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梁仕容传记在线阅读 - 第9章 心中装着父老乡亲

第9章 心中装着父老乡亲

    梁仕容富了,但他没有忘记家乡父老乡亲和养育过他的故土。面对家乡的行路难、行车难的实际,梁仕容毫不犹豫捐资修桥铺路,多次慷慨解囊,先后捐资300多万元修建了天堂至内中的水泥路,修通了内中至鸡仔回笼的山路,以及乡村中的道路等。

    每每提起这一切,原在梁仕容先生创办的天堂造纸厂任副厂长的梁林更是深有体会,感触颇多了。他不仅是忠诚的践行者,更是忠实的见证者。

    每一间纸厂,每一项工程,每一条道路,每一处场景,每一笔善款,每一条信息,等等,无刻不在他的脑海中流淌,无刻不在他的心海里澎湃!

    常言道:路通财通。过去这里没有一条好路,整个内洞山区都比较穷。

    内洞自古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但经济发展速度不快,原因之一就是“龙脉”(公路)不通。当时的内洞境内,没有一条平坦的公路,有的只是窄小坎坷不平的“牛栈道”。

    “要致富,先修路”,可谓千古真言。内洞只有打通“龙脉”,结束无公路局面,实现“交通突围”,与天堂、阳春等地交通网形成便捷、高效的链接,才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天堂堂外的内洞,地势如狭长的盆谷,犹如一道屏障将内洞困锁在天堂堂外之中。在古代,内洞境内大都靠牛靠马运输,内洞人出行全凭一双腿。

    为了沟通与外界的联系,中华民国年间,曾出现过肇军统领李华秋(内洞朱所村人,李耀汉的三叔)出资修建了一条五公里长的从天堂圩到内洞大屋的通道。

    新中国成立后,内洞人民自力更生,开山劈石、运土填壑,筑路不止。在那段生产条件极其简陋、后勤保障极其艰苦的饥荒年代,内洞人民将生命和梦想与沟通对外界的联系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五十年代的第二个春天,当第一辆从广州(省城)的大客车开进天堂,开进内洞,那“叭叭”的阵阵长鸣声,震响整个内洞大地,内洞人民奔走呼告,欣喜若狂。

    随着内洞第一条沙土公路的修复通车,紧接着,内洞又相继修建了几条通往莲塘等村委的沙土公路。这些公路,沟通了内洞各乡村与各地的交通往来,荷载着内洞区域的客货运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穿梭于内洞沙土公路的大小车辆日渐趋多,那些南来北往的各式车辆昼夜在沙土公路上颠簸着。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那些50至60年代勘测设计的沙土公路实在不堪重负,经常出现交通“肠梗阻”、“临时停车场”。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70至80年代的内洞公路,路窄弯多,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坑坑洼洼。那时候,在内洞境内的路面上经常停着前后不见头尾的汽车长蛇阵。当时有一外商曾半开玩笑地对天堂镇的主政者说:“天堂什么都好,就是你们的‘社会主义’道路太难走了!”

    于是,梁仕容先生决定为天堂和内洞人民修筑一条致富之路。

    天堂至内洞公路建设,总长6公里,历时一年多,三百六十多天,每一天都是闪光;每一天都是荣耀;每一天都是精彩!

    正如天堂内洞人民热情讴歌的那样:坑坑洼洼,深沟险壑,挡不住天堂内洞公路建设的步伐;烈日骄阳,风雨雷电,挡不住内洞人民的意气风发!内洞公路,承载的是祈盼,是厚望,是重托!展示的是雄心,是梦想,是现实!曾经,封闭落后的内洞山区,托起了沉甸甸的希望,迎来了红彤彤的曙光!

    正如当时的副厂长梁林所说的那样:内洞公路的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道路现状,改善了天堂内洞面貌,提升了天堂内洞对外形象。这不仅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推动了整个内洞乃至全镇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天堂内洞公路的建设,无疑成为了内洞最美的风景!

    一条宽阔平坦的硬底化道路,一次历史的跨越!一条路,连接了天堂、河头等粤西枢纽,从而向世人庄严宣告了天堂内洞及全镇上下“胸怀伟业,贯通粤西,走向全省,融入全国,放眼全球”的雄浑气魄,为天堂内洞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注入了全新活力,成为了内洞最丰盈、最精美、最厚重的一张“金名片”。

    这就是跨越!这就是发展!天堂内洞公路改变的就是临渴掘井的现状,一次投入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在受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础建设!梁仕容先生和天堂镇的领导层做到了!可谓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如果当一个地方发生了交通拥堵的时候,才想到急于修一条路,根本算不上决策!当路修好了,随着车辆增多,修好的路依然拥堵。如果再想着修一条路,那就是失策了。于是,就出现了年年修路年年堵。这样的工程充其量就是折腾。越折腾越穷!

    唯有一次投入,百年受益,才是正真意义上的省钱、省力、省时。也就是说,一条单行道原本每小时只能跑三十公里,一年后,即便再修一条单行道,每小时设计为六十公里,事实上等路修好了,车又增多了,行驶的依然是每小时三十公里,依然是拥堵,依然是缓慢,尤其随着人力、物力、财力的逐年上涨,成本自然会越来越大,得到的实惠却越来越少。如果按五十年上百年去设计,去规划,原本是单行道,变为双行道,或者四车道,甚至八车道,无论速度、时间,还是人力、物力、财力,等等都会大大减少。这样,老百姓得到的自然是实惠,地方的品味才能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才能得到攀升!

    这不仅是一种变革的思维,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

    梁仕容先生和天堂镇的领导层再一次做到了!

    每到华灯初上,行驶在这条一马平川、宽阔平坦的硬底化道路,眺望整个内洞盆地,彰显着一种大气,一种浓烈,一种自然与和谐。不仅有历史的氛围,人文的环境,地域的特色,更有现代的气息。

    天堂内洞公路不仅实现了这样宏伟的历史跨越(在当时,许多乡镇甚至县区都还未有标准硬底化二级路面),更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奇迹!这是一次历史的飞跃!一次气吞山河的壮举!

    到90年代,内洞山区的路四通八达,经济越搞越活,农民越来越富。

    每到假日或休闲的时候,甚至是劳累了一天之后,梁仕容先生总要驱车行驶在这条乡村硬底化快速路上,和着沙沙的车轮,随着车窗外徐徐的微风,任凭思绪在飞扬,也任凭风儿吹乱了他的头发。

    那时候,他和家人或是司机、工友,默默地,总是一路无语,就那么慢慢地行驶着,观望着,眼里不时有泪光闪过……偶尔,将车子停下,来到路边,轻轻地,手扶着路边绿化树干,或眺望远方,或回眸身后,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一种难以割舍的眷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艾青的诗句再一次让他铭记在心,再一次让他满含泪水!

    莲塘村,将军故里!因硬底化道路而美丽,因慷慨解囊捐资修路人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