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章杨玉环的隐忧和李隆基的试探(下
第070章杨玉环的隐忧和李隆基的试探(下) 御书房里。 李隆基正在兴致勃勃地伏案书写着什么,而高力士则身子微微前倾,笑吟吟地观望着,口中似是还赞叹连声。 李静忠蹑手蹑脚地走进去,刚一露头,就被高力士挥手屏退。 半响,高力士神色淡漠地踱步出来,李静忠赶紧拜倒在地,恭谨道,“大将军,小的奉命将张瑄带来,正在御书房外侯旨传召。” “让他进来,咱家在这等着。”高力士摆了摆手。 李静忠不敢怠慢,赶紧应命退下。 别看同为太监,但身份地位却无异于天渊之别。高力士高高在上可以说是在这大唐三千宫阙里呼风唤雨,执掌宫内太监之生死命运,想要处置李静忠这样无足轻重的太监,跟捏起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因此,李静忠这些太监对高力士的敬畏惧怕,甚至超过了皇帝。 李静忠匆匆出门来唤过张瑄,“张公子,高大将军有请。” “张公子,见了高大将军,切莫失礼……”就在张瑄即将与他擦肩而过进入御书房的时候,李静忠犹豫了一下,还是压低声音提醒了一句。 张瑄止步拱手谢道,“谢公公,张瑄省得。” 张瑄进入御书房外厅的时候,高力士正端坐在摇椅上闭目养神。 张瑄明知高力士故意摆谱,却也无可奈何。此刻他跟高力士之间的地位差别太大,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高力士在他面前摆摆架子,其实也属于正常。 “张瑄拜见高大将军。”张瑄躬身下去。 高力士缓缓睁开眼睛,慢慢扫了张瑄一眼,突然展颜笑了起来,摆摆手,“张家小哥儿,咱们又见面了。当日去虢国夫人府上时,咱家就觉得小哥儿非池中之物早晚有飞腾之时……只是没有料到,这一日会来得如此之快。” “不简单,不简单呐。” “都是大将军的厚爱提携,张瑄惶恐汗颜之至。”张瑄心里漠然,嘴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小哥儿能有今日,与咱家倒是没有关系。不过,咱家这几日跟皇上谈起小哥儿来,却也是颇为赞叹来着……”高力士缓缓起身,“皇上召见,小哥儿就随咱家进内朝见圣上。见了圣上,万万不可失礼、不可妄言、不可逾矩失范,小哥儿可记得宫里的规矩?” “大将军的教导,张瑄时刻谨记在心,一日亦不敢忘。” 见张瑄态度恭谨,高力士轻声一笑,“走吧——” 进了书房,高力士急匆匆几步走到书案后面,伏在李隆基耳侧小声道,“大家,张瑄传到。” 李隆基哦了一声,随意放下手里的笔,然后端坐起身,淡然道,“宣”。 高力士清了清嗓子,尖声喊道:“张瑄见驾——” 张瑄绕过雕刻精美的一扇屏风,入内拜倒在地,“张瑄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见张瑄拜见自己的礼仪中规中矩,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来,李隆基不由微笑着侧首望着高力士笑道,“力士,此子这举止俨然已有朝臣之相了……” 高力士笑而不语。 “平身吧,力士,给张瑄看座。” 李隆基慢条斯理地摆了摆手。 张瑄躬身回道,“谢皇上隆恩,张瑄不敢入座,站着就好。” 李隆基见他如此,也没有坚持,只是投射过来的眼眸里的锋芒却是越加犀利起来。 沉默了片刻,李隆基突然从书案上抓起两道奏表来直接让高力士递了下去,“张瑄,汝先看看这两道奏表,完了,朕再问你。” 张瑄毕恭毕敬地双手接过奏表,匆忙翻开一看,心头倒是吃了一惊。这是两份朝臣上奏荐拔他出仕为官的奏表,一份是杨国忠所呈,推荐他为礼部郎中;而另一份则是御史大夫石清的表文,竟然推荐他出任东宫属官——太子司议郎。 礼部郎中是从五品上阶实职,而太子司议郎则是正六品上阶虚职,一个是朝廷六部要职,品秩高;一个是东宫属官,品秩低,两者相差两阶,论权力其实没有可比性。 但对于张瑄来说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李隆基为什么要将这两份荐拔奏表给他看,这个一肚子权谋心机的大唐皇帝,究竟意欲何为? 试探自己?张瑄心念电闪,虽然面不改色,但心中其实激起波澜。 李隆基脸上悬挂着淡然的微笑,凝视着张瑄,天子那种凌驾于众生之上的天然威势其实根本就不需要刻意做作,就无形发散出来。
张瑄心头一紧,神色恭谨地将手中的两份奏表转呈上还给了高力士,然后则垂首侍立在侧,等候李隆基垂问。 “汝之才,名动朝野。朝廷之上,连日来有多位臣工向朕上表,意欲荐拔汝出仕为官,为朝廷效力。”李隆基缓缓说着,脸上的笑容却是更加浓烈,“而朕亦是爱才之人,汝年纪虽小,但才力、心性却颇堪重用。” “东宫属员多为闲散之职……杨相举荐汝为礼部郎中,朕深以为然。故,朕经过思量,决定允了杨相的奏呈。今日唤汝进宫,不过是朕的几分爱才之心,当面提点汝几句。这为官之道与读书士子之道大有不同……” 李隆基轻描淡写地说着,但貌似浑浊的目光里却隐隐有一丝锋芒若隐若现着。 张瑄眼角的余光发现,高力士那微微眯缝着的水泡眼偶尔开合间,竟然透露出几分玩味的光彩,心里就不由冷笑起来。 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面对这么一个不足弱冠之年的士子,竟然还要玩弄如此深沉的心机,岂不是荒诞之极? 其实任什么官职不是重点,重点是李隆基不愿意让张瑄成为杨国忠的门生。而他的真实心思是意欲让他入东宫辅佐太子李亨,至于是真辅佐还是做安插在李亨身边的一颗钉子,那就不是张瑄现在所要考虑的问题了。 可皇帝却不肯直接将他的心意付诸于实践……不经意地试探和暗示,无非是想要看看张瑄是否识时务,肯不肯配合皇帝演完这场戏——即让皇帝达成心愿,又不至于刺激到杨国忠和杨家人(多半是杨贵妃)。 张瑄识时务自然就休说了,通过了李隆基的第一波考验,在他心里加重一些分量、当做一枚堪可造就的暗棋来扶持培养是必然的;而如果张瑄不识时务——或者皇帝并不会反对张瑄出仕成为杨国忠门生,但其将来的前途必然受到他的打压。 倘若张瑄只是普通少年士子,那么还真的会迷失进皇帝的表演中,从而跳进一个危险的坑里而不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