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在线阅读 - 第十八章 国风(18)

第十八章 国风(18)

    《东方未明》,这里是指那时的小吏听得王侯召唤,因为天还未明,所以大概刚从梦中惊醒,穿衣服都穿得个颠三倒四的,而且因为古代的衣服布料用得都比较多,所以更可能是比划半天都没有分清哪个是上衣哪个是裤子,哪个是头哪个是尾,哪个扣子对哪,哪个袖口在哪,然后最后一段更是说到神经紧张兼精疲力尽,那时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大概是无处不在的。

    《南山》,这个“故事”好象到这里《诗经》中已经说了大概三四次了,不过这里大概说得最“清楚”,象每段的前四句都是说文姜已嫁予鲁桓公,举的比喻各不相同但是都可归结于一个意思,可见作诗者的聪敏和明事理,而每段的最后两句都是重复点明这一事,可见作诗者是在极力说明齐襄公和文姜的荒yin无道。

    《甫田》,这里说的是不要小田都没有种好甚至种过甚至想过,就要着手开始种大田,并不是说以后就不能种大田。比方说,先种两年的小田,种得好的话,然后就可以种大田了,或者能力比较强智慧比较高的话,可能种个一年甚至半年的小田就可以尝试着种大田了,所以不要看了这里,就是说不让或不能种大田,而是要符合一般的事物的发展规律,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当然,这规律其中也是有一定的变化的参量的,象上面说的有的人大概只需要一年甚至半年的时间,而有的人可能就需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有的人甚至可能就种不了大田,而有的人可能种了大田后还可能种更大的田。这里还说到了不按规律或说完全违反规律办事的结果,就是让大田里生满野草杂草,这时可能又会回到要先种小田的“规律”上来而又去种小田或者更糟糕的是小田可能也会种不了了,而不但时间浪费了,而且也荒废了这样的大田的一年甚至两年甚至更多,早知这样,为什么不先从小田开始,不但没有浪费难得的时间,而且也没有浪费宝贵的物资。这里还举了一个相应的例子是“无思远人”,因为那时的交通通讯的如此不发达,远人几乎就是不可能在一起之人,所以这个到现在就要比较彻底地改过来,即“无思远人”是不适应于现在的。

    《卢令》,这里又说到了猎人,猎人在那个时候大概是挺受尊重的,因为一个是森林大山野兽猛禽比较多,一个是猎人是完全靠自己的勇敢和智慧还有技能体力来完成,而且还有一个或几个训练有素的猎犬,再加上这里说的猎犬和猎服如果打扮有型,不但是内在而且是外在能合二为一,那种从内到外的英爽之气,就象诗中说的“美且仁、鬈、cai”,是让人赞叹的,而且这里诗名也取得挺好,写猎人的,却说卢令,这其中的诗意是不言而喻而且是难得而且是让真正的创造者能点头的。

    《敝笱》,嗯,这里又来了,而且讽刺更加露骨和辛辣,其实讽刺的比喻的手法真的是相当深层次。

    《载驱》,这个和《南山》如同出一辙,因为都是“鲁道有荡”。这首说得就更明显了,而且大概是所谓《南山》、《敝笱》和《载驱》“三步曲”的第三步曲,看来这事在那时是“影响”相当之大而且是相当被引以为耻,特别是对鲁国和齐国两国和两国的人来说。

    《猗嗟》,这也是英姿勃发,其实可以想想古代的弓箭手或说弓箭这门武器,弓箭应该是古代作战的无论何时排名都在前两位的进攻性武器,另外一种大概不是矛就是刀,因为不论进攻还是防守,它都是相隔着相当距离即能如此有效杀敌而且方便携带的几乎是唯一的武器,而能如诗中这样射得这样准,如果名声在外的话,大概双方开战前就会对敌方造成某种威慑,而现代,把弓箭的体积变大了,射程加远了,威力增强了,而且不是一般的“优化”,而是从成倍到成百倍到成千倍到成万倍到成亿倍的“优化”,看起来似乎更“好”了,但是大概又应了那句“物极必反”,因为竟然发展到竟然可能会自我毁灭的程度,所以,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凡事都能作为一个整体地来好好想想这样或这样下去可能会发生些什么,比方说至少想想是不是会落到自己头上,大概才是地球真正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