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在线阅读 - 第127章蒋介石华阳遇险 革命军南征八属

第127章蒋介石华阳遇险 革命军南征八属

    【史要】蒋介石华阳遇险;“南征”邓本殷,国民政府统一广东……

    却说,“东征军”秋风扫落叶般的清除了驻于东江各地的陈炯明旧部后,接着就转向北上分路挺进,欲直捣兴宁一举将陈炯明旧部中最具战斗力的林虎歼灭。

    于是,程潜率“东征军”第三纵队沿东江西岸北上,挺进到了河源、老隆。李济琛率“东征军”第二纵队也占领了三多祝、赤树下、紫金等地。“东征军”第一纵队经永湖、白云、赤石、梅陇,夺取海丰、陆丰后,则分兵两路北上;何应钦率****第一军第一师,经高埔、黄沙后进抵揭西;谭曙卿率****第一军第三师,经新田、陆河后直扑五华。

    因为,身为“东征军”总司令蒋介石仍兼任****第一军军长;所以,其总司令部就随于谭曙卿部之后,同往五华、兴宁进军。

    谭曙卿求功心切,数天急行军后即进入五华境内;十月二十七日,“东征军”在五华西南的华阳与林虎的主力遭遇。

    因为,谭曙卿所部只有一个师三千人,而林虎将其近万之众的主力都投入了;两军兵力相差悬殊,谭曙卿自知难敌,赶紧向正随于其后的蒋介石告急:“敌有人马万余,我部兵力单薄难敌;恳请调兵驰援,宜从两翼夹攻,可一鼓歼敌。”

    然而,此时的蒋介石也已因胜滋骄,以为林虎乃手下败将不必多虑;因此,并没调兵驰援,只是向谭曙卿下了一道死命令:“吾军所向披靡,何惧之有?务须奋勇向前,一举歼敌;有怯战后退者,立毙!”

    蒋介石如此发话后,谭曙卿不敢再求了,只得硬抵死战。

    同时,蒋介石竟然不顾危险、带上“东征军”总司令部的护卫连亲临华阳前线督战,以给将士助威去了。

    然而,战局岂会依着蒋介石的一厢情愿发展,也没有因蒋介石临阵督战而改观。

    因为,两军兵力相差太过悬殊;一场血战后,谭曙卿的第三师死伤千余人,不得不败阵后撤。

    于是,林虎率师掩杀;顿时,“东征军”溃不成军了,连总司令部的护卫连也被自家的败军冲得七零八落,临阵督战的蒋介石处于险境之中了,惊呼:“谭曙卿害我!”

    蒋介石眼见得兵败如山倒了,敌军已在迅速迫近,情势显得万分危急。

    蒋介石在“第一次东征”中声名大振,“第二次东征”以来也节节胜利;想不到今日却会在华阳遭此惨败,甚至于连自己也身处绝境危在旦夕,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不过,此时的蒋介石倒是有股杀身成仁的勇气;他觉得自己身为堂堂的“东征军”总司令,虽死也不可落于敌人之手而蒙受耻辱;现在,既已陷于险境难以脱身,只能杀身成仁了。

    蒋介石想到此,真是又恨、又悔,悲叹一句:“遭此惨败,何颜见同仁?!”言毕,拔出随身携带的一把短剑欲自裁。

    时有黄埔军校一期学员、毕业后留任军校入伍生连连长、此次东征被编入护卫军的陈赓,见总司令欲自裁,赶紧夺下蒋介石手中的短剑,劝慰道:“校长,不可轻生。第三师系许崇智旧部,素少训练,故有此败;并非校长之故,校长不必自责如此。校长乃三军统帅,应以大局为重;此处危险,校长应从速离开为好。”

    蒋介石听陈赓如此说后,这才放弃了轻生的念头;然而,此时的蒋介石已是两腿发软难以行动;于是,陈赓不再二话,背起蒋介石就拼命的跑。

    就这样,陈赓背负蒋介石一口气跑出数公里;然后,渡过一条小河,逃到了一个名叫羊高墟的地方。

    此时,日已向暮,林虎所部停止了追击,俩人这才在羊高墟驻足。俄倾,被冲散的护卫连战士也渐聚到了羊高墟,同来保护蒋介石了。

    蒋介石惊魂甫定,但仍感到处境危险;所以,急欲与何应钦等部联络以搬救兵。但因仓皇逃命,用以联络的通讯设备全丢失了,令蒋介石深感无奈。

    陈赓察觉到了蒋介石的忧虑,即又自告奋勇地表示“愿去揭西搬救兵”。

    蒋介石见陈赓主动请缨,心中大悦,遂命其连夜赴揭西搬救兵。

    第二天凌晨,陈赓跋涉数十公里后终于赶到驻于揭西河婆的东征军大营。

    此时的何应钦正为与总司令部及谭曙卿的****第三师失去联系而焦虑,当陈赓告以“谭曙卿所部被林虎击败、总司令在华阳遇险”时,何应钦不由得心急如焚了,也就决定立即派兵往救。

    但此时,驻于汕头的洪兆麟闻报林虎在华阳得胜,也已率部朝揭西攻来了,这令何应钦一时难以脱身。

    但是,为救蒋介石,何应钦已无心理会洪兆麟;因此,只派了所辖的****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刘峙留驻河婆阻截洪兆麟,自己则率****第一军第一师赶赴华阳。

    二十八日下午,何应钦率部赶到华阳;蒋介石这才转危为安,长长地舒了口气。

    与此同时,李济琛也闻讯率第二纵队从紫金赶至;谭曙卿已将溃散的第三师招聚,重新成军。于是,蒋介石下令三人合力对林虎实施反扑。

    是日下午,“东征军”与林虎部在华阳又展开血战。

    此时,“东征军”势盛了;何应钦、李济深、谭曙卿三路夹击,终于将林虎击溃。不久,程潜的第三纵队也从河源直扑五华,欲断林虎的退路。

    林虎腹背受敌,更是难以抵挡了,只得落荒而逃。

    于是,“东征军”乘胜追击,又一举收复了五华、兴宁等地,林虎所部几近覆没。

    林虎见大势已去,则丢下残部,仓皇逃往上海;不久,出洋避居到法国去了。

    “东征军”在华阳击败林虎之时,揭西的河婆战场上也展开了激战;洪兆麟又显得那么的不经打,号称一个师的兵力竟然抵不住刘峙一个团的打击;接战不久,洪兆麟即被刘峙击溃,被迫退守棉湖。

    林虎被击溃后,“东征军”即折返南下合力攻打洪兆麟了;一个刘峙已使洪兆麟难以招架,“东征军”合力来攻,洪兆麟如何敌得?

    于是,洪兆麟不敢再战,赶紧孤身一人逃到香港去了。

    一个月后,洪兆麟乘坐比亚士总统号客轮欲避往上海,却在航途中被一名叫韦德的水手击毙在头等舱内。

    至此,林虎与洪兆麟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死灰复燃的陈炯明旧部全被歼灭了,“第二次东征”以“东征军”的完胜宣告结束。

    “第二次东征”结束后,国民革命军又增设了第六军,由程潜任****第六军军长;下辖三个师,姚观顺任第十七师师长,胡谦任第十八师师长,杨源浚任第十九师师长。

    而在“第二次东征”中,陈赓与刘峙都立了大功;特别是陈赓,把蒋介石从险境中救出,可谓劳苦功高;从此,留在蒋介石身边倍受青睐。

    而刘峙在“河婆战役”中功勋卓著即升任****第一军第二师副师长,强攻惠州的敢死队长陈明仁也因功升任四团二营营长了。

    而由于谭曙卿的败阵,差点陷蒋介石于绝境,本该论罪惩处。

    但蒋介石觉得,谭曙卿毕竟是当时自己化力气从许济手上挖过来的,对于收拾军心有效尤作用;且谭曙卿对他蒋介石应还算是忠诚,华阳之失实有其敌强我弱及自己冒险督战之故,怪不得他;因此,蒋介石也就放过了谭曙卿没加追究。

    且说,国民政府举兵“东征”之时,广东南路的“八属”之地果然也起烽火了。

    原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陈铭枢受命驻守罗定以防范邓本殷;他料定与邓本殷必有一战,与其待其来犯,不若先发制人。

    然而,邓本殷毕竟有三万之众,陈铭枢唯恐自己的兵力不足难有胜算;于是,打算与广西的“新桂系”联手对付邓本殷。

    为此,十月十二日,陈铭枢赴梧州会见了李宗仁与白崇禧。

    此时,“新桂系”已驱走滇军将广西统一了;被称为“新桂系”三巨头的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本来就追随于孙中山;虽然,孙中山去世了,但与广东的国民政府仍有着特殊的关系;一个月前,成立广西省民政公署时,还报请广东的国民政府承认;所以,国民政府若有所遣,也就欣然应诺。

    何况,与邓本殷搭档的所谓“八属”联军副总指挥申葆藩,原是“旧桂系”首领陆荣廷的部属;而由其占据着的、所谓“八属”之地的钦州乃是广西的地盘,“新桂系”正欲将他驱逐。

    于是,李宗仁与陈铭枢商定,派俞作柏率桂军由陆川入粤,进攻廉江、化州,以协助陈铭枢对付邓本殷。

    陈铭枢心中大悦,遂也决定自己率部由罗定进攻信宜,而令驻于恩平的梁鸿林率部进攻阳江,驻于阳春的苏廷有率部进攻高州。

    然而,李宗仁与陈铭枢商定的计划尚未实施,邓本殷倒是抢先发难了。

    原来,邓本殷的部将苏廷有投诚广东政府后,所部被改编为“建国粤军”暂编南路第一师,成了许崇智的“建国粤军”中的一部。

    “廖仲恺遇刺案”发生后,许崇智被逐,原“建国粤军”将领都感到了危机;苏廷有也不例外,且其投诚不久仍驻于阳春,与邓本殷时有接触藕断丝连;所以,十月十八日,苏廷有忽然倒戈复又依附邓本殷了。

    苏廷有倒戈后,还策反了****第四军第十二师辖下三个团的团长梁休年、梁翰昭、洪敦耀等人。

    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梁鸿林是梁鸿楷的胞弟,因其兄无端遭祸正心存怨怼;故而,对于苏廷有所为视若无睹放任不顾;于是,反叛的部将杀害了该师的参谋长郭学云后,率部归附邓本殷了。

    时有****第四军独立旅旅长张发奎率兵阻截,才将设于江门的师指挥部截留了;事发后,梁鸿林弃职离粤;从此,结束了军旅生涯经商赋闲。

    而李宗仁与陈铭枢商定的计划,却因此突变被终止。

    正欲对国民政府发难的邓本殷,见苏廷有归附,梁休年、梁翰昭、洪敦耀等人来投,觉得底气更足了;于是,急不可耐地于十月二十二日,向其部将下达了《本军对省方作战纲要》;然后,趁国民政府注心于东征而无暇他顾之机,举兵向被称为四邑的新会、台山、开平、江门等地进犯了。

    尚在“东征”前线的蒋介石闻报“八属”的邓本殷举兵进犯了,不由得愕然。

    虽然,国民政府已经决定要“南征”邓本殷,但那要在平定粤东以后;想不到,“东征”还没结束,邓本殷抢先发难了,令国民政府左右难顾。看来,这“东征”、“南征”只得同时进行了;好在,此时“东征”中的“惠州战役”已经结束,陈炯明的残部已受重创,可抽调兵力南征了。

    于是,蒋介石下令“南征”,并抽调兵力组建“南征军”,任命****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为“南征军”总指挥。

    “南征军”分为四路,陈铭枢所率的****第四军第十师为南征第一路军,王均所率的****第三军第七师为南征第二路军,戴岳所率的****第二军第六师为南征第三路军,俞作柏所率的桂军为南征第四路军。

    十月三十一日,受命“南征”的朱培德抵达鹤山,即制订并下达《国民革命军南路各军作战计划》,计划先取阳江、阳春,再攻高、雷、钦、廉诸州,最终平定“八属”。

    于是,陈铭枢的南征第一路军由罗定向阳春进发;戴岳的南征第三路军则经新兴后,与陈铭枢部夹击阳春;王均的南征第二路军,更欲经开平、恩平后直扑阳江;俞作柏的南征第四路军按原计划,由广西的陆川入粤,进攻廉江、化州。

    征战开始,陈铭枢一路畅顺,很快就进抵阳春;戴岳轻取新兴后,即与陈铭枢会师阳春。

    驻守阳春的苏廷有兵力不足一个师,如何敌得戴岳与陈铭枢的合力相攻?坚守一阵后不得不败退阳江了,阳春即被“南征军”收复。

    此时,四邑的开平、台山已被邓本殷占据;所以,王均率南征第二路军进至开平时,却遇到了邓本殷的部将姚之荣的顽强抵抗;而驻于台山的徐汉臣,见****前来攻打开平,即率部驰援姚之荣;于是,两军在开平激战难分难解。

    此时,****第四军第十三师副师长陈章甫也奉命“南征”;朱培德将其所部作为右翼支队,命其赴开平参战。

    如此,开平战役中,“南征军”占优势了;姚之荣与徐汉臣不敌,也只得败退阳江。

    驻于恩平的叛将梁翰昭、梁休年、洪敦耀等人,总共只有三个团的兵力,自知绝非南征军的对手,赶紧弃城而走。

    王均、陈章甫不费一枪一弹取得恩平后,又率部直扑阳江了。

    此时,戴岳与陈铭枢也已率部抵达阳江;于是,“南征军”对阳江形成了钳形夹击之势。

    阳江城内只有洪敦耀、苏廷有等败退的残部,难以抵御“南征军”,遂向驻于高州的邓本殷求援。

    邓本殷本想派兵驰援,但因此时俞作柏所率的桂军也已由桂入粤攻打廉江了;廉江乃雷州半岛上的要塞之地,此地若是丢失,驻于高州的八属联军后路即被断,处境就危险了,这令邓本殷惊恐不已;因此,邓本殷只得倾全力守护廉江对付俞作柏,不敢分兵驰援阳江了。

    阳江城内的本来就只是群败军之将,已无斗志;此时,见邓本殷不肯发兵驰援,料知阳江断难固守;也就都无意再战,纷纷弃城而走各觅生路了。

    于是,阳江又被“南征军”所取。

    阳江丢失后,盘踞于高州、廉州的邓本殷感到了处境危险;于是,将高州交予南路八属联军第二师师长兼高州善后处长陈凤起,自己则率部退守雷州了。

    邓本殷离去不久,“南征军”的陈铭枢即率部来攻高州;陈凤起据城顽抗,但坚持不了多久即不敌,只得弃城逃往安南去了。

    而在俞作柏攻打廉州的同时,李宗仁又派桂军第七旅旅长胡宗铎率部从广西灵山出发攻打钦州了。

    驻守廉州与钦州的“八属军”副总指挥申葆藩两面受敌实难抵挡,遂也弃军逃往安南去了。

    “南征军”攻取阳春、阳江之时,“第二次东征”终于宣告结束了;于是,国民政府决定将****第二军、****第三军调回驻守原防地,而由李济琛的****第四军继续“南征”,并由李济琛接任“南征军”总指挥。

    李济琛受命后,即命其部将****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陈济棠率部从粤东赶赴“八属”;而该军的第十二师因部将叛变,师长梁鸿林出走,所部缺编了。

    于是,国民政府将该军的独立旅改编为第十二师,由****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兼任师长,张发奎任副师长。

    如此,连同已在高州的陈铭枢所率的****第四军第十师及占据了阳江的陈章甫所率的****第四军第十三师,李济琛的****第四军又编足有四个师了。

    十二月初,李济琛的****第四军又收复了电白、化州、吴川、遂溪等地。

    已成孤军了的邓本殷,见势不妙只得放弃雷州,复又渡海逃到琼崖去了;并在海口等要津布防,欲凭借琼州海峡固守琼崖;同时,向北京临时执政府求援。

    于是,段祺瑞即派海容号舰舰长曾以鼎率三艘军舰南下驰援。

    然而,未待援军到来,“南征军”的陈济棠与张发奎已率部强渡琼州海峡,在临高角登陆后,向退守琼崖的“八属联军”残部发起猛烈攻击。

    “八属联军”抵挡不住,纷纷向“南征军”缴械投降。

    邓本殷眼见得大势已去,赶紧带了几个亲信,乘坐日本舰船从文昌出海也逃往安南去了。

    至此,邓本殷的所谓“八属联军”全军覆灭了,包括琼崖在内的南路“八属”地区皆被“南征军”收复;从而,国民政府统一了广东,去了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