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篇 隆中对策
听到刘备在门外的呼叫声,葛良赶紧一动不动装睡,本来还想来点鼾声,又觉得这样实在有失大贤风度,还是算了吧,门外还有个鼾声如雷的张飞呢,谁敢跟他比呀。 刘备接连唤了几回,草堂里都没人回答,这可就为难了:“刚才他弟弟不是说他在家吗?难道正好上茅房了?” 又等了一阵子,还是没人回应,张飞等得不耐烦,一迈脚就先进来了:“既然他弟弟都说了在家,门又没关,那我们就进来找就是了。” 刘备还准备阻止呢,张飞早就串了进来,就看到睡在堂屋中的葛良,回头高声招呼刘备:“大哥,这家伙在这里睡觉呢。” 刘备进来看了看,把张飞拉到一边:“声音小点,既然先生在睡觉,我们就在这廊下等一会儿,你别把先生给吵醒了。” 来了来了!葛良心里有无限激动和紧张,反正现在不能醒,还必须装装样子,要不然显示不出高人的价值,哈哈,刘备啊刘备,委屈您了。 刘备在门外苦等了许久,几回探头张望见诸葛亮还没醒,只好耐着性子继续等。 张飞等得不耐烦,对关羽说:“哥,要不还是我把他吵醒吧,这么站着好憋屈啊。” 刘备赶紧捂住他嘴巴:“三弟,你要是嚷起来,那可对先生太不礼貌了,万一先生生气了,我们不是又白跑一趟。” 关羽眯着眼正在那里弄胡子,突然把眼张大:“醒了!” 刘备和张飞忙探头来看,只见诸葛亮翻了个身,却又继续在那里睡,一点要起来的意思都没有。刘备叹口气,把两位兄弟往旁边拉一拉:“耐心,耐心!” 葛良本就心理紧张,这一个姿势摆一会儿就觉得不舒服,只好翻个身继续装,又担心翻身次数多被人家看穿,暗暗提醒自己,要不还是起来算了? 不行,先等一下,把功课都检查一遍,先把那个《隆中对》再背一遍吧: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cao比於袁绍,则……则……则,则什么呀?怎么一下子卡住了? 连想了好几遍,葛良都没能记起后用的是什么词,心想完了,这只怕是一紧张起来,二十多天的功课都白做了,怎么办?又看了看身上的衣服,更是暗暗叫苦,怎么今天换衣服的时候就忘了把那个取出来呢? 没办法,还是赶快起来到后面去找吧,但愿那衣服还没拿去洗。葛良伸个懒腰爬起来,口里念叨着:“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唉,怎么这几句开场白倒记得这么清楚呢? 刘备终于等到诸葛亮醒了,赶紧在廊下自报家门:“刘备前来拜访先生!” 葛良装出一副吓一跳的样子:“原来是刘左将军,有失远迎。请三位就坐,容我更衣就来。”赶紧就往后房跑了。 黄玥正和晶晶在卧室里呆着,一见葛良跑回来,忙连声问:“怎么样怎么样,你怎么跑回来了?” 葛良顾不上回答,只管问:“我昨天穿的衣服在哪里,没拿去洗吧?” 晶晶还以为葛良要责怪他,怯生生地说:“我、我给忘了。” “好姑娘,做得好!”葛良谢天谢地,把那件衣服找出来,伸手在袖口里掏了掏,把那几张抄有《隆中对》的纸片掏出来塞进衣袖里。 黄玥张大嘴:“你、你怎么还要夹带作弊?” “没办法,太激动太紧张了,脑袋容易短路。好了好了,你不要生气了,我这也是以防万一嘛,你先帮我看看这头巾戴好没有,有话事后再说。” 黄玥给他把头巾扶了扶,又把衣服也扯顺了:“别紧张,千万不要搞砸了呀。” 堂屋里刘备看着诸葛亮还没收起的席子,那上面摆着好几本书,有《礼记》、《韩非子》、《孙子兵法》,还有一本《道德经》,忙对关羽和张飞说:“你们看你们看,这孔明先生真是博学啊,竟然对儒家、法家、兵家和道家都有研究。” 张飞就奇怪了:“大哥您一眼就知道这些书,那您不也是全都懂?” 刘备读书时不太认真,被张飞这句话问得很不好意思,只好说:“听说过,听说过。懂一点,懂一点。”
关羽盯着摊在地上的席子,摇头道:“这大贤士怎么随地而卧,这刚立春不久的天气他就不怕冷?” 葛良让晶晶烧壶茶打盆水来,拿毛巾擦了把脸,清清嗓子,提着茶壶回到前厅来接待刘备:“刘左将军三次屈尊来访,不知有何指教?” 刘备忙施礼道:“岂敢岂敢,先生好友徐元直正在敝处,盛赞先生高才。当今天下大乱,刘备有匡济汉室之志,而迄无所就,特请先生指点明路。” 葛良给三人倒茶:“亮乃隆中一耕夫,无意世事,但求这山林之中一杯清泉足矣。”这才发现席子还摊在地上,赶紧收了起来,心想你刘备应该看清楚我都读些什么书了吧。 刘备见诸葛亮不肯出山,心里有些急:“先生博学多才,为了天下苍生,望能一展所学,开备愚鲁而赐教。” 俩人推来推去客套了几番,葛良觉得有些吃力,心底早就在呐喊:还是算了别装了吧,实在习惯不了这文诌诌的对话了,说多了出错反而坏事,还是早点进入主题吧。故意沉吟片刻,他对刘备一拱手:“将军心系汉室,仁名远扬,忧国忧民,亮试与将军一语。”说着就请刘备单独到书房里密谈。 俩人对坐,葛良用鹅毛扇挡在书桌上,左手从衣袖里把那些纸条偷偷拿出来不时瞅上两眼,开始声情并茂地开始朗诵: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今cao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以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益州险塞……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若跨有荆益……天下有变,刚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都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