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新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那么这一句中上士、中士、下士所指,又是什么呢?《周礼.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孙诒让正义:“凡诸官上士,《王制》谓之元士,又谓之适士,中﹑下士又谓之官师。”《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说上士,就是聪明的士,中士就是平庸之辈,下士是傻子。所以上士闻道,就能勤而行之的意思是有悟性的人听了道理就去努力执行,没有悟性的人听了就和没听一样,只是有点儿印象,这样的解释,就是耍流氓——不仅仅偏离了意思,更重要的,是关于上士、中士、下士,实际上在周礼中,就有所解释。 了解了什么是上士、中士、下士,这一句话,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前提。 都是“闻道”,为何上、中、下会如此不同呢?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上士有决策权,所以闻道之后,能够勤而行之;中士呢?传递上士的精神给下士,说,你把这事儿给办了。心情好多嘱咐几句,心情不好随意传达一遍,说白了更像是上士的秘书。而到了下士这里,纯粹的就成了执行者——人怎么说,我怎么办。 所以,中士闻道,听了和没听一样。也想让我“勤而行之”,别说笑话了。对,你说的很对,可惜然并卵。 下士……不大笑怎么样? 这种道理你不跟上士这个决策者说,拉我一个跑腿的开大会,这是要闹哪样?这就像是一个公司,决策层、管理层、员工这三个阶梯。譬如你要拉投资,自己的方案也做的非常棒,那么你去了,你要接触员工,除非是专业的投资公司,不然看都不看你的东西,反而会笑你。为毛啊?因为你有病,他没药。 你找管理层,管理层可能会给你递上去,也可能会直接扔垃圾桶。你找决策层,决策层才会看,这就是上士、中士、下士的区别。 和智慧无关。 只是和职责、地位有关。 所以说,“道”,也就是识、述,认识到,故建言,有之。什么是“有”?有之以为利,这就是有,有之,就是要用利,用有。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明道就像是暗的,似乎发现了可以更光亮的余地,进道好像是后退的,因为前面又多出了一截前路。夷道就像是丝线上的疙瘩。 上德就像是谷,是能容的。大白若辱。广德如果不足,建德就好像偷。 质的真像是改变了,大、方而没有边界。大、器经过雕琢而成。大、声音听不见。大象无形,看不见形状。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是说只有道,能够容纳更多的未知,并且去认识这种未知。这一段话,实际上是分成了两个部分。并没有太多的难点和东西。(题外话说一句,道德经其实是不用注解的。因为八十一篇经文,其中许多的词汇,如道、有、无、无为之类的,原文都有解释。望字生意,断章取义是最要不得的。不过我看现在的注解,都是望文生义的人多。原本自洽的文章,硬是给解释除了矛盾,我也是醉了。)
这是《道》篇的倒数第二章,好长时间没更新了。一是没有经历,二是没有心情,索性这书没签约,没利益,谁爱看谁看,不爱看也别**。这一章的主要问题,就是集中在上士、中士和下士上面——这里没有分歧,解释就不存在分歧了。 就讲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