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世界演义在线阅读 - 第三十九章 姜子牙下山

第三十九章 姜子牙下山

    有莘美女是帝喾出身的有莘氏,为上古贵族之后,姬昌的妻子就是出身于有莘氏,所以帝辛很满意,说只此一件礼物就够了,表示会马上释放西伯侯,实际上帝辛只是故意用贪恋女色来迷惑散宜生,释放姬昌真正的原因根本不是美女。

    散宜生松了口气,任务终于完成,又向帝辛表示伯邑考失踪,希望帝辛下令查找,帝辛说伯邑考已经去看望姬昌了,想必不久就回吧!

    姬昌回到朝歌后,帝辛推说伯邑考去往羑里途中,年老突发急病而死,已经火化。周国臣属虽然疑惑,但不敢顶撞质疑帝辛。现在的重点是姬昌回周这件大事。

    伯邑考终年66岁,按《封神演义》,姜子牙带玉虚封神,念其忠孝之心,封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之神,命为尊贵之神,命星为紫微星,代表尊贵、权力、帝皇;此为紫微斗数以紫微星为首来源。

    伯邑考墓,位于河南安阳汤阴羑里城的西北角,距周文王演易处不远,有一个不太显眼的坟冢,坟墓前的墓碑上写的是“伯邑考之墓”。

    当地老百姓说,这是兔儿冢。兔儿冢也叫“吐儿冢”。据说当年文王在每次吃完rou羹后都找地方再吐出来,兔儿冢就是周文王吐rou羹的地方。传说当时周文王吐下的rou都变成了兔子,一蹦一蹦地都跑了。所以现在羑里城附近的老百姓中还流传着一句俗话:羑里城的兔子,打不得。在他们眼里,兔子是伯邑考的魂。

    因为伯邑考的突然“病故”,为了安慰姬昌,帝辛下令同意姬昌回国,当然谈不上赦免,因为一直也只是软禁,没有定下罪名。

    终于在被软禁六年后,姬昌被释放回国。据说姬昌在被释放后,在得到离京的许可后,立即连夜离开朝歌,帝辛发觉不妙,派出卫队乔装追杀,直追到黄河边,看到姬昌已经到了黄河对岸周国的地界才退回。帝辛虽然后悔,但还是没有下令讨伐周国。

    姬昌回国的时候,各路诸侯听说他回来都亲自到周境迎接他,一起回到了程(陕西咸阳)。

    姬昌回国后,对帝辛切齿痛恨,自己的父亲季历死在文丁手里,自己的儿子死在帝辛的手里,周与商的仇恨不共戴天。但是姬昌佯装不知儿子之死与帝辛有关,依然作出臣服的样子。

    帝辛三十年(BC1072)春三月,西伯侯姬昌为了麻痹帝辛,与各路诸侯再次进朝歌,献上贡礼。此举彻底消除了帝辛的疑心,反而觉得有西伯侯的帮助,西方的西戎再也不用担心了,于是开始将朝廷的战略重心转向日渐坐大的东夷。

    原来由于担心两线作战,不敢轻举妄动,而现在西方不用担心,帝辛决定发起倾国之力,向东夷进攻。周得到了坐山观虎斗的机会。

    这场对东夷的作战,持续了数十年,从帝乙与夷方的战争,到帝辛与东夷各部的作战。

    帝辛执政的前三十年,帝辛取守势,而此之后的二十年,大规模战争开始展开,直到商亡,大规模战争虽然结束,但是小规模的战斗依然不断。所以基本无力对付周国。

    帝辛三十一年(BC1071),西伯侯姬昌将军队集结到毕(程之北,陕西咸阳)进行军事演习(狩猎),拜姜子牙为太师(百官之首,王之师),为报复商的谋主、军师。此时姬昌81岁,姜子牙80岁。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被称为姜太公,或者太公望。

    据说姜子牙的先祖伯夷(姜姓),曾佐尧帝掌管四岳,任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成为大禹的心腹重臣,封地为吕(河南南阳西),称吕侯。伯夷的后代本姓姜,也有以其封地为姓,故为吕姓始祖。姜子牙因此既姓姜,也姓吕,称呼吕尚(望),姜尚(望)均可。

    姜子牙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被后来的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不好,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rou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事处,闲居在家。

    姜子牙拜相前的事迹已经不可考。

    《封神榜》神话:相传姜子牙一生命蹇,三十二岁上山昆仑山玉虚宫追随阐教圣人元始天尊学道,四十年来在山上挑水浇松,种桃烧火,煽炉炼丹,做些仆役的工作。至七十二岁,元始天尊始对姜子牙说:“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与我青府无缘,却与红尘有份,不妨下山辅佐明君,另开一番事业。”

    尽管姜子牙千百个不愿意,但是师命难违,况且子牙知己且知命,知道自己是个差等生(相对而言),只得收拾行装,告别师友,下山另谋出路。临行之际,天尊又送姜子牙偈语一首:一十年来窘迫乡,耐心守分且安然;溪石上垂竿钓,自有高明访子贤。

    等姜子牙再入滚滚凡尘的时候,已与俗世格格不入,既不会营生自立,又无亲故可依。真是失林飞鸟,无一枝可栖;天地之大,无立锥之地。回到家乡,风物依旧,人面不同,家乡父老,老的辞世,幼的变老,路人相逢无人相识“君从何处来”,真是四十年恍若一梦。

    在姜公彷徨无措、一筹莫展之际,想到了幼时患难之交的宋异人,就匆匆去朝歌投奔结义兄弟宋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