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红楼111 似乎 七
““贾政因他为贾母而,要了香来,上了三炷,作了个揖,说:“他是殉葬的人,不可作丫头论,你们小一辈的都该行个礼儿。””这里直接道鸳鸯儿是“为贾母”而自尽,而且如此上香作揖,足见贾政之迂腐,也足见贾政在贾府被抄时虽然一会叹这个一会惊那个,但除了凤姐儿是他肯定要查的外,而且得到王夫人的“默许”之外,其余几乎所有事恐怕贾政会逐渐认识到“现实”,而“乐得”让王夫人去一手cao办,(XX注:什么现实?(外人注:至少就包括贾政的无能,以及贾政对贾府几乎所有财产的别说支配权,恐怕连“知情权”都没有)) ““宝玉听了,喜不自胜,走来恭恭敬敬磕了几个头。”这完全符合宝玉的内心,也是宝玉与贾政极少相当“契合”的地方, ““贾琏想他素日的好处,也要上来行礼,”这句是非常明显的原文!因为曹雪芹绝不会漏过这样“敏感”而且是“必须”的情节, 而非曹雪芹的人因为没有从头到尾创造整个红楼梦,恐怕就极易疏忽这样的情节,甚至会认为这样的情节才是废情节! 而曹雪芹在创造整个红楼梦的时候,几乎每写一段甚至每写一个词一个字,都会在心中“埋”下相当多之后的文字的“形状”和相当深的之后情节的“印记”! ““被邢夫人说道:“有了一个爷们就是了,别折受的他不得超生。””邢夫人这话当然就是鸳鸯从拒绝被贾赦纳妾开始直到现在都是她心中的“仇人”,宝玉她管不了,贾琏名义是她儿子,她当然就要管了, ““贾琏就不便过来了。”在贾琏的心中,鸳鸯儿是个好人,甚至对于他还是有“恩”甚至不小的“恩”的好人,鸳鸯儿冒着相当的风险让他当贾母的私人物品,解燃眉之急,但显然,鸳鸯儿如此好的人不如邢夫人一句话“顶用”, ““宝钗听着这话,好不自在,便说道:“我原不该给他行礼,但只老太太去世,咱们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为。他肯替咱们尽孝,咱们也该托托他,好好的替咱们伏侍老太太西去,也少尽一点子心哪。””这话首先从语言和文字上“似乎”绝不象前八十回宝钗儿所说, 其次“似乎”谁给宝钗儿那么大的胆!在这方面如此“小心翼翼”的宝钗儿竟敢在众夫人面前如此忤逆甚至是放肆之言! 而再次,这句话与八十回之前宝钗儿对金钏儿以及尤三姐的冷漠甚至残忍态度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 于是这段话的“明白之处”似乎也就很明白了!即,“似乎”连幕后人都看出来了,前八十回一些或许多细节其实是对宝钗儿是非常“不利”的!于是,这里便有如此“明目张胆”的篡改之处! ““说着,扶了莺儿走到灵前,一面奠酒,那眼泪早扑簌簌流下来了。奠毕,拜了几拜,狠狠的哭了他一场。”这里用词也相当“讲究”,什么叫“狠狠的哭了他一场”,首先,宝钗儿与鸳鸯儿不但没深交,恐怕连利益关系都没有,宝钗为什么要如此“狠狠”地来哭鸳鸯? 于是,似乎这些情节都是假的,都是“反”的! 但请注意!(外人注:嘿嘿) 以上这些仅从文字的水准来看是有相当水准的,无论从单独文字的选择,还是文字的连贯度,都很有曹雪芹的“样子”, 而且,再请注意,以上宝钗儿这些言行是针对谁的?!其实倒不是针对鸳鸯儿,而是专门“针对”邢夫人的言行的! 那,便有以下也许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明了”的事出来! 即以上这些宝钗对鸳鸯儿的文字“如果”是“原文”的话,只能一是王夫人要以此来“挽回”或说更深“隐藏”对贾母的毒害, 二恐怕更“重要”的是此时黛玉和贾母的威胁都已去除,接下来当然是一致对邢夫人!王夫人不能明着和邢夫人对着干,因为王夫人要维护她一直“尊长嫂”的“准则”,而宝钗此时作为王夫人的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得力干将,当然要“身先士卒”了! 因为如果继王夫人“解决”黛玉和贾母两大“强敌”之后,接下来自然就轮到几乎是唯一的“劲敌”邢夫人!八十回后的原文极可能象晴雯和尤二姐的结局一样,是马不停蹄地进行各种“解决”! 所以,以上宝钗如此“异样”的文字竟很可能是原文或至少是原文中的一部分了! 即也许只有少部分文字经过改动,如“宝钗听着这话,好不自在”,宝钗此时不会真正“好不自在”,最多会在表面上“显示”出“好不自在”, 因为之前说过,宝钗和鸳鸯儿没有任何深交和同一方的利益关系,而且甚至邢夫人说这话也没有针对王夫人什么,只是现在“轮到”了王氏集团要解决邢夫人的时候! 既然解决贾母之后,此处又借邢夫人之手将鸳鸯儿此时一起解决了,当然不能再“纵容”邢夫人再如此“福威”下去,于是,这便是一个向邢夫人发出“信号”的时候, 而当然,王氏集团此时只有宝钗儿能“出手”,因为凤姐儿不但是邢夫人儿媳,而且凤姐儿早已不得势, 而此时,贾政都“肯定”了鸳鸯儿,都让贾宝玉行礼了,宝钗儿此时向邢夫人类似“发难”,几乎是代表除邢夫人之外的所有主要人物共同对邢夫人发难,可谓一举多得一举强得! 也证明宝钗儿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完全是根据当时“情况”而做出的!也充分证明了之前所说的宝钗儿的“帅才”的本质! ““众人也有说宝玉的两口子都是傻子,也有说他两个心肠儿好的,也有说他知礼的,”这里虽然有说“傻子”的,但也是在同情宝钗等,更不用说直接夸“心肠儿好”、“知礼”的, 当然,这里也“区分来对待”,即宝玉当然是真正的心肠儿好和当然知礼, 但宝钗儿与前八十回的如此“差异”甚至可以说“巨大”的“反常”行为,正说明其“用意”“明确”, ““贾政反倒合了意。”哈哈,如何?宝钗这一举动或者说王氏集团这一举动“效果”明显吧!不但获得下人的一致同情和当然的赞同,而且正如之前所说,从下到上,直到现在名义上的“最高权力者”贾政都极力赞成,而这种赞同和赞成,几乎就意味着对邢夫人的孤立乃至否定以及日后的越来越孤立和否定! 所以,黛玉之后自然轮到贾母,而贾母之后紧接着是鸳鸯儿,鸳鸯儿之后就紧接着该是邢夫人了!邢夫人之后呢,“自然”就是王氏集团内部的宝钗以及王夫人了! 但之后的原文恐怕被删得比较厉害,而就算原文在,恐怕一般人也难以看出来,恐怕也象众下人的某些人一样,认为邢夫人“该”,而几乎会看不出邢夫人为什么会“该”的, 而这当然虽然也是曹雪芹要达到的效果,但因为事实就是如此!“实录”就是这样!红楼梦中的许多人就是远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聪明以及厉害得多的! 而封建社会一两千年,只要仅看看最初的春秋战国西汉的文字,便知何止比所有人想象得聪明厉害得多,简直是多得多得多得多得多…!更不用说对这些都有相当涉猎相当透彻的感知的曹雪芹!(外人注:哈哈,多得妙!) ““一面商量定了看家的,仍是凤姐惜春,馀者都遣去伴灵。”这里为下文妙玉被劫做所谓“伏笔”,但之前说过,前八十回境界上如此“重量级”的妙玉绝不可能是这么简单的结局,但妙玉到底有没有被劫呢,却要另外思量思量, 即妙玉是有可能被忠顺王假所谓装扮的“盗贼们”之手来劫的,至于是从贾府还是从其他什么“府”劫走,是否劫走“成功”,却要看之后的文字所透露的各种信息来推断, 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八十回后出现的人物,即包勇,包勇虽然是八十回后出现的,但从之前有关他的文字来看,极象是曹雪芹的原文! 那下面的盗贼来劫妙玉便有可能是真的! 而包勇救妙玉也就很可能是真的,因为极符合这个人物的出现! 于是,最关键点便出来了! 即那妙玉如果真被劫,则之前所说的妙玉与卫若兰岂不虚无了? 于是,包勇的“真正的作用”便出来了! 即包勇既然在八十回后“显眼”而出,不但气勇而且行勇,而且如此“特地”被安排来救之后被劫的妙玉,而如果竟然没有“救”成功,那包勇岂不是很大的失败? 于是,最关键点便是:妙玉也许确实此处被劫,但并没被劫走,而是被包勇救了下来!这才显得包勇这个人物没有“白来”! 而妙玉恐怕也恰巧因此次险些被劫,而考虑要“换府”,于是,之前所说的,作为此时贾府中真正唯一关心妙玉的宝玉恐怕会去找如冯紫英帮忙,而冯紫英推荐了卫若兰!便有之前所说的妙玉相关情节, 而再回过头来,这些盗贼出来得也很有些蹊跷!恐怕已经在此露出了“马脚”,即在京城,哪里会有如此凶悍的盗贼! 于是,这些“盗贼”仍然可能或极可能是忠顺王遣来的,即此事也正“暴露”了忠顺王垂涎妙玉美色,要强抢之意! 于是,包勇的出现,以及妙玉被劫这件事才真正具备红楼梦的强大逻辑性的雏形!(外人注:也再几乎无数次证明最后这位篡改者通过这样的“删改”其实是极其“巧妙”地保留了许多原文甚至是极其关键的原文!(XX注:这是我在红楼梦中继曹雪芹后见到的第二个神人!(外人注:虽然当然不能和曹雪芹相提并论,甚至差之仍然甚远甚远甚远,但在“删改”最后这一部分极其关键的原文上,绝对是可以以“神”形容之的!), 且看之后的文字和情节的“特征”和“关键处”是否支持这里所说的这些! ““一夜谁敢安眠。一到五更,听见外面齐人。到了辰初发引,贾政居长,衰麻哭泣,极尽孝子之礼。灵柩出了门,便有各家的路祭,一路上的风光,不必细述。走了半日,来至铁槛寺安灵,所有孝男等俱应在庙伴宿,不提。”这些文字都极象是原文的!也充分再次证明这位“作者”“篡改”最后这极其关键的原文时采取的原则是:能用原文就尽量用原文,而且不“乱添”文字进行“质”的篡改,而是进行“巧妙”地“连接”,而且还要尽量极其巧妙留下关键甚至是最关键的文字和线索! 这些非常重要、重要之极的原则,加上这位“作者”“篡改”的部分是作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最关键的核心部分!便使得红楼梦八十回后众多原文情节的本来难以寻觅的“蛛丝马迹”也许甚至将成为“铁证如山”! 否则,如果进行之前那些篡改者的删改,八十回后的线索也许真的将无法寻觅了! “确实似乎,”小戒笑道,“但不似乎,哪来的是乎!” “最决定性的是,前八十回是完整的‘是乎’,八十回后也必然会是完整的‘是乎’!”小猴笑道,“这才是从‘似乎’到‘是乎’的最决定性因素!” “两位师兄说的极是!”老沙不住点头道! “善哉善哉,”小唐双手合什道,“是善就好,是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