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民民小说大学在线阅读 - 第五十九章和为贵是普世价值、法制不可缺

第五十九章和为贵是普世价值、法制不可缺

    第五十九章和为贵是普世价值法制不可缺

    5—75正青智者问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步石答:

    (1)翻译:礼的作用在于实现和谐社会,制度的使用,要服从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先王的理想的完美境界是自由!但哪怕人民自觉有所不为、知道和的重要而人为地和谐,如果不以制度为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预设,自由的和谐秩序仍然不可能实行实现。

    (2)逻辑演绎:法制总是必要的。道德不是万能的。

    (3)通俗地讲,在任何社会里哪怕人人都自觉维护自由与和谐,为自由和谐奋斗,法制也不可以缺少。

    我们已经将礼定义为益情的制度。那么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势,这里的礼在今天就是文化习惯、礼仪礼貌、法制等一系列制度。注意,实际上“和为贵”是可以单列的,有子的话很是具体了,是在讲“礼”与“和”的关系。

    进一步明确,在真实的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光是“礼”,还有很多的要素与“和”关系着,影响“和”。可是封建礼教片面理解教条地执行了这一句话,后果很严重,它使整个社会的意识只关注“礼”对“和”的影响而轻视、忽略甚至鄙视或忘却其它要素比如生产对“和”的影响。

    造成“仓库储备充足,知礼节”的呐喊,但也无济于事了,因为作为整体的正确意识不在了。历史地看这一章,这一点是必须特别指出的。这就是老夫特别强调“禾”是“和”的根源的本质原因。

    没有面包,如果有和,也只是无机的和。当然光强调面包不要礼也是不行的。所以不能片面,要中庸。但说话、理论只能一方面一方面说,难以面面俱到,这是听者要明白的,行者要自我矫正的,这就是中庸是行者必备之德的道理。

    很显然,和为贵属于价值观。

    即和的价值总是高一些。这就好比我们说“稳定压倒一切”。再比如你哪个地方建设得很好,但遇到十级大地震,什么也没有了。高楼大厦大都会,一震回归古人类。大家可以由此意会“和为贵”的价值观的含义。和与同相比,和的价值要高一些。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之一按价值论,第一、价值是有条件的,或者说价值会变化。人们常用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有一叫花子与一商人被大水冲到一起,他们都抓住汪洋中的同一棵树的顶枝,商人用一袋黄金换了叫花子的一个小馒头,商人减掉了负重、吃馒头而保持了体力,而叫花子则相反,他支撑不住沉下去了,商人熬到被救。

    第二、和是名词的话,它是指一种状态,就是现在说的和谐(状态)。这种状态需要其它事物来营造和体现。那么意味和的价值需要其它事物来实现。当和成为人与人主观、客观对待状态时,和的价值才能实现。

    第三、和是动词,那也是属于手段而不是目的。和的目的是为追求社会最大公约数、追求社会生活快乐、幸福的总量!还有就是追求机!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知道和的重要性、第一位的位子而为和而和,即不能“知和而和”,如果那样就是“和稀泥”,一时也许可以,长时间则一定行不通。

    有子的解决办法是以和为价值观,用礼即用制度来切实地实现这个和,老夫还添加生产一条,即认为面包也根本地决定和。即认为决定和至少有三要素:和为贵的价值观、制度和面包。大家看到了,这个幸福总量追求来了,紧接着的是什么?答:分配!那么必须益情的制度——礼!问题是循环的,说的话也就旋转了。

    第四、价值迁移。打一比方,我们中国人在生活里总是把房子的重要性放首要位子,为了它可以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但房子一但到手,它的价值也丝毫不会降低,但是其他的欲望就出现了,人的注意力由房子转移到其它方面。人们会因此强调新方面是多么的重要。这就是价值迁移。价值迁移往往会迷惑观察者的判断。

    93421148网友给此回复:感谢楼主勇敢地善心不断、孜孜不倦:宇宙第一公理,万变。无限变,一切尽在变中!从人类远古的第一智,相对,到得爱因斯坦终于得以论相对,无不完完全全地落向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点:那就是,万变;好、中、坏,正、中、负,孔子只在中;最终一切尽在变,落于变。变者,定也;定者,变也~步石回礼:老友可持续地高看余,余一定将老友的鼓力变成自己的动力。

    土豆执事网友:我仔细的阅读了,受益匪浅。步石回礼:感谢鼓励。

    凉拌葱丝网友:好想很好玩的。步石回礼:你来,就说明我这里蛮好玩,欢迎常来。

    步石自语:品位决定趣味。

    101159238网友:为民众解心结,疏思路,消浊气。步石回复:不敢当。101159238回复:心虚的人在害怕中生活!步石无语。私下里认为用词不当,无从谈起。

    步石:三人之行,必有我师。石已收集老友三句名言:(1)态度决定一切。(2)从中庸出发,走入中庸,又能走出中庸。(3)宇宙第一公理,万变。石要收藏起来。

    “和”的主体是“禾”,主导是“口”。和为贵价值观的核心是“机”意识。如果说什么都可以失去的话,惟机不可失。和平可以孕育生机,战争只是争夺生机。战争永远是两败俱伤,没有胜方,哪个自称胜利的人宣称自己零伤亡,其实是自吹自擂的自我安慰罢了。帐是一笔一笔慢慢算的。

    热爱和平,就要精通战争,而且要时刻准备着。走正道,怎么能不通晓诡道呢?这就是行者的中庸之德。所以,有和为贵价值观文化的中国有《孙子兵法》等不朽著作。

    行者的中庸之德将机意识修正为危机意识。在平时则落实为警钟长鸣!“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要警钟长鸣。易经其实是传统文化的一座不朽的警钟!

    禾是自然界的生机要素;智能是人的生机要素;科教是国家的生机要素。

    正青智者:民心才是最大的生机吧?步石:民心何止是生机呢?它是国家的枢机,是国家的生命、天命、天道。所以在认识上我们将民心归于道,不归于机。在理论上,我们讲顺应民心,不讲谋求民心,更不说掌控民心。

    但我们可以说费尽心机谋求生机、把握生机。没有生命也无所谓生机。没有生机则生命无法维持,更谈不上发展。我们用婴儿打比方说明生命与生机的区别。婴儿刚刚出生是有生命的,但他如果没有及时得到生机,很快会夭折的。

    生机是优良的体系的功能。

    生机要素是体系中产生生命的生存与发展机会的关键因素。在人生机要素就是智能,在国家生机要素就是科教。智能是得到训练的智力。即认为不应该单纯地提智力,因为单凭智力自然发展没有半点学习任何人都只能比猴子好一点。非常深刻的记忆,从小看到很多人都非常聪明,可是没有得到象样的学习与培训,都沦落为庸人了,非常遗憾。

    人的生机要素是智能,那么国家的生机要素就是科教。科教是分科的教育、科类设置齐全的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的教育。通过科教,提升人的智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进行道德熏陶或说道德教化,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综合素质。

    如果把科教单一为道德教化,那么生机将萎靡不振,弄不好会苟延残喘、奄奄一息,但不会死机。这显示道德的力量和性质,它需要科技提供方式与能量,方可赢得勃勃生机。封建社会的历史说明了这一点。

    民心爱国,又以和为贵为价值观,大家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了。由于价值迁移的缘故,发展的欲望自然产生了,那么我们向什么要发展的机会机遇呢?答案已经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以接受。

    苦难来了要坚强,富贵来了莫荒唐。

    注意了,我们把生机说成体系的功能非常重要。生机要素不能孤立存在。讲生机就要讲生命,对于生命体而言,安全总是第一位的。那么就应该有安全意识,也就是危险意识。

    有的人一提到安全就自然联想到军队与国防、警察与治安,不能证明他有健全的安全意识。我们宁可认为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其他安全的基础。那么,第一哪些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心里要十分清楚。第二经济命脉必须要控制在国家政权能做主的资本如国家资本手中。第三政权必须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和为贵是一种态度,经济一体化也是大趋势,而这更需要独立自主、和而不同。什么人任着性子闭着眼睛搞经济一体化、自由市场、“民进国退”,会把自己小命和没有了的。要防止面和心不和,面和心不和的情况一定会发生,否则已经好几百年的资本老玩家到哪里去唱“唱空之歌”呢?到哪里去刮金融的风暴呢?

    你这个小年轻一穿上西装,人家就认你一家了?唱空之歌好象正在俄国高亢嘹亮吧?好在这一回政权完全掌握在普金手中。其国曾经是多么崇拜而亲西啊!独立自主而和为贵、和而不同、安全意识、危机(或说生机)意识、竞争意识,要成为共识,性命悠关。

    和属于公平正义,和是全人类的共同需要,具有普世价值。但应该明白的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和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演绎。和式有等级主次与平等自由的不同。在仁义道德文化里,它是和气生财、共存共荣。注重道德,无原则的羊性是它的极端发展;而在商义道德文化里,它是自由竞争、养肥了插吸管,不给插就杀,铜墙铁壁就合伙摧毁!狼性而强盗是它的不算极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