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 卡尼基
“亲爱的卡尼基,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一座建成不到五年的城市。”基加斐子爵惊奇的观看者四周的同时也为吉隆市面的繁荣感到惊讶,“就算在欧洲,这也算是一座很不错的城市。”在他的印象中,东方除了那个老大的千年帝国外,余下的都是“愚昧”的土著。 克劳德·卡尼基笑了笑,说道:“阁下,您要知道,现在这片土地的主人同样来自于那个辉煌的帝国,他们的身上流着同样的血脉。”卡尼基虽然嘴上如此说着,但他的心里始终埋藏着一个疑惑,似乎,好像,中华国同庞大的满清帝国有很大的不同? “吉隆建成还不到五年,但人口已经超过了四万人,其中华人占据了三成的人口。”卡尼基在中华国厮混了五六年,他又怎会不知道中华国的人口结构,“阁下,要知道在中华国,华人代表着富足,一个地方经济是否繁荣与当地华人的多寡有着直接的关系。” 基加斐先是愣了一下,继而理解的笑了笑,可是马上就又皱起了眉头,不解的问道:“卡尼基先生,从这几天的观察看来,当地的华人和土著之间似乎很友好,从接触的土著口中,我也没有听到华人的残暴啊?” 克劳德·卡尼基似乎是楞住了,半响才说道:“阁下,在中华国华人和土著的关系的确是比较友好的,至少在法律上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卡尼基很理解基加斐的疑惑,因为欧洲的殖民地土著和白种人之间永远是处于对立状态的,“华人之所以富有,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国家的统治者,而是因为他们勤奋、努力。就平民百姓而言,两者之间的机会是平等的。” 卡尼基的话令基加斐很吃惊,“你是说,华人是平等对待这些土著吗?”基加斐很吃惊,“中华国的国王在最开始时不是屠杀了数十万的土著吗?华人怎么可能平等的对待土著?” “阁下,你并不清楚南洋的局势。”卡尼基笑着解说道:“南洋的土著分属不同的地域,他们中有像吕宋岛的土著一样手上沾满了华人鲜血的,也有像苏禄那样一直臣服于东方帝国的。” “对于手上沾有华人鲜血的土著,中华国是毫不留情的,被斩尽杀绝是他们注定的命运。”卡尼基脸上依旧挂满了笑容,土著死的再多对他来说也就是个无聊的数字罢了,中华国才是他人生的依靠。“而像苏禄的土著,中华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如今的苏禄人在中华国是仅次于华人的种族。” “他们是一个恩怨分明的种族。”卡尼基做出了结论,“是的,恩怨分明。如今的土著,他们过着比以前好上许多的生活,自然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敌视情绪。” 基加斐算是有点明白了,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繁荣的街市和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建筑,不由得感慨道:“这座城市充满了生机,我几乎感触到了它在茁壮的成长,吉隆的明天非常灿烂。” 卡尼基耸了耸肩头,心中付到:“吉隆城会愈加繁华,只要在中华国混饭吃的人都知道。”同时也不由的暗叹,“为什么自己当初没瞅准这个机会,不然的话如今自己也是吉隆锡矿行会的会员了。”的确,凭他在中华国的关系,三年前弄个锡矿搞开发还真不是问题,不过现在是晚了。 “卡尼基,卡尼基。”基加斐拉了拉卡尼基,“看,那几个古怪的人向我们走来了。” 卡尼基转过头来一看,差点没笑出声来,“没关系的,阁下,这些人是吉隆的城管,我来应付。”卡尼基说着向身后的一个随从使了个眼色,这个随从既是翻译也算是他的幕僚。 卡尼基和肯尼兹·:森返回欧洲后,两人很是风光了一阵。特别是卡尼基,被虚华的法国贵族晃点的都找不到北了。不过肯尼兹·:森还是比较够朋友的,不久便给他去了一封信,于是已经在法国贵族沙龙中迷失的卡尼基很快就再次远航了。冷静下来的卡尼基,十分赞同森的观点,自己仅仅是了解了一点皮毛,靠着新奇混日子,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喜爱新奇的贵族所抛弃,还不如趁着热乎劲还没消散赶紧离开,也好留下一个“美丽”的背影。
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卡尼基,再次来到广州时下了狠一番力气,不但高薪聘请了几个功名出身的翻译,自己还学起了汉语。 虽然学习成绩很差劲,但是也隐晦的表露出了自己的立场,加上几个高薪幕僚(假军师)的参谋,卡尼基依靠着自己同中华国高层的一丁点关系,攀枝连树几年下来已经在中华国布下了不小的人脉,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力压自己的老伙计肯尼兹·森和赫尔曼·威廉,成为了东西往来的第一号行商。 他随身跟随的这位幕僚行房,双名健行,本是广东的一个落第秀才,家境也不怎么样。为了谋生,开始时就在十三行做个记书,期间也学会了英语。是卡尼基的第一个军师,很得卡尼基的信任。 房建行从随侍仆人的背包中取出了一张盖了七八枚官印的书函,在那一队城管的眼前这么一晃,又塞了一个银元,这事就得了。 实际上,中华国对洋商的管制还是很严的,至少不弱于梁明的前世。每个入境洋商,必须在槟城办理入境手续,然后凭文书到马六甲海关办理行商证明,这才可以在中华国行走。 而且每个洋商的行商证上都有时限,过期不到或是不予补办者还有重罚,而不办理手续直接进入内地的,就像基加斐这样的,不但在各地的住宿没个着落,若是被各地的城管、警察或是关卡警卫发现了,就直接送进了大牢了。 但卡尼基是谁,他在中华国早就不需要行商证了,因为他已经加入了中华国的国籍,落户就在中州。他的随身书函中,盖了七八枚各地衙门总署的印章,比如海关总署。 所以吗?就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