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乌江巴人在线阅读 - 第275章 陌生的战场

第275章 陌生的战场

      虎安山的勇士们,经过在他们看来属于休闲式的行军,到达了巴国都城江洲。

      江州城是一座典型的山城,由低向高,低矮的房屋一排接一排。可是,在所处的角度上,他们看不到哪里才是他们最想看一眼的巴国主金碧辉煌的宫殿。

      他们看得最清楚的,是码头上停靠的木船和在河流中缓缓行驶的大大小小的木舟。

      江洲城,位于长江与其支流嘉陵江汇合处(嘉陵江北岸江北嘴)。

      虽然当时的都城,远没有后来的规模,但对第一次出远门的虎安山勇士们来说,无疑已经是庞然大物了。

      奇怪的是,巴国都城,也包括其他重要城镇,没有常见的土筑城墙——现代有人推测,巴人使用的是篱笆,因此没有留下遗迹。

      巴人建的,似乎就是开放式城市——他们认为,巴国武士的血rou之躯和锋利的柳叶剑,才是真正固若金汤的城墙。

      直至40多年后,到了公元前316年,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张仪、军事家司马错以及都慰墨率秦军灭蜀,顺道灭巴,秦军在占领江州后,张仪扩建城市,督建城垣,方才有了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城池,史称“仪城江州”。

      按接到的命令,外地调来的武士们不准进城。虽然明知道是来战斗,想到过会是这样的命令,可是江州城就在眼前,不能亲自进去见识见识,不少人仍然骂娘。他们只能在江面之上,遥望都城。

      仅仅在都城江洲的渝水岸边,歇了一下脚,转了一次舟,就象匆匆的过客一样,虎安山勇士们奉命开进阆水。

      阆水,即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上源为白龙江和西汉水。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两河口以下段,曾称“潜水”。这条江,在唐朝以后称嘉陵江。

      嘉陵江与渠江、涪江交汇处(合川)至重庆主城区朝天门的一段,古代曾称为渝水。

      关于“渝水”的来历,说法不一。其中一种看法,有民俗专家认为,上古有凫臾族,异名夫余、浮渝等。约3100年前牧野之役,商人落败,其中一支浮渝人向西南逃窜,来到今天的嘉陵江,“渝”或是指凫,野鸭子的意思。

      后来,重庆简称“渝”,也应是与“渝水”名由相同的原因。

      嘉陵江流域,很早就生活有数支重要的广义上的巴人。其中,影响最大的,后来称“賨人”。

      賨人又称寅人、板盾蛮,世代生活于嘉陵江峡江地区。早在春秋战国前,他们就在嘉陵江流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被西迁巴人(如白虎巴人)同化,賨人演变为巴人的一支。《舆地纪胜》载: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邻山重叠,险比相次,古之賨国都也。

      在春秋战国时代,阆水(嘉陵江)流域,是四川盆地里两个霸王巴国和蜀国争夺的主要地区。

      对丹涪水的武士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战场,他们中多数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进入渝水,也不知道具体要到哪里去。

      丹涪水大多数武士并不清楚,他们进入了一个相当特殊的战争地理环境——后来称为“四川盆地”的特殊的地理单元。

      巴蜀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主体,以今重庆、成都为中心,盆地之北是岷山、大巴山,西为横断山脉,南有乌蒙山、大娄山,东为巫山,大山环峙,周边无缺。

      外面的军队要进入四川盆地,也就是巴、蜀两国的主要地区,四面都是险道雄关:东面长江三峡水道、夔门关,北方是金牛道、剑门关;西部是茶马古道及碉门;南面是清溪道、川黔道及石门。

      而有的道路,是后来才打通的,比如金牛道,就是后来秦国人用诡计,让蜀国人自己费力气打通的——这是一个天方夜谭式的故事。

      因此,巴蜀的主要地区(四川盆地),是一个颇具特色而又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由于这个特点,巴山蜀水的战争,或者一个战役,多在境内有始有终。

      历史上,四川盆地里的战争,自境外打进来,或者自境内打出去的,战例不多。

      这一地形特点,再加土地肥腴,气候湿润,出产丰饶,使四川盆地在历史上数次成为“王者之资”,比如建立汉朝的刘邦,“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还有建立三国时期蜀国的刘备。

      同时,由于特殊的盆地地形,也数次成为动乱中的中央政权的避难之所。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迫于“安史之乱”,唐明皇李隆基带着心爱的贵妃杨玉环开始了逃亡,目的地正是四川盆地;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即陪都。

      战国时代,天下大乱,但诸侯国争夺的主要目标是中原地区,如果当时巴国与蜀国和平相处,四川盆地本来可以成为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区域。

      可是,事与愿违,巴国、蜀国及其他四十余个部落(小国)之间的“盆里斗”,如果仅仅比较热闹的程度,恐怕并不在逐鹿中原之下。

      巴蜀两个盆地霸主争夺的主要地区,正是丹涪水勇士们这次将要前往的阆水(嘉陵江)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两国之间,有三条重要通道(水路),其一是从合川循涪江北上到涪城(今绵阳),兵临成都北部。这条路一般称为“内水”,其中涪城、垫江(今合州)是路途中最重要的关隘。这条线路,正是后来三国时期,刘备入蜀的线路。

      其二是从巴国都城江州(今重庆)溯长江、岷江而上,直杀成都南部,这条路一般称为“外水”,路途上的南安(今乐山)是最重要的城池。这条道,在当时,不是巴国进攻蜀国的主要选择,巴人选择更直接的进攻路线。同时,历史上,这条道一般作为从重庆佯攻成都的路线。

      其三是从江州(重庆)西上进入沱江,再由沱江北上直杀成都,这条路一般称做“中水”,今四川省内江市是途中最为重要的城池。

      闲说少说,书归正传。

      瞫梦龙得到消息,江州的巴军主力,已于数日前出发了,走“内水”,兵逼蜀境。

      瞫梦龙猜测,此时,巴军主力应该已经到达前线(大约在今四川遂宁市境内)排兵布阵,与蜀国人决一雌雄。

      瞫梦龙还猜测,或许,大战已经开始,丹涪水及其他地方调来的兵力,大约只是来作“预备队”的。

      次日晚,虎安山大部族的一百零一个勇士,到达了巴国又一座重要的城池——一座虎安山武士们更加陌生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