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宅男的大明在线阅读 - 第四十四章 禁卫新军

第四十四章 禁卫新军

    阿九公主来见吴应熊之前,就将自己的心思说给明帝朱慈烺听了:“我没有见过都尉周世显,而且父皇亡国,周家也无力相救,如果皇兄有心成全meimei,我愿意下嫁到吴家。不管世人如何看我。”

    明帝朱慈烺听了meimei的话,十分高兴,马上找来礼部尚书朱继柞前来商议。朱继柞却一脸为难,说:”新皇初立,继承国祚,当以诚示意天下,今若毁了婚约,恐怕不妥。而且若公主下嫁吴家,会令天下士子以为皇上依附武将,寒了读书人的心。“

    明帝朱慈烺一听有道理,他犹豫不定,找吴应熊进宫商议。

    吴应熊虽然对阿九公主也有意,但作为一个穿越者,他觉得十五六岁结婚也实在太早了,而且此时他的心思,还不在成家立业上,他的心思,是要练成新的六万禁军,统一大明,开疆拓土,于是他对明帝朱慈烺说:“满清鞑虏未灭,大丈夫何以家为?不过多谢皇上的成人之美,既然此时为难,此事就压后再议。毕竟,婚约还要父母之命。现在家父征战在外,等大明统一关内,四海升平,将满清鞑子赶出关外,我再迎取阿九公主不迟。“

    ”好!一言为定。不是朕有私心,皇妹她有心于你,做哥哥的,当然要极力成全她。皇妹情真意切,你不要辜负于她。“此时,平西王吴三桂、定西王唐通、镇西王白广恩、镇南王姜瓖都率军在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征战,收复被李自成的农民军占领的大明故土,朱慈烺也觉得此时下嫁公主时机还不成熟,道。

    吴应熊出了宫,就直奔新禁军的大营,大营离紫禁城并不远。紫禁城起源于司马迁的记载,说北天中央有三垣星宿,就是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中垣紫微垣是中天的中心,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所以,皇帝生活的宫城也被称为紫禁城。

    明代的紫禁城有四个宫门:南为承天门、北为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大明皇帝禁卫军护卫宫禁是首要职责,就分布在紫禁城四周。

    吴应熊骑马从承天门出,他有在紫禁城骑马的特权。这里是宫城正门,门外就是著名的金水桥。他看了一眼,明代的河水还真是干净,外金水河清澈见底,里面不时还可见小鱼儿在水里游动。

    明代金水桥外便是政务机构所在地,朝廷部院寺监办事大堂都集中在这。从承天门往南中轴线两边都是朝廷的主要办事机构,左边依次为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右边本来是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等五军都督府,还有鸿胪寺,京外官员进京就住在这寺庙里。

    吴应熊主军政后,取消了五军都督府,右边全部变成了禁卫新军的地盘。

    禁军是明太祖朱元璋时建立,正式设置护卫亲军十二卫: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亲军十二卫是负责护驾左右、护卫宫禁的皇帝侍卫禁军,这些军士都是通过精选以后经严格训练而入选。亲军十二卫都有严格的建制,待遇也在众军之上。比如闻名遐迩的锦衣卫共一千五百人,设大汉将军、将军、力士众官;卫士称校尉;军中设千户、百户、总旗官。

    吴应熊在禁卫军的这些设置上,基本上沿用了朱元璋的建制,因为一来毕竟是大明的禁军,尊重祖制显得名正言顺,二来这个时代的禁卫军,需要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建制。吴应熊可不像有些脑洞大开的网文作者,动不动把现代的军制那来用,一点也不考虑明代人能否接受,简直是驴头不对马嘴。

    不过既然是新禁军,吴应熊在他们的训练上,参照近代新军进行了许多创新。吴应熊特意嘱咐过负责训练的二弟何承志,让他严格遵守禁卫军的规章来做。比如训练的内容有站军姿、齐步走,各项口令的转体动作,以及跑步、负重越野、俯卧起撑、仰卧起坐、自由搏杀等单兵项目。

    何承志在关外跟着大明猛将祖大寿十余年,确实有两把刷子,他一边练兵,一边辟地三百余亩,修筑方形大土城,还在土城墙上筑通道和护墙,筑两座炮台,台内地下凿空作为贮存弹药的地下室。然后在墙外面挖壕堑引水形成护城河,城西和城北临江河开一营门,设吊桥,城内建旧瓦房供士兵居住。平时cao练的大cao场和打靶场,还陆续建起讲堂、厨房、澡堂、火绳枪暂存室及修械室等,吴应熊调集来的民工日夜施工,不到一个月,一座新式军营就拔地而起。

    按照吴应熊的指导,何承志将六万禁卫军编为步兵、马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在课程设置上,也进行了创新,设基本战术、应用战术、图上战术、沟垒学、弹道学、等,还教识字、算术、几何等。

    这些都不是天方夜谭,明末的西学东渐,平等交流,很多欧洲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知识传入,特别是来华的传教士,比如前面提到法国传教士金尼阁,1620年就携入7000部书来京城,这些书中包括哲学类、神学类、医学、法学、数学等,对于大明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都产生重大影响。

    在武器装备上,吴应熊也为这六万禁军配置的是最先进的东西,比如千里镜、红夷大炮、开花弹等。

    红夷大炮是明代后期传入中国的,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民间百姓讹为“红衣大炮”。当时明朝进口的红夷大炮,其实只有少量是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后来因台湾问题与荷兰人交恶,大多数是与澳门的葡萄牙人交易得来的,明朝当时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还做中间商将英国的舰载加农炮卖给中国。

    红夷大炮,跟大明其他火炮比在设计上确实有其优点,它的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明朝自制铁火铳的最大射程不超过三里,而且要冒炸膛的危险;而一般三千斤的红夷大炮可以轻松打到七八里外,最远可达四五公里,相当远了。

    吴应熊知道,远射程的红夷大炮结合开花弹,是对抗满清八旗的最强武器。

    吴应熊对这一批禁军用心良苦,让明帝朱慈烺加封了自己“大将军”,统领这六万禁军。

    吴应熊一手握着官职,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不服从就吃刀,对禁军士兵关怀有加,对各级军官,甚至棚头弁目,几乎都认识,并且还能大致了解每个人的脾性以及长处、缺点。每一次发学饷,他都亲自去送到每一个禁军军官手里,对他们嘘寒问暖,看看他们家里有什么困难,能帮助解决的尽量解决,日子久了,吴应熊几乎都能叫得上每一个禁军军官的名字,这些禁军军官一看这大将军跟以前压榨他们油水的将官有天壤之别,对吴应熊也死心塌地。

    那天,吴应熊亲自去看禁军练得怎么样了。因为没有提前打招呼,吴应熊看见不少禁军正在军事训练,“左右左”、“向右转”、“齐步走”等将官的口号不绝于耳,禁军士兵们的训练也很刻苦,不少人汗流浃背,他很满意。

    何承志见了吴应熊后,吴应熊夸赞他说:“这些新军都练得不错。”

    何承志说:“大哥过奖了。我们训练的禁军,离祖帅的手下差远了,有一些禁军,一时还不习惯新的训练方法。”

    吴应熊说:“一时不习惯也正常,我看西洋的书里说,建立一个新习惯,只需要二十一天时间,慢慢就适应了。重要的是炮兵和各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这两个月训练得怎么样了?我来看看。”

    何承志准备了一会,就开始了一场小规模的军事演习。

    在会cao的场地,何承志一声令下,亲自指挥cao场上的一百多炮兵cao纵二十门红夷大炮,巨炮齐轰,炮声隆隆,三千米外的土墙靶子轰然倒塌,灰土飞扬。一阵炮响之后,cao场上吹起进攻的紧促号角,何承志在马上抽出指挥刀,带一百骑兵冲出,马蹄声、喊杀声震天,一位禁军统领带一队步兵压后布火铳阵射击,三军的军容整齐、配合默契,吴应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禁军训练真不错,要是再配上更先进的武器,坚持个半年,和八旗军一决高下不成问题。研究新武器,有了汤若望和孙和鼎等人,应该问题不大。

    会cao结束,满头大汗的何承志问吴应熊有什么意见,吴应熊说:“兄弟们辛苦了!两个月时间有这样的成效,已经很不错了!马兵和步兵我没意见,但炮兵以后训练时,尽量用移动靶,战场上的敌人是活的,尤其是满清的八旗军,骑马的速度很快,一会就冲到炮前了,不会像土墙一样不动让你死轰。”

    何承志连连称“是”,问道:“移动靶用什么好呢?”

    吴应熊哈哈大笑,道:“满清不是骑兵厉害吗?下次红夷炮兵改用马车当靶子就好了!”

    何承志一拍脑门,道:“对啊,还是大哥聪明,我怎么没想到呢!”

    之后,吴应熊还对何承志一些cao练的细节进行了修正,比如“开快步走”改成“起步跑”,“向前望”改成“向前看”,练兵一切以简单实用为原则。

    临走前,吴应熊嘱咐何承志:“二弟,三弟这段时间要忙京城火炮厂和皇宫的卫戍,禁军的训练就全靠你cao心了。”

    “大哥,你放心,我一定将这些禁卫新军训练好。”何承志拍着胸脯保证。

    暂时没了儿女情长的烦恼,也没了训练禁军的后顾之忧,吴应熊就一门心思用在新式武器的研发上,这时,大明火炮厂的汤若望和孙和鼎等人就忙碌起来了,日夜加班加点,他们手下的铁匠,石匠、木匠们也好不到哪里去,隔三差五有会接到图纸,一开始还觉得轻松,可到了后来,越来越复杂,原本几个老工匠可以轻松完成手头的事,后来却不得不聚在一起,在汤若望和孙和鼎的指导下,拿出的看家本领不断改进各种工艺,努力研发出各种新的实用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