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诡三国在线阅读 - 第3097章定人事

第3097章定人事

    侍中种辑跟在黄门宦官之后,低声问道,『陛下召见,究竟何事?』

    黄门宦官低着头,半弯着腰说道:『奴婢只是替陛下传令……』

    种辑从袖子里面摸出了两三枚骠骑银币,塞在了黄门宦官的腰带上,『有谁不知中官最是心善……再说如果在下莽撞无知,若不小心在某些事上冲撞了陛下,不也是……』

    黄门宦官飞快的转动眼珠,左右看看,然后低声说道:『陛下刚收到了宛城收复信报……』

    『啊?』种辑一愣,但是还没等他想出一个究竟来的时候,崇德殿就在眼前了。

    天子刘协正在崇德殿里面背着手转圈,见到了种辑来了,便是立刻招手,『种爱卿,来来!』

    种辑连忙上前拜见,『微臣……』

    还没等种辑说完,刘协便是摆手,『不必多礼!来人!看座!』

    种辑再次谢座。

    等种辑坐下,刘协便是急不可耐的问道:『爱卿可听闻宛城之事?』

    『宛……宛……咳咳咳……』不知道是种辑一口气岔了,还是没想好,反正刚张口,便是被口水呛到了模样,咳嗽了起来。

    汉代对奏礼仪,还没有后世那么严格繁琐。

    在汉武帝那么凶名远扬的皇帝面前,依旧有大臣敢在他面前箕坐。

    要知道汉代是没有裤子和内裤的。

    所以这箕坐么……

    这在后来的封建王朝之中几乎不敢想象。当然这也和唐朝改变了上朝礼仪规范有关。

    刘协见种辑咳嗽,便是摆摆手,让宦官去取水。

    种辑喝了一口水,也算是缓过气来,便向刘协赔罪,说道:『微臣确有听闻此事。子孝将军素来静密专安,内外如一,当不至伪报是也。』

    刘协吸了一口气,『如此说来,这宛城……真就收复了?』

    种辑心中转悠过几个念头,表面上依旧是不动声色,『应是如此。』

    刘协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若是如此……岂不是……襄阳便是可以直取武关道而入关中?』

    刘协之所以招来了种辑,是因为种辑算是比较偏向于汉室,并且多少还懂一些军事的人,还有些实际的领兵经验。在山东之处,懂得领兵,精通军事的人很多,但是在这些人当中还要忠于汉室和天子的,就很少了。

    刘协这么多年来,多多少少也恶补了一些关于天下的情况,比起当年在雒阳之时懵懂,自然强了不少。再加上南阳之地,是光武帝兴盛的帝乡之所,更是被刘协关注的对象。

    在东汉当下,南阳这一块盆地,属于秦岭淮河的中心点上,北隔伏牛山及其东北余脉可至中原,东部则是桐柏山通往江淮,南部以荆山、大洪山、桐柏山为界沟通荆楚,西边则为沿汉水可上溯汉中,确实可以称之为中原心腹要地。

    之前南阳宛城,虽然一直表示是中立地位,不参与斐曹之间的争端,但是谁都清楚这庞氏和斐潜之间的关系,远远比和曹氏要更亲近一些,所以所谓中立也就是个托词而已,但是这么一根扎在南阳腹地的刺,如今这么轻易的就被拔除了?

    这不禁让刘协疑惑,随之而来的便是有些恐惧和担忧,难道说曹cao的实力已经达到了如此地步?

    这都没什么动静,也没听说在宛城有什么恶战,然后就攻克了?

    同时,在南阳盆地西北通往关中的道路就是武关道。这一条山道是东西相峙之时通往关中核心地区的后门。历史上因为函谷关、潼关的险峻,正面扣关必然使东方势力损失惨重,故而武关道成为了袭取关中的另一条重要道路。喜欢走后门的刘邦就捅了秦王朝的菊花,而现在不就意味着斐潜的菊花也露出来了?

    宛城若是在斐潜手里,因为侧翼安全问题,曹军就不太敢进军武关道,但是现在宛城一失,就等同于曹军可以放心大胆的在荆州襄阳一带发动攻势了……

    种辑低头回禀道:『启禀陛下,这武关道虽说可进关中,然山高路险,谷深涧幽,绝非坦途。昔日高祖得进关中,乃项……呃,嗯,即便是能下武关,亦有蓝田为碍……』

    种辑原本想要说当年刘邦能混到关中去,是因为项羽吸引了秦朝大部队,但是转念一想,这不就是和当下的局面非常相似么?只不过当年是刘邦和相遇,现在是曹仁和曹cao。若是真的让曹仁冲进了关中,那么按照曹cao和曹仁之间的亲密度来看,所谓『刘项之争』根本就不会出现,届时合力清剿关中斐潜势力,说不得就……

    种辑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此时此刻,种辑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若是曹cao取了关中,斐潜根基被夺,几乎可以说是气运断绝,从此就是曹氏一家独大,而不管从那个角度来说,当竞争转变成为垄断之后,还能保存多少忠君爱国之心呢?

    『爱卿可知荆北襄阳之处,有多少兵马?武关蓝田又是如何?』刘协问道。

    种辑哑然,然后低头说道:『这个……微臣不知……』

    他只是一个侍中好不好,而且还是属于边缘的侍中,怎么可能知道如此重要的军事数据?

    刘协目光闪动了两下,又问道,『若是子孝将军进武关,又有几分胜算?』

    『这……』种辑低头,吭哧半天,『或有七八分……』

    说了之后又连忙往回兜,『不过以襄阳北上,皆为山道难行,这武关,又是骠骑多年精修,易守难攻,这胜负……也不太好说……』

    刘协吸了一口气,沉默了片刻,『如此,便是烦劳爱卿先下去,将荆北军事整理一二,上报于朕……』

    种辑一愣,旋即领命,『微臣遵旨。』

    刘协看着种辑退下,眉头微微皱起。

    他作为天子,关心天下战局变化,有错么?

    如果他不知道什么事情,让臣子去帮忙找些资料,有错么?

    可是作为天子,却不能从尚书台那边得到最新的战局变化,也不能从曹cao那边得到具体兵力配比,而是需要其他的人去查看,这无疑已经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了……

    只是这信号发出去,会有多少回应呢?

    刘协坐在宝座上,看着夕阳落下,沉默不语。直至夕阳的光辉消失在大殿的门口,金黄色的地板渐渐变成了灰黑。

    ……

    ……

    酒泉。

    即便是留下了一部分人马,供张辽在河西运作,斐潜剩下的大部队依旧有很大的威慑力,让西凉大户大姓屁都不敢多放一个。

    凉州三明,现在只剩下了一个。

    原本在西凉和西域无法无天的马贼,斐潜也拿出了人头赏和功勋比率,再加上张辽的个人武勇,军事才能,西凉这一块持续游历在大汉边缘的法外之地,很快就会迎来一个新的秩序。

    张辽和杨阜,跟在斐潜身侧,随着大军缓缓前行。

    这两个人之前在平雪区之乱的时候搭档过,现在重新聚到了一起。杨阜从西平而来,就是为了和斐潜、张辽商议定策。

    现在商议完了,斐潜准备回军。

    虽然张辽这几天一直都在跟着斐潜,得了不少指点,但是真到了分别的时候,依旧不免心中有些不安。

    斐潜看了张辽一眼,然后驱马上了一旁的土台之上,对跟上来的张辽杨阜说道:『文远、义山,不必远送了……就到这里罢,若还有什么未尽之事……可急信上报于某……』

    张辽对斐潜说道:『主公,现有一事……这当下西凉投军之人……敦煌太守赵元嗣问了几次了,询问这些投军之人要如何处置……』

    斐潜失笑道:『投军?呵呵……这张氏不死,便是无人投军,张氏一亡,便是报效者众。』

    杨阜说道:『闻敦煌太守赵元嗣与张氏子芝甚密……不过,与大户交好,也是地方寻常事……』

    斐潜点了点头。

    这很正常。

    不正常当中的很正常。

    即便是到了后世米帝,好多地方议员什么的,不也是要当地大企业大财阀的脸色,叫议员撵狗就不敢抓鸡。

    敦煌太守赵袭也是名士,关中人。早年他在关中的时候,就有声名,喜好书法,所以或许也这是赵袭之所以能在敦煌待得住的原因之一。

    至于其他的原因么……

    敦煌从延熹年间,就渐渐地脱离了大汉的统治,即便是中央朝堂派遣了太守,也往往或是在任上干不了多久,或是干脆就死在了半道上。当年大将军何进还活着的时候,曾经举荐赵岐去担任敦煌太守,结果赵岐半路上就被反叛军抓获,费尽口舌才得以幸免,然后便是直接逃了回来。据赵岐声称,他在陈仓之时又遇到乱兵,只能裸身自救,躲在草丛中十二天不进食……

    裸身自救十二天不进食什么的,当然就是赵岐给自己脸皮上贴纳米发光材料了,听听也就是了,就跟卧冰求鲤一样,是属于傻子筛选器,但是河西之乱象可见一斑。

    赵袭之职和之前的酒泉太守徐揖一样,都是在斐潜还没有获得西京尚书台的权柄之前,或是之初的时候,曹cao假借天子之名分封的。

    当时曹cao还封过一些其他的人……

    这种掺沙子的行为,是摆在台面上的阳谋。

    斐潜当时也在向山东倾倒沙子,当然也不能拒绝曹cao扔过来的几把沙子。而且拒绝曹cao提升关中或是山东的一般士族,也会让这些士族对于斐潜的新兴整体产生厌恶,不利于斐潜推动新政策,以及开辟青龙寺吸引人才。

    徐揖,赵袭等就是当时受到了曹cao封赏成为了河西之地官吏的一批人。

    徐揖是山东之人,赵袭则是关中人。

    但是不管是哪里人,都一样面对着地头蛇的问题。

    斐潜当时没有时间抽出手来收拾西凉,所以干脆就置之不理,让这些人和西凉大户争斗,能赢了当然好,输了也问题不大……

    徐揖和赵袭,显然并没有能在争斗之中占据上风。

    虽然说没有中央的支持,地方官吏确实难以和地方大户大姓抗衡,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刘表刘焉,但是也并不是说一点都没有办法,一旦没有了锐气,很容易就陷于自我安慰和自我陶醉里面,徐揖如此,赵袭也不例外。

    『仍按之前投军报效之人,分批送往陇西阴山,筛选良莠之后方可入军。为贼固非所愿,然失其规者,多欲行捷径,不除贼心难成军……』斐潜缓缓的说道,『文远言此事,非军事不知如何,乃问人事罢?』

    『主公明鉴。』张辽拱手说道,『这敦煌太守……是留是免,还望主公示下……』

    徐揖一死,虽然明确了是谋逆,但是并不代表着所有人都相信这种说法。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在现场亲眼所见。

    除了酒泉一地的官吏多有牵扯而被抓捕缉拿问罪之外,敦煌张掖两郡官吏也是慌乱不堪,不知所措。赵袭此举,一方面是为了向骠骑示好表忠心,另外一方面也有试探骠骑会不会留下他们的意思……

    张辽特意提及这个问题,也是想要明确一下。如果斐潜对于这些沙子的态度是要彻底清扫,张辽和杨阜当然就需要找机会动手。

    斐潜摆了摆手,『暂留之。除谋逆之外,可用之,则用,不可用之,则免。非你我一言而定,需依律而评,以绩定职也。』

    『主公之意是……』张辽确定一下的说道,『待任期上计,评而定之?』

    斐潜点了点头说道:『如今各处都需人手,文吏任用须有章程,不可擢拔特进过甚,固而往日一令而至,须臾为太守者,当绝矣。未有县乡之政,焉可为郡守乎?便如未知军伍事,便可为将乎?此乃误国之举。』

    斐潜任用了大量的底层官吏,包括农学士和工学士的转职地方县乡官吏,但是这些人需要一个任期述职,评选提拔的过程,不能像是大汉之前那样,随便以个人的名声,几个人的推荐就进行任命,尤其是在任命地方一二把手这样重要的职位上,更是需要慎重。

    对于当下来说,斐潜仍然需要大量的官僚,来管理自家治下越来越庞大的地盘,也需要更多的官吏深入原本大汉没有涉足的区域,所以对于当下来说一个是要稳,一个是不能急。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均衡,就是阶级利益和地区发展的均衡。

    斐潜现在可以一言而决,这确实是看似威风,但是实际上问题很大。斐潜能够一言而决的原因,是他对于三国人才的熟悉程度,这离不开罗老先生的帮助,也离不开后世游戏影视剧的添砖加瓦,但是其他人呢?

    其他人会在仅仅见一两次面之后,就能知道谁更强,谁智力更高?

    人事的变化,是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

    西周末年,周王无力驾驭对诸侯国的有序统治。伴随着铁犁牛耕等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经济制度也随之转型,变革时代即将来临。诸侯国弱rou强食,通过战争以掠夺土地人口和灭国,各国为了自利自存和家族利益,纷纷开展变法,被迫打破一家一族之世卿世禄制,面向全国各个阶层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

    战国一统于秦,秦亡汉兴,汉承秦制。由于刘邦本人出身寒微,既没有旧血亲贵族支持,也没有得到传统士大夫知识阶层推崇,基于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就需要对社会各阶层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因此在人事选拔上做出了沿袭军功爵制和发展察举征辟并行的决策。

    如今斐潜要从沿袭军功爵制和发展察举征辟制全面的转型到科举制度,这在历史上走了数百年的路,即便是斐潜知道捷径,懂得抄近路,不走回头路,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从本质上讲,科举制是以客观测评方法代替主观判断选人,确保了信息规则、报酬规则设计的合理性,是客观选人方式对主观选人方式的胜利。

    科举制度之所以能在后世封建王朝持续使用,是因为科举制能够根据国家需要设立考试科目,不论门第出身,面向行动舞台上的社会各阶层选拔人才,打通了寒族百姓晋升仕途的路径,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从而给予和保护了平民阶层为官为政的利益。

    同时,科举制也满足了皇权收拢和笼络社会各阶层精英为我所用要求,巩固了皇朝的统治基础,维护了皇帝的根本利益。

    此外,除科举取士以外,历代王朝也非常重视『荫补』制度,即凭借父祖的资格不经考试直接做官,以维护贵族勋臣集团的利益,获取贵族勋臣对皇帝的支持。

    在平民官僚皇权三角关系上,科举制度都做到了一定的利益共享,只不过在斐潜当下的环境当中,这个制度依旧还是一颗幼苗……

    人事的变革,不仅是在武将方面,也是要体现在文官方面。

    从此时此刻开始,西凉是要以事定人,而不是以人定事。

    『以酒泉,武威为重,以敦煌,张掖为佐;以矿产、商贸二事为先,农耕、畜牧为辅;』斐潜看着张辽和杨阜说道,『官吏不堪用者,可报有闻司,考功司核审,尚书台任免。尚书台未有回复之前,二位可令人假行其职,代其事务。谋逆,通敌等大罪者,不在此例。』

    张辽和杨阜相互看了一眼,齐齐下马而拜,拱手领命。

    斐潜也下了马,亲手扶起了张辽和杨阜,然后拍了拍他们的臂膀,笑了笑,便是再次上马,驱马而向前。

    许褚跟在斐潜身后,朝着张辽杨阜点了点头,便是紧紧跟上。

    张辽和杨阜站在土台之上,久久的望着斐潜的身影远去,直至滚滚黄尘如龙,腾跃消失在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