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123术
第七章21—23术 4—3—21盛东风问第二十一术因事为制 《忤合篇》曰:“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使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现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步石答:说,事情做得随心所欲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意味计谋的适合。(设计巧妙、灵活老道。)万物发展变化就象连环那样的环环相扣,互为因果而各有形势显露。那么我们可以反复观察探求了解因果关系,加入“人事”为制式而有事物并保持事物发展变化的连续性。(不过人的目的已经达到)所以,圣明的人在天地之间立身处世,一方面努力于教化民众以传播自己的声音、宣明自己的理论(增加民众智慧、传达自己的计划以便更好地合作而形成实力。理论中包含各种制度。)。(愚昧的人无法带领,也无法分享德果。)。 另一方面,必须因为人事与万物相会(人用“事”作用于万物)而观察大自然和国际环境这两个“天时”以便把握天赋予的时机。同时掌握包括本国在内的各个国家的各种具体情况。以这样的先知先觉(德治和国家环境的先行了解),调整“人事”即决策国家的工作计划、行动方针并执行之以促使事物按我们的目的发展变化。 治理应该内外兼治。并不存在孤立的内治。 4—3—22盛东风问第二十二术反忤 《忤合篇》曰:“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咸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步石答:说,为人处事不能经验主义,更不能教条主义。所以啊,圣明之人不断行动而无所不为,广听博闻而无所不包,琢磨事物的意义(味道)、善于发现意义而从中获取情报,以此为根据准备将要做的事情(做菜)、添油加醋加盐加味精融合进目的而制作一道或数道精美大餐或小菜,事与计谋合一。送出去便可以争取主动权。至少,对于竞争的彼此的双方在竞争的某一回合里面,没有任何一种计谋能做到让双方都是主动,都有主动权。所以计谋的使用必然地要使主动权出现转移,否则无计谋或计谋不成。 在竞争中的人要有主动权会不断转移的意识,可以通过运用计谋将它从对手那里转移过来,对方也可以设法转移过去。失去主动将自动处于被动地位,你是需要主动还是需要被动,也要认识清楚。注意,在这里仅仅是彼此两方,是竞争最简式。并不包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情况。所以本处有大前提“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在现实中你的精气神并不能局限在彼此之间的。 反忤,反为反;忤为忤逆。反反。思维定势,勇往直前,不中。思维要善于转折,甚至是180度折反。事物发展变化,经常逆转,人应该跟着逆转或利用逆转。眼看事情的发展对自己很是不利,也莫要绝望,天无绝人之路!冷静观察与思考,很多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因素能够扭转格局、逆转方向。抓住它!利用它,你就可以转被动为主动而成功。就怕你慌得不行。 利益链条是事物生存、生长的基因。 世界上并没有永远的尊贵和永远的威势,所以在[本经阴符七篇]中讲分威散势之心法。 有人说,很多时候,也不是所有时候都能反忤。前面已经讲过转环退却术。 4—3—23盛东风问第二十三术背向 《忤合篇》曰:“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 步石答:说,自古以来凡是能够深度认识背向之理都能得到善果。因为这样就可以提携四海、包罗诸侯,逆反迎合之地方情势而达到扭转的变化,然后以这样变化后的形势追求迎合我的“现实”的实现。所以,夏末的伊尹五次供职于汤、五次供职于桀,然后归合于汤。商末的姜尚三次就职于周文王,三次就职于殷,而不能有心向的表面化,然后归合于文王。 解说,“善背向者”的意思,一个是深度认识背向之道理,一个是善于顺应而把握机遇而利用。“背向”、“忤合”为阴阳体、矛盾体,一团迷雾,你能拨开迷雾见太阳,善哉,善者也!
如何顺应而把握?你去请教水手吧!在大海上风向的背向是必须要把握的,它的变化最好是要先知先觉的,水手不能改变风向及其改变,但可以改变风帆吗! 中国传统文化,谋略家们无一不敬畏天时、地方和人心。认为成事天时、地利、人和是缺一而不可的。否则就是妄为枉为。天时有多个方面,天时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已经又进入战国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谋略家们无一不敬畏天时、地方和人心。认为成事天时、地利、人和是缺一而不可的。否则就是妄为枉为。天时有多个方面,天时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已经又进入战国时代。背向有三:(1)历史潮流或大气候与你(的集团)(强调事而不是人)的行进方向的向背。注意,本文例子说明法家认为历史潮流是人民主流的。事实果真如此啊!(2)地方形势对行事的利害。(3)人心的向背。这又有广义的人心与狭义的人心之分。 讲向背绝对不能变成害怕而机械地顺从,反而是要积极主动因势利导转化向背情势!注意本文两个例子都不是间谍、叛徒,而是潜水深入了解世情、人心动向—两方体验、对比分析,洞悉世情、人心。终于归属善者。 在竞争的现代社会,一个人可能象姜太公那样数次出入两个团队,“我为什么要加入这个团队?”或“我为什么要退出这个团队?”是“我”要思考的命题。不能惟利是图、唯钱是瞻。要看团队及其首长的成事预期,即发展空间。——向善背不善。(请不要用仁义道德的善来理解这里的善啊!) 真心希望年轻人有事业心,并善于体验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