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五章:华真鬼修(二)
金丹的作用其实就像一个卵,修士们将一丝分魂寄养在其中,在金丹的培育下,分魂与丹元结合,并会缓缓壮大,最后破丹而出,这就是元婴。 但是,不是所有的金丹都能培育元婴,有的金丹瑕疵就会造成其根本无法培育元婴。能培育元婴的金丹就是生丹,无法培育元婴的金丹就是死丹。 结成生丹和死丹的修士,无论是斗法,还是寿元,都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但是两者在门派中的地位却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是受到保护的元婴种子,门派未来的希望。一个是再无前进的希望,随时可以为门派牺牲的炮灰。 至于假丹,则是有的修士自知根本不可能在寿元耗尽时结成真正的金丹,于是便投机取巧,结成一个简化版金丹。 假丹修士,虽然拥有一些金丹修士的特点,比如可以使用法宝。但是比之结成真正金丹的修士,他们的战斗力明显不如。 更重要的是,假丹修士的修为无法在进步,会永远停留在金丹初期。他们的寿元也不像真正的金丹修士一样成倍增加,只会根据其所结假丹不同,增加个一两百年。 仓魂子就是一个死丹修士,他修炼到可以结丹时,已经是一百四十岁的年龄。 他第一次结丹,完全失败;第二次结出了一颗死丹。野心勃勃的他毫不犹豫的将死丹崩碎。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机会,他仍然结出了一颗死丹。已经寿元到头的他无奈只有接受了这个结果。 三百年后,仓魂子的寿元再次走到了尽头,已经是金丹后期的仓魂子不甘心就这么身死道消。 于是,他利用自己藏经阁执事的身份,乘着当时中原修真界发生大事,幽陀教高层长老倾巢出动的机会,盗取了幽陀教数册镇派秘典,逃之夭夭。 由于他手段高明,留守的长老直到三天后才发现他盗经逃跑的事情。 幽陀教是一个讲究弱rou强食的魔道门派,这样的门派控制门下弟子当然并不只靠弟子的忠心。 幽陀教控制门下弟子的方法十分独特,也很有效。 据说,在幽陀教所有的结丹秘法中,都有一个可用于追踪的法阵。这个法阵同时又在凝结金丹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没有人知道在凝结金丹时,所使用到的无数个法阵中,到底哪一个才是被用于追踪的。 每一个幽陀教的金丹弟子,最重要的金丹,其实又是一个追踪法器。随着他们金丹的壮大,这个法器的感应范围也会随之扩大,若是他们有幸将金丹华婴,这个追踪法阵就会成为他们元婴的一部分。 在幽陀教近万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弟子可以在叛教之后,能够逍遥自在,哪怕是元婴弟子!无论他们躲到何处,总会被找出来。 仓魂子就曾经参与过捕杀叛徒的战斗,自然对此知之甚深。但他仍然敢悍然叛教,自然早就想好了对策。从这个对策中可以看出此人狠绝异常。 他利用三天的时间差,逃遁入太初山中,先将装有自己所有财产和盗出秘典的储物手镯藏在一处隐秘之地,又在逃离藏宝之处千里之后,舍去rou身和金丹,将神魂附在一件他早已准备好的养魂法器中,继续逃遁。 这是一个十分冒险的举动。除了化神期大修士外,哪怕是元婴修士的神魂,都是脆弱不堪的;哪怕一个练气修士,都能轻而易举的将他拿下。 好在,往日天下第一灵山太初,早已经被浮黎山药园外的聚灵大阵,吸成了绝灵之地,别说修士,就连妖兽都没有一只。 躲过了幽陀教追兵的搜寻,仓魂子顺利的跨过了太初山脉,进入了西凉国太安山中。 他选了一处阴气旺盛的隐秘之地,以早已准备好的秘法,将自己的神魂转化为鬼修之体。 所谓鬼修,是指金丹期以上的修士,将脆弱的神魂转化为一种以阴气汇聚而成的灵体。 鬼修不但可以施展一些阴毒的法术,也可以运用法宝。由于鬼修没有了rou身的拖累,来去无踪,遁速奇快,穿墙过壁,让普通修士防不胜防,极为厉害。而且鬼修寿元级长,只要不被消灭,存活千年不成问题。
当然,转变成鬼修,有好处,也有坏处。 鬼修虽然也能修炼,但修炼速度极慢,哪怕千年时光,也难让鬼修修为更进一步。往往一个修士刚转化成鬼修时是什么修为,便永远是什么修为。 也不是什么修士都能转化成鬼修。神魂越是强大的修士越是容易转化成鬼修。 神魂强大的外在表现就是神念强大,大多数金丹初期修士都能达到转化鬼修的最低标准。但是一些神念相对弱小的修士,在转化时,就有可能失败,失败的结局就是魂飞魄散,彻底消失于天地之间,连转世轮回的机会都会失去。 修士转化成鬼修后的修为,和他之前神魂强度有直接关系,仓魂子虽然是金丹后期修为,神魂在同级修士中并不算强,转化成鬼修后,却只有金丹中期修为。 鬼修虽然强大,却容易被一些至阳至刚的法术功法所克制,只要提前知道,有了防备,鬼修其实并不是同级修士的对手。 最让修士们忌惮的是,将神魂转化成鬼修后,就等于是放弃了轮回,一旦身死,就是魂飞魄散,彻底消亡。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挡不住人类对长寿的渴望,不是所有人都目光长远,鼠目寸光之辈到处都是。但是转化鬼修之秘法,也并不是什么随处可见的大街货,只有在幽陀教这样的超级大派中才有此秘术。 仓魂子是一个有野心的修士。他转化成鬼修,并不是贪图那千年寿元。这只是他为了摆脱门派追杀的无奈之举。他并不甘心苟延残喘千年后落得个魂飞魄散的下场。 谋定而后动的他早有打算。这就要从他盗取的幽陀教镇教秘典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