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言情小说 - 穿越晨光里在线阅读 - 第六十六章官媒到邹家狂喜

第六十六章官媒到邹家狂喜

    (22号更新,今天要进首页热门文字推,但是这几天是我meimei的好日子,所以今天的章节依旧是自动发布,喜欢我的朋友用收藏和推荐支持我吧,嘻嘻,25号上架,期待ING)

    进了东院一看,院子里站满了妇人,多是一些年长者。母亲和二婶娘跪坐在走廊里,中间坐着一位头戴金冠的中年妇人,她面色严肃,眉头紧皱,右手提着一只汝阳刘的毛笔。身穿绯红色襦袄,下身一条翠绿色诃子裙,外套一件金丝缠绕的黄色背子,腰间系着一条汗巾。她的手旁,放着两个物件,一件是一把青色的雨伞,伞柄上刻着媒字;另一件,则是一个包袱里的木匣子,这时匣子已经打开,露出里面的几本帐册还有笔墨纸砚来。

    只听那妇人清冷的声音传来,“……十四岁了?可定了私媒不曾?”

    柳氏跪坐在走廊上伏下腰,低着头恭敬地回答:“回刘mama的话,未曾定过私媒。”

    那官媒刘mama点了点头,随着她的点头,发顶金冠上的丝穗微微晃动。“邹美娘。”她叫道。

    柳氏急忙给美娘使了一个眼色,美娘从人群里出来,脱了鞋在走廊上站定,双手放在腹前,紧张的深吸一口气。

    “走几步我瞧瞧,再行个礼。”官媒刘mama面无表情地说道。美娘听了这话,便在走廊里来回走了几步,然后又行了一个晚辈礼。

    刘mama摇摇头,叹道:“身段还行,就是礼行得不标准。柳二娘子,你家可曾请了夫子,或是去了女学?”

    柳氏便说道,不曾请了夫子,孩子只是在家里随着几个兄弟一起读书。

    听到读书,刘mama来了精神,问道:“邹大姐,可识得几个字?”

    美娘紧张的看着母亲,柳氏平时虽然泼辣,可是此时却是低着头不敢抬头,哪里敢给女儿使眼色。

    刘mama看了一眼美娘,脸上露了一丝笑容,“大姐无须紧张,你识得几个字啊?说来与我听听。”

    “只略识了几个字,读了《女书》,会数几个数,略略懂得一些算帐。”美娘脸色红红地回答。

    “哦?”刘mama听到读了《女书》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又问道,“家务活可会做?”

    “回刘mama的话,只会得做几样小菜。”美娘回答道。

    然后接下来刘mama又问了绣活还让美娘现背了一段女书,美娘吭吭巴巴的给背了出来。每问一句,刘mama都会把自己的问题还有美娘的回答一一记在帐册之上。又知道了美娘会做豆腐和凉粉,她轻轻嗯了一声。

    待问完之后,她看向柳氏说道:“柳二娘子,我听你家大姐说道她会做几样小炒。今日晚饭,我在你家叨扰一顿如何?”

    柳氏一听大喜过望,颤声道:“刘mama愿来咱家吃晚饭,那是咱阖家的福气,岂敢说叨扰。”

    黄丽娘一听说刘mama要在家里留饭,也是喜上眉梢,连忙指使着美娘在她在碗里又添满了茶水。

    然后又在人群里找了几个年长的妇人坐在走廊里陪着刘mama说话,她抱着小七拉了柳氏在一旁商量。最终商量了去请里正娘子和乡书手娘子,还有邹正文家的秀才娘子,然后再请几个年高德望的妇人坐陪。至于自家的婆婆,妯娌两个连想都没有想起。

    邹晨看到二婶娘和母亲如此激动,又听了院子里的几个妇人低语闲聊才明白,原来这媒婆在古代可是权力大的很呢。

    宋代的官媒不仅管着结婚,还管着生育之责,每家每户生了新生儿,都要去官媒那里登记造册。而且这些官媒还是拿着国家工资的合法公务员,职务竟是相当于县丞那一级,权力很大。媒婆分三等,一等是给王公大臣们说媒的,这种媒婆头戴盖头,身穿紫色背子;二等戴金冠穿黄背子手拿青伞,这种是专给一等户或者低等官员说媒的;三等就是乡间私媒,不在官员造册,头戴红花,穿红背子,只是接一些保媒拉纤的活计。

    象村东邹家这种三等户,是根本论不上官媒来说媒的,也不知怎的,今天居然来了一位刘mama。这官媒登门,足可证明邹家的入了官府之眼,估计以后邹家的大姐美娘会被各位私媒登破门槛来求了。

    一会各位大娘子便被请了过来,来的时候又带来一些花果甜食做为贺礼,柳氏和黄丽娘便把这些物事全部摆到案几上供那位刘mama享用。

    刘mama只是对秀才娘子略欠了欠身,其他的几位来了也只是鼻子里哼了一下,而那些平时在庄子里有头有脸的大娘子们,在案几旁坐陪则是大气不敢多出,连说话都是比平时低了许多。

    刘mama看到柳氏和黄丽娘拉着美娘要一起出去,便敲了敲案几,“二位大嫂,今日这饭食,须得大姐一人来做,可懂?”

    柳氏和黄丽娘听到刘mama这样说,在廊下曲了曲膝,便站在廊下不敢再动了。

    东院里的众人都用羡慕的目光盯着站在廊下的两妯娌,恨不得站在廊下的是自家。邹晨趁着别人不注意,仗着身体小从人堆里挤了出去,跑到院外,找了一个来自家买过凉粉的幼童,让他去田里把邹正达和邹正业喊回家,并且许诺若是喊回来了,以后管他七天的凉粉。那幼童一听能管七天的凉粉,立刻睁大眼睛,得到肯定后扭身就往田里跑去。

    一会邹家兄弟回来,邹晨便把家里来了官媒的事和他们说了一下,并叮嘱他们立刻套上牛车去买些猪rou羊rou和活鸡活鱼回来。邹正达咧嘴嘿嘿笑了几声,套了车子唱着小曲买rou去了。

    邹晨接下来便苦思冥想的一会到底要做甚么菜式才能在刘mama面前留一个好印象。思忖已毕,便又钻进东院和美娘耳语几句,美娘听到点点头,然后姐妹俩就钻进了伙房紧张的议论。

    刘mama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娘子和美娘一起钻进伙房便问道:“和大姐一起的是何人?”

    黄丽娘便在廊下回话:“是我家小娘子。”

    “唔!也会做吃食了?”刘mama随口问道。

    “平时随着她大姐也跟着一起学了些,倒是学得不精,没她大姐一分的好处。”黄丽娘谦虚地说道,柳氏听到这话,感激的冲着黄丽娘一笑。

    刘mama随意笑了笑,也没有再理会,一会伙房里传来锅碗的碰击声。

    姐俩商量的结果便:红烧rou块,若是有鱼的话便做一道糖醋鱼或者糖醋鱼块,鱼香rou丝、御黄王母饭(熬rou酱浇白米饭)、浇汁大rou丸、红焖鸡、粉蒸猪rou沫等,而素菜则是麻辣豆腐、爆炒凉粉、醋溜白菘、清调萝卜等。

    姐妹俩个先把伙房里用得上的酱料给准备好并把蔬菜给清洗干净,然后又把灶台给重新擦了一遍。

    不到一个时辰,邹正达和邹正业便买了东西回来,他们在前院将东西交给一个熟识的妇人之后便在妇人的哄笑声中逃出了院子。

    邹晨看到买来的食材大喜过望,不仅有羊rou猪rou还有几块牛rou,而且两条鲜鱼还活蹦乱跳的,一只公鸡也不知是谁家的。这时院门口传来一阵sao动,马太婆领着几个孙妇送来了两只兔子。柳氏和黄丽娘接了兔子送到伙房,把马太婆给请到了走廊里坐好。并向刘mama介绍,这位是邹家庄最年长的一位寿星。

    刘mama听了马太婆的年纪已经七十多岁,肃然起敬,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并且向马太婆身边的孙妇也行了半礼,称赞她们孝敬长辈,这太婆快八十高龄居然如此康健,回去之后定要在册子上记上一笔。马太婆听到刘mama如此称赞乐得合不拢嘴。

    乡书手娘子五奶奶趁机说道:“要说这邹家庄,倒也真是人杰地灵之处,不仅这太婆已经快八十高龄。我邹家族长,今年夏天也要过九十整寿喽。”

    刘mama听了这话,更是打从心里又敬重了这邹家庄几分,面色凝重道:“由此可见邹家庄子弟定是个个纯孝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如此寿星。回去之后定要报与官府知道,待得族长寿辰,官府定会派人来贺,说不得啊,官家也会有赏赐呢。”

    里正娘子大奶奶和乡书手娘子五奶奶听到这话,均是暗自欢喜。

    伙房里,邹晨和美娘已经开始忙碌了,两姐妹先把红烧rou给炖上,把兔子和鸡给杀了又开始处理剩下的食材,一会伙房里传来炒菜的香味。

    东院里有那按捺不住的妇人不住伸长脖子往伙房里瞧,一边瞧一边咂舌称赞。

    刘mama看到众人如此表情,也起了好奇之心,便请了马太婆和秀才娘子一同到伙房观看。到了伙房只见这两个小姐妹,一个掌勺一个烧火,配合的十分默契。再看那灶房的案板之上,食材分门别类的放好,竟是无一丝混乱之处,刘mama暗暗点头。

    又在伙房里站了一会,这时美娘开始在案板上做浇汁大rou丸的,只见她双手上下翻飞,一会便挤出几个同等大小的rou丸,将这些rou丸在葱姜胡椒水里煮熟之后便放在一个碗里备用。刘mama等人看的连连称赞。

    刘mama等人出了伙房在走廊上又说了一会话,柳氏和黄丽娘把走廊前的案几拼好,直接准备在这里开饭。而这时,正是家家户户准备做晚饭的时候,可是院子里的人不仅没见减少,反而增多了,大家都想看看美娘到底是做出什么吃食来。

    待到案几拼好,美娘便在伙房里一盘盘端出吃食来。她将吃食端上之后还会介绍一番,这是红烧rou块,是用五花rou烧炖而成,这是红烧大rou丸等等。

    每一道吃食端出之后,均是惹来院子里妇人们的赞叹和惊呼声。

    而一道活鲜鱼端上桌子之时,连刘mama都震惊了。只见这鱼还张着嘴,尾巴还一动一动的。美娘端上活鲜鱼之后,又从旁边邹晨手里的托盘用布垫着拿起一个小碗,滋拉一声响,鱼身上被浇了一层红通通的酱料,那鱼猛张了几下嘴,看得众人惊奇不已。

    “这道鱼,可有名字?”刘mama奇道。

    美娘福了一福,“回刘mama的话,并无名字,我们姐妹只叫它活鲜鱼。”

    美娘又福了福便退了下去,一会又端上来几盆菜。

    刘mama看着满桌的吃食笑着说道:“邹家大姐果真好手艺!”

    得了这一声赞,美娘便是得了官媒的认可,日后说亲之时也能说上一个好亲事,尤其是她又有一手好厨艺,将来也不知会有多少小郎君疯狂来求呢。想到这里,院子里的大娘们眼光都热烈起来。若是自家的小娘子也有美娘的几分手艺,那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