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李纲的备战
天险尽失,金国随时可以南下。想要恢复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粮食,士兵都吃不饱,怎么打仗?皇帝也不差饥饿兵啊。
李纲的话有一个比喻特别准确:手里拿两块的彩票,就敢胸怀五百万。
大宋在打仗的时候怎么打都打不赢,赢不了战争,你就没有空间,没有空间,你的所有策略就是一个空文。
不管怎么样,高宗皇帝还是很给李纲面子,十条建议采纳了八条。只有僭逆、伪命这两条没有发布。
李纲和不满意上书说:张邦昌在徽宗,钦宗皇帝两朝,屡受国恩,被提拔为宰相。张邦昌不感念国家的恩德,反而在国家遭受祸难之时,张邦昌干了僭逆的事情,却没有死节,而是心理得的做了伪皇帝。等到金兵撤走以后,百姓不拥护他的时候,他才想到把国家还给陛下,他这是投机行为。春秋时期赵盾,不能讨伐叛逆,被记载为弑君之臣,西汉末年刘盆子,投降光武帝刘秀只得免死。张邦昌比起这两个人来说罪责更大,朝廷反而封他为王,这样的话,其他人效仿张邦昌该怎么办呢?怎么能激励士大夫的气节呢?
李纲太直了,万事不只有对错,这番话看是有理,却经不起推敲,无论是赵盾不杀赵穿,还是刘盆子投降刘秀,都不能和张邦昌相比较,完全两种环境。
赵盾不杀赵穿是有私心的,张邦昌没有,最多只是为了保命。
刘秀对刘盆子真的不错,一句:“儿大黠,宗室无蚩者。”就证明了刘秀对刘盆子的喜爱。
后来刘秀有赐了刘盆子很多土地,让他当一个富有的地主,之所以没有封官,主要原因在刘盆子,小刘不是做官做皇帝的料,也不是做官的料,他原本就是一个放牛娃。当皇帝是被赤眉军将领逼着干的。
别的不说了,就事论事,张邦昌可真不是愿意干这个皇帝,是因为金国人要屠城,他才出来挡了一下,是对汴梁的老百姓,全体官员都是有恩的,能在金兵退走以后,不让金国人驻军给自己看场子,更能说明他没私心,之后请太后,找赵构,送玉玺……
你可以批判他在做皇帝之前是个庸官,只会溜须拍马,但是你不能说他干皇帝就怎么怎么着。他干皇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东京保卫战有的一比,起码对高宗来说东京保卫战和张邦昌让位是一样重要的。
有了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一便秘就怪地球没引力。你逮着一个窝囊的老张,欺负个什么劲啊?老张就那么该死吗?你说老张为官不正,该杀,在下没有意见。但说老张当皇帝该杀,在下意见满满……
赵构一时也拿不定主意,黄潜善是极力保护张邦昌,不知道是不是收了张邦昌的好处。吕好问不置可否,汪伯彦这个人看到李纲现在得势,就拍李纲马屁,说:李纲是好人,李纲说的对,李纲的儿子更霸气……
这么一来张邦昌算是到了霉了,被贬往潭州。
树倒猢狲散,当年张邦昌提拔的官员,也跟着倒霉了,接着被贬。
漫漫人生路,总会错几步,只是改正机会不多。
李纲就这样干上了同平章事,就是宰相。上任之后,建议在河北设置招抚使,在河东设置经制使,并推荐张所和傅亮出任这个职位。
张所这个人可不得了,进士出生,官至监察御史。
金兵第二次南下的时候,张所就在河北招募士兵抵抗金国,当时河北的老百姓就说:“朝廷弃我,犹有一张察院能拔而用之。”一时间部队发展到十七万人,可见张所在河北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以后的岳飞岳王爷也算是张所举荐的。
傅亮这个人,边防军出生,因立有战功获得官职。
金兵围困汴梁城的时候,率领三军队前往勤王,忠诚可嘉。他干这个河东经制使,也是没有问题。
有这两个人做老大,河北河东的军民就稳定了不少,起码觉得朝廷还想要两河之地,朝廷知道我们在和金国人奋力作战,并没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时之间士气大涨,金国的入侵速度下降了不少。
李纲又举荐宗泽为开封府知府。
当然李纲不单单是举荐人才了了,同时制定相关军纪,制定军纪是没毛病的。
但老李认为步兵打不过骑兵,骑兵打不过战车。竟然要朝廷制造战车,同时继续募兵买马。还同时招募水兵,制造战舰。
这些政策,在下觉得有瑕疵。
战车这个东西,强不强大不好说。由于远古三代中的资料比较少,战车只是在春秋时期被人重视。
战国时代,赵武灵王搞了“胡服骑射”,战车就被轻便的骑兵所取代,沉没在历史的河流之中。老李现在又拿这个出来,不知道怎么想的。
历史知识比较丰富的看官,可能会想起后来戚继光。戚大将军也用战车来抵挡蒙古军队,但是戚继光抵挡蒙古军队的时候,是因为自己有火枪,鸟铳等火器,战车是做为临时的防御体,才发挥了作用。宋军当时肯定没有这些火器的,战车能发挥多大作用,就没法知道了,因为最终没有搞定这件事情。
还有招兵的问题,宋朝不缺少军队。高宗在在济州,手下有百万之众,在招兵又有什么用?
以上也就罢了,招募水军,制造战舰,这就更搞笑了,金兵打仗的时候往往就在冬天的时候打,黄河都结冰了,你还要水军干嘛?
在说了,就算是不是冬天,黄河的枯水季节也很长,你的水军和战舰有什么用?
当时的谏议大夫宋齐愈,得知李纲的策略以后,非常轻蔑的对虞部员外郎张浚说:李丞相这个人呀,真二,他的策略一个都别想实现。
同一时期宋朝有两个张俊(浚),武官叫做张俊,文官是张浚。看官们要小心,不要搞混淆了。
李纲的话有一个比喻特别准确:手里拿两块的彩票,就敢胸怀五百万。
大宋在打仗的时候怎么打都打不赢,赢不了战争,你就没有空间,没有空间,你的所有策略就是一个空文。
不管怎么样,高宗皇帝还是很给李纲面子,十条建议采纳了八条。只有僭逆、伪命这两条没有发布。
李纲和不满意上书说:张邦昌在徽宗,钦宗皇帝两朝,屡受国恩,被提拔为宰相。张邦昌不感念国家的恩德,反而在国家遭受祸难之时,张邦昌干了僭逆的事情,却没有死节,而是心理得的做了伪皇帝。等到金兵撤走以后,百姓不拥护他的时候,他才想到把国家还给陛下,他这是投机行为。春秋时期赵盾,不能讨伐叛逆,被记载为弑君之臣,西汉末年刘盆子,投降光武帝刘秀只得免死。张邦昌比起这两个人来说罪责更大,朝廷反而封他为王,这样的话,其他人效仿张邦昌该怎么办呢?怎么能激励士大夫的气节呢?
李纲太直了,万事不只有对错,这番话看是有理,却经不起推敲,无论是赵盾不杀赵穿,还是刘盆子投降刘秀,都不能和张邦昌相比较,完全两种环境。
赵盾不杀赵穿是有私心的,张邦昌没有,最多只是为了保命。
刘秀对刘盆子真的不错,一句:“儿大黠,宗室无蚩者。”就证明了刘秀对刘盆子的喜爱。
后来刘秀有赐了刘盆子很多土地,让他当一个富有的地主,之所以没有封官,主要原因在刘盆子,小刘不是做官做皇帝的料,也不是做官的料,他原本就是一个放牛娃。当皇帝是被赤眉军将领逼着干的。
别的不说了,就事论事,张邦昌可真不是愿意干这个皇帝,是因为金国人要屠城,他才出来挡了一下,是对汴梁的老百姓,全体官员都是有恩的,能在金兵退走以后,不让金国人驻军给自己看场子,更能说明他没私心,之后请太后,找赵构,送玉玺……
你可以批判他在做皇帝之前是个庸官,只会溜须拍马,但是你不能说他干皇帝就怎么怎么着。他干皇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东京保卫战有的一比,起码对高宗来说东京保卫战和张邦昌让位是一样重要的。
有了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一便秘就怪地球没引力。你逮着一个窝囊的老张,欺负个什么劲啊?老张就那么该死吗?你说老张为官不正,该杀,在下没有意见。但说老张当皇帝该杀,在下意见满满……
赵构一时也拿不定主意,黄潜善是极力保护张邦昌,不知道是不是收了张邦昌的好处。吕好问不置可否,汪伯彦这个人看到李纲现在得势,就拍李纲马屁,说:李纲是好人,李纲说的对,李纲的儿子更霸气……
这么一来张邦昌算是到了霉了,被贬往潭州。
树倒猢狲散,当年张邦昌提拔的官员,也跟着倒霉了,接着被贬。
漫漫人生路,总会错几步,只是改正机会不多。
李纲就这样干上了同平章事,就是宰相。上任之后,建议在河北设置招抚使,在河东设置经制使,并推荐张所和傅亮出任这个职位。
张所这个人可不得了,进士出生,官至监察御史。
金兵第二次南下的时候,张所就在河北招募士兵抵抗金国,当时河北的老百姓就说:“朝廷弃我,犹有一张察院能拔而用之。”一时间部队发展到十七万人,可见张所在河北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以后的岳飞岳王爷也算是张所举荐的。
傅亮这个人,边防军出生,因立有战功获得官职。
金兵围困汴梁城的时候,率领三军队前往勤王,忠诚可嘉。他干这个河东经制使,也是没有问题。
有这两个人做老大,河北河东的军民就稳定了不少,起码觉得朝廷还想要两河之地,朝廷知道我们在和金国人奋力作战,并没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时之间士气大涨,金国的入侵速度下降了不少。
李纲又举荐宗泽为开封府知府。
当然李纲不单单是举荐人才了了,同时制定相关军纪,制定军纪是没毛病的。
但老李认为步兵打不过骑兵,骑兵打不过战车。竟然要朝廷制造战车,同时继续募兵买马。还同时招募水兵,制造战舰。
这些政策,在下觉得有瑕疵。
战车这个东西,强不强大不好说。由于远古三代中的资料比较少,战车只是在春秋时期被人重视。
战国时代,赵武灵王搞了“胡服骑射”,战车就被轻便的骑兵所取代,沉没在历史的河流之中。老李现在又拿这个出来,不知道怎么想的。
历史知识比较丰富的看官,可能会想起后来戚继光。戚大将军也用战车来抵挡蒙古军队,但是戚继光抵挡蒙古军队的时候,是因为自己有火枪,鸟铳等火器,战车是做为临时的防御体,才发挥了作用。宋军当时肯定没有这些火器的,战车能发挥多大作用,就没法知道了,因为最终没有搞定这件事情。
还有招兵的问题,宋朝不缺少军队。高宗在在济州,手下有百万之众,在招兵又有什么用?
以上也就罢了,招募水军,制造战舰,这就更搞笑了,金兵打仗的时候往往就在冬天的时候打,黄河都结冰了,你还要水军干嘛?
在说了,就算是不是冬天,黄河的枯水季节也很长,你的水军和战舰有什么用?
当时的谏议大夫宋齐愈,得知李纲的策略以后,非常轻蔑的对虞部员外郎张浚说:李丞相这个人呀,真二,他的策略一个都别想实现。
同一时期宋朝有两个张俊(浚),武官叫做张俊,文官是张浚。看官们要小心,不要搞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