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判官由来轶事
对于师叔的修炼问题,解释起来很麻烦,还不如直接带路运行一圈,这是张易熟门熟路的事情。 请师叔通知下去,不要让人进来打扰,张易对师叔说:“修炼的功法,说得太模糊,真气循环路径需要自己摸索。现在我发出真气,在你体内引导,你自己体会,跟着我真气走一个大循环,以后就从我开通的路径修炼,很快就能突破到四层。” 这是最直接的传功方式了,张易当初,给葛家叔侄俩,都是这种方式传功的,因此葛大海才说张易是他师傅。 这办法需要施法者对经脉非常熟悉才行,两人还得非常亲近信任,否则是不会用这种办法传功的。 李师叔当然是非常信任张易的,任由张易坐在他后面,双手一手按他肩膀,一手按他腰侧,对他体内开始发功。他自己也不敢大意,集中精神开始体会。 李师叔和葛家人不同,他一直在主脉循环,没有任何差错的地方,体内真气要充沛得多。张易只是带路,他雄浑的真气跟在后面,把每条支脉都循环了一遍,整个大循环下来,节点明确,真气分合自如,李师叔感觉很顺畅,同时浑身暖洋洋的,非常舒服。 师叔再静心体会了一下,也就记住了。 天色已过正午,早就该吃饭了,李师叔让人送饭菜,分了一瓶白酒,也没有进屋,就在树荫下,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对他们来说,冷热真的无所谓了。 两杯酒下肚,师叔的话就更多了,把判官的来历都讲了一遍。张易这才明白,为什么他修炼的,居然和是葛家一样的功法,当然张易也会,都是得自于左慈。 唐朝官员王鉴,携家隐退岩清山,在葛洪炼丹处,得到《抱朴子》。 王家本来就儒道兼修,得到《抱朴子》后,从中领悟到修炼之法,逐渐发展成了修炼家族。到了宋朝,王家创建了岩清道观,开始收徒传道,并在道观周围种植药材,为炼丹所用。 元朝时,朝廷征用道观药园,为王家所拒。那帮官吏见到观中人多势众,遂引大军来灭道观。王家人措不及防,仓促之下,带着观中道人,从万人马队中,拼死杀透重围,掩护少观主王著等十几个小孩登船离开,剩下一百多口,全部战死。 蒙军万夫长想不到这里,隐藏这么多高手,居然让自己损兵折将一千多人,一怒之下,一把火烧了道观泄愤。 王著带着一帮小孩,顺江而下,从大海里绕了一圈,才到蓬莱登岸,然后就隐居修炼,伺机报仇。 十年后,王著仗剑出山,刺杀了灭族元凶阿合马。当初收缴民间药材,充为军用的命令,就是他下的。派出大军灭掉道观,也是他指示的。 灭族之恨,凶手很多,可不是一个阿合马就能抵消的,加上王著刺杀成功后,同样被乱军杀死了,王家后人活着的唯一执念,就是屠杀元朝官员报仇。 家传绝学,练出来的,不过是武林高手,并不是枭雄,也就只能到处刺杀元朝当官的泄愤了。一个家族的遗孤,也就这么点人手,刺杀再多,也无法撼动当时的统治。 王著儿子王灭元,天资聪慧绝顶,年轻时,就修炼至凝气八层,纵横江湖,无人能挡,于是自称索命判官,在王著遗留下的玉扳指上,刻上一个判字,还尊王著为第一代判官,自己为第二代判官。 王灭元没有政治野心,却很会利用义军力量,他经常潜伏在战场上窥视,每当蒙古兵和义军处于战场胶着时,就会忽然出现,冲入乱军中,直接刺杀蒙古将军,制造混乱后,自就飘身而去。 到了元后期,义军强大时,他还派家族子弟联络义军,约定进攻时机,他自己深入敌后刺杀大将,焚烧粮草,给义军创造了许多胜机,义军军队对判官很推崇。 因王灭元一直是道士打扮,他许多弟子后代,也会身着道袍,直接参与战场上的刺杀行动,到了明朝立国,对道家优容尊崇,未必没有这层关系。 王灭元功成身退,隐居岩清山潜心修炼,最终筑基成功,就重新打造了一枚乌金戒指,还把自己的许多功法刻在戒指上,规定后世判官,只以灭杀外族为己任。当时外敌已经没有了,因此判官也不再现身江湖。 洪武二十年,锦衣卫因杀戮过甚,被朝廷废除,一个督师高手,流落江湖后,不甘心被文官反攻倒算,就打造了一枚白金戒指,身着道服,伪托判官出山,开始替天行道了。 结果就被他诛杀了不少锦衣卫政敌。大明朝皇帝很小气,朱老板剥皮充草,都刹不住贪污腐败。因此这个假冒的判官,非常受到民间的推崇,传了数人,一直是江湖上大侠,是替天行道的仲裁者,“一言定生死”的说法,就是他们传下来的。 至此,判官变成了江湖代言人,当然也成了大明文官集团的追讨目标,有锦衣卫旧将支持,文官集团拿判官真没有办法。 永乐年间,恢复锦衣卫,流落在民间的判官戒指,被寻找建文帝下落的胡濙所得,他觉得这戒指不能流落江湖,作为对抗朝廷法度的凭据,而是应该像元朝的判官一样,作为对抗外族的英雄象征,遂留做传家宝,告诫子孙效忠大明,抵抗外族。 明英宗感其侍奉六朝,劳苦功高,就授予他儿子为锦衣卫,世袭镇抚使。结果这枚戒指,重新回到锦衣卫手中,不过因为祖训,也不再管江湖事情了。 到了后金入关,胡家的后人就拿出判官戒指,宣布判官重出江湖,召集锦衣卫后裔,扛起反金复明的大旗,在全国各地兴起叛乱,都被汉八旗这些汉jian扑灭了。 白金戒指在义军中,传了很多人手,也传出很大的名声,最后从黄百家传给甘凤池,甘凤池却在雍正年间,被李卫围捕所杀,最终李卫得到了这枚白金戒指。 李卫是捐官出身,不识字,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处理事情也很简单直接,很得雍正喜欢。当他得到这枚白金戒指时,是ZJ总督,遇到不好插手的腐败案时,他就让手下高手侍卫,持戒指,直接把贪官给干了,推到判官头上。 他给雍正的解释是,戒指消失,江湖上又会拿出一枚,还是干些谋反的事,不如就让这戒指经常出现,干掉点天怒人怨的贪官污吏,这帮人要查办,会牵连很多人,很难查下去,不如杀了干净。有这枚判官挡在前面,江湖上即使有伪造的,也无法一呼百应了。 雍正以为然,就让李卫出任刑部尚书,后提拔为直隶总督,统管京畿重地的军事,粮馕、管理河道兼巡抚事。这下子李卫如鱼得水,办了许多大案,有凭据的,直接拿下按典查处。遇到牵扯不清,却又能确定犯罪的人物,直接拿出戒指,让人去假托判官,把对方一刀了断。 李卫死前,把戒指上交给乾隆,乾隆就把戒指放在身边,需要时,让人拿去办事,白判官也就成了乾隆秘密打手,以后嘉庆,道光和咸丰三代皇帝,没有这个心思,到了同治年间,白金戒指落到慈禧手中。 和伪造的白金戒指相比,真品乌金戒指其实也就元朝时辉煌过,整个大明朝,乌金戒指一直留在岩清山,从未出山。 至后金兵入关,才有道人携戒指出山,干的还是刺杀八旗的事情。因为当时江湖上已经有一个判官了,声势闹得更大,大家都干一样的事情,也就无所谓真假了,只要灭外族,谁都可以是判官。 后金流传的判官事迹,是黑白戒指的判官,共同杀出来的,只不过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不少无头悬案,也推到判官身上。 几百年一过,判官是谁,戒指什么样,已经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越神秘,也就越被拔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