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七章mdash;mdash;钢铁炼狱:一战(18)

第二百一十七章mdash;mdash;钢铁炼狱:一战(18)

    在24日,在德军强大的、甚至有点不要脸的攻击下,法军被迫放弃了第二道防御阵地,开始后撤,结果第二天,德军就攻占了法军重要的要塞杜奥蒙要塞。

    面对德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法军总司令霞飞决定临阵换将,任命白当将军为凡尔登战区的指挥官。而战局欢迎这位新指挥官的方式却有点特别,就在他率领着第20军赶到战场的当天,就收到了杜奥蒙要塞失陷的消息。但是,这位新指挥官临危不乱,就是在他手下,发生了上文提到过的“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汽车运输”。

    中国有句老话,祸之福所依,福至祸所伏。就在德军猛烈进攻并不断取得进展的时候,德军的火炮却没有跟上来,反而使自己的部队进入到了法军的炮火覆盖范围内。这一增一减之中,使得德军丧失了火力优势。

    越随着战局的进行,凡尔登的守御就越加强化,德军想要攻占凡尔登的希望就越加渺茫。当德军直接冲向凡尔登已经冲不动的时候,德军准备迂回进攻,先减除凡尔登要塞周围的据点,在然后一鼓作气,攻克要塞。

    在这之后,德军进攻痛苦的进攻,终于缓慢攻占了凡尔登西部的几个村庄,并且迫降了凡尔登东部的要塞,但是伤亡非常惨重。可以说,贝当将军的策略,使得德军遭受到了重大的损失,德军巨大的流血,最终将使得德军不得不放弃进攻,到了这时候,就到了联军进攻的时候了。但是,这个防守反击的方式首先需要防守,需要等到恰当的时候才能反击。可是,德军比较强,前期这个防守的时间可能需要的比较长,而一味防守的被动挨打,确实是有点憋屈,憋屈的久了,法国人民和政府自然想要一场胜利,而贝当将军这种保存实力的方式自然得不到青睐,结果被解职,换上了一个更具有进攻性的将军内维尔。

    德军的下一个目标是苏维要塞,在1916年6月22日,德军再一次向法军阵地释放了毒气弹,紧接着投入了6万的兵力展开进攻。但是,法军坚持了下来,德军的兵锋始终没有渗透进来。

    德军在凡尔登的疯狂,使得法军有点受不了了,为了减轻凡尔登的压力,联军又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那就是一战期间伤亡最大的索姆河战役,也是坦克的首战。

    索姆河战役的发动,使得德军不得不抽调出部队,赶往索姆河战场。而与此同时,俄军也在东线进行了著名的勃鲁西洛攻势。这两大战役一展开,使得德军再也没有力量增援凡尔登方向。没有新的增援出现,使得凡尔登的德军再也没有先前的猛烈攻势,之后的进攻行动,是出于牵制的角度。从1916年2月开始,经过数月的苦战,德军虽然在凡尔登以北和以东地区突入法军7——10公里,但是并没有能够凿穿法军的防线,没能形成占已突破。眼见凡尔登战役已无下文,德皇威廉二世也在9月2日正式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当德军不再进攻的时候,法军发动了反攻。在10月21日,法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在这次反攻中,法军甚至使用了新式的400毫米大炮,以及徐进弹幕技术。在法军的进攻下,德军节节败退,在10月24日,法军重新夺回了杜奥蒙要塞。法军趁胜进攻,在11月2日,德军被迫放弃了血战才得来的沃要塞。

    在法军第一阶段的进攻中,收复了很多被德军攻占的土地,为了彻底蒋德军赶出阵地,在12月15——18日,法军再一次发动反攻,基本上把德军赶回了出发阵地。至此,战役结束。

    在这长达10个月的交战中,战争双方总共投入了200万的庞大兵力,一共打出了4000万发各式炮弹,伤亡人数近百万,使凡尔登成为了骇人听闻的“绞rou机”和人间地狱。

    凡尔登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堑壕战、消耗战。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残酷的战斗造成了心理上的影响,几乎导致法军叛变,由于答应士兵今后再也不参加向德军进攻的严酷的战斗,才使叛变没有真正发生。以后法军士兵拒绝进行进攻性的战斗,只是守在战壕中进行保卫战。其中在凡尔登要塞争夺战,法军一直在要塞碉堡以机枪、迫击炮、强力弹弓(发射手榴弹)对抗来袭的德军。凡尔登战役是典型的堑壕战,那现在就跟大家说一说堑壕战。

    一战期间,新式陆军主战武器的装备大大的提升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巨大的弹药消耗。一战与之前德国参与的普法战争相比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弹药消耗量。普法战争中用到的火炮,据说为1600门,在40年后火炮数量增加到8000门,而且其中有许多炮要大得多和重得多。普法战争的6个月中,每支步枪仅发射56发子弹,这些子弹在一战中一个星期就能打光。自动武器的出现更是使弹药消耗数疯狂增长。尤其是马克沁机枪的应用更是使得弹药消耗成倍增长。但是,新式武器的应用使得在防御战中防守方获得了相对优势。

    然而新式武器的出现尚未被世界所接受,一战就打了起来,此时同盟国和协约国依然受普法战争影响,指导战争的战略都是求速战速决,力求在进攻包围中歼灭对方。而这样的战术需要的是密集的步兵冲锋来达成的。如协约国军使用“单点突破,逐步攻击”法,即依靠炮兵将敌第一阵地上的防御工事摧毁,然后由步兵在徐进弹幕射击掩护下进行攻击。在完全占领第一阵地后才能攻击第二阵地。这样连续不断,直至攻克敌防御阵地。

    如协约国军使用“单点突破,逐步攻击”法,即依靠炮兵将敌第一阵地上的防御工事摧毁,然后由步兵在徐进弹幕射击掩护下进行攻击。在完全占领第一阵地后才能攻击第二阵地。这样连续不断,直至攻克敌防御阵地。

    在发明了高爆弹之后,榴弹炮的伤害就大幅度的提高了。西线战场上的伤员有超过75%是因炮击造成的。炮弹弹片造成的伤害通常比子弹造成的伤害严重。炮弹弹片会将一些灰尘带进伤口,这很可能会导致感染。这些因素意味着,一个胸部中了炮弹弹片的士兵的死亡率为胸部中子弹的士兵的死亡率的三倍。炮弹的爆炸还可以通过引起脑震荡而致死。除了生理上的伤害,炮火还会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长时间的炮击经常会导致士兵休克,而这在当时还没有被完全地了解。(现在这个症状通常叫做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人们对它了解的更多,虽然还不是完全了解)。

    由于当时的医疗还很原始,救命的抗生素还没有被发现。相当轻微的伤也可以因感染和坏疽而致人于死地。德军中腿受过伤与胳膊受过伤的士兵分别有12%和23%死亡,主要的死因是感染。美军伤亡人数中的44%因为坏疽而死亡。在这些人中,有一半是头部受伤,在腹部受伤的士兵中,只有1%活了下来。而大量无法及时处理的尸体造成的瘟疫疾病则会让那些在冲锋和炮击中活下来的士兵难逃一死。常见的疾病包括了痢疾、斑疹伤寒和霍乱。许多士兵都遭受过寄生虫害和相应的感染。极差的卫生条件也使战壕中充斥着真菌,士兵们因此会得上战壕嘴和战壕足。

    由于对战争规模和武器消耗量的错误估计,按照各国参谋部的预期,一战顶多打3个月,所以各国炮弹存量都是按照2个月左右的消耗来储备的。德国在战争开始前曾预测仅凭军队携带的弹药就能够完成施里芬计划,然而事实上直到德国所有的弹药储备见底了,施里芬计划连一半都没有完成。同样的,不仅德国弹药匮乏,对面的法国也一样,在施里芬计划失败后,法国甚至无法凑齐用来反击的75mm炮弹。双方无力进攻,自然只能固守待援,只能挖战壕。然而为了防止敌方军队进攻,只能挖更多的战壕;为了防止火炮轰炸,就要挖更深的战壕。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双方战壕越来越大,最后变成如同迷宫一般。

    简单来讲,一战处在一个战争方式剧烈变革的时代。作战武器发展的太快,运输水平提升不够迅速,造成了先进的弹药浪费与落后的运输水平之间的矛盾。卫生条件的不足也是导致进攻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为平衡这一矛盾,势必降低运输压力,故而选择了堑壕战。但是,伴随着冲锋枪、迫击炮、火焰喷射器、步兵炮以及坦克的运用,堑壕不再成为了进攻的阻碍。堑壕战迎来了变革。

    战争最纠结的地方就是他既是人类最黑暗的时期,也是人类最辉煌的时期;因为充斥杀戮所以黑暗,因为科技发展所以辉煌。战争促进了人类发展,这一点从5000年前就没有改变。因为哪怕是人类当时最大的战争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个规律,相反,他加快了规律。战争也从未改变。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迎来了变革,曾收割无数生命的堑壕也迎来了挑战,一系列武器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曾经的步兵禁区,也改变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