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玄幻小说 - 天意不绝炎汉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妙手回春

第一百一十二章 妙手回春

    “陛下……陛下……”

    朦胧中,听见一阵阵呼喊,刘辨缓缓地睁开了双眼。

    “陛下醒了!陛下醒了!”见刘辨睁开眼睛,在一侧守候的孙策、周瑜立即急切的呼喊起来,屋内一喊,屋外也跟着呼喊起来,每一声呼喊都充满了激动喜悦之情!

    “朕这是在什么地方?”打量了屋内简单的摆设,刘辨诧异地问道。

    “我们现在在元俭的山寨里。”孙策答道。

    “元俭?”几日前的情景慢慢浮现在刘辨的脑海里。

    那日,刘辨等百余骑冲上平顶山,原以为定没有伏兵,谁知前面却摆下一彪军马,虽然作贼寇打扮,但毕竟人多势众。

    刘辨暗呼:“我命休矣!”

    孙策听到刘辨的惊呼,安慰道:“陛下勿忧,策即便粉身碎骨,也要保得陛下平安!”

    言罢,孙策一只手扶住刘辨,一只手挺起长枪,便往对面冲去。

    对面却疾呼:“且慢动手!来者可是天子的羽林军?”

    刘辨大疑,对孙策道:“且问问是何来路。”

    孙策停下赤兔,问道:“我等正是天子羽林,尔等是何处兵马,安敢阻挡圣驾?”

    对面几位头领慌忙滚鞍下马,下拜道:“天幸能候到羽林,我等在此等候多时矣!陛下可在军中?”

    孙策:“陛下在此。”

    几位头领模样的人慌忙下拜:“拜见陛下!”

    刘辨示意免礼,问道:“众位爱卿何人?”

    一人上前解释道:“小人乃太知卿下属,因与陛下及贾大人失去联络,欲往汝南查探。谁知各处皆有袁术兵马驻守,不得已只能翻山越岭。日前路过长寿山,这几位头领夺了我马匹,又将我劫掠上山。我表明身份后,不想几位头领不仅归还马匹,反而以礼相待,并愿助我营救陛下。因袁术兵马众多,我等不敢深入,特在此等候陛下突围,天幸能在此候到陛下。”

    原来竟是无为府的影探,刘辨松了一口气,又对那几位山贼打扮的头领拱手拜谢道:“多谢几位头领相助!”

    几位头领受宠若惊,慌忙下拜。

    互叙军情后,刘辨才知道原来这几人都是黄巾旧将,分别是襄阳中卢人廖化,颖川阳翟人刘辟,江夏竟陵人龚都,汝南平舆人陈到等等。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在历史上,是经历了魏、蜀、吴整个兴衰过程极少数人中的一个。后世流传一句话,叫做“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是对蜀国后期良将匮乏的一众感慨,但绝不是对廖化的贬低。廖化可能并不具备显赫的才能,也没有建立其卓绝的功绩,但为蜀汉的事业他却付出了终生心血,体现了其忠贞不渝的可贵的品格。

    随关羽北伐时的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失荆州走麦城时的奋不顾身、单骑突围;面对刘封见死不救时的叩头出血、大恸告求;上方谷单骑追司马懿时的威风凛凛、勇猛直前;辅姜维九伐中原时的尽忠竭力、勤勤恳恳,足可看出廖化不在关羽之下的满腔忠义。

    关羽有千里寻兄,廖化一样有千里寻主。关羽大意失荆州,廖化兵败被吴国俘虏,但因思念刘备,于是诈死,当时人都相信了,而廖化却带着老母昼夜西行,不远千里,从江东奔赴巴蜀。

    陈到字叔至,也是蜀汉名将,历史上,其名位仅次于赵云,素以忠勇著称,更有许多人论证,陈到的武勇恐怕不在赵云之下。

    或许刘辟、龚都不值一提,但能在将死之时,见到陈到、廖化,刘辨还是极其欣慰的。刘辨遂强撑着病体,想要下马亲自扶起几人,谁知刚脱离孙策的搀扶,便眼前一黑,栽倒马下。

    廖化、陈到等人大惊,孙策、周瑜遂以刘辨中毒之事相告。

    廖化道:“此间有一人极通医术,或可一试。”

    虽然樊阿对廖化的建议不抱什么信心,不过试一试也是好的。

    于是众人慌忙抬起刘辨,往山寨退去。

    刘辨再次醒来,便到了这里。

    周瑜毕竟心细一些,说道:“陛下刚刚醒来,还需静养。伯符兄,不如我等先出去,陛下昏迷数日,不曾进食,还是先寻些吃食来。”

    孙策闻言,与周瑜出去准备。

    不多时,粥已准备好,周瑜、孙策与一位儒士一道步入房内。

    儒士年约三十许,面如冠玉,双眼炯炯有神,三寸短须,头戴纶巾,身披一缕薄衫,出尘脱俗的气质,好一副隐士风范。

    单从外貌便可见来人不凡,定是此人救我。刘辨不敢怠慢,问道:“可是先生施展妙法,救朕于将死?”

    儒士躬身施礼,拜道:“救陛下者,另有其人。在下颍川胡昭。”

    刘辨大惊,不顾虚弱的身体,起身拜道:“原来是孔明先生,有幸拜得尊颜,三生有幸也!”

    周瑜见了刘辨动作,慌忙过去搀扶,刘辨却轻轻推开,尽了全礼。

    天子亲施重礼,饶是胡昭淡薄名利,也不由受宠若惊,拜谢道:“陛下言中了。”言罢,亲自上前扶住刘辨。

    刘辨问道:“敢问救朕者为何人?”

    胡昭正欲回答,外面樊阿已缠着一青衣人一道入内。之所以说是缠着,因为樊阿这几日一直不离那人左右,简直害怕一不留神那人就会溜了。

    樊阿还未进门,便已抢着回答:“为陛下解毒者,正是这位先生。”

    刘辨再次起身施礼,胡昭在一侧相扶,刘辨倒也没有推开。

    刘辨竟直接跪倒在地,拜道:“谢先生救朕!”

    青衣人年岁与胡昭相许,虽然身材略胖,其貌不扬,但是慈眉善目,气质与华佗相仿,都生得一副济世救民的菩萨心肠。

    青衣人大惊,也赶紧跪倒,额头直贴到地面,拜道:“真真折煞小人也!怎敢受陛下如此大礼,陛下还请快快起身……”

    刘辨却不起身,慨然道:“朕非为自己一人,乃为天下万民叩谢先生!”

    胡昭在一旁静静观察,却是对刘辨之言颇感兴趣。

    刘辨本就是故意说给胡昭听的,不待二人询问,接着说道:“汉室倾颓,社稷崩催,能安天下者,唯朕一人尔;四海分乱,百姓倒悬,能救万民者,唯朕一人尔!朕死,则天下乱,百姓苦,故,朕替天下万民叩谢先生!”言罢,以头点地,咚咚作响。

    青衣人自然不能让刘辨一直跪着,便起身与胡昭一道将刘辨扶起,搀到榻上就坐。

    青衣人拉开刘辨袖口,为刘辨号脉。

    刘辨则问道:“敢问先生高姓,仙乡何处?”

    青衣人答道:“某姓董,单名一个祠字,表字元嘉,侯官县人氏。”

    侯官人,姓董?

    只听说侯官县有一位名医,名唤董奉,与华佗、张机并称“建安三神医”,莫非此人与董奉有关?

    刘辨心下疑惑,遂出言问道:“先生可识得董奉?”

    董祠摇摇头。

    刘辨暗暗奇怪,不过一想到董奉名声鹊起应是在三国鼎立之后,此时定然还未出世,也就释然了。

    樊阿却插言道:“董先生出身江东,素与百越往来,这碎心散正是越人所提炼,董先生故而能解。”

    刘辨心道也是,此毒如此难解,董祠既能解之,必定医术高超,那么就不该默默无闻,原来恰有这一缘故。

    其实是刘辨误解了,因为种种缘故,历史的尘埃埋葬的奇人异士绝不在少数。而且,碎心散能令华佗爱徒樊阿束手无策,而董祠却能轻易解之,正说明董祠的医术已然绝伦。再看那樊阿,整天缠着董祠讨教,在医学上的造诣想必比之华佗、张机也是不遑多让。

    而且,刘辨所知的董奉,其实正是董祠幼子,不过董奉此时尚未出生,这当然只是后话。

    刘辨心中有所思量,而董祠却接着樊阿的话说到:“其实陛下此番能起死回生,也算是一个奇迹。”

    “噢?此话怎讲?”众人皆奇。

    樊阿却抢着答道:“碎心散药效猛烈,寻常人中其毒,若不及时救治,当活不过半日。而陛下中毒之后,不说坚持了一昼夜,还在万马军中带头冲锋,如此体魄,古今未曾见也!”

    刘辨还以为樊阿是奉承之言,谁知董祠也接着道:“然也!陛下果真有苍天庇佑,堪称真龙之体!在下为陛下疗毒之时,发现陛下体格强壮,异乎常人,脉搏之强劲,更是虎将所不能及。坊间传言,陛下不足十合,败飞将吕布于枪下,看来果非传言。”

    刘辨听得夸奖,也不由有些不好意思。

    董祠继续言道:“而陛下背后中了许多刀枪,伤口处,竟能将毒液自动排出不少,当真不可不谓之奇迹也。而寻常之人若中了碎心散,当立即昏厥,倘若有伤,则更加速血液流动,毒气只会扩散得更快。这一点,在下当真百思不得其解。而后,在下虽然已经配制了解药,但由于解毒太迟,毒气已攻入五脏六腑,本应回天无术,然而陛下在此种情况下,竟然只是昏迷,却还留有脉搏。对于陛下能否再次醒来,在下也无有把握,无计可施之下,便教几位将军不停呼喊,望能将陛下从昏迷中唤醒,不想竟真的成功了。”

    “难怪朕在梦中听到不停有人呼喊,呵呵!当真是吵死了!”刘辨听罢,虽然也对自己能死而复生感到有些侥幸,不过毕竟性命已经无碍,心下不禁轻松下来。

    众人见刘辨还能打趣一句,多日来的紧张气氛顿时一空。

    (第一百一十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