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梁仕容传记在线阅读 - 第730章 见性成佛

第730章 见性成佛

    《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一思想与《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说一脉相承。

    《六祖坛经》还主张唯心净土思想。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慧能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

    慧能大师说:“大众,世人自己的色身(指人的rou体,佛教认为是由地、水、火、风四种要素)组成。(色法)就是一座有门的城池,眼、耳、鼻、舌也是门,这是外边的五个门,里边还有一个门,就是意。心是土地,本性是国王,国王居住在心的土地上,本性在国王就在,本性离去国王也就没有了。本性在,身体和精神就存在,本性离去了,身体和精神也就毁坏了。佛就在本性里产生,不要向身体外面去追求。自己的本性迷惑那你就是俗人,自己的本性觉悟那你就是佛,慈悲为怀你就是观音菩萨,乐善好施那你就是大势至菩萨,心灵纯净你就是释迦牟尼佛,公平正直你就是阿弥陀佛。计较人与我的利害就出来须弥山,产生邪恶之心念就是海水滔滔,有烦恼就是波浪汹涌,有毒害之心意就是恶龙伤身,满心虚妄之见就出来鬼神作祟,追逐红尘名利就有鱼鳖横行,贪婪嗔怒就是地狱,愚昧痴迷就是畜牲。善知识们,经常实行十善,天堂就到眼前;去除人与我的利害计较,须弥山就立刻倒塌;去掉了邪恶之心念,滔滔海水就立刻干枯;烦恼没有了,波浪就止息了;毒害之心意忘却了,作怪的鱼鳖蛟龙也就绝迹了。从自己的心地上觉悟佛性接近如来,就会放射出本性的智慧大光明。这种光明对外照得六门清净,把六欲诸天都破除了。自己的本性被光明向内照耀,贪、嗔、痴三毒也就立刻被去除了,入地狱的罪孽也在瞬间被消灭了。达到这样内和外都光明透彻的境界,和西方净土毫无差别。如果不这样修行,又怎么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呢?”

    慧能大师又说:“善知识们,如果真要修行,在家修行也行,不一定非要出家到寺庙里来。在家里能修行,就像东方人心地向善;在寺庙里不修行,就像西方人心地向恶。只要心底洁净了,就已经达到了自己本性中的西方净土。”

    当时有人问:“在家里怎样修行呢?希望您再给予教导。”大师说:“我给大家念一首《无相颂》的偈语,只要根据这里面说的修行,就像和我在一起一样。如果不照此修行,即使剃了头发出了家,对于佛道又有什么益处呢!

    《无相颂》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佛陀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无涯,可是,这些无数的文字般若,与禅宗的起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相传有一天,佛陀在灵山会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众,当时众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叶微笑了一下,佛陀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佛陀于是将法门付嘱大迦叶,禅宗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

    可是禅宗在印度逐渐没了市场。印度禅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只身逃离,坐上商船漂泊到广州。辗转来到中岳嵩山。

    神光慧可,河南人,少年精通世学,壮年在龙门香山出家,后入嵩山少林寺,拜谒达摩,要求开示,并请为入室弟子,达摩不准许,神光遂在门外伫候。时值风雪漫天,过了很久,雪深及腰。达摩见他确实真诚求法,允许入内。并问他:“汝究竟来此所求何事?”

    神光答道:“弟子心未安,乞师安心。”

    达摩喝道:“将心拿来,吾为汝安!”

    神光愕然地说:“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这时居然说道:“吾与汝安心竟!”

    神光慧可豁然大悟。烦恼本空,罪业无体,识心寂灭,无妄想动念处,是即正觉,就是佛道。若能会心,佛性当下开显。

    我们一般称达摩为中国禅宗始祖,而慧可就是二祖。

    后来慧可传三租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道信传五祖弘忍。

    神秀博通三藏,为五祖弘忍座下的大弟子,讲经说法,教化四方,当时的人,莫不以其为五祖的传人。这时却从南方来了一个惠能,根性甚利,虽处南蛮犹獦獠之地,求法热忱,并不落人之后。

    当他见到五祖时,五祖曾试探他说:“南方人没有佛性。”

    当时惠能答道:“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

    五祖经他这一反驳,知道这人是顿根种姓,非常人所及。为了考验他的心志,就要他到柴房舂米,暂避众人耳目。

    后来,五祖令众人各举一偈,以为传法的依据,若是见性,即得衣钵,成为五祖传人。这时大众都以为衣钵非神秀莫属,所以没有人敢与他竞争。

    当时,神秀日夜思量,终于提出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一偈子,五祖认为虽然不错,但却仍未能见性。所以衣钵没有传给他。

    惠能在柴房里得悉此事,心想我也来呈一偈如何?遂央人替他把偈语题在墙上。这偈语是这样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见了,知道惠能已经见性。为恐其招忌,乃着人将偈拭去。然后到柴房敲门。问道:“米熟了没有?”

    惠能答曰:“早就熟了,只等着筛耳。”

    五祖遂又在门上敲了三下,惠能会意,乃在半夜三更,到五祖座下,请他开示。

    五祖传授他《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顿然大悟。五祖遂将衣钵传他,并命他南行,以待时机。

    五祖送到江边说:“我cao船送你。”

    惠能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遂自行到南方弘化,终成为震烁古今的禅宗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