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梁仕容传记在线阅读 - 第100章 新州风情(上)

第100章 新州风情(上)

    中国文物和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说:“中华文化的根基在村落,西安、洛阳和BJ等都是从村落发展起来的,一个古村落大多由一个庞大的家族组成,那里有创业始祖的记载和传说,有古老的遗训族规。”

    唐代新州时期莲塘村的建筑,以龙凤青砖石板博古屋为主,基本结构分为单进式一正门、一天井、两配房、一正厅、两偏房;两进式一正门、一天井、两配房、前厅及两偏房、一屏风、后庭两配房。其正脊装饰分为单层或双层爽脊,灰雕以梅兰菊竹、花鸟鱼虫为主,极富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檐板木雕以人物、花鸟为主,用料考究,造工精细,栩栩如生;壁画题材丰富,部分图案呈扇形,“梅兰菊竹”、“鹳凤龙袍”、“山水岩云”、“花鸟鱼虫”、“福禄寿图”、“八仙过海”等。此外,部分外墙浮雕不仅有花鸟等动物,而且配有古诗词,书法技艺令人赞叹不已。整个古建筑群坐西南向东北,巷道横竖一线,布局工整合理。其中四屋十二座还有防盗功能,前后屋侧都建有巷门。

    ………………………………

    再说玉禧回到新江上游的岸边上来以后,难忘故友,苦苦等待千钟归来团聚……

    再说玉禧自从被宫女偷出皇宫后,千钟独自在宫里,虽然过着锦衣玉食般的生活,但并没过忘记当初的盟约,无时不在思念返归故土。

    这天,千钟在朝中偶然听到几个大臣在窃窃私语,说尚书严武幕中杜位,因他为官清正,不畏权势而得罪朝中jian臣,唐中宗听信馋言,将其贬到岭南新州参军。

    千钟一听,徒地来了精神,心想:如果此事当真,伺机与杜大人返归故土,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呀!

    正当千钟在酒柜里苦思冥想,如何离开皇宫,暗随杜大人重返故土之际,一走神,碰到了柜壁上,发出了“叮当”一声清脆的声音。

    专侍弄这条专柜的一个宫女,听见响声,连把行将过来。

    千钟见这一宫女生得面善目慈,心地善良,便把心事对她和盘托出,未了请求宫女帮助。

    宫女也是性情中人,听完之后,深深被千钟的这段奇缘所感动。刚巧杜位是这个宫女的二叔,便急急忙地去恳求她二叔,帮助千钟返归故土。

    杜位本是侠义之人,有心相助。但一想到此事非同小可,况且正被jian臣陷害,泥菩萨过海—自身难保,故未敢当即答应下来。

    也许千钟返归故土时机未到,因此,未能与杜位成行。

    再说杜位被贬到新州后,心情极为凄楚,过着悲奋哀怨的日子。但他以达观的态度,寄情于山水之间,以诗人的激情,写下了著名诗作——“新昌八景”:《筠城旭日》、《枫洞晚霞》、《龙山胜概》、《天露仙源》、《崖楼耸翠》、《锦水拖蓝》、《冼亭耕牧》、《洞口渔樵》,把横溢的才华,深沉的思想,强烈的“盼归”,都融化在诗词之中。下面加以赏析:

    一、筠城旭日

    新州万竹绕为城,旭日穿林纳户明。

    寂寂门庭无吠犬,猗猗竹坞有啼莺。

    春雷动处龙孙长,朝露唏时凤尾轻。

    堪笑王公虚设险,德风化世自然清。

    《筠城旭日》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到新州所作。筠城,唐朝时代是新州州治。当时,筠城纵横不过半华里,城垣是土基,上种簕竹,竹坞啼莺,境态自然。经宋、元、明、清数朝代,城基逐渐扩展,改为砖城。原来的州治是明洪武十三年建作县署。公元一九三一年,拆城垣为环城路,拆县署建中山公园。

    这首诗的前四句概描筠城早晨景况,五、六句描写竹的美丽生态,七、八句是诗人的感想。以新州簕竹为城作为防御工事,确实是不管用的“虚设险”。

    这首诗的特点是描写得很有气势。诗人从一开始就从一个极其宏大的空间背景:旭日东升,霞光万道处着笔,将在朝阳照耀下的万竹成城的筠城晨景和盘托了出来。在这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早上,本来应该是门户大开,人们外出开始一天的劳作。但是,“寂寂门庭无吠犬”,家家户户紧闭门户,一片寂静,“猗猗竹坞有啼莺”,只听到晨鸟在竹坞的啼叫声。在这里,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一静一动,写出当时的社会治安十分混乱。最后,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安居乐业、“夜不闭门、道不拾遗”的“德风化世”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二、枫洞晚霞

    枫洞郊西俗少华,衣冠耕读可为家。

    高枝接叶连村暗,小径通门绕树斜。

    晚见林前凝彩日,时看天外散彤霞。

    自今知是天孙巧,织就云机遍海涯。

    《枫洞晚霞》,是杜位被贬到新州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傍晚,来到位于筠城西郊的枫洞村附近,只见艳丽的晚霞,照在村前那一大片枫树林上,十分耀眼壮观。此情此景,令诗人诗兴大发,挥笔写下此诗。

    县城西郊枫洞连着许多小山丘,当年一片枫林,景色宜人,诗人认为“衣冠耕读可为家”,后来,这里成为南往北来移民的定居之所。

    《枫洞晚霞》这首诗,可以说是《筠城旭日》的姊妹篇。诗的前四句描绘枫洞傍晚时分的景况,五、六句描写枫洞晚霞美景,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想。夕阳西下,在筠城西郊枫洞村一带的原野上,耕作了一天的农夫,踏着夕阳的余辉,行进在村前那条枫树缠绕的归家小路上。艳丽的晚霞,像打翻了的颜料,洒向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像喝醉了酒的诗人,投入枫林,晃啊晃的把那片枫林染得更加鲜红,闪烁着、滚动着,“时看天外散彤霞”,不时向天外散发出红彤彤的霞光,把整个枫洞的原野渲染得绚丽缤纷。面对如此美景,怎不令诗人沉浸在遐想之中,发出“自今知是天孙巧,织就云机遍海涯”的溢美诗句了。

    三、龙山胜概

    南镇龙山绝俗埃,禅关远在白云隈。

    菩提子落飘僧塔,諅蔔香生拂石台。

    四面好山多兀突,数株古柏亦崔嵬。

    名山胜概堪图画,仙客登临亦快哉。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新州,来到南镇龙山所作。龙山,位于新州筠城(今XX县城)南部,山势起伏、群峰高耸、蜿蜒相连,如龙之蟠,故名“龙山”。山上古木参天,树荫蔽日,繁花似锦,郁郁葱葱,古往今来,有“百城烟水无双地,六代风幡自一天”的美称。龙山,在唐代已成为“新昌八景”之一。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龙山如诗如画的优美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充满热爱大自然之情。

    杜位这首写景的七言诗,其特点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得超凡脱俗。

    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在龙山所见的几幅景观:远望山峰高耸的龙山,好似一条游龙腾飞在白云之中,而“禅关”(国恩寺),也好像飘浮在白云深处弯弯曲曲的云山雾水之间;近看菩提子(佛珠)好像从天上飘落在“僧塔”(报恩塔)上,諅蔔(又称旗簸迦)树正盛开着白色的花朵,浓郁的香气拂晓在塔前的石台上;四周突兀的奇山与数株古柏相映成趣,更显得山高大不平。在这里,有高耸入云的龙山、国恩寺、僧塔、蓝天、白云、菩提子、石台、花香,以及四周突兀的奇山和万古长青的松柏......如诗如画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优美壮丽的“龙山胜概”画图!正是杜位这句名诗“名山胜概堪图画,仙客登临亦快哉”,才使得这首诗流传千古,足见其脍炙人口、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