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在线阅读 - 第九十章 三家祖

第九十章 三家祖

    江杏儿听着啸声在黄河两岸的山峰间清越的回荡,看着郑朗的仪态,发起了花痴,道:“郑郎啸得都那么的好听。”

    郑朗是长时间不能突破,看到如此壮阔雄奇的山河,借着长啸将心中一口郁气吐掉。听了江杏儿rou麻的话后,都啸不起来了。扭头看着杏儿,船过了数十峰,水流变得渐渐平缓下来,可是两岸山峰连绵不绝,河风依是剧烈,鼓起了她湖绿长裙,似乎让她随时羽化而去。

    江杏儿也正用水汪汪的美眸看他:“郑郎,你好了不起,刚才都将奴吓坏了,郑朗却稳如泰山。”

    未必稳如泰山,就这性格,即便有些惊吓,外人也看不出来。

    然而江杏儿眼波里荡着春情,一波波的将媚意送向自己,样子十分可爱,郑朗心中有些感慨,小书呆子长大啦,也开始知道思春啦!戏谑了一句:“哪里吓着?”

    “你摸摸,这里到现在还怦怦乱跳呢,”红着小粉脸儿,大着胆子将郑朗的手牵到胸口。

    呆在宋代惯了,习以为常,摸了摸,道:“很软,很滑,其他的嘛,很正常。”

    但手感很好,摸了好几十下,郑郎才留恋不舍的放下。

    江杏儿的小心脏反而似乎跳得更厉害,同时还害羞的低下头。

    四儿隐隐有些妒意,可看了看江杏儿的胸脯,又看了看自己的胸脯,心中无奈的想到,过几年吧,等它长大……

    看着两岸风景,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东京城。

    没有进内城,只在外城租了一间小院子,人有些多,变成了四人,因此要了一间院子,还有三厢房间,杏儿与四儿住在一个房间,自己与宋伯各住在一个房间。

    很低调。

    这种低调不是做伪,生性就爱静,怕烦,真正的出于本心。

    安顿了下来,天也黑了。

    主仆四人点了几个小菜,坐下来慢慢吃。

    这时候就听隔壁两个文士在谈论:“知道吗?郑州那个郑家子又出来了。”

    郑朗筷子上的一块羊rou差一点都掉到菜盆里,这都怎么啦!又是自己的消息!

    “什么时候的事?”第二个文士问道。

    第一个文士将从洛阳传来的消息告诉了第二个人。

    虽然有些走样,大约上不差多少。

    太平盛世,人们的好奇心就重。于是一起围过去打听,然后七嘴八舌的议论。浑然不知,他们所谈论的对象正坐在他们身旁。可消息倒也灵通,居然知道郑朗观摩了欧阳修、范仲淹与文彦博三人的书体。

    接着就在猜第四个人是谁?接下来还有谁?

    十之八九将晏殊算了进去。

    实际上此次郑朗所观摩的对象,根本就没有晏殊。但另一个观摩的对象,却有许多客人猜了出来,三家祖——周越。

    何谓三家祖,黄庭坚初就是以周越为师的,米芾自言十岁写碑版,学周越、苏子美札,蔡襄少年时,同样师从周越。不用本人书法多了不起,仅凭做了这三人的师父,是何其的不易!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的书法只能说自成一体,不能说是自成一家。正是这个周越,起着启上承下的作用,说严重一点,都能说他是书法艺术断层的重建者。连苏东坡的书法都受到了周越书法的影响,寻找到了以意为法,法不伤意的突破口。

    一个在书法史上很关健的人物,一个在书法史上又被许多人忽视的人物。

    接着又猜,居然在众人的猜测下,郑朗在京城要寻找的四人,全部猜了进去。尽管有两人同样因为岁数的关系,猜中的人很少。

    江杏儿与四儿听着诸人的谈话,不住的想笑,让郑朗狠瞪了她们一眼,才将笑声吞了回去。

    第二天,郑朗就去拜访了周越。

    他还有一个刚去世的哥哥,叫周起,比周越名气大,曾做过礼部侍郎枢密副史,刚去世没几年。但周越的官职一直很得很小,至今才是一个国子监的博士。

    同样也听到了传闻。与范仲淹他们不同,书法即便不是工具,也只是一个小道,考虑更多的是国家与政治。周越官做得很小,反而更专心于书法。他也正在猜,若是郑家子四处观摩书体,大约会找上自己吧。

    正在想,就找上门了。

    很有脸光,这也是代表着这个神童对自己书法的认可。并且到了京城,第一个就是找自己的,改天看到晏殊时,要与他显摆一下。很客气的将郑朗接到家中,然后坐谈书法。

    欧阳修他们看得轻,谈得不多。周越看得重,又高兴,不但写字给他看,还仔细的教给郑朗一些自己心得。

    虽是三家祖,但也不是周越的书法,就超过了黄米蔡,真草行隶皆长,犹其是草书,集古人书艺,于老辣于见恣肆,不过匠气同样很重。后者是他书法的最大缺陷,也是妨碍他进入顶级大家行列的重要因素。

    这一切,郑朗不好说。

    毕竟现在周越字写得很老辣了,严格来说,胜过了范仲淹的字,更胜过了自己。但在交流时,还是将一些书体拿了出来,比如他写得稍有些熟练的蛇书,或者枯藤体,或者王铎的涨墨,张瑞图的尖锐行草,傅山的大喜大悲,吴昌硕的行云流水书,除了前两者,后几者都很生涩,可不妨碍使周越受益。

    周越每看到一种字,都讶声连连,喜不自胜。

    这一番交流,郑朗也受益非浅。虽没有让他找到突破口,却进一步的夯实了他书法的基础。并且周越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得又认真,不明白的地方,还亲手拿笔在纸上书写做示范,更加快了郑朗吸收的速度。

    一老一小,交流到了三更时分,周越才将他放回去。若不是他宅子小,都有可能想留郑朗住下来。

    临行前,又将他与兄长周起合著的《书苑》赠送了一本给郑朗,这本书中专门讲述了宋朝以前历代书法艺理论的,可以说是书法史上一本重要的工具书籍,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后世失传了,仅有片断文字,散于历代文人书家的引文当中。

    郑朗如获重宝,连说了两三声谢字,这才告辞。

    ……

    崔娴也在家中练字。

    敢情是比上了。不过郑朗可不知道。但这一天心情忽然烦闷起来,哥哥看过了,说是收下那个行首仅是因为她喜欢书法。笨蛋哥哥,这岂不是更危险,情投意合啊。

    看,聪明人想法就是不一样的。

    还有哥哥又说了一句,担心郑家子长不大,一开始不明白,真的不是很懂,过了好几天才渐渐领悟过来。

    渐渐长大了,知道得更多。

    自己早晚要嫁人的,可找了一个夫婿,乍就这么多麻烦?

    想到这里,不由的恨恨用毛笔,在纸上狠狠戳了几个大墨汁。

    “小妹,你在做么?”

    崔娴急忙将纸叠起来,回过头,咬着牙,看着大哥二哥三哥,不平的嚷道:“哎,我长大啦,这是我的闺房,你们进来,请通知一声好不好?”

    二哥老实,嘿嘿道:“是大哥拉我们进来的。”

    大舅哥朝他瞪了一眼,然后笑嘻嘻的说:“小妹啊,郑家子出来啦。”

    “他又到哪儿生事了?”

    “没……”说得很不理直气壮,这次郑家子出来虽没有做坏事,也不能说没有生事。

    三哥嘴直口快,直接说了:“我听说他此次出来与人交流书法的,去了洛阳,找了一个去年的进士叫欧阳修的,又去了河中府,找了范仲淹,接着又去了绛州找文彦博,然后转到东京城,找了国子监的博士,书法大家周越交流心得。也不算是生事。”

    “不生事,怎么传到你们耳朵里面?”

    三哥不能言,过程是这样的,中间却出现了一些古怪的细节,所以才引人注意。

    二哥道:“小妹,我们三人商议了一下,他在京城,京城里的书法高手多,一定会逗留很多天,不如我们一道去京城,你偷偷看一眼。”

    “我为什么要偷偷看他一眼?”

    不就是让你安一个心吗,可这话儿怎么说出口?

    但就是崔娴不去,哥三个也要去看一看,怕郑朗万一长不大,那同样关系到小妹一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