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争与掠夺
太行虎视东方,汾水缓缓南行。 在太行与汾水之间,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正一步步走向衰落。它就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晋国。 公元前500年春。 虽说已经是春天了,但是冬天的气息依然没有退去,远处山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刺眼的光芒。衰草在北风的吹拂下,左右晃动,一股劲风吹来,衰草连根一起飞向远方,最终落在不知名的角落里。 晋国都城绛都,城北一座宽大豪华的府邸内。晋国中军佐赵鞅正在与家臣姑布子卿讨论自己未来的继承人问题。 赵鞅,春秋后期晋国六卿之一,赵氏大宗宗主,嬴姓赵氏(春秋战国时期一姓多氏,其中赵氏、梁氏、还有建立秦国的嬴氏都属于嬴姓),时人尊称为赵孟,当时多称之赵简子、赵简主。 赵鞅身材高大、体型魁梧,须发浓密、高鼻阔嘴,具有一张完全北方人的脸型;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底气十足、铿锵有力。乃是当时晋国的弘股之臣,在朝中仅次于执政智跞(luo),任中军佐。虽说是副职,但是人家赵鞅的声势和威望远在正职智跞之上。 之所以能够做到今天的位置上,除了赵鞅能力超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赵鞅乃是晋国世袭贵族赵氏的后裔。他的先祖就是跟着晋文公重耳流浪的五大贤臣之一的赵衰,也是晋国六卿制度的创立者之一。 想想人家有如此雄厚的家族背景,再加上本人能力超群,能不牢牢地站立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吗? 虽然此时的赵氏已经很显赫了,但作为宗主的赵鞅还是时不时的有些担心。这么大的家业,如此显赫的地位,赵鞅真的很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不在了,自己的孩子能否守得住家业,能否将赵氏发扬光大。 身前事纷纷扰扰,身后事情况不明。赵鞅真的很难啊!左思右想之后,赵鞅便找来以相面著称的姑布子卿来商议此事。 此刻,站在他身边的人正是他的家臣姑布子卿。与身材高大的赵鞅相比,姑布子卿就显得瘦小多了,一簇山羊般的胡须,干瘦的的脸庞,说起话来慢声细气,而且腰板还有点驼。 但是长相瘦小并不代表人家就没有能力,能够与主公商讨赵氏未来的继承人问题,姑布子卿的身份和能力自然是非同一般。因为他是当时的名士,著名的阴阳家,深谙八卦相面之术,且相术精通,影响甚大,以至于后世的相面之士把他奉为相人术之祖,更有甚者把相人术称为姑布子卿术。 春秋末年,百家争鸣,凡是有点思想的人都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向世人展示一番;例如孔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儒家思想,老子向世人展示他的道家思想,墨子向世人展示他的墨家思想,孙武向世人展示他的兵家思想等等,而在这些各家各派之间,姑布子卿向世人展示的就是他的八卦相面之术。 而且人家姑布子卿的相面之术并非虚言,还真有那么点真本事。 据说他还给孔子相过面,说说孔子有四位圣人的脸型特征:像尧一样的面颊,像舜一样的眼睛,像禹一样的脖项,像皋陶一样的鸟嘴。天啦,一个人长成了这样,还是人吗? 但是在人家姑布子卿看来一般长成这个样子的人将来都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果不其然孔子真的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成为天纵之圣、万世师表,这让那些长相俊朗的人常常叹息上天给自己的那张帅脸。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当下姑布子卿还需要把主公交给他的事情先做好才是,给晋国赵氏的子孙相面,来决定赵氏乃至整个晋国将来的命运,意义大得很啦!说不定还要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命运,姑布子卿不能不慎重啊! 此时赵鞅望着姑布子卿道:“姑布先生,今日请你来给几个犬子相相面,看看我的几个犬子中谁将来能够继承我的位置担起赵氏中兴之大任。” 能来这里与主公单独交谈,姑布子卿多少能够了解一二,听完赵鞅的话,姑布子卿笑道:“主公客气了,能为几位公子相面乃是微臣的幸事。” 赵鞅笑了笑,点点头道:“太客气了,先生相术高超,在诸侯间甚有名望,委身于我一个府邸之中,实在是委屈你了。” 姑布子卿知道主公这只是一句客套的话,当不得真的。因为在春秋末年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天下名士在当朝重臣府里当家臣的多得是,能够为晋国重臣赵鞅当家臣,已经很不错了。 姑布子卿没有在接主公的话,而是直接说道:“既然这样,还请主公将公子们都请来,我也好看看面相再说。” 赵鞅点点头,随后命人将嫡子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请了过来,“来人,去请二位公子过来。” 之所以请嫡子过来,那是因为在春秋时期,每一个贵族都有很多的子女,这些子女也都是有区分的,嫡子是正妻的孩子,具有这个家族所有应有的权利和责任;而庶子就不一样了,只有这个家族孩子的名义,不一定有贵族孩子的权利。 二者之间的差别大的去了。 不一会儿,赵鞅的两个孩子都过来了,见到父亲和姑布子卿后拱手道:“孩儿见过父亲大人,见过姑布先生。” “嗯---”赵鞅点点头,算是回答,“今天请你们过来,是想让姑布先生给你们看看相,也顺便考察一下你们的学业。” “谢谢父亲大人,谢谢姑布先生。”赵伯鲁、赵罗恭敬的答道,随后将身体站的笔直,请姑布子卿查看。 看到两位公子直接来到自己面前,姑布子卿愣了一下,似乎觉着有些不妥,但也没有说什么,直接上前仔仔细细查看两位公子的面相。 既然是主公的公子们相面,姑布子卿自然不敢怠慢,而是很认真的查看着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从身高看到长相,从耳垂看到鬓角,从身前看到身后,直到把两位公子看的都不好意思了。随着查看的深入,姑布子卿的眉头越皱越深,与此同时,赵鞅的心也越来越紧张,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终于,姑布子卿查看完了赵伯鲁、赵罗两位公子的面相。 “情况如何?”赵鞅赶紧问道。 姑布子卿没有回答赵鞅的问话,而是向他提醒道:“臣记得三年前主公曾将训诫之辞(即教导和告诫的话语)交给几位公子背诵,今日主公不防考察一下他们的才学,看看这几年两位公子对赵氏的训诫之辞掌握的如何?” 听到姑布子卿的提醒,赵鞅转身向两个儿子道:“三年前,为父曾将训诫之辞书于竹板之上,让你们学习背诵,不知这几年你们学习的如何,现在当着我和姑布大人的面背诵一下。” 一听说要背诵训诫之词,两个儿子当下面露难色,不由得紧张起来。 “这个吗?这个。”长公子赵伯鲁结结巴巴的背诵一段,随后一脸尴尬的说道:“回禀父亲大人,孩儿实在太笨了,只能背诵这么多了。” 很显然长公子赵伯鲁的表现让赵鞅在家臣面前丢了脸,他面露不悦哼了一声,对小儿子道:“赵罗,你接着背。” 年轻的赵罗脑瓜子机灵,只见他脑筋一转道:“启禀父亲大人,两年前孩儿在学习御射之术的时候把竹板丢了,几年过去,我实在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了。” “什么?你竟然把写有训诫之词的竹板给丢了?”赵鞅一听勃然大怒,指着两个儿子怒斥道:“三年前,为父把训诫之词交给你们的时候,就曾经告诉过你们,抽空我一定会考你们对训诫之辞的掌握情况,现在三年时间过去,你们都不能完整的背诵下来,这成何体统。下去继续背,如若再背诵不好,家法伺候。”
赵鞅一向是严肃的,孩子们也非常害怕他。他这一发怒,赵伯鲁、赵罗两个嫡出公子给吓坏了,紧张的张大嘴巴望着父亲。姑布子卿见状示意孩子们赶紧下去,赵伯鲁、赵罗见状撒腿溜走了。 两个孩子走后,赵鞅尴尬的望了望姑布子卿,“先生你看看,一个简单的训诫之词他们都背不好,太令我失望了。” 姑布子卿笑了笑:“孩子们贪玩是很正常的事情,主公莫要见怪。” 听到姑布子卿的劝说,赵鞅也不再怪罪两个孩子,而是问道:“先生看了两个孩子的资质,你有何感想?直说无妨。” 姑布子卿微微一笑,直言道:“大公子面相和善又生性敦厚,容臣直言,这样的人在当今这个狼奔豕突的世道上恐难立足,若要执掌一个家族恐难胜任。” 听完姑布子卿的话,赵鞅点点头,很显然姑布子卿的话是说到点子上了。在你争我夺的春秋末年,老实的赵伯鲁确实是有些善良了,若要担当赵氏的重任,真有些不妥;看来赵氏的命运只有放在少公子赵罗身上了。 望着赵鞅急切的神情,姑布子卿缓缓的说道:“少公子眉清目秀但生性顽皮,不可予以大任。臣直说了吧,您的这两个儿子没有一个可以担起赵氏中兴的大任。” “啊?”听完姑布子卿的话,赵鞅大惊道:“这么说我们赵氏就这样衰落了吗” 他只有两个嫡出公子,但是这两个嫡出的公子都不能完全继承自己的位置,今后赵氏这偌大的基业将由谁来继承和发扬呢? 说罢赵鞅失望又失神的望着姑布子卿,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若是自己的后代没有一个成像的,自己这几十年的努力不是等于是白费了吗?赵氏这几百年的基业不就打水漂了吗? 从赵鞅的神情上,姑布子卿看出了主公的担忧,随后慢悠悠的说道:“主公您不是还有一位公子吗?” 赵鞅听罢,抬起头望了一眼姑布子卿,“你是说那个侍妾所生的无恤吗?他相貌丑陋,资质愚钝,更不适合。” 还没等姑布子卿说话,赵鞅自己就否决了赵无恤。为什么呢?因为赵无恤是自己侍妾所生,而且相貌丑陋。 要知道在春秋那个讲究出身的年代,决定一个孩子地位的不是他的个人能力或者是相貌,而是出身。 如果这个孩子是正妻所生,不管人家是否天生愚钝、还是呆傻弱智等等,地位都要高于那些非正妻所生的孩子,因为人家是嫡出子孙,具有优先继承家族的权利。 现在姑布子卿提出来的这个赵无恤就不是赵鞅的嫡出公子,准确的说是庶出。所谓庶出就是指那些非正妻所生的孩子。再进一步也就是说赵无恤的母亲不是赵鞅的妻,而是妾,而且是地位低下的侍妾。 侍妾是个什么意思呢? 说白了就是陪主公睡觉的侍女,主公有需要了叫来用一下,不需要了你继续回去干你的活。更何况赵无恤的母亲还不是中原人,而是翟国人。这个所谓的翟国不是中原华夏族建立的国家,而是北方少数民族戎狄中的赤狄建立起来的蛮夷国家,一直以来受到中原大国的打压和轻慢。 本来你赵无恤的母亲是人家一个侍妾也就罢了,反正那些豪门贵族老爷们那个人没有几个、几十个侍妾呢但是你赵无恤的母亲不但是侍妾,而且更是野蛮的戎狄人的女子,说白了也就是女奴隶。 这样的人所生的孩子还能指望有什么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