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西周王朝在线阅读 - 第七十四回 三监叛乱武庚反周

第七十四回 三监叛乱武庚反周

    话说管侯鲜,蔡侯度,霍侯处三监之三国诸侯君,反周公旦的代王专政已经就绪,殷侯武庚也备战待发,于是四侯先以武庚声讨之名联盟伐周,于成王元年,即公元前1043年十月,正式发生暴动,武庚帅二十万联盟军,攻伐周国正在筹备建设中的洛邑,洛邑在黄河南岸之,武庚一举打过黄河,拿下洛邑之后,向镐京进发。

    而武庚出兵的口号是,“姬旦篡权专政,成王大有被點出的危险,王权形同虚设,天理不容,七侯联合议政,还成王宙宇,若成王不归于朝政,天下诸侯起来共灭旦贼。”

    号召刚传出两天,奄王乃子姓,名子泰,号阏(yan)泰。商帝沃甲和南庚之后人,与武庚一脉同宗,与帝辛关系非常不一般,武庚发出号令之后,奄王第一个出来反周,出兵二十万,由飞廉在幕后指挥,这也是他从东夷撤退回来的商军,心向殷商,战斗力相当威猛。第二个当然是徐王徐行,帝辛曾经赐驹王徐伯之号,有攻伐权,和帝辛关系密切,享受帝辛之恩泽雨露,关键是徐伯不是忘恩负义之人,与帝辛肝胆相照,现在帝辛之子武庚反周,徐行当然紧跟其后,发兵二十万,攻打周公旦的封地鲁国之境。

    还有一位厉害之人,就是薄姑,簿姑几十年没有战争,国力相当强大,东夷战争爆发时,他依然未动,周边蓬夷,莱夷,人方,沂夷等全部参战,唯独簿姑没有攻商,想必与大商的关系之密切可想而知,而现在武庚反周,他又站出来一同反周,大商都倒了,你还参与,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反周失败,后果真的很严重。但是簿姑还是站了出来,与武庚并肩战斗,生死共存亡。帝辛有这样的铁哥们,在天之灵都觉得值。其他小国,当然也有郯,厹犹,萧,熊盈,葛,黄等十七个诸侯国,后面跟着出场。

    这里还要重点说的是原大商井国,这个井国的国君乙亥的父亲井伯,作为大商三公之一的井公,当年想独占古都邢邑,当帝辛到邢邑沙丘离宫度假时,乘机多次进谏,以帝辛酗酒长夜临幸嫔妃为由头,要求帝辛废掉离宫之所,帝辛很是生气,邢都乃大商先帝祖乙迁于邢邑后的朝都,邢邑作为大商为朝都长达129年之久,盘庚迁都殷都之后,将安阳之东的井方迁徙邢地封给井方井伯,其中井邑沙丘之地,一直是大商帝家后花园,作为古都留存之地,怎好让人。

    井伯私心不死,锲而不舍的进谏,言语也是不恭难听,帝辛一气之下,杀了井伯,大商三公中井伯和九侯梅,都死于帝辛之手,而井伯和比干成为大商以忠谏被诛的代表。

    虽然井伯被帝辛所杀,可是这次反周,井伯后人井叔确站在了武庚的队伍里,率军反周。这让周公旦尤其不爽。其实周公旦也不要不爽,谁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井国就在殷国的临边北面,殷国没了,井国的日子好不到哪里去。

    再说周公旦,得知武庚叛乱,发兵攻打再建的洛邑,而且洛邑瞬间已经拿下,知道这是管侯鲜真的站出来挑战自己了,这位同胞同母的哥哥,让天下人笑话的家伙,兄弟相残,自相残杀,不是比当年武王伐纣时武王说纣王的罪状还大吗!更为滑稽的是由殷侯武庚出面,太有讽刺性了,周公旦气得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久,周公旦到后宫求见太后,太后也早就知道此事,只等姬旦来禀报。

    “母后,武庚叛乱,洛邑已失去。”周公旦的脸色难堪之极。

    “我已经知道,你打算如何解决?”太后也是冷冷的,目无表情的问。

    “儿臣想听听母后的意旨。”周公旦小心试探性的问。

    “我这个老太后已经真的不中用了,自家兄弟相伐相残,我这个太王太后还有何面目活在这世上,我把你们生出来,抚养成人,个个还倍受教育,你们学得东西都到那里去了,什么叫亲人,什么叫礼制,什么叫孝道,这些你们都忘了,为的是什么?利益就这么重要吗?利益就不能与亲人分享吗?非得一个人独享,你们伐商时说商纣什么来着,什么自家兄弟不用,用外人,什么不听忠诚谏言等等罪状,现在轮到你了,你的罪状也不会比商纣少,你听不听别人谏言?难道别人说得一丁点对的都没有?就你姬旦说的做的都对吗?天下人都是笨蛋,就你一人聪明,我看你是聪明过了头,到最后成独断专行,周国就由你一人干吧,别人都辞退,还要他们干什么?”老太太火了。

    “母亲骂得是,母后消气,儿臣不孝,让母后伤了身体。可事已至此,母亲还是决定如何应对吧!”周公旦嘴上承认自己过错。

    “难道你还没有出兵,你问这话有用吗?”太后反问道。

    “儿臣确实派兵应战了,这也是不得已的事。”周公旦解释说。

    “你自己搞出来的事,自己去搞定吧,儿大不由娘,为娘只要你知道,他们是娘的儿子,你不要把事情做绝。”太后强调说。

    “儿臣明白了。”周公旦应诺。

    “退下吧。你去灭火吧。”太后吩咐说。

    “儿臣告退。”姬旦一边走,一边想,“母后让他去灭火,这是什么意思,去灭掉他们呢,还是打退他们就行了呢,可他们也太过分了,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家兄弟,你干嘛拉上武庚呢!武庚是谁?是商朝太子,你的头脑能搞过人家吗?一群傻瓜兄弟。现在好了,被武庚利用了,全国反周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出狠招也不行啊,不能让周国在我的手里丢掉,那真的成历史的罪人了,不管怎么着,先灭了他们再说,先稳定局势再说。”

    姬旦找少保召公奭,商议如何退兵,该求人时,不得不求。虽然自己已经派兵前去迎战武庚,可反周的诸侯越来越多,看来这次真的闹大了,不得不出重兵了,一个好好的周王朝,刚刚才建立,就被自己家的兄弟搞成这样,姬旦的心里快疯了。

    “少保,你看现在这局势越来越复杂,反周势力越来越大,如不及时出重兵镇压,看来社稷江山有危险,你也知道,这次反周诸侯大多都是东方之夷人,看来这次镇压平叛还得靠你老将出马,派西部诸侯出击,及时平定,仰望少保哥哥了。”姬旦给少保戴高冒,同时示弱。

    少保受到尊重,也就大悦,夸口说道:“兄弟放心,都是一家人,何必客气,让人觉得疏远,我定号召西部诸侯,立马出兵讨伐武庚之乱,不过,这三军出征的誓词还是你来说,我说不出口。”少保不忘将姬旦一军。

    “少保放心,只要少保安排西部诸侯出兵,说个誓词,也无所谓,编个好听的词,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管叔兄弟几个不就是针对我来的吗,还有那个可恶的武庚,借机利用他们闹事,看我怎么收拾他。”姬旦直言不讳的说。

    “好,我就安排十个西部诸侯一起来给你剿灭武庚之乱,由你来统帅。”召公奭说道。

    “好,少保不愧是好兄弟,小弟一定不忘少保兄弟之情。”周公旦表示。

    “十日后诸侯联军结集于镐京。”少保自豪的说。

    “不,不要到镐京来,直接到洛邑之西,我在那里等他们。”姬旦急忙说。

    “你是担心他们聚集镐京勤王,清君侧啊?”少保脸露难色。

    “不是,时间来不及了,如不在那里拦截殷军,殷军就要打到镐京了。”姬旦解释说。

    少保想想也是,也就释怀了。

    十日后,洛邑之西,西部诸侯联军集结地,而洛邑之东,就是当年周武王孟津会盟的地方,而这次参战的诸侯,都劝说周公旦不要出战,“一来对方的士气很旺,二来叛离诸侯很多,很难打胜,就是打胜了,也要三年五载,双方战死沙场的不知要多少,不可预计,再说这个问题也好解决,他们声讨的是你周公旦摄政为王之事,只要你放弃权力,这场大战不就结束啦。就算他们要求的联合议政,也不是不可的,最终都是成王说了算,如果不是这样,那你确实有问题,我们也不能因为你一人之私,陪上天下将士的性命,何况,还是兄弟相残。”周公旦理亏,诸侯不想相战,这就是兵家说的,伐要正义,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

    参战诸侯找各种理由,推辞不战,这可把周公旦气坏了,这分明就是要他下台走人,不行,一定要说服他们,于是姬发做战前演说,以此来鼓舞三军士气,作《大告》于洛邑。

    也叫发誓和檄文。

    有高人指点周公旦,“以成王之命,号令参战诸侯,也以成王之命,攻打反叛诸侯,他们所谓勤王,联合听政,归成王庙宇,就不攻自破了。”言下之意是,成王没有觉得周公摄政,反而觉得尔等闹事,反叛攻周,当以剿灭,也就说,成王不感谢你们,还派人攻打你们,你们还有何话说,还不快退。

    周公旦听其言,以成王之命发兵,并对三军说:

    “众位诸侯君和诸位大臣,以及三军将士,昨天,我用文王传给我的大宝龟,卜问天命,我对上天说,上天啊,西部有大灾难,西部的人民不得安宁,因为殷商的小主竟敢发动他的残余势力,他们说,‘我们要复国。’反过来图谋周国,现在,他们动真格的了,已经开战了。这些天,有十位大贤来帮助我,我要和他们一起前往前线,去完成文王、武王所谋求的事业,我们会有战事,会吉利吗?结果是完全吉利。”

    “友邦国君和诸位大臣,现在我得到吉卜,打算和你们一起去讨伐殷商的叛逆罪人,可你们众诸侯却说:‘困难很大,老百姓不安宁,功臣君室无不在其中,我们这些小子考虑,还是不征讨吧,大王为什么不放弃违背龟卜呢’。”

    “众国君主和臣工大臣们,我深深的考虑过,战争确实惊扰了人民,真痛心啊,可我受上天之役使,天帝把艰难的事情重托于我,我顾不上只为自身忧虑,而你们众位邦君,应当安慰我,鼓励我,不要被忧患吓倒,不可不完成文王的大业。”

    “我小子不敢废弃天命,天地眷顾文王,振兴我们小小的周国,就是使用这个龟卜得知天命,现在我仍然使用这个龟卜,得知天帝要帮助老百姓,啊,天命可畏,请众位诸国君主和臣工,辅佐我们伟大的事业吧。”

    “各位老臣,你们都是文王所封的君主,你们高瞻远瞩,现在我奉劝我们的友邦君主,帝诺帮助我们,要成全我们的百姓,解除天下疾苦,我们怎可以对文王所传下的基业不闻不问呢!而我,就象讨伐纣王一样,我将冲锋陷阵,完成文王伟大的使命,我不能见死不救。”

    “诸位邦君和各位大臣们,国家正是用人之际,现在已经有十位大贤邦君得天命,而讨伐那些发动叛乱的大罪人,勾结邻国,同室cao戈,他们难道不知道天命是不可改变的吗?”

    “天要灭殷,嘉惠文王,我们怎么能放弃吉卜呢,所以我要率你们东征,天命不可违,也不可不信。上天旨意应当遵循呀,努力吧,各位邦君和官员们,以及三军将士。”

    姬旦劝导他们,说一些道理忽悠他们,并私下里予以许诺,众诸侯方才出战。

    姬旦帅十位诸侯,和本部将士,与武庚的殷军对阵沙场,打得不可开交,血染洛河。

    前方开战之后,再说长公主元姬和陈国公陈满商议,如何应对目前局势,陈满主张立即调兵抵抗叛军,剿灭判国三监。长公主说:“稍等等吧,他们的声讨是以成王归政之名,这是对弟弟成王有利之事,我们何不等等他们打打再说,等到成王发话之后,我们再出兵,这些反周诸侯是不会对陈国有什么攻击的,我是成王的jiejie,如果他们攻陈的话,不就无法号令天下了吗!而且,我们主要的目标不是三监,三监是姬旦的主要攻击目标,而我们是淮夷反周诸侯,如果姬旦败了,他们会顺势攻打我们,姬旦不败,他们不会。如果姬旦胜,我们立即出兵剿灭淮河之东的叛乱小邦,扩大陈境。”

    “姬旦败了,那大周不是就没了?”陈国公陈满说。

    “不会,姬旦败了,还有少保姬奭,管叔鲜胜利,不是要联合听政?”元姬说。

    “那还不是一样,还是摄政,摄政的人更多了。”陈国公陈满感叹道。

    “那不一样,议政明主,最起码无人敢篡位,对弟弟成王有利。”元姬说。

    “既然如此,那就等等再出兵吧,先结集三军。”陈满按照元姬的意思,先等等看看形势发展再说,这对年轻的国君和君后,踌躇再三之后下了决定。

    话说武庚与周军大战,半年过去了,还是于原地不动,相战洛邑之地,武庚说:“在那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当年帝辛就败在孟津会盟之上,如果能积极的阻止他们会盟,镇压会盟者,也不至于牧野之战大败。虽是乌鸦集会,也不可不防,最终鸠占鹊巢,更可恶的是微子,在关键时刻投降归周,让殷军无心相战,卸甲奔逃。”这次武庚就不让微子参与,微子也没有积极参与,也不会反周。微子是什么人,天下人都知道。

    东方诸侯十余个反周,对武庚来说,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徐国和奄王以及簿姑三国,打得猛烈,徐国快要拿下周境东部千里之地,看上去厉害无比。

    周公旦非常着急,可又没有办法,只好慢慢的打吧,本想速战速决,可没想到武庚的战斗力这么强大,十七国反周,加三监之国,总共二十多个诸侯国,让你一年灭一个,你就要二十年,周公旦不想战线拉得太长,决定改变战略,再一次号召周王室各地诸侯,全部参战,如不参战,待战后,你就有可能被取消侯爵的位置,最起码将降级。

    周王室的先封诸侯开始坐不住了,于是纷纷出兵开战,与殷军和反周诸侯进行拼杀,这个命令很有效,在短短的三个月内,立即控制反周大军的扩大趋势。武庚,奄王,徐行,簿姑等受阻。

    第二年,以徐军打得尤为突出,势不可挡,又有再扩版图的势头,陈国公亲自请缨,抵御徐军继续西下,周公旦感动不已,没想到长公主如此大义,没有听信谣言,废成王自代庙宇,周公旦应诺,徐夷他们就不要管了,只要你能拿下陈国周边的淮夷小国的叛变即可,所灭小国之领土归陈国所有,以此表示奖赏示好。

    陈国公陈满得令后,大举成王旗号,开始反击反周淮夷,对淮河之东的反周小国给予猛烈的还击,一个月拿下一个城邑,一年后,拿下周边十余邑,十余个城邑全部归陈,陈国开始便成强国,成为周初十强国之一。

    陈国得势,战功卓著,周公旦很受启发,于是私下里传令周王室的亲密诸侯,承诺表示,“以陈为例,谁拿下自己周边反周叛国,领地就归谁有。”这一招很管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东部周王室诸侯,纷纷扬扬开始大举攻伐自己周边的反周叛国,以及亲殷的小国,这一下,武庚复国的气势受挫,徐、奄、簿姑、郯、厹犹等东部诸国反而被困,一下子败下阵来,停止不前。

    再说周公旦之长子,伯禽,也得令率鲁军与徐军进行奋战,还做了《肸xi誓》,以壮军威和记载此战役,这也是鲁公伯禽代父立国第一次战役,怎好不搞个《肸誓》来以正视听。

    武庚还在拼命的与姬旦在相抗,眼看失势,此时管侯鲜也顾不上什么名分了,亲自与武庚站在一起,他知道,武庚失败的后果,自己无脸面对周人,更是死路一条。于是管侯鲜,号令蔡侯叔度,霍侯叔处,增兵一处,与武庚二次彻底联手,联合抗战周军,做最后的赌博。

    此时最为英勇的是周公旦的弟弟康叔,他的食邑领地就在殷国的边上的浚邑,早已被武庚占领,现在得到周公旦的承诺,拼了老命的率浩大的周军反击武庚。

    可惜,管叔鲜、蔡叔度、武庚无法冲出五十万周军的四面包围,大战三月之后,不敌,向北撤退,退到井伯之地,在此,殷军和周军作最后决战,双方交战不到三天,武庚的反周联军最终失败,武庚被周军小臣单当场射杀。

    管叔鲜,蔡叔度,被俘,等待发落。

    周公旦下令就地斩杀管叔鲜,以绝后患。他为何如此着急处置管叔鲜?因为他是老三,在姬旦之前一位,若按照兄终弟及的礼制,先要排到叔鲜,然后才轮到他老四姬旦,如果叔鲜死了,他就是老大了,无人争权,所以周公旦当机立断,下令斩叔鲜。

    难道他忘了太王太后说的话,他们都是她的孩子。

    正因为如此,姬旦才刻不容缓,如果太王太后意旨赶来,或带回镐京,就杀不了叔鲜了。

    管叔鲜被杀,传遍天下,周公旦的狠毒之名和威慑力响遍苍穹。兄弟都敢杀,还有什么不敢的。一个兄弟都能杀,此人还乘下什么!

    蔡叔度,排行老五,对周公旦的后代有威慑,那也就发落流放禁锢吧,车十辆,从人七十人,流放汾水北霍山。姬旦下命令。

    霍叔处,不知下落,下落不明。那就贬为庶民吧,取消南霍山的霍国封地,另立霍国君主。

    成王四年,三月,即公元前1040年,武庚之乱,灭三监,杀武庚,杀管叔鲜,流放蔡叔度,废贬叔处,自此打了三年的三监与武庚之乱平定。八月,鲁国君伯禽制止徐国进一步反周。

    周公旦决定将殷国取缔,从新瓜分殷国领土和殷民,尽管他已经全面控制殷国造反民众,但是分封之事,还得上报成王,避免再落下夺权口舌.

    平定三监之乱之后,周公旦犒劳三军,论功行赏,第一个要奖赏的是小臣单,他的功劳不可低估,是他射杀了武庚,周公旦亲自赐十朋贝作为奖赏小臣单用来铸造青铜觯,来铭功。

    小臣单铸觯(zhi),铭文说:“王后厥克商,在成师,周公锡小臣单贝十朋,用作宝尊彝。”意思是说,周国称王之后,再次讨伐殷商,他在成师宫,周公赏赐他的功勋。这个小臣单要发达了。小臣单本身也是贵族,他是单公的宗人族亲。

    周公旦第二个要亲自奖赏召公手下主管粮草的大将阨(e),周公也是奖赏阨(何)将军十朋贝,用来制作青铜尊,并赐三族殷民与他统管,建立食邑阨地。阨将军在青铜尊中铭文刻道:“唯八月,公夷殷年,公益阨贝十朋,乃令阨嗣三族,皀(bi)阨室,用兹裁製,公休用作且乙尊彝。”

    这段铭文的意思是说,在周公旦平定殷人暴乱这一年的八月,周公赐给他十朋贝,并命令阨率领三族人员,在洛邑制造粮食食材仓库,为了宣扬周公的美德,阨将军制作先祖乙的尊彝青铜器。皀,就是粮食颗粒入仓之意,裁製,制造粮仓,阨将军就是主管粮食的粮草官,他的父亲,原是周国庾司司正,庾,主管粮仓的官。

    由此两段青铜铭文可见,周公旦当时没有称摄政王,而是称周公。摄政王都是后人的臆造和吹捧。

    这一战对周成王相当有利,最起码周公旦知道天下周人的心,服成王,不服你周公旦,成王是正统,你周公旦虽然还是私下的摄政,但是要收敛一点了,注意一点了。

    武庚叛乱事件,夬(guai)方国君铸鼎铭文,夬方鼎铭文:“王来正(征)井方。

    而乙亥父丁鼎中也同样记载“唯王正井方。”这里的“唯王正井方”中的王,指的是周成王,而不是所说的“摄政王”周公旦,周公旦用的是成王名号出征,下面诸侯国,也只承认周王,周公旦也从没有王的称号。这里的夬方,此时也没有归顺周王朝,因为周王朝的管辖诸侯国不称方,而称国,只有大商王朝时期的方国诸侯才称某某方。

    通过三监之乱,武庚反周联盟中的奄方,井方,簿姑,徐夷,淮夷等天下诸侯对周的实力进行一次实际性评估和交锋,得出的结论是,最终还是要服周的,最起码占时要服周,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天下之大,何人没有?总有不服的。谁?哪位英雄不服?

    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意外事件,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