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倭寇来袭(上)
(今天有事,先放一章,晚上还有一章) 七月十五日,中国传统的中元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祭奠自己的祖先。 周府之中,烟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 周家的祭祖是在周氏的祠堂进行的,所有的周氏子弟,都出现在祠堂之中。除了朱桓玉,因为他也要祭奠自己的父母祖辈。虽然不知,远在五百年后的他们,是否能感受到这些心意。但是思绪,还是延绵不绝的在心中缠绕。 放爆竹,击缶,点酒,点菜,点茶,上香,烧纸,祭拜。 朱桓玉一丝不苟的进行着,明知道这些父母和祖辈都不可能感受到,可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丝怀念,他还是做了。 击缶是为了召唤那些祖先的魂魄归来,点酒那些就不用说了,招待祖先的亡魂。最后的跪拜,朱桓玉更是长伏不起。眼泪不自觉的流了出来,他毕竟还只是个十五岁孩子,今年刚刚高中二年级而已。还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少年,只身来到这陌生的年代,举目无亲。使得他,更加的思念起自己的父母来了。 中国有句古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就在大家还沉寂在缅怀祖先的悲痛之中的时候,几只豺狼分队进入了湘乡县。 明朝中后期,倭寇一直是明朝最大的隐患。 朱桓玉实在是搞不清楚,区区数百人的倭寇,是如何长驱直入,杀入中国的腹地,然后从容的退去的。可是今天,他见识到了。 倭寇的来源,是因为日本国内战乱不休,一些战败失意的日本贵族,流浪武士组成的强盗团伙。他们乘着海船,来到大明,屠戮百姓,掠夺财务,无恶不作。他们所经之地,往往鸡犬不留,寸草不生。 他们是一群遭瘟的畜生,是该死的人渣。可是他们十分的灵活,大明如此之大,他们来无影去无踪,很难捕捉到他们的行踪。这才造就了倭寇的嚣张气焰,知道戚继光出现,才彻底打怕了倭寇。 可是到了后来,戚继光死了,戚家军的二代都调到东北去了之后。这些倭寇又开始在中国的沿海肆掠了! 朱桓玉来到大明之后,就知道原因了。明朝的户籍制度,这就是罪魁祸首。 朱元璋的本意也许是好的,户籍制度一出。百姓一生下来就知道谁该干嘛,直接了当,不用走弯路。 可是他不知道,他错了,错得很离谱! 谁规定,父亲是个当兵的儿子就一定是个当兵的料。父亲是个铁匠,儿子就一定要打铁? 如此一来,造就了大明朝明明佣兵百万,却连一只能够战斗的户籍军队都没有。整个大明朝,唯一比较能打的几支部队,都是私军,也就是所谓的家丁兵。 顺风还能摇旗呐喊助威,一旦逆风,甚至是均势,这些户籍兵就称为了战场上第一个崩溃的阵营。这就是看似风光的大明,隐藏的最大的危机。 听到倭寇入侵的消息,县令、县丞第一时间就将整个湘乡县的战斗人员,集合了起来。 第二天的县衙的校场之上,数百人在此集结。 “刘师爷,这倭寇有多少人啊?” 校场之上,朱桓玉看着正在前面鼓舞士气的县令,偷偷的在后边朝刘师爷问道。 “这个数!”刘师爷伸出了三个指头。 “三百人?” 刘师爷摇了摇头,客气的说道:“要是有三百人,那就不是我们能面对的。要知道倭寇可凶着呢,他们不是人,是野兽,嗜血的野兽。虽然我是大明的百姓,也不得不说,我们的兵和他们的兵,差太远了。江浙地区一般要十个人,才能打一个,还不一定赢。不过我们湘乡县的人,可不是江浙地区的那些软蛋。不过想要打赢这些倭寇,也需要两三倍的兵力。这还是在士气如虹的情况下!毕竟,我们的这些兵,与其说是兵,还不如说是百姓呢!” 刘师爷摇着头说道,看来整个大明的人,都知道户籍制度的弊端。可是就是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毕竟人家朱元璋朱棣没说,后面的这些皇帝,谁敢改啊! 三十人的倭寇,场下可是有三百多人的大明兵,可是朱桓玉却没有一丝的安全感。 是的,湖南人是霸得蛮,湘乡人更是走出了湘军,这样举世无双的军队。 可是你看看,眼前这些是什么人! 瞧瞧,那个瘦小的黄三。如果用潘长江的话来说,‘浓缩就是精华’成立的话。他整个就是一个精华,简直不要太精华了! 还有那个,欧阳簇,前几天还在喝药呢。你看他站在那里,还在咳嗽呢。 擂台的前面,除了县令李沂,县丞韩范之外,还有三个身穿飞鱼服的人。朱桓玉虽然不曾与其打过交道,甚至要不是倭寇来袭,他甚至都忘了,大明朝还有这玩意。 他的名字,叫做锦衣卫。在大明朝,名声仅次于东厂而已。 湘乡县一直被朱家的人惦记着,所以不但户籍兵最少,锦衣卫却是最多的。 一个县城,一般是一个锦衣卫百户,小一点的,甚至只有一个小队长。可是,湘乡县,有三个百户。 要是平时看到这些身穿飞鱼服的人,朱桓玉绝对是有多远,躲多远。因为这些人找你,绝对没有什么好事。可是今天,看到这三个锦衣卫百户,朱桓玉却是有些亲切。 “看来这老朱还是干了件好事嘛,三个百户,那可是三百个锦衣卫啊。这可是比那些户籍兵,强多了的锦衣卫啊!” 誓师大会结束了,可是这领队又成了问题。 “县丞,我想将这些兵分成三队。你我个带领一队,可是这第三队的带领人,选谁好呢?锦衣卫他们,可只负责督战。”李沂看着韩范,朗声的问道。 韩范心如明镜,他当然知道县令这么做的用意。无非就是想,给朱桓玉增添资本罢了。毕竟在他心中,朱桓玉可是最佳的女婿人选。不过,他也正有此意。要是朱桓玉成了自己的孙女婿,那这些就算是做爷爷的嫁妆之一。 笑了笑,大声说道:“朱师爷不错,你忘了他暴打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的事情了。现在面对倭寇,也只有这样的英勇儒生,才足以服众。” “恩,不错!我也正有此意。于百户,张百户,宋百户,不知道三位认为如何。” 县丞猜到了县令的想法,县令何尝又不是猜透了县丞的想法呢。如此回答,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啊。
“我们锦衣卫,只负责督战。战斗的事,我们不管。但是毕竟同为大明百姓的父母官,我们锦衣卫,每个百户也派出七十位锦衣卫帮闲参战。”说话的是于百户,看来这当官的,顺序真不是乱排的。 “于百户高义,三位百户高义,本官替湘乡县数万百姓,感谢三位百户的恩情了。” 说着李沂,朝着三位锦衣卫鞠了一躬。这一礼,李沂心甘情愿。要知道锦衣卫只有督战的职责,可是他们这么一说,湘乡县就多了一百多士兵。 “李县令,还是早点开播吧!要是晚了,受苦的可是大明的百姓啊。” 最后就这么定了,县令和于百户坐镇县城,用来防护县城和方便支援。县丞和朱桓玉带着两支部队,一个朝南,一个朝北,搜索倭寇。 “桓玉啊,要是遇上了倭寇。跟着就好,等我们三只部队汇合,再去灭了他。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临行前,县令还叮嘱了一番。 在他想来,那些倭寇肆虐一番之后,就会离去,自己这些人也只要做做样子就好。咱们的命可宝贵的很,要是一个不小心,被流失射中咋办。朱桓玉是个聪明人,要是没有自己的那番话,估计他一看到百姓遭殃,就会冲上去。现在有了自己的叮嘱,肯定不会了。不行,还得去提示一下章纹。 朱桓玉丝毫没有想到这事会落在自己头上,后来听了县令的话之后。他才明白,原来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估计那些锦衣卫也是知道,所以才会如此大方,派出所有的帮闲来参战。 “宋百户,咱们出发吧!”朱桓玉看着身后的部队,上门提亲的老章带领着数十个衙役管着一百个户籍兵。锦衣卫的宋百户,同样也带领着一百人,浩浩荡荡的与其同行。 “朱师爷说了算,本官只负责督战,其余的都不管。”宋百户显然知道,这个师爷不简单。要知道他可是在湘乡县呆了一辈子了,关于这个朱师爷的种种传闻,他可是一清二楚。 在朱桓玉和宋百户的带领下,一行数百人,就这么浩浩荡荡的从南门口出发了。 走着走着,朱桓玉就发现不对了。原本两支部队是齐头并进的,可是那些户籍兵,看到锦衣卫的飞鱼服,一个个下意识的选择了让路,所以出现在朱桓玉眼前的是,趾高气扬的锦衣卫大步的走在前面,户籍兵如同受气的小妾一般,小心翼翼的跟在后面。 “宋百户,我想从蒋市街开始搜寻,你觉得?” 虽然宋百户说是由朱桓玉做主,可是看过厚黑学的他。知道就算是人家这样说,你也必须得告诉他,因为这是一种尊重。你不说,就显得你有些‘独’了。 “朱师爷,你说了算。本官还是那句话,没有意见。” 朱桓玉的小心思,宋百户怎么不知道。无非就是担心,周家的财产受到损失呗。 虽然知道宋百户看出了自己的私心,可是朱桓玉却是一点都不觉得不好。因为蒋市街原本就是湘乡县治下的乡镇啊,自己这又没做错。只不过是,选择了这条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