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民民小说大学在线阅读 - 第五十二章科技任众行,礼数要自主

第五十二章科技任众行,礼数要自主

    第五十二章科技任众行,礼数要自主,科技进步才有礼

    5—68正青智者问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远众,吾从下。”

    步石答:石说论语,有两本书,一本是论语,另一本是现实和未来。读论语就是读过去。人生有三读,读过去、读现在、读未来。

    我说的一个很是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力争证明论语里面并非只有道德说教,并非是仁义礼智信能概括的,这些只是论语思想的一个浅表性总结。大家看到孔子讲了两件事情,都是属于“礼”,但是他一个从了众人,另一个则远离众人而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即孔子没有人云亦云,没有一味的从众心理,有主见、有自己的判断。

    自己赞成大家的意见就随了群众,不赞成则按自己的意见行事,但也不强加于人。

    前人对“纯俭”解读为麻为帽子材料改为丝为材料的俭省做法,可信可用。但对“上”与“下”的解读则不可信不可用。应该是上堂与下堂,客人来家,主人只在上堂迎接行礼,改变了以前亲自出来到下堂迎接行礼的习惯做法。这样解读的改变,孔子的这句话的含义就深广了。

    他对科技、生产的观点也有而正确。但传统的解读,孔子关于科技方面的观点在整个论语中都找不到,这是因为前人的思维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的缘故。讲礼的人,对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也会有他的态度、制度观点,完全可以做到礼待科技的。传统解读中对科技创新这么重要的事情都遗忘遗漏了,是在对不起孔子和他的思想,有辱他思想家的名声。思想家思想一切,对科技自然有思考有观点表达。其在本章的礼思维也合乎今天的标准。

    形而上学,我们可以从本章看见孔子关于戴帽与接待来客的礼节的观点。形而下学,可以认为孔子谈到儒家与法家的关系原则。在论语中孔子阐述了礼的本质就是俭省。即人类设立礼的本意在于建立秩序而使礼器礼物释放最大的生活效益。所以礼是制度是节度,简称为礼节。礼节的本意即创设秩序而获得最大生活效益,使人在现有的条件下生活最便利、最舒适、最快乐。

    看出来没有?给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这是儒家、礼专家也是普通的人民大众对科技发明的一个愿望一个要求一个取舍的行为准则!“吾从众”非绝对的孔子自己的“吾从众”,而是泛泛而谈的“吾从众”,即原则,即对于科技新产品的出现要坚持一个肯定的态度,而对它的被使用以及普及程度不能作硬性的规定与强制的推行,而要合乎人民群众意愿的推广。

    比如,现在的电动力车绿色环保有好处,但实际效果因为服务还不能跟上等原因,目前还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大的便利,即便能带来更大的便利,也要给予人民群众自主选择的权利即“从众”。

    儒家并不干涉法家,但也是有考量的,礼的考量——新方式方法务必给生活带来更大便利与好处!你想想,老早的大哥大虽然能方便通讯,但昂贵又不便于携带,它就不能普及,生产商也不能强迫人们去购买对吧?石说清楚了吗?自以为说清楚了。

    可以说,“从众”是一商业原则或说商业社会伦理,你可以广告宣传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甚至有点忽悠。但毕竟不能强迫的。

    正青智者:这里哪有什么科技呢?步石:石要告诉你,我们在谈论古代,你知道道德经中所提到的四大人类原始发明吗?那就是“名”、“绳”、“国”和“家”。帽可以被认为是形式是礼,但帽子的材料及其获取、加工、制作帽的工艺工具等都是科技啊!而在那时是高科技,丝织是那时的关于绳的最高科技!纺织品的绫罗绸缎可是作为高级科技奢侈品很长时期的啊!

    呵呵,“纯俭”里还有道德考量,比如地沟油造出来也是要靠科技的,但不道德,所以要规范用途。

    顺便要说的是,你知道“披麻戴孝”的本意吗?麻布曾经是高科技产品,人民平时并不舍得穿戴,只是在送别逝世的先人才作为大礼用的,后来逐渐成为习惯成为文化而本意消失了。古代有用科技产品作为随葬品的习惯,尧的时代开始用稻谷与陶器等。在古代,高科技产品都作为贵族的高级礼品!除丝质的帽子,在周朝还有青铜器皿。即礼与科技进步原来是有紧密联系的,科技进步才有礼。比如刚开始的时候,我送你一大哥大,高级有礼了,但现在要送你苹果,才有礼。反过来说,拿作废了的东西送人,无礼。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人从来都是崇尚德的,都是崇尚科技的!

    现代文明素质之一,就是对于科技、科技产品具备一个基本肯定的态度、正视它,可以不使用,但不能用自己的好恶去主控众人的意愿。

    孔子是礼专家,对于生产是一个外行,他这样的态度与做法也是在尊重内行。孔子自认为是礼专家是内行,因而在礼节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完全值得理解,否则他这个人就没有主见了。但到了今天他的对在上堂行礼“泰”的评论不得不说已经过时。原因在于机械了,属于严重的静态思维。你是我的重要朋友我可能到车站去迎接你,一般的人我完全可以在家里等你。再进一步,礼节与彼此关系的程度有关,我们已经亲密无间,礼节就不那么讲究了。礼节多了,就见外了。

    我们暂且不说科学发明,就说科技新产品需要市场这一点,每个人对于科技的态度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对于高科技犯罪,道德家设法提高人们的道德而不是扼杀高科技;法家则是讲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以科技制度科技,即促使科技进步尽快找到克制之科学方法。比如现在用监控、卫星跟踪追捕犯罪分子。

    将孔子视为礼专家而发表关于礼的主见的见解是有失于消极的。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本章,我们说这一章很重要,它涉及个人与社会如何对待科技与礼仪的原则问题、心态问题等。但这被后人埋没了。以积极的心态,可以从中抽象出如下意见:

    科技任众见,礼仪要自主。

    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科技就是力量的使者!

    那么科技的社会属性如同工具的社会属性,工具它具有性能而不知道德。知道德只有人!所以,科技本身并无道德问题。道德家不应该用道德的眼光去打量科技,不能用道德规范去规范科技,道德的眼光只能用来打量人,打量掌握科技的人,道德规范只能用来规范人,规范使用科技的人!这就好比我们不能要求菜刀讲道德,而只能要求使用菜刀的人讲道德一样。

    “X无才便是德”的论调荒谬无知!而且,能不能发展好,绝对不是模仿老工蜂那样简单。如果我们一代一代只知道这样模仿继承,那我们今天应该还在丛林里打猎呢。

    帽是指形状,戴帽是拥有这个形状,便有了一种仪态,这种仪态被认为有礼貌——礼。礼属于道德的范畴或说外沿。帽的材料是麻还是丝则属于科技。它说明那时已经掌握蚕丝材料生产技术和相应的丝织技术!“礼自天子出”是国家的制度,自自己出属于礼仪。礼仪要做到自主,本质在于避免谄媚的恭与避免傲慢的泰。言行做到有礼而不谄媚不傲慢。自主即自己定义。比如封建社会的大臣向皇帝下跪他们认为是礼,现在则被人们认为是谄媚下贱。

    呵呵,孔子也是知道一分为二看问题的!

    请问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传统文化是喜欢还是排斥科技?现实中我们的科技水平怎么样?为什么?如果曾经落后过的话,你不能怪孔子了,因为他并没有排斥科技,对把?

    你难道不能意会有根有据地找出孔子不排斥科技的意义吗?要推广逻辑的抽象思维,万难是吧?多么荒谬无知啊!怎么一立论“决定我们发展的因素太多”,然后就立马得出“而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在这其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却是很少的。”的结论?

    分类学学过没有?太令人遗憾了,古人是什么人?概念清晰吗?你的概念不澄清,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那么你就没有资格发表结论性的评判你知道吗?否则你就是无知加狂妄啊!因为概念不澄清,必将引起思想混乱,理论变成瞎炒蛋。

    科技从众,绝对不是跟风,更不是一窝蜂。但你看看现在的凑热闹搞的!一窝蜂搞房地产,一窝蜂买小轿车,一窝蜂投资房产,一窝蜂抄底黄金,一窝蜂XYZ。也不知这应该推脱责任于哪位古人为好了。投资完全可以搞查漏补缺吗。

    抽象概括:科技任众行,礼数要自主。含崇尚科技逻辑和人能控制好科技造福人类自信!

    孔子所言礼主要是制度,制度自主,好比人民代表共同制定制度,在理念可以顺利过渡到民主意识。获得这样的认知必要辩证法思维、逻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