善听完消息也没啥反应,在那扒着蛋炒饭,静姝像是想到了什么,摸着善善头说道。
“婉兮,我终于把这一大段看懂了。”上天也没有眷顾谁,真的是因为看了无数遍的缘故。一日上午,老于高兴的跑进屋里,对婉兮说道。
“什么看懂了,一天到晚就晓得抱着书看,你又看不懂。你闲着没事先把这些锅碗洗了再看,我还一大堆衣服要洗呢。”自从老于买了那本书回来,每天婉兮手上的活莫名的就多了很多。
“先放在那,我过会就洗,我讲我看懂了老面馒头怎么做的。我跟你讲,实际上不晓得有多简单。只要搞到了面肥,相当于一个面引子,跟发酵粉作用一样,然后蒸出来的馒头就是老面馒头。”
“面肥?”
“你看瞧,讲面肥一般是前一天和好的面留一点保存到第二天掺在面粉里面就行了,就不要加发酵粉了,它就能够把馒头发起来。”
“那明天早上留点和好的面做面肥?”
“那不中,掺发酵粉的面咋中呢?我在想,明天早上我去县政府大院老李家买几个还没蒸的馒头面,不就行了嘛。”
“那都是配方,人家卖给你?”
“那不试试怎么晓得呢?我到时讲我回家准备自己蒸。”
“全怀庐县就老李一家会老面馒头,你就是讲破天,人家也不傻。”老于成家之后学习新东西的道路上,婉兮绝对是第一个站出来泼冷水的人。
第二天清晨,老于打理好早点铺,就跑去老李家排队很长很长的队,但也很快就排到了老于。
“给我拿四个馒头。”老于凑到窗口前对屋里面卖馒头的老李说道。
老李家的馒头铺和别人家的不一样,是在一个老县政府大院里的一间瓦房里,通过一个改造后的窗户卖馒头,在90年代,这个大院里住的都是政府官员,后来县城新建了政府大楼,政府官员也都搬进了新的小区,这里面住的是一个都是退休的老干部或者官员家属。
老李一句话不说,把装好的馒头放在窗口,等待着后面的顾客。
“能不能卖几个你还没蒸的馒头面给我啊。”
“啊?”
“能不能卖几个还没蒸的馒头面。”老于大声的对窗户里面的老李说道。
“哦,早都蒸了,没有了,后面的要几个馒头?”老李眼神直接越过老于,对着后面排队的人问道。
因为老李家的生意过好,加之玩饥饿营销,每天凌晨五点就把馒头全部蒸好了,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有人排队来买馒头直到早上七点左右,然后老李收工。
事情不会像自己想的那样一帆风顺,回来的老于想着明早再去试试。
“婉兮,你尝尝,老李家的这个老面馒头的确相当好吃,吃在嘴里有劲道,还古怪的有种小麦香。”一路上,老于细细品味着老李家的馒头,才知道这种老面馒头畅销的原因,遂递上一个给正在包包子的婉兮。
“你这把老李家馒头还吹神了,我家馒头不也好吃嘛,老面呢?”
“早上去迟了,都蒸了,明天去早一点。”
“这个馒头慢慢嚼还甜甜的。”婉兮吃了一口,继续包包子,除了有老于说的感觉,还有丝丝甜味说道。
“嗯嗯,难怪大清早就有一堆人排队买,我一定要把这个技术搞到手。”老于下定决心,从来没有这么坚定过。
第二天早上四点半。
天漆黑一片,老于揉好面团后赶去老李家。这个时候的老李家门口一盏200瓦电灯照着四乱停放着轿车和排着歪歪扭扭五六个人的队伍,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是买的几十个带回家。
“买四个馒头,唉哎,有没有还没蒸的馒头面啊?”老于用手比划着要买四个馒头,然后着重大声说了后半句。
老李没有理老于,只是装好四个馒头放在窗口。
“有没有还没蒸的馒头面啊?我想买点。”
“不卖,你赶紧把这拿走,后面的人还都在排队呢。”老李指着窗台上的馒头说道。
“卖几个呗,我mama想买几个回去自家蒸着吃。”这是老于能够想到最好的说法。
“后面的要几个?”老李哪里听的了老于在那扯,和昨天一样直接招呼老于后面的人。
如果不是这么多人在排队的话,如果老李不是这么忙的话,老于一定还要呆在这里软磨硬泡。现在只好回家,多少有些失落的回家,特别是吃着这么好吃的馒头。
“可搞到了啊?”婉兮问道。
“老李不卖哦,鬼精鬼精的老头。”
“想想也晓得啊,人家又不是傻子。”
“真要不中,我过两天想办法去偷点试试。”老于随口一说,就是想告诉自己事情都有办法的,不用那么的无奈或者失落。
“那事情不能干哦。”婉兮当真了。
时钟滴答滴答的转动着,大概上午十点钟。
“老二,收拾收拾一起回去啊。”一身西装的老大走到老于摊前说。
“啊?怎么了?”老于想到了什么。
“爹爹打电话过来说,mama恐怕挺不过这次了。”
“好,等我一下。”
两个心情都有点沉重的兄弟踏上了回老家医院的车。
“难受哦。”“再打一针。”“喘不过气来。”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奶奶竭尽全力的说着,能够感受到这种痛苦生不如死,哪怕是旧时代出生、吃过很多苦的奶奶也难以忍受的住。
老大仔细在床边听着,然后一起和医生出门。
“医生,就再给我mama打一针。”老于说道。
“不能打了,按道理讲,这个针一天只能打一次,今天都已经打了两针,再打有危险。”医生坚决不同意。
“那怎么搞?我mama她难受哎。”
“这个我们也没有办法,我已经违反规定给你们母亲多打了一针,你们家属现在是时候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那我们转到县医院行不行?”老大问。
“你就是搞到北京beijing去也没有用,我建议哦,刚也听了你们母亲的心率和脉搏,这个时候回家静养比较好。”医生婉转的说道,老大和老于都听出来了。
“那她这么难受怎么搞呢?躺着也难受啊。”老于想着在医院还有医生照应着,回家了难受都束手无策,想着最后的时间母亲能够舒服一点。
“你们办离院手续,在这个单子上签个字,我给你们母亲再打一针,然后卖几只你们带回去。”医生拿出类似手术开刀用的风险单之类的东西。
老大和老于点点头,又打了一针的奶奶难受感顿时好了些许,包了辆小飞虎赶回老家。
“福生,打电话让老三、老四,还有几个姑娘都赶回来。”看着几天都没怎么吃下东西的奶奶,爹爹不得已、也不情愿的和老大轻声的交代。
过了一日下午放学,于善和往常一样回家吃饭。
“善善回来了啊,把蛋炒饭吃了,去学校和你们班主任请一个星期的假。”婉兮帮着于善一边卸下书包一边说道。
“什么事呢?”傻不拉几的于善根本不会把事情前后串联起来想,换做于耀一听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你奶奶昨天半夜走了,善善,以后就没有奶奶了。”静姝在一旁说。
“啊?哦。”于善听完后,也不是很明白什么,知道当下应该先扒碗里的蛋炒饭,很香的嘞。
“善善最讨人喜欢的了,在几个孙子中,奶奶最喜欢的就是善善,小时候趴在桌子上吃饭,要是一粒饭掉到桌子上,善善小手指一粘就塞到嘴里吃了,吃完饭后桌子上干干净净,不像别的小孩,吃的一桌子都是饭米粒。”看着善善听完消息也没啥反应,在那扒着蛋炒饭,静姝像是想到了什么,摸着善善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