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七十八章 红楼一百二 缓缓拉开 二

第三百七十八章 红楼一百二 缓缓拉开 二

    ““却说晴雯的表兄吴贵正住在园门口。他媳妇自从晴雯死后,听见说作了花神,每日晚间便不敢出门。这一日吴贵出门买东西,回来晚了。那媳妇子本有些感冒着了,日间吃错了药,晚上吴贵到家,已死在炕上。”这个却符合曹雪芹的写法,而且注明是“吃错了药”,而且为什么会吃错了药,也有“他媳妇自从晴雯死后,听见说作了花神,每日晚间便不敢出门”而导致神情恍惚而吃错了药的原因,这就叫作“不过分”,

    ““外面的人因那媳妇子不大妥当,便说妖怪爬过墙来吸了精去死的。”这种传说也挺合当时人想象的“情理”,

    ““于是老太太着急的了不得,另派了好些人将宝玉的住房围住,巡逻打更。”这更是贾母会做的事,

    ““这些小丫头们还说,有看见红脸的,有看见很俊的女人的,吵嚷不休,”自然都有其怀疑“来源”,

    ““唬的宝玉天天害怕。亏得宝钗有把持,听见丫头们混说,便吓唬着要打,所以那些谣言略好些。”这也还符合宝玉和宝钗的性格,但也有有意贬低宝玉的嫌疑,

    ““无奈各房的人都是疑人疑鬼的不安静,也添了人坐更,于是更加了好些食用。”这加的好些食用却也不至于就把贾府给吃空了,和前文的“园中出息一概全蠲,各房月例重新添起,反弄的荣府中更加拮据。”都几乎属于废文,只要想想随便打点上面的太监什么的一出手就几千上万两银子,便知这些废文在掩饰贾府真正亏空的原因,

    ““独有贾赦不大很信,说:“好好儿的园子,那里有什么鬼怪。””贾赦贾珍和贾蓉都是不太信的,

    ““挑了个风清日暖的日子,带了好几个家人,手内持着器械,到园踹看动静。”果然符合“将军”的模样,

    ““众人劝他不依。到了园中,果然阴气逼人。贾赦还扎挣前走,跟的人都探头缩脑的。内中有个年轻的家人,心内已经害怕,只听唿的一声,回过头来,只见五色灿烂的一件东西跳过去了,唬的“嗳哟”一声,腿子发软,就躺倒了。”这里的文字也象曹雪芹的,情节也很顺畅,

    ““贾赦回身查问,那小子喘嘘嘘的回道:“亲眼看见一个黄脸红胡子绿衣裳一个妖精!走到树林子后头山窟窿里去了。””这也符合曹雪芹比较有趣的描写,而且那小子为什么会这么说,显然是在为自己如此胆小而找借口,才胡诌成什么“黄脸红胡子绿衣裳一个妖精”,正好和尤氏“看到”的什么“黄衣服绿衣服”的传闻中一样,

    ““贾赦听了,便也有些胆怯,问道:“你们都看见么?””这也正是贾赦,所谓外强中干,

    ““有几个推顺水船儿的回说:“怎么没瞧见?因老爷在头里,不敢惊动罢了。奴才们还掌得住。””这话也完全符合这些下人的心思,本来就害怕,谁愿跟着贾赦来受罪,正好碰到如此机会,当然要这样说,而且还不忘最后加一句“因老爷在头里,不敢惊动罢了。奴才们还掌得住”,正是“聪明”的奴才,(XX注:为什么要强调这个“聪明”(外人注:想想本回前面的“贾珍”和“贾蓉”,恐怕比这几个下人还要蠢得多啊))

    ““说得贾赦害怕,也不敢再走。急急的回来,吩咐小子们:“不用提及,只说看遍了,没有什么东西。”心里实也相信,要到真人府里请法官驱邪。”正是,贾赦说到底和这些下人一个德性,

    ““岂知那些家人无事还要生事,今见贾赦怕了,不但不瞒着,反添些穿凿,说得人人吐舌。”贾府的事甚至那些看起来很“隐密”的事都几乎人人皆知,这大概也是贾府的一个“传统”,

    ““贾赦没法,只得请道士到园作法,驱邪逐妖。择吉日,先在省亲正殿上铺排起坛场来。供上三清圣像,旁设二十八宿并马、赵、温、周四大将,下排三十六天将图像。香花灯烛设满一堂,钟鼓法器排列两边,插着五方旗号。道纪司派定四十九位道众的执事,净了一天坛。三位法官行香取水毕,然后擂起法鼓。法师们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宫八卦的法衣,踏着登云履,手执牙笏,便拜表请圣。又念了一天的消灾驱邪接福的《洞玄经》,以后便出榜召将。榜上大书“太乙、混元、上清三境灵宝符箓演教大法师,行文敕令本境诸神到坛听用。””这里虽然也是大量的驱邪情节,但却象是曹雪芹写的,因为文字上的力道很象,而且除去前文那些堆砌胡诌的驱邪文字,这里也算是曹雪芹不重复地以不多的文字却是详细地写了驱邪的景象,就象之前花了大笔墨写贾府祭祀先祖的景象一样,而且这驱邪也是在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贾府的乌烟瘴气,

    ““那日两府上下爷们仗着法师擒妖,都到园中观看,都说:“好大法令,呼神遣将的闹起来,不管有多少妖怪也唬跑了。”大家都挤到坛前。只见小道士们将旗幡举起,按定五方站住,伺候法师号令。三位法师,一位手提宝剑,拿着法水,一位捧着七星皂旗,一位举着桃木打妖鞭,立在坛前。只听法器一停,上头令牌三下,口中念起咒来,那五方旗便团团散布。法师下坛,叫本家领着到各处楼阁殿亭,房廊屋舍,山崖水畔,洒了法水,将剑指画了一回。回来,连击令牌,将七星旗祭起,众道士将旗幡一聚接下,打妖鞭望空打了三下。本家众人都道拿住妖怪,争着要看,及到跟前,并不见有什么形响。只见法师叫众道士拿取瓶罐,将妖收下,加上封条,法师朱笔书符收起,令人带回在本观塔下镇住,一面撤坛谢将。贾赦恭敬叩谢了法师。”这个也写得甚是热闹,文字也是有相当力道,

    ““贾蓉等小弟兄背地都笑个不住,”哈哈,如何?贾蓉这样的鬼精灵如何会相信这个?!贾蓉唯一相信的恐怕就只有自己,

    ““说:“这样的大排场,我打量拿着妖怪,给我们瞧瞧到底是些什么东西,那里知道是这样搜罗。究竟妖怪拿去了没有?””这话已经非常明显,贾蓉不但不相信什么鬼神,而且对鬼神很是不“不敬”(XX注:贾蓉为什么不相信鬼神?(外人注:贾蓉做了这么坏事,不但哪有什么鬼神来拿他,而且他最后仍然继续坏下去,可见他本性如此,卖巧姐的帮凶非他莫属!)),

    ““贾珍听见,骂道:“糊涂东西!妖怪原是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如今多少神将在这里,还敢现形吗?无非把这妖气收了,便不作祟,就是法力了。””几乎很明显,贾珍这里也“装模作样”在“教训”贾蓉,即怕贾蓉如此调笑会冲撞了贾赦,但从这话中,也可看出贾珍是不信这个的,因为说的这“理”明显是在为贾赦等进行“辩护”,贾珍如此会“做人”的人,自然要教训教训贾蓉这帮不懂礼貌的,另外也可参见贾珍前八十回与家人夜晚聚会时不信有鬼神出现的情节,

    ““众人将信将疑,且等不见响动再说。”如何,贾珍的话别说说服自己,连众人都“将信将疑”,可见贾珍在唬人,

    ““那些下人只知妖怪被擒,疑心去了,便不大惊小怪,往后果然没人提起了。”这里道是“只知妖怪被擒,疑心去了”,可见只是寻求一心理安慰而已,

    ““贾珍等病愈复原,都道法师神力。”贾蓉如此“笑个不住”,贾珍如此有有力“教训”,却象个生病的样子吗?如果道是尤氏等病愈复原,恐怕还有这么回事,蠢才们“让”这么多人“生病”,恐怕只是为了加大“迷信”的力量,而曹雪芹的本意其实是反对迷信的,那些鬼魂、幻境只不过是为红楼梦立意方便而设的,

    ““独有一个小厮笑说道:“头里那些响动,我也不知道。就是跟着大老爷进园这一日,明明是个大公野鸡飞过去了。拴儿吓离了眼,说的活象,我们都替他圆了个谎,大老爷就认真起来。倒瞧了个很热闹的坛场。””如何,这正是曹雪芹甚至是“努力”在去除迷信的意思,而贾府众人疑神疑鬼,也正是即将没落的前兆,

    ““众人虽然听见,那里肯信,究无人敢住。”这正是曹雪芹在“解释”“迷信”二字的含义,

    ““一日,贾赦无事,正想要叫几个家下人搬住园中看守,惟恐夜晚藏匿jian人。方欲传出话去,只见贾琏进来,请了安,回说:“今日到大舅家去,听见一个荒信,说是二叔被节度使参进来,为的是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请旨革职的事。””如何?贾家的事来了!却以贾政拉开序幕,也正合曹雪芹之意,即从“小”的入手,即厉害的还在后面哩!

    ““贾赦听了,吃惊道:“只怕是谣言罢?前儿你二叔带书子来说,探春于某日到了任所,择了某日吉时,送了你妹子到了海疆,路上风恬浪静,合家不必挂念。还说节度认亲,倒设席贺喜。那里有做了亲戚倒提参起来的?且不必言语,快到吏部打听明白,就来回我。””这些废话却不是贾赦会说出的,尤其是后面那些“风恬浪静,合家不必挂念”,贾赦何时说话这么风雅了?

    ““贾琏即刻出去,不到半日回来,便说:“才到吏部打听,果然二叔被参。题本上去,亏得皇上的恩典,没有交部,便下旨意,说是:‘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本应革职,姑念初膺外任,不谙吏治,被属员蒙蔽,着降三级,加恩仍以工部员外上行走,并令即日回京。’这信是准的。正在吏部说话的时候,来了一个江西引见的知县,说起我们二叔是很感激的。但说是个好上司,只是用人不当,那些家人在外招摇撞骗,欺凌属员,已经把好名声都弄坏了。节度大人早已知道,也说我们二叔是个好人。不知怎么样,这回又参了。想是忒闹得不好,恐将来弄出大祸,所以借了一件失察的事情参的,倒是避重就轻的意思,也未可知。””这些话也很实在,贾政虽然性格有些迂腐,但绝不象会做贪官的样子,而且这里将之前贾政在江西时李十儿做的那些事的结果,借贾琏之口做了一个几乎完整的了解和了结,完全前后呼应,这种“了结”对于蠢才们来说是难以办到的,但对于曹雪芹来说这样的非红楼梦核心情节写到最后却是可以随手道来的,

    ““贾赦未听说完,便叫贾琏:“先去告诉你婶子知道,且不必告诉老太太就是了。””这才是贾赦说的话,多余的话他是不会说的,而且告诉王夫人不告诉贾母也是非常扼要的话,

    ““贾琏去回王夫人。未知有何话说,下回分解。”这下回分解也恰到好处,随着凤姐儿的大幕完全拉开,这里贾政的“小幕”也紧跟着拉开,而且很显然,这已经拉开了贾府衰败甚至灭亡的一角了!”

    “果然缓!”小戒叹道,“缓得察觉不到!”

    “这就是老曹。”小猴嘿嘿笑道。

    “曹施主,用完美二字形容恐怕才恰如其分。”老沙道。

    “唯一的完美,”小唐道,“这才不糟塌‘完美’这个词。”

    小戒看着小唐,心道:“小唐越来越象个诗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