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声色犬马之风情大宋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募捐(一)

第二百一十八章 募捐(一)

    人生好像总是聚短离长,可往往你在聚的时候并不能察觉到。

    谁都希望花常开而不败,宴常聚而不散,妙玄的离去的确让李清郁闷了几天,那终南山的破道观有什么好?据说还是个香火都不旺的,能比得上咱水云庄好么?难道观里都是如妙真一般的小道姑?这倒是很有些向往了。

    也不能怪人家要走,自打上次妙玄带着师妹在京城为李清的“逍遥游”造势后,回来便与李清少说话很多,整天在观里不出来,还问李清“何求”?求啥?李清自己都不清楚,天天吃喝玩乐的,也不好意思叫人家跟着了。

    感觉很是萧索,虽然送行的人并不少,若英因为忙着庄内的事物脱不开身,可送的东西不少,光丝绸就装了几十箱,反正人家以后还要帮着精炼硝石呢,这年头带丝绸可比带铜钱要方便。

    李清可不知道该送人家什么好,再多的钱能买个手机?敢情后世轻离别是因为联系方式多么?手里只捏着个笛谱,话说这方外人就是特别些,若英送了那么多丝绸,也不见妙真怎么开心,那可是好多的花衣裳,为这笛谱倒是对李清谢了又谢。

    眼角有些发酸,可当着这么多人,大老爷们也不好哭鼻子的,后会有期?是有期,几千里地这么下来,再见不知是何年了;反是妙玄洒脱些,冲李清一个稽首:“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何须为离别伤情?

    异日公子厌了喧嚣,贫道扫阶以待,就此别过了。”

    还真个就不回头。

    之前自己兴致勃勃筹划的义演都变得淡了几分,可他淡了,整个水云庄却为这个忙得热火朝天。

    七月十五,中元节。

    时人备冥器靴鞋、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等,又用三、五尺高的竹竿。上织灯窝之状,谓之孟兰盆,然后将那些衣服冥器在盆中烧了,这个和清明祭祀先人可不一样,算是个喜庆的节日,田地里收成在即,取的是告祖先秋成之意,而最关键的。按风俗要大摆戏台,请乐人好好唱唱戏的。

    这可是京城秦楼楚馆、勾栏瓦肆里的姑娘们大显身手的节日,石小公爷把义演募捐的日子定在这一天也是有深意的,往年的这一天,各家府院都在门口搭起戏台,那些技艺高深的艺人们可就成了抢手货,谁家戏台前吸引的看客多,就是件倍有面子的事情。

    苦练技艺的那些伎人们可是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很多人扬名立万就在今朝,话说当年云三娘就是在寇相府前的戏台上,琵琶一响,将里楚汉相争那个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表现个淋漓尽致,一曲动京华。自那后,逢有云三娘在场,就没几个姑娘敢弹响琵琶的。

    今年就大不一样了,甭管是啥王公将相,都不怎么够面子,因为但凡出名点的角儿谁都请不到,问是谁这么有面子?兴化县的灾民!

    虽然足不出户,可在石小公爷的筹划,募捐的事情闹得声势浩大,李清还是知道的。特别是石小公爷观念一变,一改往日少与文人打交道的习惯,把张先、柳七、宋祁指使的团团转,忙些啥都不清楚,反正就李清是闲人。

    倒是膝子京日日见着地,别的忙也帮不上,他便与张管家、刘叔一起,清点水云庄要捐出去的财物,还要注明是某某某捐赠的;捐赠财物这个事情倒很有些出乎李清的意料。看来一门心思往庄内搂钱的张管家也比他懂什么叫礼尚往来,收进来的礼就是要送出去的,现在借捐赠的名义也没什么不好,怎么也算是做善事,再说,公子喜欢的玩意早就拿跑了。

    李清可不是贪财,那些金银玉器他才瞧不上眼,更不要说丝绸了,要论工艺水平怕也不比上后世,而瓷器、书籍、字画,在他眼里就是大宝贝了,这年头随便哪个文人写写画画一下,放后世里都是大宝贝,就是草稻也值钱,不见也是满纸涂鸦么?

    这番举动张管家和安小哥已是见的多了,反正咱公子就喜欢不值钱的货,放在膝子京眼里就是另外一番滋味了,别看李三郎行事乖张,骨子里还是咱文人的底子,啥不值钱?这叫风雅,懂不?他哪知道在李清的算计里,风雅货更加值钱些。

    应该算是一大早起床了,至少在李清的心目里,已经算是难得了,昨日开始水云庄内就没什么人,各人忙各人的去了,没有人催逼而自觉起床,的确有些辜负老天爷的眷顾,虽然实际起来的时候,已日上三竿,可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确实算早了。

    出行很是麻烦,尽管只有若英一个人坐车,可那些财物就装了十几车,当然募捐的时候,亮晃晃的金银和鲜丽的绸缎往台上这么一摆,比后世多大一张的支票都要牛叉些,可搬的过程就不那么牛了。

    李清闲着个手还不耐烦呢,压根忘了自己什么时候才爬起来,也不知膝子京究竟危言耸听些什么,刘叔和别五骑在马上居然披挂整齐,杨家兄弟一身劲装,马鞍上插着剑,连安小哥都将弩背在身上了。

    李清斜着眼看看刘叔,好家伙,刀都挂上了,莫非咱今天不是去募捐,是到瓦子里去打劫来着?这目的可要搞清楚了,否则一会行动起来不方便,只是问今儿打不打劫有些唐突,因为咱以前也没干过;瞧李清脸上怪异的表情,安小哥也不说话,偷偷的拿手指指了指膝子京。

    明白了,带这么多财物,人家不放心,要搞武装押运,可怜见的穷孩子,没见过这么多财物;只是这汴京天子脚下,最近也没说附近闹响马啊?要是真有,咱这么声势浩大的场面,这不是押运是招贼呢,要不要再扯着嗓子喊几声咱们有好多钱啊。

    连刘叔都是不以为然的样子,李清也懒得去和膝子京计较,不定人家花多大功夫才说服了刘叔。

    只是上了路膝子京神经高度紧张,一来真担心这么多财物出什么闪失,二来又怕自己掉马屁股后面去。甭说大小是个官,进士出身,只是没差遣而已,可咱大宋马金贵,人家之前只骑过小毛驴,蒙古马就是身量小些,比起毛驴来还是要高大不少。

    “宗谅兄,你瞧这汴京风物,与江南水色相较,可有不同?”李清跑膝子京边上没话找话说了,见这膝子京还非要把自己折腾到马屁股下去的架势。

    膝子京正手搭凉棚望前看呢,李清忽的一开口,吓了他一跳,你说看什么看?咱这身边都是出老门的了,没见杨大都前面哨探一里多地了,有啥风吹草动的再紧张也不迟啊。

    藤子京听了李清的问话也是不以为然,心说你李三郎原籍不就是江南人士么,这同不同的怎么问我?明明知道江南正闹水灾呢。而汴京几乎集中了全国的财力。只要瞧瞧运河上运送东西的船只数量就知道,拿什么和汴京比?“汴京物化天宝,江南地灵水秀,实不可比一而论。”膝子京随口答道。

    刘叔也打马凑过来笑道:“膝大人实无须担忧的,漫说就近并无盗匪,即便碰上大股贼人,却也未必讨得了好去,瞧公子的神情,还就想寻些事来闹闹的。”

    李清听了哈哈大笑,说的对,咱还就是无事生非的人,这毛病千年以后都没改过来;路上阳光明媚,清风徐来。三两行人也是言笑晏晏而过,运河上时不时响起船老大几声高亢的号子,一副太平盛景,膝子京也觉得自己有些小题大做,不觉莞而一笑。

    说说笑笑,这一路行来就轻快多了,不多会便进了城门,膝子京此时才彻底地放下心来,进了城来。安小哥四下一打量,冲李清呵呵笑道:“公子,今年的这中元节怕是全让咱们庄上抢了风头罢。”

    也是,一路行来经过的高门大户不少,可就没见人门前搭戏台的,这角儿都请不到,搭戏台叫谁上去唱?戏台见不着不说,行人也都比平素少些,李清可有些担心了,莫非都挤到桑家瓦子里去了?那地方能装的下这么人么?

    担心变成了现实,才过大相国寺不远,只是远远瞧见桑家瓦子新立的牌坊,偌大的街道挤得个满满蹬蹬,要说是下了马李清也能挤过去,可那十几挂大车怎么办啊?

    李清也没了主意,在马上扯着脖子张望,够呛,瞧人流还是往门里进的多,多早晚才能腾出道来啊,正发愁呢,身后有人扯了扯他的衣裳,李清回头一看,赶紧跳下马,抱拳笑道:“文大人,别来无恙否?”

    那文大人挤着一对三角眼笑的正欢,“李三郎,多日不见?你亦无恙否?”

    靠,和某些人拽文真叫自找不自在,李清奇怪地扯扯文大人身上的衣服,不对啊,今天中元节是假日,你穿这身官服来干什么?加班?文大人见李清问起,一脸苦笑道:“今日本官却是为三郎当差来了。”

    人家说的没错,的确是为李清当差。

    勾栏瓦肆里早几日便宣扬开募捐的事情,再加上逍遥会里那些公子爷们一闹腾,汴京上上下下还真没几个人不知道,不像前几次李清闹啥新花样,总有几个大臣要表示些不屑,此番朝堂上却是安静的很。

    按说从来赈灾都是朝廷的事情,君恩播于四海,咱大宋以仁治国,岂能让些烟花女子干起赈灾的事情,说出去朝廷颜面何存?只是赈灾中间又牵扯到修海堤的事情了,朝堂上还没个定议,连刘皇后也是拿不定主意,说来说去,还不就是因为花费太多么?

    如今民间愿意捐钱修堤,怎么个反对法?其实也不是找不到借口,一则官儿头丁谓对此事恍若未闻,根本不提也不发表意见;二来刘皇后对李清屡次三番胡闹似乎都优容的很,再说李清现在还顶着个不正式的“太子教习”的名头,谁愿意出这个头架这个梁子?而且,反对人家做善事说出去怕也是有损官声道德啊。

    更有些官儿平素也知道刘皇后崇尚节俭,心道娘娘对这件事不置可否,敢情也是暗中支持,就是要来掏咱们的腰包?这可要留神,不抢先可也不能落后了。

    不反对其实就是支持,汴京乃都城。首善之地,这么多人挤一块去要是闹起事来怎么办?就光起个火灾也不好,平时道家佛门也常常布下道场募捐行善的,现在这么大排场募捐,要是闹个不欢而散,也是跌了咱大宋的体面。

    于是各部衙抽调官儿带人上街维持秩序,文大人虽说身在礼部,可谁叫他官小。又曾在开封府当过差,自然少不了他,带着开封府的衙役在这维持治安呢。

    这文大人兴许不是个好官,可李清还就喜欢和这样的官打交道,文大人一会抱怨李清这样的大事都不先知会他一声,很有些没哥们义气,一会抱怨站了许久,腰酸背疼,李三郎是不是改日请他去楚云馆松松筋骨才好。

    “文大人为官一向清廉得紧,家中拮据。连上秦时楼的花销也不宽绰。这募捐之事李清何敢来劳烦文大人,心中也是不忍啊。”李清笑道。

    “那三郎何不知会秦时楼、楚云馆一声,下次本官听曲,亦如三郎一般无需会钞可好?”文大人丝毫不介意李清拿他取笑,反是直接提要求了。

    这要求太高了,你要敢答应,文大人就敢天天泡里头,还每次都叫头牌,李清也不啰嗦,瞧那车上都是募捐的财物,文大人想法给咱弄进去罢。

    李清是想让文大人叫衙役清出条路了,好让大车进去,可文大人先冲着十几辆装满财物的大车,狠狠的发了几声长叹,转身说道:“三郎且随我来。”

    七拐八拐,曲巷通幽,不多会来到桑家瓦子的一个偏门,门口还守着几个衙役,原来那班衙役不单是维持秩序,还守着这么一条便道,想来便是给那些王公大臣们通行的,这就是万古流芳的“后门”罢。

    文大人到了门前,吩咐衙役帮着卸车,便把李清扯到一边,“闻说三郎将庄内的财物代人捐了,还列上榜单,文某实在是囊中羞涩的紧,若在榜上恭陪末尾亦是无趣,相烦三郎便报些虚数罢,容文某些体面。”

    李清瞪着文大人半天,拿手指比划了半天,娘的,连募捐都要报虚数,嫌少了不体面,当初你送礼给我怎么就不嫌少了?服了,做官都能堂堂正正的拿出“真小人”的架势,那也算是一种境界了,行!

    报虚数肯定不行,不过把高、石二位公爷的募捐数匀过来一些无所谓了,还不是因为这两公爷身家多,主要是和文大人比,这数字上的差距太大了;李清请膝子京过来,将二人做了介绍,又说明了文大人所请。

    反正都是送到范仲淹那去,算是谁捐的本不打紧,再说李清开口了,膝子京也没有不答应的,喜的文大人和膝子京使劲套了番交情,还拍胸脯夸口,有机会一定帮膝子京捞个实缺,目地达到,文大人笑吟吟地一径去了。

    瞅着文大人行远,膝子京奇怪的看着李清,他就闹不明白李清怎么会和这等官儿那么熟络,李清也是笑笑不答,这文大人相于李清而言,也是帮过忙出过力的,再说了,龌龊人还就是和龌龊人意气相投的。

    也没法和膝子京说明白,像文大人这种能把龌龊心思说出来,也不失为一种坦荡,至少这样的人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换成“君子”,那可就难说了。

    一进门,扑面而来的是一阵欢声笑语,人可真是多,帽斜钗横,好多时候连个下脚处都难找,更有许多孩童在人群里嬉戏追打,更添热闹气氛。

    桑家瓦子立着几十处彩棚,早有诸般杂耍艺人在上面表演开了,正中搭着个高台,刘叔在带着人往那里搬东西,大宗的捐献财物可就是放在那里给人做样板的,人群虽然拥挤,可见到李清这一行的阵式,纷纷闪开道来,瞧着这么多的财物搬上台去,啧啧称羡声一片。

    李清可不想这么早就跑去显眼,一过去就不自在了,眼前分明比后世的迪斯尼乐园还要热闹,岂可不游玩一番?伸右手牵着若英,李清对膝子京笑道:“时辰尚早,宗谅莫若与我先游玩一番可好?”

    膝子京先是看了看李清握若英的手,翻翻白眼说道:“宗谅还需去台前纪录捐赠数目的,不扰李公子雅兴,公子随意罢。”

    上还说膝子京倜傥自任呢,屁,一扯到男女问题上都迂腐的紧,我自牵我老婆的手,关你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