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都市小说 - 航空霸主在线阅读 - 第三章 儿时玩伴

第三章 儿时玩伴

    “路叔叔,谢谢您了!”

    杨卫宁顿时松了口气,这声路叔叔叫的倒是真心实意。

    和路阳寒暄了几句,吉普车很快驶入了611所。

    作为国内新兴的战斗机设计研究所之一,611所虽然无法和后世相比,但和此时国内其他研究机构想比,其规模又要远远超出。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611所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第二大战斗机设计研究所,仅次于北方的601所。其中在职职工总人数超过五百人,其中科研人员就占三百,总面积将近两百亩。

    五分钟后,吉普车在611所的行政楼前停了下来。

    路阳回过头对坐在后排的杨卫宁道:“卫宁,我现在还有一个重要会议要开,待会儿让小刘会带你去人事处报道,再去宿舍安顿一下,晚上一块回家吃饭,你婶子见到你绝对高兴。”

    杨卫宁笑道:“路叔叔,麻烦您了!”

    “都是自家人,麻烦什么!”

    看着路阳离开,杨卫宁这才跟着小刘进入了行政楼。

    小刘叫刘铮,是212吉普车的司机,他曾参加过两年前的边境自卫反击战,荣立过二等功,退伍后,分配到了611所的小车班。

    从小刘口中,杨卫宁总算了解到了这位路叔叔的相关信息。

    路阳和自己父亲杨振国是同学,都是64届华夏军事工程学院航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

    毕业后,杨振国被分配到了三机部,而路阳则进入112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担任气动布局组组长。

    大三线建设期间,路阳被派遣到祖国的大西南,参与蓉城飞机设计研究所的组建工作。

    十多年过去了,路阳如今已经是蓉城飞机设计研究所总体室和气动室主任,算是仅次于几位所长和副所长的高级人才。

    有了小刘的引导,杨卫宁的入职手续办得顺风顺水,人事部门没有任何的刁难。

    在领取了第一个月的食堂粮票后,杨卫宁便跟着小刘前往611所的宿舍区。

    蓉飞的家属区建成还不到两年时间,一共有十几栋,都是砖混结构的筒子楼。

    在这个年代,这些筒子楼算得上高档住宅小区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珍宝岛冲突,华夏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同时交恶,苏联在边境陈兵百万,华夏的国际环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恶劣形式。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华夏领导人启动了轰轰烈烈的大三线计划,逐步在华夏中西部地区建立大规模的军工产业基地。

    蓉飞的成立正是这一国家战略下的产物。

    据杨卫宁所知,七十年代是华夏航空工业特别是研究所的黄金时代,国家对军工产业投入了巨额资金,核潜艇、两弹一星等标志性工程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611所也得益于这一时期的巨额投入,职工收入水平在整个蓉城地区都是数一数二的。

    但随着时间进入八零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去,对军工产业的投入明显下滑,611所职工收入跟着逐年下滑。

    一直到九十年代,611所职工收入下跌至历史谷底。

    那时候,611所也爆发了一股离职潮,很多有能力的人才纷纷离开,有出国留学的,有进外企的,也有进入某些效益较好的国企单位的。

    其中很多人都成为了其他行业骨干。

    以当年到石化行业国企的为例,收入超留在611所内职工少则一两倍、多则三五倍,到外企的收入更是超五到十倍。

    而那些能够在国外站稳脚跟的高级技术人才,收入差距更是悬殊之极。

    直到新世纪以后,随着国际环境变化,国家再次加大对军工业的投入,611所职工收入才开始报复性反弹。

    在新世纪的最初十年,611所职工仅到手薪水已经和蓉城地区外企相差无几,某些部门的中高层年薪超三十万,超过N多事业性单位。

    但放眼全国范围,和东部外企相比仍然比不过,与垄断性国企同级别大牛相比仍显逊色。

    而1982年的611所,虽然因为国家整体战略转型的关系,已经有走下坡路的趋势,但是在整个西南地区,依旧是一等一的好单位。

    即便杨卫宁这样刚刚入职的新人,也分到了一个带有卫生间的小单间。

    房间里书桌书架、床、衣柜等家具一应俱全,最让杨卫宁惊喜的是,自己的宿舍居然还有一个小阳台,方便平时晾晒衣物用。

    在小刘的帮助下,杨卫宁铺好床铺,又将自己的行囊稍稍整理了下,洗了把脸,这才跟着小刘前往路阳家。

    路阳住的地方和杨卫宁的宿舍隔了几栋楼,只花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两人就来到了路阳家门口。

    小刘敲了敲门,很快,房门打开,出来一个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

    姑娘身形苗条,不施粉黛,一身素雅的白色连衣裙,双目仿佛一泓清水,顾盼生辉。

    即使以杨卫宁看惯了后世各种人工美女的眼光,也忍不住泛起一丝惊艳的感觉。

    “刘铮大哥,你们这是?”

    女孩显然认识刘铮,和对方打了个招呼,将目光转到杨卫宁身上。

    刘铮连忙介绍道:“路遥,这位是杨卫宁,路主任让我带他过来的。”

    “卫宁哥哥?!”

    女孩瞪大了眼睛,上下打量着杨卫宁,漂亮的小脸很快绽放开灿烂的笑容道:“卫宁哥哥,还记得我吗?我是路瑶。”

    杨卫宁微微一愣,脑海不由得浮现出一个瘦弱的身影。

    这具身体上一任主人残存的记忆中,确实有一个叫路瑶的小女孩。

    杨卫宁刚上初中的时候,路瑶被她父母送到了自己家里,一住就是三年。

    在杨家期间,杨卫宁的父亲杨振国和母亲林琳完全把路瑶当成了亲闺女来养,对她好得有时甚至连杨卫宁觉得嫉妒。

    不过小时候的路瑶对杨卫宁倒是黏糊得很,平日里老是跟在杨卫宁后面,“卫宁哥哥”“卫宁哥哥”地叫个不停。

    一直等到杨卫宁初中毕业,路瑶才被她的家人接了回去。

    杨卫宁至今还记得路瑶被家人接走时泪水涟涟的样子,没想到几年没见,昔日的小女孩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若是在街上遇见,杨卫宁根本没办法将她和自己印象中的那个爱哭鼻子的小姑娘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