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民民小说大学在线阅读 - 第二十六评论权者是义务

第二十六评论权者是义务

    第二十六评论权者是义务

    5—40正青智者问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步石答:下面来仔细看看孔子是怎么评论管仲的业绩的。子贡问:“管仲不是仁义之人吧?桓公杀公子纠,管仲却不死,又去做桓公的宰相辅佐他。”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安定统一,百姓至今还能享受到他的恩惠。如果不重用他,我们可能早已披头散发、衣不掩体了,沦落为落后民族了。

    我们岂能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呢?要求他象匹夫那样为了得到人们的谅解而在小山沟里悄悄上吊自杀没人知道?概括起来就是大仁大义大功大德;雄才大略。显然的,孔子的价值观或说他的义是把人民是否得利益还有国家和民族放在首位!对某个人的忠诚与对人民、民族和国家的忠诚孔子已经能够区分开来了。这充分证明孔子不是守旧派,更不是什么复辟奴隶制的顽固派!概括起来就是大仁大义、大功大德、雄才大略。

    那么管仲是何许人?与孔子是什么时间关系?有说在管仲去世94年后孔子出生。管仲是法家先驱,在位实行大胆改革,实际否定奴隶制。帮助齐桓公建最长霸业。孔子充分肯定他的功绩,完全能说明孔子至少不是人们所攻击的那样是顽固守旧派、腐儒。

    孔子对管仲的功劳的性质判断是“决定民族命运”为主要,这显示了孔子的认识水平与良心。也许,孔子并不知道“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但他知道“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而我们现代人整天用高音喇叭广播实事求是这个真理,但好象有些人就喜欢违反它。明明那个人给整个民族的生存和命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却因为个人恩怨矢口否认,彻底磨灭摸黑。我拿他们与孔子去比较,结果也弄不清楚是进步还是退步了!而要是说那个人好,则被描述成一朵花,完美无缺玉,绝对正确士。跑到了另一个极端。这反映人以个人好恶来随意改动事物的形象的低级认识水平与恶劣的人品。

    第一、孔子并没有局限于世俗的观念、苟泥于小仁小节来衡量管仲的大处。

    第二、一分为二看人。在充分肯定管仲的业绩的同时,也理性地指出了管仲身上存在的问题。比如不节俭,比如不知礼等。孔子的这个“不知礼”是有必要再认识的。如果他是指管仲执政没有按制度规范自己的行政,就好了。

    大家肯定知道一个名言——宽猛相济。虽然他是法家的先驱,但这个治理技术却很有点人治的味道了。人治的含义大家都肯定知道,不多言。所以现在不见提了,是吧?你经历过宽猛相济吗?经历过就很好理解我的话了。

    管仲使用“宽猛相济”无可厚非,甚至值得赞扬,因为在那时很灵验。注意是指在3000年前,但现在再当成法宝就有祸害了。可能有必要说明一下,我并不主张憋屈自己,反对忍气吞声。

    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甚至更严重的待遇,把它说出来不行啊?对不对?受到错误的对待的应该给予纠正和处理等。不瞒你说,开运动会他们喊我斗地主,我一次都没有参加,因为没有地主了光打牌,岂不是笑话吗?对不对?

    有人为什么自愿将自己的意识局限在“这是什么?”中呢?那无尽的是非就那么令人兴奋?“这应该是什么”难道不更加重要吗?难道不知道就在转念之间你由奴隶成为主人了?为什么那么甘心于做奴隶呢?难道是天生的奴胚子?如果让思想的小鸟尽情地扇动它的翅膀而飞的更远一些,那么它就能使我们拥有如下的认识:

    (1)被孔子称赞为“决定命运”的管仲的功绩主要是在国际舞台上在国际斗争中取得的持久的胜利而不是指国内的。功业即霸业。

    (2)结合第一点,我们就可以对孔子的“能够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够礼让为国,如礼何。”进行再理解。

    (3)难道我们不能用阶级论和利益论来理解孔子吗?如果能,那么可以理解管仲辅佐桓公建立的霸业符合孔子的利益。这样就十分顺利想通为什么孔子称赞管的成功了。似乎有定论说奴隶制于春秋开始瓦解,以我看实际情况是管仲在世时倒退与瓦解趋势并存而斗争激烈。

    法家先驱的管仲成功阻止倒退的可能而使瓦解稳定为奴隶制的变化表达式。他的功绩就是这个,至于是否加速,这个是非就留给历史学家吧。而这决定了孔子的命运——避免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而沦落为奴隶的可能、开辟上升的可能,而通过他自己的努力果真上升了,孔子能不称赞吗?再,孔子开办民办学校、开展平民教育,总是希望平民能够多起来,对不对?都变成奴隶了,还有谁到他那里上学呢?对不对?

    孔子还会希望民众能够富裕起来,这在论语里有证据。道理很简单,平民变成地主、富农和富工,才有可能拎着“十条干rou”送他们的子女来到孔子处求学!孔子顽固复辟奴隶制论不能获得阶级论和利益论的支持。

    (4)关于孔子对管的“小器”论,有的人理解为小气了吧?孔子对小气是有严格定义的,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大器——、推翻奴隶制建立郡县制统一天下。孔子本章已经明言,你拿人比较是可以的,但你不能拿匹夫匹妇与管仲比较。大器小器是相对的,管雄才大略,谁才可以拿来比?在前,周公,在后秦始皇(但地位不对称)。

    “器”论表明的是管的功业象器皿那样——持续发展性低。事实不是如此吗?桓公和管仲共同建立的霸业也随他们人去而一去不复还了。再次提醒注意,看管仲是要把他放到贤达群中去看!孔子说贤者辟世、辟地,这是对贤者的实践家要求,还要辟色,这是对贤者的为后世增光添色的要求,最后还要辟言啊!只有思想才可能被评为“不器”,请问在后世传诵多少管仲的思想?

    管仲的“小器”是相对小,孔子是说后来管就贪图享受了,他不准备跟他学,所以他晚年能够不辞劳苦修书辟言。

    (5)关于“不知礼”,在论语中,孔子对礼有“效益”论的解释。管仲不俭省,所以不知礼。更为重要的是管自己创立能够影响万世之礼了吗?而秦始皇虽然算不上思想家、理论家,但他是知礼的,因为他知道废除奴隶制和建立郡县制能够影响万世。废除奴隶制和郡县制理念都是知识分子首先提出来的。

    作为政治家不一定能够亲自发明制度发明礼,但至少能够及时认知礼的含义与功效。这样才能吸引真正的知识分子,否则只能吸引照搬照抄的经验介绍分子。

    周公是孔子认可的全能贤达人士,具有四“辟”。以石个人不成熟的看法,现在很多时髦的知识分子并不“知礼”,只能算经验介绍分子。之所以称他们为“分子”是因为他们要比“工”的理论性强多了,但迷惑性也与此成正比例。礼即制度,比我们现在所说的制度概念更好。将礼只理解为礼仪,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那是属于下知,你与小学生去说吧。对知识分子而言,“知”即研究!而首先要研究本地百姓的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