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李承明在线阅读 - 第九十章 帝王心术

第九十章 帝王心术

    “咚、咚、咚、咚”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李承明就被一阵激烈的鼓声惊醒。闭着眼睛躺了一会后他决定起床去看看薛仁贵他们训练。

    “大王,是不是他们吵到您了?要不我去让他们小声些!”守夜站岗的侍卫见承明出来赶忙道。

    李承明摇头道:“不用,他们在干什么?带我去看看。”

    “刘连章在后院教他们拳脚功夫,我给大王带路!”侍卫道。

    薛仁贵等三百多名孤儿在后院围成一个大圈,刘连章正站在圈子中央,左手抱刀,右手托天,稳稳摆个旗鼓。突然,“咳”一声大喝,一个旱地拔葱直蹿起来,半空中啪地踢个二起脚,落地时,刀已交了右手,一错步,夜叉探海接一个金鸡独立,单腿着地,身子却扎了根一般纹丝不动,手中那刀噌地发一声响,刀尖子哗哗一阵乱抖。

    “好!”薛仁贵等齐声喝彩。

    刘连章很是得意地拱了拱手。然后又走了一路通臂拳。他的功夫确实不错,桩扎得稳当,身法儿活泛,拳脚使开,呼呼风响,手眼身法步俱是地道,众人又是连声叫好。

    “耍的不错,但你们最需要学的不是这些,是兵法、骑射、行军布阵,我希望的是你们以后能够成为冲锋陷阵浴血沙场的将军,而不是浪迹四海行走江湖的艺人。”李承明一边鼓掌一边说。

    “薛仁贵你去通知王虎臣,从明天开始他和郑文信苏烈全部住到这来,教你们兵法、骑射和行军布阵,没有我的话他们全部不许离开。”接着他又说。

    宏义宫,秦王府的书房里。

    李世民盘腿坐于席上,身前的木案上面堆满书卷。他一会儿展开这卷,一会儿又展开那卷,聚精会神地看着,时时眉头紧皱,时时又微微而笑。

    看到得意处,他还拿起笔,反反复复地在纸笺上写着。

    “王爷,是什么书,你看得这样入神,是不是又在这待了一整夜?”长孙氏推门进来说道。

    “唉!以前我一直戎马生涯没有机会用心读书。如今悔之已晚,只有多加努力,追回往昔虚抛去的时日。”李世民伸了个懒腰道。

    “《太公六韬》、《尚书》,这《尚书》词意古奥,最是难懂,王爷竟也看得如此饶有兴致,妾妃实在是钦佩无地。”长孙氏看着木案上的书卷,又是惊讶又很满意地说着。

    自从张亮募兵事发以后,李世民简直成了个书痴,只要有一点空余时间,就一头扎在书案上。

    “太公六韬》深沉博大,文武权略战策兼备,许多精妙之处远远超出《孙子兵法》,实为古今第一奇书。只是所言俱为周文王、武王时事,而《尚书》中亦有文、武之言,对照相看,获益甚多。征薛仁杲时,诸将以为我制敌之策都是由心而生,乃天纵英武。其实,我所思所想,俱从《太公六韬》中得之。三国时刘备也极重视这卷书,在遗诏中还与诸葛丞相反复谈过此书。可惜诸葛丞相对这《太公六韬》习之甚少,以至未能北伐成功,兴复汉室,抱憾终身。”李世民感慨地说着。

    “诸葛丞相素为后人敬仰,言其既有忠心,亦富谋略。但听王爷之意,那诸葛丞相似是并无谋略,与前人之言,甚不相合。”长孙氏问道。

    “诸葛亮起自布衣,初出茅庐,就联兵东吴大破曹cao,又西取巴蜀,遂使天下三分,不能不说他完全没有谋略。而且其忠心耿耿,匡复汉室之心可昭日月,实乃古今少见之贤人。然其长于治国,不善战事,又缺乏机变,也不明时势,至少犯了三忌。其一,他过于强调兴复汉室,讨伐汉贼。这样他势必自居正统,与曹魏毫无妥协的可能,非得紧紧依靠东吴不可,一旦与东吴失和,则两面受敌,顾此失彼,难以支撑。当时天下离乱,汉室已尽失人心,也不宜以兴复汉室为号召。”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下,端起木案上的茶盏来喝了口水。

    然后又接着道:“其二,诸葛亮本应借刘备之死,佯装势弱,将曹魏的兵锋转到东吴,然后暗中储备粮草,训练士卒。一旦曹魏空虚,则立即大举攻击,出其不意,一举削平中原。可是诸葛丞相不但没有这样做,还恨不得在一日之内就出兵北伐吞灭曹魏。每次出征之前又以仁义之师、匡复汉室相许,大肆宣扬,使曹魏始终倾全国之力防备西蜀,没给诸葛亮任何可乘之机。”

    “其三,蜀汉地僻人少,与曹魏相比,明显处于弱小之势,以弱击强,非出奇制胜不可然而蜀军几乎每次出征,都以正谋对敌,少使奇谋。这样的结果是曹魏每次都能以其强大的国力,从容拒战,使蜀军劳而无功,徒伤士气。其实,蜀汉中也有人明白须以奇兵胜敌。部将魏延就曾经请求率兵万人,迂回别路,作为奇兵。可偏偏为诸葛亮拒绝,使后人慨叹不已。诸葛丞相六次北伐,只有一次用过奇兵。那一次他声言出斜谷,而实际上却是直攻祁山,大出曹魏意料,一下子就攻取了天水、安南、安定三郡。若非后来部将马谡不听节制,致使全军后退,必能趁胜直入关中,袭取长安。诸葛亮既犯此三忌,又安能成功。”一谈起运兵之道李世民就滔滔不绝,一发不可收拾。

    这些话,他极想在人前显示一番。但他又不愿在手下文武僚属面前过于显示自己,让人看透了自己。他是龙种。龙者,理应藏于九天之上,半隐半露,使人神秘莫测,见首不见尾。只有在长孙氏面前,他才没有必要藏于九天之上。

    “大王说的及是,可是我家兄长也喜欢看兵书。说天下兵书,没有超过《孙子兵法》的。而王爷又说《太公六韬》远远超出《孙子兵法》,这又是何故?”长孙氏问。

    她其实对兵书战策之类,并不感到有趣,却偏偏要装出极有兴趣的样子。大约这就是“贤”吧,贤字其实无非是顺字,顺夫即为贤妻。顺夫岂不一切是夫既一切是夫,身为女子,又有何用长孙氏心里充满了迷惑,却又竭力压抑着自己,绝不让迷惑从言语神情上露了出来。

    “天下兵书,的确没有哪一部能超过《孙子兵法》。可是《太公六韬》已远远不仅是一部兵书。如“文韬”中所载各篇大都是谋取天下,收揽贤士,治国经世的帝王之术······”李世民忽然停住了话头,他感觉自己说过了,长孙氏虽然和他是恩爱夫妻,有些话他一样绝不能说。

    也就是说他他在长孙氏面前,也有时不得不“藏于九天之上”。

    “取天下者,如逐野兽,而天下人皆有分rou之心。”李世民默念着,心想:“既有分rou之心,自然是都有帝王之心,天下人人都有帝王之心,我有帝王之心也属平常,不足为奇。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能否得到天下,其实在于有德与否。”

    我深研《太公六韬》之类奇书,正是要明理修德,我能明理修德,旁人自然也能明理修德。

    如若旁人修德胜于我,那天下自是旁人的天下。

    如若旁人修德不如我,则天下又为什么不能是我的天下呢?

    天命存于世间,若无天命,我李氏怎么能够直入长安,建立新朝

    可是若依天命,我上有父兄,又何能····何能得天下天命早已应于父兄,我就不该有非份之想。不!我为什么没有天命我也应有天命。

    只是我若应有天命,为何偏偏生居次子之位天命既不属于我,只好人力可夺之

    人能与天争胜吗?李世民心中如乱麻一般,无法理出个头绪。

    “王爷,你身子是不是不大舒服怎么脸色如此发白?”长孙氏见李世民脸上神情大变,忙问道。

    “那有不舒服,想是昨日劳累了一天,又整晚未眠的缘故吧!”李世民说着,举目四顾,欲揽镜自照,看看自己的脸色到底如何发白。

    “王爷,你要什么”长孙氏见李世民左顾右盼,好奇地问。

    “大王,淮安王殿下来了!”李世民正要解释,听到外面的侍卫禀告说。

    “王爷,臣妾告退了!”长孙氏知道李神通大清早来访必定有要紧的事,便立刻告辞离开。

    李世民点点头道:“一起出去迎迎王叔吧!”

    李神通来去匆匆,将唐俭的想法告知李世民后就告辞离开了。

    “王叔,我这有几只高丽国贡的老山参,侄儿马上叫人给王叔送到府上去!”宏义宫前李世民亲自扶李神通上马后说道。

    李神通已经五十多岁了,但身体强壮,保养的及好,看上去竟然和三十多似的。房事依然是他每日必行的功课,老山参对他来说绝对是好东西,当下笑着道了声谢后打马离去。

    “去请房杜二公和舅爷过府来!”目送李神通远去后李世民对身边的侍卫道。

    “你们说说看,找谁来担任这个左金吾卫大将军合适。”书房里李世民向自己的幕僚们询问。

    杜如晦呷了一口茶水后说:“要说合适呢任城王和淮安王都是最合适的人选,这两个人选皇上那应该也会同意,就是太子那边·······”

    “还有两个人选,屈突通和刘弘基。这两个人估计太子和皇上都会接受。就是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帮我们。”长孙无忌道。

    “辅机兄说的是,不过屈突通是前隋降将,虽说这几年一直和大王关系不错但其垂垂老矣,恐怕会患得患失。我倒是更倾向于刘弘基。”房玄龄道。

    “乔松兄言之有理,最合适的确是刘弘基。”长孙无忌又道。

    李世民点点道:“辅机兄此事你去办吧!我还是不出面的好,去找封相、萧相和陈相帮忙,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刘弘基那要不要先去试探一下?”长孙无忌问。

    李世民摇摇头道:“不用,事情办成以后在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