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都市小说 - 我真不是文艺青年在线阅读 - 第九十四章 电影开机

第九十四章 电影开机

    接下来的两天,黄培仁和老卢天天找李东墨迹个没完,把他烦得不行不行的。

    “礼物”这个剧本,是在李东复述的一个短篇小说改编的,所以老卢创作剧本的时候,花了很多心思。

    他在其中加了一些情节和人物,让整部电影的剧情更加饱满。

    所以两个老家伙天天拉着李东,坐在一起研究剧本。

    李东哪懂得这些啊,可他被两人逼得实在没办法了,只能绞尽脑汁的想前世那些经典电影的桥段。

    虽然他提出来的意见,经常是天马行空,甚至是驴唇不对马嘴,可有些时候也着实能让黄培仁和老卢,刹那间来了一些灵感。

    柳青那丫头倒是消停了,李东又给她留了一次作业,现在她天天把心思都放在了新剧本上,再也不缠着李东了。

    终于,电影正式开机,李东这才逃离了两个老流氓的纠缠,但也更忙了,天天只能睡几个小时。

    接下来电影拍摄的过程中,李东担任的剧务主任这个角色,手下除了柳青妹子,又增加了一帮京都电影学院的在校生。

    虽然很多事情不用亲力亲为,可每天却也cao碎了心,剧组吃喝拉撒等等所有的杂事都由他负责。

    别看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但扛扛抬抬,买饭买水等等这些破事堆积在一起,也把李东忙得焦头烂额。

    好在这部戏绝大多数场景都在京都电影学院内部拍摄,外景非常少,像场地、道具、服装什么的,学院内部都能解决。

    而且李东两世为人,毕竟经历过不少事情,所以只混乱两天,工作就逐步走上了正轨。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李东专门组建了负责后勤组、道具组、服装组、勤务组等几个分工不同的小组,再选择一些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

    这些京都电影学院的学生,虽然没有什么经验,但工作热情却极为高涨,即便没有工资依然做的很努力。

    每天晚上他会把召集各组的组长,将第二天的工作布置下去。

    第二天早上,他会和各个部门几个负责人进行协调,然后将今天的工作与各个部门进行沟通。

    随着剧务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李东也越来越轻松,他就天天泡在片场里,与黄培仁和老卢他们蹲在摄像机的后面。

    虽然根本看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拍电影的过程,李东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可能这也是所有人的想法吧。

    黄培仁等人对王波的表现非常满意,这是个真正的演员,他刻画的人物细腻真实,就像活生生的过日子,没有丝毫表演痕迹。

    在李东这个外行的眼里,王波的表演,看着就舒坦。

    就算李东在摄影机的后面,看王波的表演,都会下意识的忘了他这个人,只能记住他表演的角色。

    甚至会被他代入进剧情,彷佛自己回到了几十年前帝国的大萧条时期。

    老黄不止一次的对李东说,感谢他在面试的时候,最后能一锤定音,帮他找到了一个堪比大师级的演员。

    说实话,老黄的话让李东满脸的懵逼,他之所以那么选择,更多的是因为让座和不让座的关系。

    而且还是三选一,换谁都会这么选择,难道他会选坐在那里漠视他存在的那个人吗。

    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这句话绝对是真理。

    有人用心演戏,有人用脸演戏,高下之分自然不言而喻。

    王波在底层蹉跎了十几年,表演的角色多达两百多个,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小角色,甚至有些角色仅有几句台词。

    这些角色包括流氓、小贩、警察、军人、老师、罪犯、医生等等林林总总几十个。

    每一次接到角色,王波都会耗费很长时间,极其用心的琢磨角色,并认真的纂写人物小传,哪怕是只有几句台词的角色,也是同样如此。

    为了演好卖菜的小贩,他特意上了一些蔬菜,在自己家楼下的市场里卖了好几天,认真的揣摩角色,尽管最后赔得稀里哗啦。

    为了演好一个罪犯,他不但在看守所里呆了两天,还坐在死刑犯的身边,和对方聊了两天。

    王波如此努力,主要是出于对表演的热爱,哪怕很小的一个角色,他都能把任务刻画得极其深刻,而且有血有rou。

    而其他像他一样在底层困顿多年的演员,早就把表演当作是一种营生,演这种小角色大都是为了应付差事。

    久而久之,演什么都像是在演他自己。

    没有什么成功是偶然的,正是王波多年来的不断积累,才有了他今天堪称大师级的表演水平。

    可即便他的表演功底深厚,但是这个世界不但看颜值,还要看出身。

    如果他毕业于京都电影学院,就算是颜值再一般,即便当不了影星,以他的表演水平,起码也能被人称呼一句老戏骨。

    可如今帝国影视圈,帝国三大高等电影学府的师生,占据了其中相当大的资源和人脉。

    别说他毕业的那所野鸡表演学校了,就连很多一等表演院校毕业的师生,都也只能跟在后面吃点残羹剩饭。

    很多时候,帝国电影电视市场,都是帝国三大高等电影学院在相互厮杀,其他人只能在旁边看戏听歌。

    如果这次不是情况特殊,哪里轮得上他做主角。

    王波头一次接到男主角的戏,说实话,他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他在电影拍摄前的一段时间,几乎疯魔了似的去揣摩角色,光是人物小传就写了满满的一本。

    这些天王波将薄薄的剧本都快翻烂了,每天像做病了似的,从早到晚的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或是坐在那里发呆,或是站起来表演一段。

    其实他在影片拍摄前就已经入戏了,这也让他的老婆孩子担惊受怕了好多天,生怕他出了什么事儿。

    所以影片开机,王波出现的那一刻,黄培仁和老卢等人,看到王波全都傻眼了。

    尼玛……这特么不就是活脱脱的主角吗,戏还没拍呢,这家伙就已经入戏了。

    所以在电影拍摄的初期,王波也为剧组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为毛呢,一般刚进剧组的演员,往往需要慢慢的适应一段时间。

    而这个家伙往那一戳,和其他人站在一起,感觉他就像从几十年前大萧条时期穿越过来了似的,看着要多别扭就有多别扭。

    所以老黄看着摄影机的画面,也觉得蛋疼无比。

    最后没办法,他只好把王波的戏全部压后,让剧组的其他演员先适应下节奏,然后再集中拍他的那部分戏。

    对于热爱表演的王波来说,以前他参加那些小角色的表演,真的很难过足戏瘾。

    这次他做为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每一次表演都非常舒爽,在镜头前表现的酣畅淋漓。

    王波对主角揣摩了很久,而且多年底层民工演员的经历,让他这部戏的人物理解的很深刻。

    往往一个小小的眼神,或是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都能把主角的人物形象刻画得丰满而细腻。

    完美的诠释了一个积极善良,对家庭尽职尽责的男人。

    生活的困苦时刻磨砺着他的内心,为了家庭他艰难地打拼着,用自己的双手为心爱的女人遮风挡雨。

    艺术作品中的小人物,往往是最能够展现时下的社会现状。

    他们生活在简陋寒酸肮脏的环境下,仍保持着纯朴、善良的美德。

    他们在贫困的、琐碎的生活背后,依然存有一颗爱人之心。

    虽然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这样的爱情观恐怕早已灭绝了。

    但这部电影的男女主人公,在艰难的生活面前是软弱无助的,可在爱情的形象上,绝对是值得所有人仰望的。

    老黄对王波非常赏识,数次都在他面前感叹,要不是李东最后的坚持,恐怕就要错过他这么好的演员了。

    所以王波现在对李东非常感激,同时也非常的尊敬。

    这段时间,他们经常坐在路边撸串喝酒,两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好,已经成了无话不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