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预备役制度 第二更
“翁把总,你的意思也是要赞成林将军和曾把总的话了?” 陆渊问道。 此时,翁世平听见陆渊的话中有些玄机,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 “不要紧,在我的治下,所有人都是地位平等的,可以畅所欲言!” 陆渊笑着鼓励道。 听到这话,翁世平这才抬起头来,双目坚定的看着陆渊。 “大人,我认为扩军之事利大于弊。首先,我们都知道大人您一向仁慈,不愿意给百姓施加更多地负担。但是我们之前的一系列战役中,那么多的士兵战死疆场,他们也是大人您治下的人民,也是百姓的丈夫,父亲和儿子。而在这些战死的人中有很多都是新兵,是我们临时征召进部队的。由此可见,我们的军队实际上是不够的。再试想,如果这些人不是新兵,而是经过了平时数个月乃至数年的训练,临到上了战场,又怎么会轻易的战死?我认为,大人不扩编军队的初衷在于不打扰百姓,但是这样的做法到头来却导致更多不必要的伤亡。这实在是弃本逐末之举,标下认为实在不可取。所以,我赞成林将军的建议,我们的朝廷应该实行扩军计划,加强对于我们百姓的武装,这样的话,才不会到头来仓促上阵,白白牺牲www.shukeba.com。” 翁世平在说完这一段话之后,向后退了一步,静静的等待着陆渊的评判。 此时,在座的诸位都听得脸色有些难看,要知道,翁世平的这段话看上去就像是在点名批评陆渊的军事政策。 很多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投向了当事人陆渊。 后者也是思索良久,终于是开了口。 “翁把总说的很有道理,导致大量的无谓牺牲着实是我的过错。不过我们的军队是常备军,士兵一旦进入军营就得长期的呆在营中接受训练。我们的人口虽然有十几万,但是其中除去老弱妇孺和有些未经开化的琉球部落民,在经过体质和人品的筛选之后,真正堪用的青壮年只有一万左右,而这一万人中有的是工匠,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商贩和渔民,所以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的扩军三千的话,一些农田就要荒废,我们损坏的农具也无处修补。到时候带来的麻烦岂不是更大?” 陆渊平声的说出这番话来,翁世平的眼中也闪过一丝忧虑。 说到底,现今的琉球最缺的不适钱,而是人。 “大人,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参照大明的卫所制度,让这些人平时务工务农,定时接受训练,这样的话,总比刀都拿不稳就上战场要好得多。至少训练他们的是我们自己的将领,而不是凶残的敌人!” 翁世平开口说道。 听到这样的话,他身旁的林觉和曾遇都是心中一惊。 军中的所有将领都知道,陆渊对于大明朝腐朽的卫所制度特别的鄙夷,此时翁世平提出这样的建议,不是撞刀口上了吗? 然而,此时的陆渊却一点生气的样子也没有。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一件事情。我们也许可以建立预备役制度!” 陆渊若有所思的道。 在后世,预备役制度是很普遍的存在,可以很好的调整生产和作战之间的关系,即使是小国也能够在战时拉出一支足够保卫自己国家的武装力量,可以很好的作为对常备军的补充和辅助,效率很高。 但是这个时候,在座的所有人对于这个新的名词还是不太理解。 “预备役,指的就是国家军队的后备力量,他们和常备军不一样,平时生产,战时作战。由社会中的热血青年为主要组成部分,加上军中的一些因为各种原因离开部队的士兵。其中就包括受了轻伤的,上了年纪的,或者在和平时期明确提出退伍申请的士兵,都可以成为预备役。平时从事生产,战时的时候可以被临时征召起来,辅助主力部队作战。” 陆渊将预备役的主要定义向所有人解释了一番。 当然这里的解释是基于这个时代的环境的,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后世的军人复员是什么意思。 在他们的眼中,当了兵,吃了皇粮那就得以死在战场上为最终目标,其他的事情都是视为逃兵处理,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 此时,听完陆渊解释的梁博似乎明白了什么。 “大人提出的这个预备役不仅可以节省民力,同时也可以减少朝廷的财政负担,可以说是藏兵于民。”
陆渊点了点头,道:“这也是太祖皇帝建立卫所制度的初衷,在大明开国的时期着实是起到了以恶些作用。不过我没有田地可以分给这些作为预备役的人,所以可以开出基于常备军标准一半的饷钱,作为这些人平时接受训练的补偿。我想,在银子的刺激下他们的积极性可要比大明的卫所兵强得多。” 这一番话说完,翁世平和曾遇也是纷赞同。 那些三十六姓的长老们听不懂这些的打打杀杀的事情,此时也只能跟着起哄,歌功颂德。 将陆渊捧成了天人。 这个时候,在军队的座席之中一直旁听的弗朗西斯科却是口中念念有词。 陆渊察觉到了这一点,立刻发声问道:“弗朗西斯科大人,你好像有话要说!” 后者听到陆渊的召唤,立刻站了起来。 “是的,大人,我想我正在见证一个伟大军事变革的过程。欧洲人都在说尼德兰之所以能欧从西班牙的手中独立,原因就在于莫里斯复活了职业化军队,一支训练有素的荷兰陆军有能力捍卫他们自身的自治权利。而现在,我可以说您的提议将会是解决职业化军队和社会生产负担之间矛盾的钥匙,这扇大门已经打开,而您在历史上的地位也一定会比哪位拿sao的莫里斯更加的伟大。” 弗朗西斯科的眼中充满着敬佩的神情,当然,还有一丝嫉妒。他并不明白为什么看似对于新式作战一无所知的东方竟然会出现一位有着如此辩证思维的领袖,他将原本已经没落的卫所制度稍加改进,和常备军制度结合起来,由此构成一个新的国家军事体系。 这样的制度下,别说是武装出三千的士兵,就是三万以至于全民皆兵也不是没有可能。琉球这个看上去无比渺小的势力将会在这个时代的东亚迸发出属于他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