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梁仕容传记在线阅读 - 942章 为什么学佛(9)

942章 为什么学佛(9)

    现在再提醒大家,《维摩诘经》讲的是解脱法门,重点在见地。见地在经教是见道,能见道以后才能修道,但也可以说见修要同时。拿大乘的真正修法,也就是所谓无上乘的密道,有三个大法印,在密宗叫大手印:见(见地)、定(修持)、行(行愿)。要想学佛成就,这是必然的道理。

    见道之后的修道法门有百千三昧,都是在定。小乘的四禅八定是佛法与外道的共法,大乘的定是不共法,因为要慧入,要有智慧进来后修道。

    百千法门的定是无往不定、无时不定、无处不定,也无定相可得。要得如来正定,就还要起行。没有久住而不行者,佛也不住涅槃,无时无地不为利世利他起大菩提心、大悲心。

    要成佛,这三个大法印的重点还是在行。如何做到?例如六波罗蜜,这要起而行之,不是光谈理论,或只是观想了事。但是只有行而没有见地,就是只有功德没有般若,那还只是凡夫法。有般若而没有功德,也永远不圆满。所以见、定、行,都不可缺。

    《维摩诘经》的佛道品,讲的是见地的大手印,不要轻易地把它当作佛学理论,那样自己的心地修持就用不上,修定时就不能得力,佛学只成了凡夫知见。最低限度,就抵不住生死、抵不住病痛。

    没有真见地、真修持、真行愿,是拿生老病死没奈何的。我们读这一篇会觉得文字很容易懂,但是行起来就很难。愈容易看得懂的,我们内心反而愈战战兢兢,因为难以做到。

    大乘菩萨道是要在入世中出世,如果你到西方社会弘法,你的表达方法就要借用他们的习惯用语,才容易让人明白。

    大乘菩萨绝不走小乘的路子。大家都知道的永嘉禅师,是通两个宗派的杰出人物,他修天台宗的止观而悟道,又得到六祖亲自印证,也能算是禅宗。

    他在《证道歌》中讲到:“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有人看了就认为可以马马虎虎,不用守戒律了。这是大错,这里的“小节”是指小乘道。声闻道、缘觉道都是小乘。

    为什么叫小乘?以刚才提出的三法印来看,第一是见小,所见有限。禅宗大师形容小乘是担板汉,形容担着条板走,只看得到前方而已。第二是行小,行愿小,只想逃避现实、成就自己、了生脱死,不敢入世。见小、行小,因此定也小,所以只成就了出离三界的小乘无漏果而已。

    声闻和缘觉之间也有程度上、层次上的差别。声闻乘比缘觉乘还要小。坦白讲,佛的弟子中,声闻乘和缘觉乘的人,大部分(并非全部)是出家众。当然也有大乘菩萨示现为出家众的,例如地藏王菩萨。

    那么,究竟什么是声闻?就是依赖性,都靠世界有善知识、有佛出世,追随他们的教化,而不能自悟自了。

    因为是由听闻教化,熏习自己的菩提种性而悟道的。他们是小乘基本的群众,例如本经中的舍利弗、大迦叶就是。佛在世时,对声闻众讲四圣谛,他们由此证入菩提的不计其数,因为他们亲闻佛的音声,容易入道。四圣谛的苦、集、灭、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是只当理论,结果四圣谛者成了四剩谛,一点用处也没有。

    真正四圣谛是不容易讲的,各位出家众要想发心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四圣谛,就要好好研究舍利弗、目连尊者的经教,他们都有论述如何由四圣谛很快证果位的方法。

    我常感叹,佛法仍在世间,并没有到末法时代,经教还在,只是我们不肯努力。如果肯努力,等于亲见了舍利弗和目连尊者。我也知道有人修行之外,还努力研究舍利弗和目连尊者的著作,因而经常有感应的。

    但是,以大乘菩萨道来看,声闻众的法是不圆满的,所以他们甚至连佛说的大法都听不进去。例如《法华经》开头,佛正在说法时,小乘声闻的比丘就退席而去,总不进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