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禅忌》的由来(一):
般波利子道:“回顾古传,翻查史历,佛教于中土最蓬勃之时,莫过于禅宗六祖那一代,最脍炙人口的该算是六祖慧能与神秀大师两人各自写下的佛谒。” 他唱了句佛号:“众所皆知,神秀的谒文;身是菩提树,心乃明镜台。日夜勤拂拭,切莫惹尘埃。” 朱还雪唸着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般波利子眉头低垂:“理论上,六祖谒语较为精深,但若从更高的层次去理解,这两首谒各有各的奥妙,只是描述不同的境界。” 朱还雪不服:“层次上,六祖肯定超越神秀,他描述了禅理最高境界。” 般波利子开解:“不错,他是谈到禅,却未说到佛。” 朱还雪惊奇:“禅的境界已是rou身的极限,佛的境界岂非白日飞升?” 般波利子合拢双手:“六祖慧能之谒乃对人对事,针对神秀大师的谒文作出批评,含讽刺成份,未达成佛力无所不容的阶段,故而无法列为无上之谒。” 朱还雪问:“依老前辈所言,世间竟有描写‘佛’境的谒文?” 般波利子高举手中的三尊小瓷像,缓缓地说:“老衲手中的三件宝物,刚好能详细地说明以上的三种境界。” 朱还雪满脸疑虑:“这三尊小瓷像分别是释迦牟尼佛像、僧人罗汉像、书生状元像三种,与六祖慧能所比试的谒文有何关联?” 般波利子回应:“有关联,大有关联,状元在人们的心目中确有崇高的地位,但于出家人眼里仍然是个凡人,所以状元像正好对上了神秀的谒,乃‘忌’的境界。”
朱还雪恍然大悟:“我懂了,凡人修行的第一步骤;内心自我禁忌,忌杀生、忌为恶、忌贪嗔痴,神秀大师所描述的是凡人修行必备的心态。” 般波利子微笑:“阿弥陀佛,六祖之谒正好比凝做罗汉像,化成‘禅’的世界,因为六祖诗文重点在于清静无尘,而禅理正是‘无一物’。” 朱还雪发问:“若要找比禅更高的境界,唯有佛的西方世界,然而‘佛’的意境又该以何种谒语来描述呢?” 般波利子伸出双掌:“最高境界,‘佛’的谒语就藏在这三尊小瓷像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