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邪染三国在线阅读 - 七十八章 杨修杨德祖 拜会邪公子

七十八章 杨修杨德祖 拜会邪公子

    高顺携大胜返回营中,公孙先见到董旻首级,心中恶气小有舒缓,即刻挂在了营门之上,以祭奠鞠义在天之灵。

    与此同时,弘农杨家也派出了使者,来者正是杨修杨德祖。

    对于杨修的到来公孙先很诧异,关于四知堂的消息他自然也是略有耳闻,对于他们为弘农王刘辩效力之事,他也觉得无所谓。此次前来莫不是为了围剿董卓的战功?心中不由得思忖:也罢,分些功劳与他,有利无弊。

    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人氏。老侯爷杨赐之孙,四知堂的少公子。为人聪慧恭敬,学问渊博,更有杨氏家传枪术傍身。年仅十七岁便被举为孝廉。弘农当地更有“武有孟知,文有德祖”之说,这不免有些抬高杨修之嫌,毕竟一介布衣文士岂可与公孙先相提并论。

    而公孙先并没有小觑眼前的少年小郎,还是恭敬的说道:“德祖之名,先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卫将军谬赞,小子乃后生晚辈,浪得虚名罢了。”杨修面带微笑,谦虚道。

    公孙先看看杨修,又说道:“德祖此来,有何见教?”

    “无他,为弘农王殿下求得先锋大印,殿下此番要报董卓所败之仇。”杨修直奔主题,毫不拖泥带水的说道。

    言罢,再看营中诸将皆是面带不悦,诸如张绣、孟兕这些脾气急躁的武将都是青筋暴起,手扶腰间佩剑,隐忍不发。若不是公孙先在场,想必老几位定然一脚踢死这大言不惭的黄口小儿。就连性格和煦的赵云也是眉头紧锁,一脸的厌恶。只有孙策暴起,怒指杨修喝到:“小儿,军营重地,岂容你在此撒野。”说着就要拿下杨修,还好被赵云劝阻。

    公孙先赤瞳狠狠的瞪着孙策,呵斥道:“伯符,不得无礼。”孙策无奈,只好返回原处。

    而后公孙先环视一周,最后落在了杨修身上,皮笑rou不笑的说道:“呵呵,德祖好气魄!我这大营之内,哪一个不是想要挂这枚先锋印?皇子辩好福气,能得到德祖倾心相辅。”

    不称弘农王,而称皇子辩,这无疑是对刘辩的鄙视。言下之意正是看不起刘辩,认为刘辩还是以前小皇子。也是对眼前的杨修一种嘲弄,他刘辩如何?老子照样看不起,而你杨修也不过刘辩手下的棋子而已。

    杨修听话听音,何等聪明?自然听出公孙先言语之中的深意。也不管其他,依旧是微笑环视了营中诸将,而后乘胜追击的问道:“怎么?卫将军做不得主?”

    公孙先呵呵一笑:“自然做不得主,此次天子谕旨,命陈王殿下为辅汉大将军,持节都督三军,讨伐董贼。我乃陈王麾下,岂可擅自认命?”

    “哈,卫将军莫急,此刻弘农王殿下与陈王殿下二人已然再叙叔侄之情,想必明日军令便下在这帅案之上了。”杨修在桌案上叠指相弹,笑道。

    公孙先压下心火,收拾心情,旋即面带微笑说道:“善,甚善。既然如此,在下军务繁忙,就不多留德祖了,恕不远送,得罪了。”说完,也不起身,更不搭理杨修,顺手拿起桌案上一卷军报,细细观看起来。

    孙策肃容出列,咬牙瞪眼,愤然说道:“先生,请吧。”

    杨修一阵长笑,飘然而去。

    “将军,你这是何故?竖子咄咄逼人,欺压与你,你却纵容与他?”孙策捶胸顿足的说道。

    公孙先叹了一口气,幽幽说道:“唉,伯符稍安勿躁,这杨德祖家学渊源,老君侯又深受先帝器重,不免跋扈了些,我若扣下此子,那杨赐必然面圣讨回公道,到时只会给陛下徒增烦恼。”

    孙策听罢,瓮声瓮气的说道:“哼,这里太闷,我出去透透气。”言罢,转身出了营帐。

    公孙先看着孙策的背影,心中暗道:杨修小儿,今日欺我。且看你有何本事面对董飞熊。就在杨修要抢功的那一刻,公孙先心中就如此盘算了,我不跟你逞口舌之利,还是疆场之上见真章。到时候飞熊出关,让你四知堂如临深渊。

    公孙先如此打算,不可谓不阴险。但你欺负我,让我不爽,那就不行。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就是了,总会让你杨修得不偿失。

    表面上看杨修此行自然是有备而来,刘辩拜会刘宠,自己前去公孙先面前分说,让公孙先到时候不要横插一杠。

    实则不然。当天夜里,杨修回到四知堂驻地,进了营帐。帐中赫然坐着虎贲大将军王越。老剑客见到杨修回返,开口便问:“如何,公孙孟知可有拥兵自重之嫌疑?”

    “哈哈,老将军多此一问,若是他拥兵自重,飞扬跋扈,小子恐怕就见不得您老人家了。”杨修自负的笑道。

    王越看了看杨修,一点头,说道:“如此,多亏小先生了。天子收到了弘农王殿下的手书,就让老朽前来,若不是小先生,岂能探得公孙先虚实?”

    “老将军过誉了,小子分内之事。”杨修谦虚道。

    王越一拱手,说道:“嗯,老朽便先行一步,向天子复命。”

    杨修起身就恭送到了帐外,意欲继续相送,但见王越一摆手,说道:“不必,天子再三交待,此事要秘密而行!告辞。”

    只见王越垫步拧腰一闪身,就消逝在茫茫夜色之中。

    自古以来的政治立场便是:君叫臣死,身不得不死。而这其中更有三个主要理由:第一,功高震主;第二,臣强主弱;第三,君臣互相猜忌。公孙先为了大汉社稷毫无二心,从未想过任何非分之想,但最终两条半厉害关系都摊上了。真应了那句:打虎亲兄弟。关键时刻,刘协还是选择信任自己的兄弟。这若是让公孙先知晓,想必定是又一番心理打击。如今董卓未灭,天子尚且猜忌,未来的日子可想而知。

    而杨修此时也不在是历史上那个杨修,刘辩如是。这就激发了杨修内心治国平天下的欲望,今番的弘农王刘辩允文允武,深得杨赐喜爱,亦有弘农杨氏家族鼎力支持,为刘辩谋得天子之位有何不可?

    杨修心说:公孙先那封先帝遗照谁知是真是假?自古立长不立幼,更何况崤山坠崖一事难说不是公孙先所为。目下时节,只要让弘农王重回朝堂之上,一切便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如常了。

    杨修如此想法,不止一次对刘辩说,起初刘辩不答应。可时间一久,那毕竟是天子大位,这是多大的诱惑?任谁也会在心中踌躇,久而久之,刘辩就默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