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在线阅读 - 第268章中美英开罗宣言 中印军达罗之战

第268章中美英开罗宣言 中印军达罗之战

    【史要】《中美英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反攻缅北战役,达罗之战;新四军“车桥战役”……

    却说,一九四三年四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在前往布干维尔岛前线视察途中被美机伏击毙命,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进攻主动权已让位给美国了;于是,罗斯福积极酝酿召开一次美、英、苏、中的首脑会议,以便商讨“尽快结束战争”和决定“战后世界的政治安排”。

    宋美龄访美以后,罗斯福就极力说服丘吉尔“邀请******参加首脑会议”;同时,罗斯福也向中国重庆国民政府表达了“拟约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会谈”的意愿。

    然而,此时的蒋*介*石却《致电》宋子文面告罗斯福,指出:“在苏、日未公开决裂以前,******参加会晤是否会使斯大林感觉不便?”

    于是,建议“美、英、苏三国可先行会谈;若有机会,蒋*介*石本人愿意随时与罗斯福晤面。”

    十月二十八日,在莫斯科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期间,罗斯福再次《致电》蒋*介*石:“莫斯科会议至今进行甚速,极望其结果得有裨于各方,我正促成中、英、苏、美同盟之团结。现尚不知斯大林能否同意会晤,但在任何情况下,我极望与阁下及丘吉尔能尽早会晤于某处。时间定在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我想埃及海岸当为一良好地点。”

    十一月二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表示:“当如前往埃及与罗斯福、丘吉尔会晤。”

    于是,罗斯福正式《电》邀******。

    丘吉尔也《致电》蒋*介*石,表示:“藉此良机,不仅得以相互承认,并得以共同商讨如何早日克服共同之敌人,获得完全之胜利;以及相互保证同盟国间将来各方面之工作,以促进其安全和繁荣。”

    由于,斯大林不同意与******会面,四巨头会议先后由美、英、中和美、英、苏分别在开罗和德黑兰举行。

    会前,中国国民政府各部门为******参加开罗会议作了充分的准备。

    军事委员会参事室提出了《关于开罗会议中我方应提出之问题草案》,分为“对日反攻战略及讨论远东各问题之机构”、“日本无条件投降时应接受之条款”、“战后重要问题”等三大类。

    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拟具了《关于未来会议军事方面之建议》,内容包括“发动缅甸战役、分三批装备中国军队九十个师、维持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作战能力、援助中国空军建设、美军派步兵十个师来华作战”等。

    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拟定了《战时军事合作方案》、《战时政治合作方案》及《战时中美经济合作方案》等三种具体方案。

    于是,蒋*介*石带着这些《草案》、《建议》、《方案》赴埃及开罗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会晤,宋美龄陪同前往;同时,宋美龄兼任蒋*介*石的英语翻译。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埃及的开罗举行会议,史称“开罗会议”。

    “开罗会议”上,中、美、英三国首脑充分讨论了“对日作战计划”、“如何处理日本”及“战后世界秩序”等问题。

    “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与蒋*介*石会谈了四次。

    十一月二十三日晚,蒋*介*石带上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与罗斯福会谈;在谈到剥夺日本在太平洋侵占的岛屿时,罗斯福想到了琉球群岛,并对******说:“琉球系列许多岛屿组成的弧形群岛,日本当年用不正当手段抢夺该岛的,也应予剥夺。我考虑琉球在地理位置上离贵国很近,历史上与贵国有很紧密的联系,贵国如想得到琉球群岛,可以交给贵国管理。”

    罗斯福突然提出“将琉球群岛交给中国”大大出乎蒋*介*石的预料,蒋*介*石不知道如何回答。

    此时,蒋*介*石只想要东北、台湾及彭湖列岛,没有争琉球群岛的计划;同时,蒋*介*石害怕中国得到琉球群岛后,日本战后会找中国扯皮,中日两国再度结新怨。于是,过了一会,蒋*介*石才对罗斯福说:“我觉得此群岛应由中美两国占领,然后两国共同管理为好。”

    蒋*介*石这么一说,罗斯福觉得“蒋*介*石不想要琉球群岛”;故而,未再往下说了。

    两天后,蒋*介*石与罗斯福再度会晤时又谈到了琉球群岛,******还是坚持“共同管理”。

    十二月一日,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签署发表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简称《开罗宣言》。

    在《开罗宣言》中,三国宣布:“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把日本侵占中国的东北地区、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日本将被逐出其以武力所攫取的所有土地;在相当期间内使朝鲜自由独立;坚持战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团结合作、彻底打败日本的决心和途径,打击了法西斯日本的侵略气焰”,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置日本问题”的重要国际文件之一。

    但是,《开罗宣言》只规定了“剥夺日本占领的太平洋岛屿的统治权”,却不谈“如何处理”;以至于,一些问题缺乏可cao作性,留下不少后遗症。

    而在“如何处置原为欧洲国家殖民地问题上”也未达成一致意见,罗斯福主张“给这些国家以形式上的独立权,以便日后美国扩大自由贸易市场”,丘吉尔则“拒绝讨论任何有关远东英国殖民地的前途问题”及“拒绝交还中国的香港与九龙”;因此,对于“香港的地位”亦未作出明确规定。

    “开罗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即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斯大林与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会晤,史称“德黑兰会议”。

    “德黑兰会议”上,三国首脑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进行了讨论。

    三国首脑达成《协议》:“进攻西欧的‘霸王’战役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一九四四年五月发动,登陆兵力达一百万人。”

    苏联则承诺:“在同一时间向德军进攻,以配合盟军西线的行动。”

    关于“对日作战”问题,苏联初步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半年左右,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

    苏联的此项要求并未经过中国国民政府的批准,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且说,“开罗会议”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已占据了战略进攻上的主导权;中国远征军取得“胡康河谷战役”的胜利后,战局的天平即向有利于中国远征军一边倾斜了。

    在此情况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兼“中国远征军参谋长”史迪威又打算实施代号为“人猿泰山”的《反攻缅北计划》了。

    一九四四年一月,“胡康河谷战役”结束后,日军田中新一的第十八师团辖下俗称“大村支队”的第五十五联队和俗称“久留米支队”的第五十六联队已退守胡康河谷内的达罗至太白加一线。

    此时,郑洞国的中印军新编第一军兵分两路向南进击;左路为孙立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从于邦向太白加攻击;右路为廖耀湘的新编第二十二师,由新平洋向达罗攻击。

    一月中旬,左路孙立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已夺占了日军外围阵地,开始攻击太白加的前沿;右路廖耀湘的新编第二十二师也渡过了塔奈河,进至达罗北面的百贼河。

    一月二十八日,从新平洋起飞的美军飞机对退驻在达罗的日军阵地实施猛烈轰炸。

    尔后,廖耀湘的新编第二十二师战车营的坦克纵队则如钢铁洪流般进入日军阵地﹑撕裂了日军的防线;然后,

    步兵不失时机地向纵深突进。

    廖耀湘的坦克手们驾使着铁甲战车,猛烈地向日军阵地冲锋,将日军步兵往后驱逐﹑碾压,把日军打得失魂

    落魄;中国步兵紧跟在坦克后面,利用钢铁屏障的掩护,占领了一处处日军阵地。

    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场由中国军队cao纵的向日军发动猛烈进攻的机械化战争,机械化的优势完全cao在中国军队一边。

    一月三十日,廖耀湘的新编第二十二师一队坦克冒着日军炮火快速冲进了达罗镇,钢铁履带反复碾压着设在小镇上的日军田中新一的第十八师团司令部,将日军师团参谋长濑尾及数十名军官碾成了rou饼。

    虽然,日军第十八师团长田中新一在此战役中逃得性命;但是,该师团的关防大印却落到了中国军队手上;因此,达罗之战就成了日军第十八师团战史上的奇耻大辱。

    翌日,左路孙立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向太白加发起总攻;美军第十航空队出动了三十余架飞机,轮番实施空中打击,日军招架不住﹑不得不后撤。

    二月一日,孙立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占领太白加,取得了“达罗﹑太白加战斗”的胜利;这就使中国驻印军回到缅甸境内站稳了脚跟,开辟了向缅北纵深进取的道路。

    日军田中新一的第十八师团自从达罗、太白加一线撤退后,改变了防御部署。

    田中新一将辖下的第五十五联队、第五十六联队成梯次配置,部署在孟关和瓦鲁班;企图以坚固的纵深防御,阻止中国驻印军的进攻。

    二月二十日,中国驻印军各部队进至孟关外围阵地;此时,从印度调来的美军梅里尔率领的俗称“哈拉哈德”的第五三○七部队也已到达前线。

    根据史迪威的部署,以孙立人的新编三十八师为左路,廖耀湘的新编第二十二师为右路,担任向孟关的日军正面进攻;同时,从两个师中各抽调一部兵力攻击孟关侧后;再以驻印军战车坦克部队穿越丛林,切断孟关与瓦鲁班之间日军的联系;而美军梅里尔率领的俗称“哈拉哈德”的第五三○七部队则沿北侧山地长途迂回,攻占瓦鲁班;如此,便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

    二月二十四日,孙立人的新编三十八师和廖耀湘的新编第二十二师向日军田中新一的第十八师团的两个联队发动进攻﹑逼近了孟关。

    三月一日,美军梅里尔率领的俗称“哈拉哈德”的第五三○七部队抵达瓦鲁班,随即向日军发起攻击﹑并占领了其侧后的南北河渡口。

    日军发觉后方被截断,除留下少数部队在孟关正面抵抗外,集中全力向瓦鲁班发起反击。

    此时,美军梅里尔率领的俗称“哈拉哈德”的第五三○七部队在已迂回至此的孙立人的新编三十八师辖下第一一三团支援下,与日军展开了激战。

    三月四日,廖耀湘的新编第二十二师攻克孟关;同时,将日军包围在瓦鲁班周围的狭小地段内。

    三月八日,孙立人的新编三十八师的战车第一营和美军梅里尔率领的俗称“哈拉哈德”的第五三○七部队向瓦鲁班的日军发起攻击。

    此时,孙立人的新编三十八师的战车第一营的坦克从河堤缺口涉水过河;对岸的日军根本没想到坦克竟能涉水过河,急忙集中火力封锁河面。

    但是,中美联军更不示弱,大小火炮对准日军阵地实施压制性射击;此时,美军比斯尔的第十航空队也赶来助战,直打得日军阵地一片火海。

    中国军队的坦克登上对岸阵地,坦克手们极为兴奋,他们踩大油门﹑横冲直闯﹑勇猛向前,日军被打得抱头鼠窜﹑整个日军阵地好似一个屠宰场。

    战至三月九日,日军田中新一的第十八师团辖下俗称“大村支队”的第五十五联队﹑俗称“久留米支队”的

    第五十六联队死伤过半;最后,残部藉着在丛林中临时开辟的两条通道﹑才侥幸逃出绝境。

    至此,“达罗之战”以中印军的胜利结束。

    且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得到了重建,由陈毅代理军长﹑刘少奇任政治;下辖七个师,第一师师长粟裕、政委刘炎,第二师师长张云逸﹑政委郑位三,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第五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第六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第六师师长张鼎丞﹑政委曾希圣。

    新四军第一师,由原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及所辖部队改编而成;活动于东濒黄海,西抵运河,南临长江,北至淮安、大冈、斗龙港一线的苏中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第二师,由原江北指挥部及所辖部队改编组成;活动于东起运河,西至淮南铁路和瓦埠湖,北临淮河,南濒长江的淮南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第三师,由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而成;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淮安、大冈、斗龙港一线以北,东濒黄海,西至运河的苏北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第四师,由南下的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而成;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淮河以北,新黄河以东,津浦铁路两侧的淮北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第五师,由豫鄂挺进纵队改编而成;活动于武汉四周,地跨鄂、豫、皖、湘、赣五省边区的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第六师,由苏南的新四军部队编成;活动于西起南京、芜湖,东至淞沪,北濒长江,南抵天目山麓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第七师,由无为游击纵队、第三支队挺进团和皖南事变突围部队编成;活动于东起江浦,西到岳西、宿松,南至太平、族德,北邻合肥,长江横贯于中的皖江抗日根据地。

    中印军取得“达罗之战”胜利之时,日军仍陆续从华中地区抽调部队南下参加作战;驻苏中、苏北地区的日军为弥补兵力不足,遂收缩防区、强化伪军,并加强对沿海地区的控制。

    于是,活动于苏中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决定遵照****中央关于“集中力量打击日伪军、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于三月上旬在江苏省淮安东南的车桥镇对盘踞于此地的日﹑伪军发起进攻;以改善苏中地区的斗争局面,沟通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

    一九四三年,韩德勤败退后在以车桥为中心建有十余处据点,企图经营苏北的淮安、阜宁、宝应称作“淮宝地区”的反共基地;而这一地区也是新四军粟裕的第一师、张云逸的第二师、黄克诚的第三师、彭雪枫的第四师的结合部,新四军第一师已在安丰、曹甸、泾河镇一线以南打下了政权工作和群众工作的初步基础。

    所以,粟裕设想:“如果集中兵力拔除车桥、泾口等据点,使日﹑伪军丧胆,就能打开新的局面。”同时,也能配合别的战区对日军的反攻。

    于是,一九四四年三月五日,“车桥战役”打响了;从而,揭开了“苏中战略反攻”的序幕。

    是日凌晨,新四军的第一师第七团采取远程奔袭手段,利用夜暗从日、伪军外围据点之间直插车桥;用隐蔽迅猛的动作,从南﹑北两面同时发起突然攻击,仅二十五分钟就攻入车桥镇。

    随后,在炮兵大队的配合下,以数个战斗小组分散突击﹑逐个消灭了日、伪军的火力点;战至午后,摧毁碉堡五十余个,全歼了驻守车桥的伪军。

    车桥被攻,附近据点的日﹑伪军纷纷出援。

    由宝应县城东北塔儿头、曹甸镇出动的日﹑伪军三百余人进至大施河时,触发地雷并遭到第五十二团等警戒部队阻击,被迫退回。

    驻淮阴、淮安等地的日军坂口静夫的第六十五师团辖下隆田武二郎的第七十二旅团所属山泽大队共七百余人,分四批乘汽车驰援车桥。

    其第一批援兵二百四十余人驶至芦家滩附近时,即遭到由新四军第一师副师长叶飞兼任的第一旅辖下第一团堵击;并进入了第一团设下的雷区﹑炸伤六十余人,新四军乘胜出击﹑又杀伤一部,日﹑伪军被迫逃回韩庄固守。

    三月七日晚,新四军第一团等部对韩庄的日﹑伪军发起攻击;经白刃格斗,将日﹑伪军大部歼灭,其残部向西逃往淮安。新四军第一师与****苏中军区所属各部乘胜扩大战果,相继收复泾口、曹甸镇等据点十余处。经一天两夜的战斗,共歼日﹑伪军九百五十人﹑俘虏二百人,取得了“车桥战役”的胜利。

    日本大本营也只得承认:“‘车桥战役’标志着新四军反攻的开始,日军从此向下坡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