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非常县长在线阅读 - 第四章 神秘小山村,传奇宝藏谜

第四章 神秘小山村,传奇宝藏谜

    柯续中接任义宁县长一职,经过几个月的历练摔打,各项工作都理出了个头绪,县政府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虽然说鬼子已打到了武宁县,距离义宁县仅一步之遥,必竟还有九战区的国军部队在抵抗。最讨厌的是从长江军舰上起飞的日军红头零式战斗机,经常窜入义宁县境内扫射、投掷炸弹,已造成不少民众伤亡。

    特别是县城由于背靠凤凰山,飞机一露头就到了县城,几乎没有预警时间通知民众躲避,挨了几次炸之后,柯续中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于是便把县政府军事科长张任清,县自卫大队大队长肖靖国,县警察局局长朱仁轩找来商量。

    这三人都是国民革命军王牌七十二军德式装备师出身,非常了解现代化战争,有防空经验的老军官。他们参加过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南京失守后从死人堆里爬出来,逃到江西省政府所在地泰和去的。柯续中待三人一落座,便向他们讨教县城防空的办法。

    肖靖国最先开口:“我们在没有防空武器的情况下,要防止日军空袭。难啊!”

    张任清思索着:“没有防空武器,只能被动防空。”

    朱仁轩一拍大腿:“张科长说得对,设防空警戒哨。”

    肖靖国点点头:“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选四个制高点设防空警戒哨,发现日机鸣枪报警。”

    张任清眉头一扬:“没必要设四个防空警戒哨,在城北凤凰山上设一个就可以了。我考察过义宁县城的地形,北面凤凰山最高,东面苕子山次之,西面、南面地势开阔,离山峦较远。而敌机侵入方向只有两种可能,即北面湖北段长江军舰上起飞,东面九江十里铺起飞,九江距离较远可能性不大,只有北面湖北段长江军舰上起飞距离较近,入侵我县的可能性最大,在城北凤凰山设哨就能起到防空警戒作用。”

    朱仁轩由衷地:“张科长方案最佳,又省钱又省力。”

    柯续中称赞道:“好,就按张科长意见办。张科长负责民众防空宣传和培训,重点放在散原中学和两所小学。防空哨由自卫大队和警察局各出两人,分成白班和夜班日夜警戒。”

    肖靖国提醒道:“敌机没有夜航能力,天黑之后不会出来,只要分成上午班和下午班就可以了。”

    朱仁轩趁机揩油:“请县长增加点经费。”

    柯续中苦笑着:“我没有钱,羊毛出在羊身上,经费我去找义宁商会会长摊派。肖大队长、朱局长亲自上山选点,防空哨今天就要部署到位。人命关天,不可粗心大意,人要选视力好、精明强干的,肖大队长和朱局长还要派得力的人查哨。”

    肖靖国:“我把自卫大队唯一的望远镜配给他们,要求在三十公里外发现敌机,并向县城方向鸣枪三响作为预警信号。”

    朱仁轩:“我派局副去督查,请县长放心,一定能完成任务。”

    柯续中:“这件事我就拜托你们三位。”

    张任清、肖靖国、朱仁轩两脚一碰,立正敬礼:“是。”转身走了出去。

    几天之后,县城民众被张任清发动起来了,学生们纷纷上街发传单,搞演讲,宣传防空知识;县城部份单位还在北门山,西茗坑等地挖了些防空洞;县城居民们经过两次模拟训练之后,只要枪一响就知道跑出家门找地方隐蔽。

    为了解防空哨所的设置情况,柯续中也抽空由张任清陪同从北门上山,穿过落满松针的小路,爬上陡峭的山涯,登上凤凰山顶视察防空哨所。哨所设在山顶的一块平地上,中央有一棵大松树,树底下放着两把竹椅子,两名穿制服的值班员一个持枪,一个拿着望远镜在空地上观察天空。见柯续中亲自上山视察哨所颇为感动,赶忙立正敬礼连声招呼。柯续中一边点头,一边握手问候值班员人辛苦。

    柯续中告诉值班人员山上风大,要多穿些衣服带好雨具,同时强调指出:“防空值勤关系到人民生命的安危,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与义宁城共存亡的精神。”张任清也告诉他们:“防空哨要自然,不要在哨所周围晾晒衣物、放置显眼的东西。发现敌机放枪后,要及时隐蔽减少暴露,注意自身安全。”两位值班员听后,连连点头应诺。

    看完防空哨所,张任清带着柯续中顺着缓坡来到北边的战壕边,一条长约百米有余,深约一米五,沿山脊南北走向的战壕呈现在眼前。柯续中感到很奇怪问道:“这是打仗用的战壕吧?你怎么知道这里修了战壕?”

    张任清一笑:“我也是从《义宁县志》军事篇上看到的。掌握本县军事要塞、城堡、隘口、码头、桥梁、制高点、古战场情况是卑职职责所系,一旦有事或许还可以用得着。”

    柯续中听后点点头,更觉得张任清具有职业军人的素养,而且还十分敬业。张任清指着长满茅草杂树的战壕介绍:“一九二九年十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以及湖南平江,湖北通城和本县仁、西、高、崇四乡的农军围攻义宁县城,国军守备部队在此挖掘战壕,准备狙击企图从东西两侧登山,然后再居高临下围攻县城的红军。但彭德怀的部队没有强攻凤凰山,而是避其锋芒,利用农军人多势众,三面围城,四处突击,看似坚如磐石,稳如泰山的县城被一攻而破,守城国军狼狈而逃。”

    柯续中:“按义宁县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地形来说,应该是易守难攻的,不至于就这样轻易失守。”

    张任清:“这要看进攻者是谁?那次攻打义宁县城总指挥是彭德怀,他是红军中有才干的将领,自幼行伍出身,当过国军团长,善cao多种兵器,精通游击战术,有丰富实战经验,在湘鄂赣边区名声显赫,现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如今又在华北和日本人较上劲了,是个令军委会和蒋委员长都头痛的人物。”

    柯续中:“碰到这样强的对手,难怪国军守不住县城。如果日军进攻义宁城,要多少兵才守得住?”

    张任清:“根据我的经验,三个国军才能对付一个日军,如果日军出动一个大队攻义宁城,国军要一个师才守得住;出动一个旅团攻义宁城,则需要一个集团军才守得住。”

    柯续中:“日军动用一个旅团以下的兵力进攻县城,河对面下路源的三十集团军就能挡得住?”

    张任清:“那倒不一定。军队防不防守这座城市,取决于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军事价值。鉴于义宁县城缺乏这三种价值,虽说三十集团军就驻在县城河对面,但国军守城的可能性为零。”

    柯续中不解地:“鬼子来了三十集团军不守义宁城,那它驻到县城对面有什么意义?”

    张任清一笑:“国军目前正在湖南进行‘长沙会战’,把三十集团军放在义宁的目的,是要他们挡住日军由鄱阳湖地区,通过修河峡谷向洞庭湖地区输送兵力,以确保‘长沙会战’能起得最后胜利。其实他们也是军委会战略上的一枚棋子,不是来与日军争夺一城一地,更不是用来保卫义宁县城的。”

    柯续中茅塞顿开:“张科长说的有道理,我原本以为三十集团军就是来守义宁城的,看来我们对三十集团军保卫义宁城,不能寄托太大的希望。”

    张任清开了句玩笑:“县长英明。”

    柯续中也一本正经地:“谈不上,我看还是你这科长明智,有远见卓识。”

    两人边聊边走,由原路返回县城。俗话说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难,由于柯续中眼晴近视又没走过山路,不时被荆棘勾住裤腿绊住腰身,都是靠张任清帮忙救驾才摆脱困境,下到北门城墙边柯续中才松了口气。

    第二天九点多钟,柯续中到县政府上班刚坐下,就听到空袭报警的三声枪响。秘书王少北跑了进来,一把拉着柯续中就往外跑,两人一起躲进一颗大樟树下,不一会就听到几架战斗机巨大的螺旋桨轰鸣声,飞机滑过县城上空直扑对面的洪坑源,丢下十几颗炸弹后按原路返航。

    柯续中回到办公室仍想着洪坑源的十几声巨响,搞不明白日军不炸县城炸洪坑源的原因。不久前为了解城郊农民生活,柯续中还去过一趟洪坑源,知道它就在县城河对面,是一条由小丘陵构成,小路伴着小河蜿蜒伸向南面上下岭,有连绵十多华里长的山垅。里面除了农户和农作物外,应该没有鬼子感兴趣的东西,几栋土坯房能值几个钱,鬼子扔下十几棵炸弹要干什么?柯续中决定要搞清这个问题。

    他叫通信员找来军事科长张任清,刚进办公室张任清就问道:“柯县长找我有事?莫不是要问鬼子为什么炸洪坑源?”

    柯续中点点头:“你现在很神了,我没说话就知道我想什么。”

    张任清:“那里。刚才鬼子飞机炸了洪坑源,县长肯定是要过问此事的。”

    柯续中:“对。我搞不明白这次鬼子为何不炸县城炸洪坑源,你来帮我分析一下原因。”

    张任清:“好,其实原因很简单。县城和洪坑源比肯定更有轰炸价值,放弃现成的目标去炸没价值的地方,这是傻子都不会干的事,更何况是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我认为日机轰炸洪坑源可能是目标误判造成的失误,它真正的目标应该是西面的下路源三十集团军司令部。”

    柯续中吃了一惊:“那日机为什么会炸错目标?”

    张任清尾尾道来:“由于洪坑源与下路源地貌相近,都是粘在一起南北走向的山垅,飞行员从天上看都是一样的,所以很容易造成误判。”

    柯续中:“你们在军事上是怎么解决误判问题的?”

    张任清:“一般要由地面人员引导,通过放置信号板,发信号弹,燃烧火堆引导飞机进行轰炸。通过这次误炸也可以证明,目前我县还没有敌特分子渗透进来,否则,不可能出现误炸这样的失误。”

    柯续中感慨地:“与君一席话胜读几年书,以后军事上还要仰仗老弟你多指导。”

    张任清谦逊地:“指导谈不上,有事尽管差遣。”

    柯续中满意地:“好。”

    张任清一出门,电话铃就响个不停,柯续中拿起电话听筒:“喂,柯县长吧,我是宁州乡乡长李有才。有一件重要的情况向您报告:刚才日军飞机轰炸了洪坑源村,炸毁房屋九栋二十七间;炸死炸伤村民十七人;另还炸死在此避难的县城居民五人,其中一人是县邮电局长潘容涣。”

    柯续中脸色严峻:“知道啦。你先安置好灾民,我会派民政局和邮电局的人来处理这件事。”

    扔下电话听筒,柯续中叫王少北通知民政局到洪坑源村救灾,叫邮电局派人去给潘容涣收尸,两个局接到电话后都派人去了洪坑源村。

    县城对面的洪坑源村,一直是个很平静的村子。因敌机经常天气晴好时会飞到县城轰炸,一见日本飞机就紧张的潘容涣,这天见天晴估计一定会有日机来轰炸,便带着家人来到洪坑村农户家避难。九点多钟天上突然机声隆隆,大批日军零式战斗机飞临洪坑村,先是俯冲下来发出赫人的呼啸声,紧接着拖着屋梢扔下炸弹,爆炸声此起彼伏。从来没见过这种架式的村里人,吓得魂不附体四处逃窜。

    潘容涣见势头不妙,赶紧催家人躲进屋后的树林,自已拿了点东西跑在后头。刚出后屋门就被零式战斗机飞行员发现,调转机头用航空机枪一阵猛扫,潘容涣身中数弹栽倒在地气绝身亡。家人们扑过来嚎啕大哭,又被村民拖回林中去。突然降临的灾难,造成十几户农民房倒屋塌死伤多人,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悲愤中。由于死了人的农户房子都炸毁了,县民政局也没钱办理丧事,只给死人倒房的每户两条棉被,丧事只能由族亲帮助办理。县邮电局就更会办事,潘容涣是外地人在义宁县没有亲戚,局里买了副棺材在洪坑源村就地安葬了事。

    日军飞机轰炸洪坑源后,柯续中更感觉到战争就在眼前。日机轰炸造成了巨大压力,在这样偏僻的山村都能造成这么多人死亡,如果炸弹扔在县城情况就更糟了,死亡人数可能会翻好几倍。对县城居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人身安全,虽说县城防空哨也设了,柯续中总感觉到那里还有疏漏,却又想不起来是什么地方的问题。柯续中在与张任清、肖靖国、朱仁轩谈到自己的困惑,张任清认为县城最大不利于防空的问题就是城墙。县城的老城墙就像一座围城把人都困死在里头,只能通过几座有限的城门进出,拆掉城墙便于城中居民疏散,敌机轰炸时可以减少很多伤亡。朱仁轩则不同意拆城墙,他认为城墙就像家里的院墙,有防匪防盗、保境安民的重要功能,城门一关天下太平。肖靖国觉得两人意见都有道理,选择了模棱两可的态度。

    柯续中感觉到张任清说的正是自已担心的,城墙里就像一座巨大的监狱把城里城外隔开,一旦日寇轰炸想跑都跑不出去,只有拆掉城墙才能保全更多的生命。拆城墙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古人建城墙是有多方面考虑的,义宁城墙起码能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抵御外敌入侵的作用。在冷兵器时代坚固的城墙是城市的依托,城市居民安全的保证,守城将士战胜入侵者的坚强堡垒。同时,城墙还有防匪防盗的作用。二、抵御洪水淹灌的作用。绕义宁城而过的修河,每隔几年就要泛滥一次,每当洪水季节来临,修河山洪挟泥带砂,浊浪排空,河道横溢,犹如猛虎下山般恐怖,但只要封闭城门堵塞通道,满城百姓就可确保平安。三、传播历史文化的作用。义宁县城墙是宋代修筑的,它以修河作为护城河,有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通过观察义宁古城墙,对于了解古代战争、城市建设都很有意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城墙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历史的痕迹,也能反映出义宁古城的沉浮兴衰。

    柯续中虽然缺乏行政经验,但也知道拆毁城墙是件重大的事,搞不好会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成为义宁历史上的罪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一下民意,他带着王少北到衙前街、鹦鹉桥街、中山公园、南山崖公园与市民交谈,还特别强调拆城墙是为了疏散人员,减少飞机轰炸时县城居民的伤亡,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人赞成拆城墙。王少北觉得跟老百姓很难沟通,向柯续中建议召开一个各界人士座谈会,把政府的意图告诉他们,争取达成共识。

    第二天上午九点,柯续中走进会议室看到县党部、建设局、文教局、财政局、民政局、警察局、自卫大队、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商会、文管会、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天主教会、宁河剧社、武术协会、散原中学、义宁完小等单位负责人和九名民意代表都到了会。柯续中一落座就把拆城墙的原因、目的、意义说了一遍,强调城墙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现在已失去了防御的功能,拆城墙就是为了拓宽敌机轰炸疏散通道,保障县城居民的人身安全。柯续中说完之后,大家陆陆续续发言,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只是赞成的占了多数,反对拆城墙的也大有人在。

    反对拆城墙的人中,表达最强烈的是文管会的张会长,他一发言就如丧考妣地哭起来:“呜呜,城墙拆不得,那是破坏文物。你们知道它是那个朝代修的吗?是距今九百年前的宋朝。呜呜,没有了城墙的义宁城还是座城吗?就像个人光着膀子没穿衣服,没有了历史的厚重,没有了文化的传承,没有了战争的盔甲,没有了灾难的依托。呜呜,谁拆义宁的城墙,谁就是义宁的罪人,义宁人永远都不会原谅他。”

    县政府军事科长张任清板着脸:“在日军飞行员眼里有城墙的义宁城就是一座监狱,城里人都是供日军屠杀的犯人,他们想杀谁就杀谁。战争本来就是破坏文物的机器,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减少伤亡,拆掉城墙打通疏散通道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柯续中尴尬地:“张会长、张科长都说得没错,我们非常理解张会长的心情。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也知道城墙的文物价值。但现在是抗战的非常时期,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面对丧尽天良的日本鬼子,为了保全城里人的生命,只有忍痛作出拆城墙的决定。重大事宜,久拖无益。下面我提议进行无记名表决,请王秘书发表决单,同意的请画圈,不同意的请打叉。”

    王少北发完表决单,转身又收了回来,统计完了后交给柯续中。柯续中随即宣布结果:“到会人数二十八人,发出表决单二十八张,收回有效票二十八张,同意拆城墙的二十一人,反对拆城墙七人,少数服从多数,通过。”

    当天下午,县政府门口和县城八座城门口,都张贴着县政府拆城墙的告示。考虑到拆城墙要一笔巨大的开支,建设局长郑阶石给柯续中出了个主意,在告示中明确了谁拆城墙,墙砖和材料就属谁。这有利可图的消息一传出,当晚整夜都有县城居民打着火把拆城墙。第二天更是热闹非凡,县城周边四乡八村的农民,也赶着牛车、推着独轮车来抢拆城墙,搬着厚实的城墙砖回家做猪圈、厕所。几天功夫,那座雄壮的城墙不见了,只剩下一串串没用的黄土包。柯续中又发动县城机关单位员工和居民,突击搞了将近半个月,那连绵十几里的黄土包也被推倒挖平,原来的城墙逐渐变成了环城的坦途。

    柯续中带着王少北、张任清、朱仁轩围着城墙墙基上转了一个圈,看着再也没有城墙桎梏的义宁城,幻想着在敌机的攻击下无数的生命得以逃脱,心里有一股从没有过的畅快。没花一分钱就干成了一件大事,柯续中对老城墙虽然有些留连,但也很有点成就感。这是他第一次见识到了群众的力量,深深被这种力量所震撼。如果将来能把这种力量,引导到抗日烽火中去,那将是日寇的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