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朔风疾在线阅读 - 第114节 蓟州(二)

第114节 蓟州(二)

    丰州军在关内找到了落脚点而且有吃有喝,大家还算满意,可李榆、刘兴祚两人却提心吊胆,他俩都是从金国出来的人,摸着良心说金国对他们真不错,可李榆招呼都不打就先动了手,朝着金军的屁股上狠狠地踹了一脚,刘兴祚则更狠,临走还诈死骗人家一回,岳托、豪格骂他们忘恩负义一点也不冤枉,李榆估计四贝勒肯定想把他抓回去用鞭子狠狠抽一顿,刘兴祚不用想都知道天聪汗将他碎尸万段的心都有了,这两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天天用大义相互鼓励,为防四贝勒一时想不通找他俩算账,督促将士们不断加固营寨、拓宽壕沟,斥候的侦察范围扩大到四十里,刘兴祚还不放心,把阿萨里、费扬武这帮诸申也放出去,要求他们在永平附近设立观察哨。

    白显志找到了发泄的对象,刘之纶被打散的兵回来不少,差不多有三千人,军官却跑得没几个了,白显志一看这帮乱哄哄的老百姓就心生歹意,向刘之纶提出整训义勇,刘之纶正求之不得,马上满口答应。白显志当然不会亲自去管一帮老百姓,他把吃闲饭的满柱、侯世杰找来,让他俩带这支杂兵,而且告诉他们对这些老百姓用不着客气,一定要狠狠地练,免得他们以后上战场白送性命。满柱、侯世杰没想到才混了几天就受到重用,乐得合不拢嘴,带着他们那帮兄弟杀气腾腾奔向猎物,从此以后山脚下的临时校军场经常鬼哭狼嚎,刘之纶的义勇中闲汉、地痞不在少数,过去没人敢管,落到满柱、侯世杰这帮老兵痞手里,只能算他们倒霉,皮鞭、棍棒绝对少不了,几天下来刘之纶的杂兵秩序井然,训练、筑营、挖沟都干得有板有眼,刘之纶自己都觉得他的兵突然变老实了。

    刘之纶现在也忙得团团转,训练、打仗可以不管,但几千人的粮草、军械还有军饷只能他管,这都是花功夫扯皮的事,绝对不会轻松,幸好他发现丰州军中还有那木儿这种奇葩,这可是个好帮手,虽然他是个夷人,但读过书比起大明的秀才一点不差,还办过实务,用起来非常顺手,那木儿也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能有机会与大明兵部侍郎天天在一块做事,而且这人还是天下最有学问的庶吉士,对刘之纶又崇拜又好奇,几乎与刘之纶形影不离,连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都在学刘之纶,刘之纶对这个粉丝非常满意,应那木儿的请求,受了他的拜师礼,还为他取字新生,那木儿乐得到处告诉人,他已经拜了大明庶吉士为师,以后要叫他的汉名王保柱、字新生。

    这段时间李榆在明军中很受欢迎,那个大礼包一送出手,他就成了蓟州大营里最可爱的人,各镇将帅们凭白受了这么重的礼,也实在有点不好意思,当兵的实诚,有来有往的道理谁都懂,每人都向李榆多少回了些礼,宁夏总兵尤世禄连身份都不顾了,非要请李榆这个参将到他营中吃顿饭,推都推不掉,李榆只好答应了。

    李榆到了宁夏军的中军营,尤世禄居然亲自出来迎接,拉着李榆的手进了中军大帐。李榆进了大帐就吃了一惊,大帐里已经有好几个人等着了,李榆记得这几个人应该是西北来的镇帅,就是名字对不上号,大帐正中坐着的一个浓眉大眼、留着长髯的高大汉子也应该是一位大帅,却好像从未见过面,那人见李榆在看他,笑眯眯地用陕北腔招呼道:“我们是家乡人,我与你们杜家的人很熟,也认识你父亲李彪,在座的都是自己人,说起来都是你的长辈,用不着拘束。”

    尤世禄给李榆介绍道,这是昌平总兵尤世威,其他几位你都见过面——山海关关南总兵王世钦、甘肃总兵杨嘉谟、固原总兵杨麒、临洮总兵王承恩,李榆向这几位大帅一一行晚辈礼,心里却暗暗吃惊,这些人都是身份显赫的一镇之帅,他们一起找我这个小参将干什么?

    尤世禄把李榆请来吃饭当然是有目的的,刘之纶带着李榆到了蓟州城外扎营,这些久经沙场的西北大帅们就暗中派人查探过了,李榆的大同镇靖虏参将旗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在邱禾嘉、马世龙还在猜测刘之纶如何交了好运的时候,他们已经判断出七八分实情,尤世禄召集他们开了小会,一致认为这个靖虏参将就是他们老大杜文焕来信说的那个变傻了的杜家人,如果是这样那就应该把这傻子拉上自己这条船,免得他以后添麻烦,尤世禄还把这个新情况报通给京畿西北将帅的老大昌平总兵尤世威。

    大明长期实行选边将于本土,就近升转、久任其地,加之恩荫世系、家丁私属,在嘉靖、万历两朝逐渐形成了十余家几世为将,甚至一门同时为将的将门,其中榆林卫战将如云,产生的将门也最多,那些军功赫赫的榆林人在取得朝廷官位、赏赐的同时,也为自己家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比如由王保而起的王家,张臣而起的张家,杜桐而起的杜家,尤继先而起的尤家,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西北五镇甚至其他边镇的边军,随着大批家族子侄、家丁进入军中任职,榆林将门的后辈们比前辈们更加雄心勃勃,争夺权势、打击异类、扩大势力范围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万历中期的“哱之变”后,朝廷对以榆林为核心的西北将门进行了打压,但这反而使西北将门更加抱团了,硬生生地把听从朝廷旨意参与镇压宁夏兵变的另一个显赫的西北将门延安卫的萧家挤出了西北。

    蓟州大营里有西北五镇的军队,自然就会有西北将门的势力,以尤世禄为首的几位西北大帅,再加上背后老大尤世威,还有榆林王家的王世钦暗中抱成一团跟邱禾嘉、马世龙作对——邱禾嘉是个文官,他们根本瞧不起,马世龙虽然是宁夏卫的人,但这人不是将门出身,而且发迹于北直隶、辽东,与西北将门没有渊源,在他们眼中就是个异类,同样属于异类的还有吴自勉,他与西北将门搭不上界,这个榆林总兵就当得窝囊,没有榆林将门点头,他只能指挥得动他的家丁,尽管他努力接近组织,但榆林将门就是不喜欢带他玩。

    现在的蓟州大营非常奇怪,总理军务的马世龙还得看这几个军头的脸色,他们不点头马世龙就做不了事,其他的河南、浙江、四川等各镇明军能跑来勤王就不错了,根本就不打算去打仗,有西北军头跟总理作对最好,他们可以什么也不干混日子,监军邱禾嘉为此急得上蹿下跳也无济于事,原榆林总兵、总理西北军务的杨肇基在老家沂州休养期间,听闻金军入关的消息,即赶赴京师效力,被皇上重新启用,他的资格老名头大,朝廷派他去协助马世龙,但他看到这种局面也是唉声叹气,他是山东人,也惹不起这帮军头,趁着三屯营降金明军反正的机会,带着他的三百家丁和部分山东兵去了三屯营,再也不回来了。

    蓟州大营不出兵招惹金军,金军也不愿意死拼明军,双方相安无事,这种不死不活的局面久了,大家也习惯了,就等着金军抢够了自己出关,可刘之纶、李榆一来蓟州让大家有些担心了,这俩人一个是书呆子,一个是脑子有问题,他们俩要是发了疯和金军打起来,这个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就有可能被破坏,那时大家都会被拖下水,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尤世禄就必须向他的老大汇报了——西北将门公认的领袖是杜文焕,杜文焕不在的情况下,家世、战功显著的尤世威就是老大。尤世威接到弟弟的信,也没当回事,但几天后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遵照蓟辽督师袁崇焕的命令从蓟州退到密云守护皇陵的蓟辽总督刘策以及他的总兵张士显被抓入京师定了死罪,尤世威感到害怕了,皇上发飙不讲理,逮谁灭谁,刘策名义上是蓟辽总督,但去年五月才上任,袁崇焕这人抓权厉害又得皇上宠信,蓟辽、登莱各镇都听命于袁崇焕,刘策哪敢跟他争权啊,刘策能掌管的地盘也就保定、真定一带,他这蓟辽总督在通政司的公文上也被写成保定总督,这次建奴破关而入,跟人家刘策屁个关系都没有,而且袁崇焕入关后就奉你皇帝的旨意提调各镇勤王兵马,刘策和张士显按照他的命令离开蓟州到密云也没任何错,就这样还落个斩首的下场,那他尤世威也奉蓟辽督师的命令退守昌平是不是也有罪?尤世威坐不住了,跟昌平督治侯恂打了招呼,就带着二百家丁就跑到蓟州,他已经身在前线了,皇上总不好意思怪罪他了吧。

    尤世威到了蓟州就告诉他的同伙,这回皇上是真动怒了,千万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金军当然不能打,其实打也打不过,人家不来打我们就算万幸了,但适当的时候也要做足姿态,不能让人抓住把柄,杜家的那个傻子必须抓在手里,绝不能让他给我们闯祸,更重要的是让他为我们卖力,关键时候还是用得着他的。

    有了尤世威的吩咐,这伙人就不顾脸面,屈尊请李榆这么个小参将吃饭,饭桌上自然也是一团和气,大家都是一口的陕北榆林话,李榆也用从李槐那里学来的榆林话与大家聊着。

    尤世威说,杜帅给各家都来了信,称你是下一代榆林人中的领军人物,要我们这些长辈多提携你,你放心吧,我们肯定都会帮你,不过你也要听我们的话,年轻人还是很容易出错的。

    尤世禄很认真地说,杜帅说你是在广宁大战后充斥侯到广宁探查时失落辽东的,那时我和我二哥都在辽东带兵,你八成是在我们的军中当兵,这么说来你也算是我们尤家的人了。

    “怎么能说榆子也算是你们家的人了,那时我和老侯(侯世禄)也在辽东带兵,他也可能是我们王家的人,”王世钦马上不满意了,叹口气接着说,“可惜那时候仗打得太烂,来一批兵丢一批兵,想查都查不清楚,榆子还算运气好,总算活着回来了,多少榆林子弟死在了辽东啊!”

    “榆子,你想打建奴吗?你要敢打,老叔就帮你打。”尤世禄想起战死在沈阳的大哥尤世功,忍不住眼圈有点红了。

    李榆垂着头说:“我想打,但我不敢打,我这千把人是丰州的顶梁柱,丰州损失不起啊!而且我一想起金国的四贝勒就害怕,老汗的四大贝勒我一个也打不过。”

    “老叔也跟你一样啊,想打不敢打,不是老叔怕死,而是咱们的兵不愿意给朝廷卖命,”尤世威也叹口气,手指着几位西北大帅说道,“你问问他们怎么到京畿的,一万七千精锐,一多半在路上跑光了,剩下的是他们连哄带骗拖到这儿的,这仗还怎么打?那些狗屁文臣不上战场、不下兵营,自己过着花天酒地、娇妻美妾的好日子,却没看见当兵的无衣无食、典妻卖子,这叫我们怎么把当兵的带上战场,榆子,我们不把你当外人,现在你的实力比我们都强,你有一千多精锐骑兵,可我们这些镇帅能带出去打仗的只有我们的家丁,这仗真的没法打呀!”

    “叔,怎么会是这样?那我们就眼看着金军在关内肆虐祸害老百姓。”李榆吃惊地睁大眼问道。

    “老叔也没办法,我能帮你的就是把实情告诉你,免得你上了那些文臣的当,他们是靠哄骗皇上过日子,满嘴的花言巧语,打胜了功劳是他们的,打败了死的是我们,这群混蛋的话绝不能相信,不过你也别灰心丧气,能打的时候,我们这些长辈也会助你一臂之力。”

    李榆沉默了一会儿,认真地说道:“叔,我听你们的。”

    尤世威和几位大帅相视一笑,这小子挺懂事,不是真傻。

    二月中,京师的圣旨在大家的期待中到了蓟州大营,蓟州大营的军官们兴冲冲地聚到中军营听传旨内监宣读圣旨,皇上在圣旨中说,遵化大捷“朕心甚慰”,特拨内帑银一万两,以充赏赐,以振军心,丰州夷兵千里勤王,其行亦忠,其心可嘉,加授靖虏参将李榆为靖虏副将,仍统旧属,所部钱粮、军械令有司从优拨付,兵部右侍郎刘之纶留驻蓟州,协理蓟州军务,建夷新败,其势必颓,驻蓟州各镇勤王之师勿得骄逸,而须除恶务尽,逐建夷于边外,皇恩浩荡,功成之日必不吝加官封赐。

    圣旨宣读完毕,传旨的内监转身就离开了,他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果然一帮子游击、都司开骂了,皇上身边的太监不怕大官,就怕这帮官不大的粗坯,军官们是真发火了,大家好不容易捞点战功,官没升也就罢了,钱也得不到几个,一颗建奴的首级在辽西官价就是五十两,黑市里面更值钱,一万两银子过内监、兵部两道关,到大营最多也就六千两,分到大家手上能有几个子,当兵的老实也不能随便让人欺负嘛!

    李榆本来也以为能捞三五千两银子,还特意叫孟克他们带着麻袋来了,听完圣旨就知道如意算盘落空了,而且别人没得到好处,就他一个人升了官,弄不好连他也得挨骂,他赶忙溜出人群,躲开了众人的视线。

    “恭喜你了,副将大人了。”边上一个屋檐下有两人蹲在地上正在看热闹,看见李榆走过来,其中一个三十出头的汉子招呼了他一声。

    “老曹,你别泛酸了,我这个副将算个屁,还不如给银子实在,你给我三千两银子,这个副将我让给你当。”李榆笑着走过去答道,这个汉子名叫曹文诏,是从山海关来的游击,山西大同人,李榆进蓟州办事时无意中碰上他聊了几句,他那一口的晋北话与丰州口音差不多,于是就攀成老乡关系,老曹人厚道又有些本事,李榆和他关系处的不错,另一个汉子常和曹文诏在一起,李榆也认识,是从山海关来的都司,叫左良玉,山东临清人。

    “副将大人,朝廷给的官职可不是随便能让的,您以后还要凭这个升总兵呢,我要是有您这个官运做梦都会笑醒了。”左良玉在一边笑着插了一句。

    “我才不稀罕什么副将、总兵呢,这东西对我没用处,老左,我看你就是个官迷。”李榆对这个左良玉映象不好,马上把他顶回去。

    “我是个穷当兵的,拿不出钱给你,这个副将你就好好留着吧,”曹文诏笑眯眯地说道,扭脸又呵斥起自己的侄子曹变蛟,“栓子,你怎么又和孟克一起抽烟了,那东西你抽得起吗?看我打不死你。”

    孟克和曹变蛟正在不远处凑到一起点烟,听到曹文诏的叫骂,曹变蛟吓了一跳,拉起孟克一溜烟跑了。

    曹文诏扭过脸叹口气又说道:“其实我们都穷慌了,本来想借你的光挣点养家糊口的钱,这下子又泡汤了,也不知道皇上是真没钱还是假没钱。”

    “呸,皇上养了那么多女人、太监,还能没钱?我才不信呢!”李榆有点愤恨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