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言情小说 - 穿越晨光里在线阅读 - 第六十二章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六十二章一年之计在于春

    (谢谢所有收藏我文,点击我文的朋友哦,爱你们,小梦从今天起潜水啦,爱我的话就给我收藏和推荐吧!嘻嘻)

    邹家准备种占城稻,在村子里引起了轰动,不时有老者转到他家的田里注视着耕田松地的邹正安兄弟几人。有那年轻的人,则是直接开口相问。

    而邹老爷子则是直接了当的将两个儿子叫到老宅中好一通臭骂,最后还是邹正业灵机一动,嚷着自己胸口痛才从老宅逃了出来。

    四郎和五郎去上学了,每天都有大半时间在学馆中,这让黄丽娘觉得好不自在,开始的几天,心里总是空荡荡地,有事没事就爱嘴里念叨。邹晨也有些失落,她想起过年从外祖家回来时外祖母黄刘氏说的那几句话,说她是个没规矩的小娘子,还要找女夫子来教她。她就不明白,自己好歹也曾经是一个企业中管,怎么就变成没规矩的小娘子了?

    五郎他们兄弟四个每天下了学之后,便会请邹晨去听听他们今天都讲了什么。有时邹晨也会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这些问题四郎五郎自然是回答不出来的,但是五郎记性好,他记下来第二天去找邹正文或者学馆里其他的老学究。然后等到回来再给邹晨讲解,可是第二天,邹晨又会有新鲜的问题,于是他们又回去再去问。如此反复,邹正文和那两个老学究为了应付邹家四兄弟的问题,不得不每天扒各种书籍。好不容易把这四个学生给应付过去了,可是明天又有新的问题等着他们,于是明天又得重新扒各种书籍。就这样,几个学生的知识渐渐地提高,邹正文和两个老学究也把各类书籍给吃了个通透,于是邹正文和两个老学究越看四兄弟越觉得爱惜,真是有一种吾家之子的感觉,恨不得把自己脑子里所有的知识全部都强灌到他们的脑子里。

    邹晨每天提出的问题,第二天都可以得到解决,于是她便知道肯定是几个哥哥问了学馆的老师,她也不点破,每天只是搜刮脑子里能记起来的关于后世对四书五经的新解(现在是四书六经)。而邹正文和两个老学究则是在每天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原来这四个学生竟然是解出了新意,这怎么能不令他们欣喜呢!

    同时,四兄弟还发现,在请教老师这些刁钻问题的同时,他们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还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了解。也更快地发现不足、不懂的地方,方便进一步学习。于是,四兄弟的学习成绩在突飞猛地的发展,而邹正文自然也是受益匪浅。

    一家人忙忙碌碌便到了二月二龙抬头,过了龙抬头便要开始秧田育苗了。邹家选了地最肥的十几亩地做了秧田,撒下稻种后再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秧田那里时时刻刻都有马太婆家的孙子照顾,哪怕就是晚上他们也分了人睡在秧田旁边,就是怕万一有羊或者是畜牧去啃了秧苗。

    里正这几日经常来邹家的秧田来转,每次也不和正安兄弟说话,只是背着手在秧田前站一会,然后再转一圈,看看稻种的长势,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阿爹,给我几分地呗!”邹晨从田梗边的篮子里端出一碗炒凉粉跑到正在松整土地的父亲身边。

    邹正业抬起头,擦了擦汗,接过女儿手中的炒凉粉吃了一口,不由得点头,然后呼呼拉拉几口吃完。奇道:“小晨,你要地做甚?”

    “我种点菜啥的,上元节的时候我买了不少的菜籽呢!”邹晨嘿嘿笑。

    邹正业想了一下,家里并没有闲田可以让邹晨败坏,但是宅院前面却有几分地一直闲着,并没有人耕种,不如和里正说一下自家把地给开了,要是算钱,自家去买了也花不了几个钱,几分地也不过是二三百文罢了。

    想到此便和邹晨说了一下,邹晨听了大喜,连声催促父亲快点办事,她则是和美娘提着篮子和碗筷一溜烟的跑回家去了。

    她昨日又和美娘想了一个‘新玩意’绿豆凉粉。今天是刚刚做好,便端出来给二伯和父亲尝尝新鲜。看到刚刚父亲和二伯吃了以后都叫好,便动了心思,这个东西虽是宋朝就有了,但是制作工艺好象也是属于家传保密级的。如果把这个凉粉做好拿出去卖,也能为家里解决一下经济问题啊。

    回到家后,又和美娘烧了一大锅水,把磨好的绿豆粉倒入沸水中慢慢搅拌,然后下面烧小火,过了一会放入白矾,然后晶莹剔透的凉粉便在锅里出现了。姐妹两个又小心的把凉粉从锅里盛出来,放入一个木盆中,然后合力端到伙房外,过了半小时,经过初春寒风的吹抚,凉粉慢慢开始冷却凝固。

    柳氏和黄丽娘正在东院缝制夹衣,看到两个女儿跑来跑去的一会一趟,摇摇头相视一笑,也不去管她们,只要她们不把房子掀了就成。

    一会邹晨和美娘一人端着一碗调好的凉粉送了过来。柳氏和黄丽娘惊奇道:“细索凉粉?这不是夏天才有得吃吗?”

    黄丽娘尝了一口赞道:“不错,和我当小娘子那会吃的一个味,宛丘要卖十五文一份呢,一个人要是放开肚皮能吃十几份。这东西可老贵了!”

    柳氏则是用欣喜的目光看着女儿和邹晨,不用说这个东西又是小姐妹们琢磨出来的新东西。眼见得女儿学会的东西越来越多,心里是一阵阵的泛起甜蜜。她也尝了一口,道:“不错,咱们上元节时去宛丘可没有看到有摊位卖的,若是咱们也拿去卖,这指定能挣不老少!”果然是二婶娘,吃了一口就直接想到钱上面去了,脑子就是活络。

    邹晨竖起大拇指道:“二婶娘,您可真厉害,我还就是这么想的,这个凉粉我今天和美娘姐做了一大盆呢。咱们可以在村里说一下,在村子里卖,只需要在院门外支一个小摊子,家里不论是谁都可以坐在那里看着,有人来就切一份。这样不出家门就把钱挣了,而且还不花多少力气。”

    柳氏和黄丽娘一听来了精神,便去西院看了,看到伙房里那一大盆象水晶的凉粉,眼中都好象看到了无数的铜钱在眼前飞来飞去。

    邹晨又接着说道:“而且啊,咱还可以磨豆腐发黄豆芽绿豆芽,连着豆腐带凉粉一起卖。我看咱邹家庄的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不吃豆腐和豆芽呢!”

    柳氏点头道:“正是,小晨说的不差。这豆腐可是一门能赚钱的手艺,我听人讲,宛丘有一家做豆腐坊开书店的人,一个豆腐店一个月就能挣几十贯呢。”

    “二婶娘,阿娘,咱们还可以早上卖吃食,中午卖豆腐和凉粉豆芽。这刚开业的几天凡是第一次来咱家买豆腐豆芽和凉粉的,咱都可以白送他一小份炒好或者调好的凉粉让他尝尝味,这样一来,既教了乡邻们做法也能打开销路。”邹晨一说起来挣钱来便雄心勃勃。

    几个人便开始在西院里商量起来,最后定下了,每天一担豆腐两盆凉粉,豆芽各十斤,先卖几天试试,如果买的多以后再加,如果买的少,以后就少做些,反正现在还是初春天气还寒冷,放也放不坏。

    等到晚饭的时候,邹正业和邹正达回来,和他们一商量,他们也是同意,就在家门口搭一个凉棚,正好还可以顺便把院前那几分地给种上菜籽,两不耽误。

    于是家里的人便开始忙碌起来,挑选好黄豆和绿豆,除去破瓣的、干瘪的、虫蛀的,把黄豆泡在温水盆里。那些用来泡豆芽的则是另用两个木盆每层豆子上面搭一块细布,然后再淋上温水,每隔两个时辰便淋一次水,然后等到长出有真叶便是泡成了。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邹正业便和邹正达提着黄豆桶去村里的大石碾那里把黄豆和绿豆都给碾了出来,黄豆是碾成了浆,绿豆是碾成了细粉。路上的时候,兄弟两个决定去下口的集里买个石磨回来,要不然天天去村里碾,早晚被人发现这个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

    回到家之后,家里人已经做好早饭,胡乱吃了早饭,送走了五郎他们几个去学馆,并嘱咐他们几个向邹正文要份字,上书‘邹记豆腐坊’。家里的人便开始升火,两个院子的火同时升起,有做豆腐的有做凉粉的。忙了一早上终于做成了两盆凉粉,一担豆腐,再到屋里看看,豆芽也已经发出了两片小真叶。

    今天做出来的这些东西,是不准备卖的。里正家,乡书手家,李医士家,还有老宅和马太婆家里都是需要一家送去一份,一来是告诉他们自家以后准备做这个营生,二来也是做做宣传。

    于是邹正业和邹正达各自提着一份豆腐、凉粉、黄豆芽、绿豆芽,带着邹晨往里正家里走去。

    到了里正家,里正很是意外。因为初春家家户户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吃的,吃的无非就是过年剩下的腊rou,或是腌好的咸菜,嘴里早就淡出鸟了。今天看到邹家兄弟带来的豆腐凉粉大喜过望。又得知他们准备在自家门口做一个小豆腐摊,当即同意,甚至大手一挥免了他们的税金,只要他们做的时候小心些,别惹的那些外村人和差役们注意便可。又听他们说准备在前院那里开几分地,让孩子们学学种菜啥的,更是不在意地说,先开着,啥时有人买那片地再来和他们说。

    邹家兄弟和邹晨千恩万谢的走出了里正家,又去了乡书手家,这乡书手便是邹正文的父亲。自从五郎他们进了学馆读书以来,两家多有亲近,平时若是家里有个什么好吃的东西邹家必定要给乡书手家里送过去。同样送上了一份豆腐凉粉和两样豆芽,乡书乡让五奶奶接过,又留他们说了一会子话。而且还要他们中午在家里吃中饭,说要和两个侄子好好喝上几杯,最后被以还要去其他家送东西为理由给婉拒了。

    然后又去了李医士家里,李医士正好在家,正好也在苦恼家中最近没有青菜,看到这送上门的东西,大喜过望,还帮邹正业诊了一下脉。

    最后去送的则是马太婆家里,马太婆看到东家给自家送东西,激动的不知说什么才好,唯有让孙子们帮东家耕田时更加细心更加用心才可以。以后马太婆更是时时刻刻的讲东家的好话,若是村子里有人说邹家新宅的坏话,马太婆必是不肯轻饶。

    送完了马太婆家便去了老宅。送上了东西之后,陪着邹老爷子说了一下田里的事情,邹老爷子见他们一意孤行非得种占城稻,气得胡子一翘一翘。

    转完了这一圈,不到晚饭时,整个村子便知道了村东邹家新宅从明天起准备卖豆腐凉粉和豆芽了。那些家里早已经吃咸菜吃烦的人自是欢喜,而有的人家则是起了思量,这邹家去年起了新宅,今年又做起了豆腐生意,眼见得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以后这样的人家还是走近些为好,切莫再象以前那样处处嘲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