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mdash;mdash;钢铁炼狱:一战(34)
书接上回,虽然德国眼下的形势对苏维埃来说是一片大好,到处都是红旗招展,工兵苏维埃纷纷建立,但是德国的国情和俄国不一样,虽然都是持续的战争导致国内厌战爆表、后备打空,但是德国的实力还是要比俄国要强得多的,究竟战争的军队也比俄国要好得多,要知道德国一只手就把俄国给打得不要不要的。况且,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可是经过两次革命,才最终确立,俄国的二月革命最终被俄国的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德国也一样。虽然德国首都博林在11月9日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的工人和士兵占领了政府机关、邮电局和火车站,推翻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迫使德皇威廉二世不得不匆匆地逃往荷兰,武装的工人和士兵控制首都。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下,在群众大会上宣布成立了社会主义共和国。 但是,好景不长,在一个月后的12月份,全德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柏林召开。由于无产阶级缺乏独立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以及右派社会民主党人的背叛,政权重新落入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领导集团手里,这个集团的领导人F艾伯特和P谢德曼组成政府——人民全权苏维埃。它没有触动旧的国家机构和军队,留任大批原来帝国的官员和将军,竭力设法把群众运动平息下去,使11月革命遭到了失败。 政府的行为让原来参加起义的左翼派别所组成的斯巴达克同盟十分不满,在眼见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在12月29日,斯巴达克同盟召开代表大会,决定立即脱离独立社会民主党,成立自己的组织——德国共产党。30日,德共成立大会在柏林举行, 资产阶级政府自然容不下其他派别,想着把全部权力握在手中。德国共产党肯定是不干啊,于是,他们跟苏俄一样,在1919年的1月5日,于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大规模起义。但是共产党所领导的起义,随着德国政府的军队在5月1日攻入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而宣告失败。 就在德国国内烽火遍地一色红的时候,在11月11日,德国政府正式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因为签订地点在法国东北部的贡比涅森林里签订的,因此被称为《贡比涅停战协定》,而具体的签字地点,则是大名鼎鼎的福熙车厢,也就是在二战期间法国战败投降时所签订停战协定的地方。这个协定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结束。 协定签订当日即生效。该协定包括对德停战条款及两个附件,主要内容是:双方停止军事行动;德军在15天内撤出所侵占的比利时、法国、卢森堡及阿尔萨斯——洛林;德军在31天内撤出莱茵河左岸地区连同右岸的桥头堡,由协约国军占领;凡仍驻留在战争前属于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土耳其领土上及在东非作战的全部德军应立即撤回到1914年8月1日的德国疆界以内;驻在战前俄国领土上的全部德军,在协约国认为时机适当时也应返回德国境内;协约国军队战俘应立即遣返,德军战俘由协约国以其认为适宜的办法进行安置;废除《布加勒斯特条约》和《布列斯特和约》;德军应完整地交出其陆海空军主要装备和运输工具。 贡比涅停战是《凡尔赛条约》签订的预演,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反动的帝国主义战争,无论胜败双方都不代表正义,后来签订的协议损害中国利益,更是令人憎恶。就战争本身而言,人民是战争中付出最大牺牲和痛苦的,仅法国就动员了七百九十万人,一百四十万殖民地人参战,取得胜利也是各国人民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资产阶级政府的胜利。贡比涅停战是解除德国武装,重新瓜分世界的开始,用主持停战的法国福熙当时说的,这是二十年的停战,不是和平,就像福熙在贡比涅说的,他愿意继续打下去,也许他当时希望二十年后灭亡德国,总之帝国主义者没有把和平作为停战的根本目的。 就在德国战败之后,苏俄立马就翻脸了,立刻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 长达四年多的、残酷的一战终于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在这场殊死的搏斗中,德国最终倒下了,并且留下了丰厚的战利品。这其中包括5000门重炮和野战炮,3万挺机枪,2000架飞机,6艘主力舰,8艘重型巡洋舰,10艘巡洋舰,300艘潜艇,5000台机车和5000辆完好无损的汽车;德国交出316.8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德国拿不出这么多,后一再削减,成为7.14亿美元);德国交出全部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协约国军队占领莱茵河左岸,占领军的给养由德国负担。现在德国交出了这么多东西,这些东西该如何去瓜分,这些都需要大家商量来办,于是战胜的协约国阵营在1919年的1月18日,在法国首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举世闻名的分赃和会——巴黎和会。 参加巴黎和会的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古巴、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希腊、危地马拉、中国、泰国、海地、沙特阿拉伯、洪都拉斯、利比里亚、捷克斯洛伐克、乌拉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27个独立国家,还有英国的自治领南非、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俄国因于1917年和德国单独媾和且布尔什维克取得国家政权也被排除在谈判之外。 其中,参加大会的英法美等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背着大多数国家搞了个等级制,把与会的国家分成了三六九等。第一等是“享有整体利益的交战国”,即英、法、美、意、日五大强国,它们有权出席一切会议。第二等是享有局部利益的交战国,如比利时、巴西、中国、希腊等大多数国家都属于这一类,只能出席讨论与它们有关问题的会议。第三等是与德、奥集团继绝外交关系的国家,如秘鲁、玻利维亚等,它们只有在会议讨论的问题直接涉及这些国家时才能派代表团出席。第四等是中立国和即将独立的国家,它们只有在五强之一的邀请下才能出席有关会议。 除了规定了每个国家的等级之外,还规定了各个等级的国家所能派出的全权代表的数量。英、法、美、意、日五强各派5名代表。比利时、巴西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各派3名代表。中国、希腊、沙特、波兰、葡萄牙、泰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各派2名。(中国代表团由北京和广州派官员联合组成,有北京外交总长陆征祥﹑驻英公使施肇基﹑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比公使魏宸组及广州的王正廷等。)英国的自治领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和印度各派2名,新西兰派1名;其他国家各派1名。总计一共70名代表。 代表数目不同也就算了,所参加的议题范围不同也就算了,在会议的议事规则方面还是按强权政治行事。和会规定,整个会议分为最高会议、专门会议和全体会议三种形式。最高会议由美、法、英、意、日五强首脑和外长组成,也称十人会议,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后来十人会议又演变成美、英、法三国首脑组成的三人会议。因为日本远离欧洲,而且意大利在大战中作用不大,贡献几乎是负的,本国底子又薄,被英法冷落一边。英法美三国的领导人也就成了巴黎和会上的“三巨头”,他们分别是英国的劳合乔治,法国的克里蒙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在会议过程中,三巨头各怀鬼胎。英国:希望得到海上霸权,殖民霸权,而且希望欧洲大陆各国实力均等,即大陆均势。法国:希望得到欧陆霸权。美国:世界霸权。于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每一个国家都会与另两个国家互为对手,而又都能与另两个国家的任意一个联手。所以,这场会议足足开了5个多月。 为了索取战败国的赔款,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吵得不可开交。“你们法国拿50%,我们英国得30%,怎么样”“不行,绝对不行!这次大战,法国损失最大,我们应该得58%。”“太过份了,我们不同意。”“那我们也不同意。”已经78岁的克里孟梭,虽已满头白发,但仍像只野兽般凶猛,真不愧他的“老虎总理”的外号。而劳合乔治也百般纠缠,一点儿都不牺牲自己的利益。美国总统威尔逊只好在英法之间周旋,忙着打圆场:“我们美国一分钱都不要。你们两国都牺牲些,让别的国家也得点好处,法国得56%,英国得28%,这样可以吗” 克里孟梭厉声喊着:“可以。但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除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外,德国的萨尔区也归我们!”如果法国得到萨尔区,就意味着他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将来可以在欧洲大陆称王称霸。对这点,英国和美国当然不同意。他们从1月吵到4月,谁也不肯让步。威尔逊和克里孟梭都以退出和会来要挟对方。 三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法国只许占有萨尔15年,之后归还德国),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三除分赃外,巴黎和会还有别的议程。主要是:密谋扼杀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筹组国际联盟来反对列宁创建的共产国际。国际联盟指挥各国反动派向革命人民进行血腥镇压,同时重新瓜分德国原有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