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战国大帝在线阅读 - 第八十四章 战东瀛

第八十四章 战东瀛

    “我听说东瀛岛还居住着数万周人,”

    齐孟遥望东海,若有所思,大军在海城驻扎已经半月,下一步,是向西进入中亚还是向东攻占日本列岛,这是个问题。

    大二时候,有门科技发展史选修课,老师说,当年嬴政四处巡视东海,为的就是解决日本问题,事实上,从秦代开始到元代忽必烈蒙古帝国消灭金朝以后,负责漠南汉地事务的忽必烈于1260年在中原即位称帝。同年,高丽元宗向其称臣,

    镰仓幕府八代执权北条时宗

    高丽成为其东藩。1264年忽必烈定鼎燕京,以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并于两年之后要求高丽派使者奔赴日本,希望与日本“通好”(同时忽必烈想消耗南宋新附军)。

    赵彝代表元廷出使日本,但未取得任何收获;1268年,忽必烈又派遣了第二批使者,同样是空手而回。两批使者都参见了镇西奉行,由其传达镰仓幕府的征夷大将军及在京都的天皇。此后,忽必烈或通过高丽,或自遣使者,又继续发送了一系列的信件,并以战争相威胁。幕府时值镰仓时代中期,幕府将军惟康亲王并无实权,实权掌握在权臣北条氏手中。当时的“执权”北条时宗决定不投降,并立刻着手加强日本最靠近高丽的领土,因此也是最有可能被首先侵略的地方——九州的防御。首先,幕府命令分封在九州的大名回到自己的驻地,并将在九州的军队西移,以进一步增固可能的登陆点的防御。另外,幕府还组织了大规模的宗教祈祷活动,以心理战来应对这场危机,其他大多数公家活动亦被推迟。

    忽必烈早在1268年就想发动战争,但却发现朝鲜半岛当时没有足够的财力提供充足的兵力;1273年他派了一支部队去高丽做为先锋,结果这支部队却无法在高丽的国土上自给自足,最终被迫返回中国以资补给。因为元军骑兵所需的马匹,以及所需的养马草场,都严重限制了部队的运动,以致于元军无法在几乎寸草不生的地方活动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日文永十一年)和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日弘安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动的两次侵日战争。1259年(宪宗九年)征服高丽的忽必烈于1268年(元至元五年)命高丽使者携国书赴日,书中要求日本效法高丽来朝“通好”,否则将至“用兵”。日本朝廷祈求神佑,但以“书辞无理”,拒绝接受。幕府执权北条时宗令大宰府备战,加强九州沿海要地的警备。其后忽必烈又两派使者,均遭日本朝廷拒见。1274年忽必烈发动征日战争。

    1274年10月3日,任命征东元帅忻都、右左副帅洪茶丘和刘复亨统率蒙汉军2万人、高丽军5000人、水手6700人.计3。23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1274年10月5日至14日相继袭击对马、壹岐岛。16日逼近肥前沿海诸岛,使几百名日本武士丧生。19日元军兵船驶进博多湾,翌日登陆。守护少贰经资指挥英勇战斗,但在元军步兵集闭战法和火药武器震天雷的威力下,日军处于不利地位。由元世祖授命组成的征日元军,是由蒙、汉、高丽三族军队组成的联军。蒙军不但在战斗力,还有战术方面都远远高于日本。据日蒙古型皮铠本史书记载:击鼓鸣锣,杀声震天。日军战马惊恐不安,跳跃打转,当武士拨转马头冲向敌人的时候,已经被敌人射中。蒙古矢短,但矢根涂有毒液,射上既中毒。敌数百人箭射如雨,长柄矛可刺进铠甲缝隙。元军排列成队,有逼近者,中间分开,两端合围,予以消灭。元军甲轻、善骑马,力大,不惜命,豪勇自如,善于进退。大将据高处指挥,进退击鼓,按鼓声行动。在后退时,铁炮中装铁弹,随着火焰喷出,四面烈火,烟气弥漫;其声凄厉,心碎肝裂,目眩耳聋,不辩东西,被击毙者极多。激战至暮,日军撤至大宰府水城。刘复亨受箭伤,元军撤至船上。当夜意外台风刮翻元军200多艘兵船,忻都连夜乘剩余船只撤退回国。

    在文永之役后,金方庆伏虏了两百名日本人,献给高丽王作为奴隶。

    自1275年起,幕府就开始为他们认为不久将进行的第二次入侵做了准备。除了更好地组织起九州的武士外,

    莒崎神宫正殿“敌国降伏”匾额

    他们还在很多可能登陆点修建堡垒和其它防御设施,这些登陆点中包括博多港。与此同时,高丽国王多次与元朝谈判,反对进一步的入侵日本计划。而元朝也派遣使者至日本,但日本两次下令将元朝派来的使者斩首。忽必烈非常恼火,开始积极筹划第二次入侵。

    1279年元军征服南宋之后,于1281年春发动了对日本的第二次入侵。元军的这次入侵规模大于第一次,其中由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领的江南军就有十余万人。元军舰队因供应和人员登载问题而推迟了起航。他们的高丽盟军先行进发,在对马岛惨遭失败而返。同年夏,元军联合高丽人夺取了壹岐岛,向九州进发,并在不同地点登陆。在经历一些独立的小战斗,也就是所谓的弘安之战或“第二次博多港之战”后,元军被赶回了船上。此时一场持续两天的台风,也就是现在

    征日将领

    非常有名的“神风”,袭击了元军舰队并摧毁了大部分的船只。

    关于元军舰队被台风摧毁的原因,有说法认为是因为元军使用的是在内河航行的平底船,采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水密隔舱设置,而不是在海洋上航行的海船。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由于元朝蒙古统治者在中国及高丽的残酷压迫,导致两地(高丽与中国南方沿海)对于造军船很反感,造船的汉人和高丽人故意使用错误的船型,而蒙古人对航海又一无所知;又或者忽必烈攻日太过仓促,未有充分准备海船,造船人只得在匆忙间敷衍了事。不过具体原因尚无定论。

    3战争结果

    编辑

    1281年的战斗中日本武士登上元军战船。

    抵御元军入侵的防御工事的遗址,位于今日日本九州福冈县福冈市博多区筥松。这个遗址本来在海岸边,但今日已离开海岸很远。

    忽必烈于1286年试图再次入侵日本,但因同时在南方发动的对越南陈朝的进攻受挫造成国力匮乏而作罢。日本方面,为了对付元军入侵而进行的全国范围的改编使得其经济和军事都处于重压之下,并且整个国家的资源使用已经到了极限。元军入侵也使得日本幕府找到了继续统治国家的借口而不是将权力交给天皇。他们之后一段时间继续加强九州的防务,那里的许多军事设施很多年后还有效。由于战后受货币经济影响,幕府无法恩赏抗元官兵,加剧了国内矛盾。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

    尽管不是得到普遍承认,但许多学者仍认为侵略事件双方的兵力比传统观点认为的要少得多。还认为日本方面能够在没有“神风”的帮助下有效地击退入侵者。

    准确的说,是从燕赵齐魏等地逃亡的囚徒、叛逆。”

    齐孟话说到一半,停顿下来,目光落在徐福身上,

    “徐神仙应该去过东瀛岛,可与众人讲解一下东瀛岛的情况。”

    这时的日本还处于弥生时代,所谓弥生时代约公元前300-公元300年日本古代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其文化称弥生文化。1884年这种陶器首次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现。弥生时代在绳文时代之后,古坟时代之前,约当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可分前、中、后期。弥生文化是在绳纹文化的基础上,受到大陆(包括中国和朝鲜半岛)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它首先出现于九州北部并逐渐向东发展,到了后期基本上遍及除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全境。弥生时代普遍有了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开始使用铜器铁器;原始社会开始逐渐向阶级社会过渡;与中国、朝鲜半岛交往频繁,深受大陆文化的影响。

    弥生时代虽然不知道日本大名杀人浪存在于舰队绕过好望角,汹涌的波涛平息下去,大西洋风平浪静,好望角位于南非共和国南部。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这里除风暴为害外,还常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而且这里还有一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航行到这里的船舶往往遭难,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