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世界演义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七章 文王演《周易》

第三十七章 文王演《周易》

    孤竹人原为商先族旁支墨胎氏氏族,子姓,逐渐与商族分离,开始独立生存。后辗转于燕山腹地游牧,发展成农牧并举阶段,定居今辽宁朝阳地区。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有大量饲养牲畜的畜牧业和可以用剩余粮食酿酒的农产品。

    商朝建国初年(BC1677年),大封有功的各部落,商汤代夏的BC1677年三月丙寅日封孤竹给墨台氏,称为孤竹侯国。孤竹国的国都(河北秦皇岛卢龙县)。

    到了商代中叶,孤竹国定鼎滦河、青龙河畔。这个时期孤竹国的疆域逐渐南移,西至滦河,北达青龙县北,东抵锦西,南临渤海湾。

    孤竹国王表:

    亚微

    墨胎初

    ?

    父丁之子

    亚凭

    墨胎冯

    亚微之次子

    此后世系失考

    孤竹国与商朝王室的关系相当密切,原因有三:

    其一,孤竹国君墨胎氏与商王同为子姓。

    其二,姻亲关系。

    其三,边境安全的需要。

    到了商朝后期,在这个国家出现了夷齐让国的美谈。原来那时的孤竹国君生了三个儿子,孤竹国君,子姓,长子名允字公信,即后来谥号为伯夷。幼子名智字公达,即后来谥号为叔齐。

    孤竹君生前有意立叔齐为嗣子,继承他的事业。后来孤竹国君死了,按照当时的常礼,长子应该即位。但清廉自守的伯夷却说:“应该尊重父亲生前的遗愿,国君的位置应由叔齐来作。”于是他就放弃君位,逃到孤竹国外。大家又推举叔齐作国君。叔齐说:“我如当了国君,于兄弟不义,于礼制不合。”也逃到孤竹国外,和他的长兄一起过流亡生活。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人们只好立了中子继承了君位。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儒家学派,对他们的这种行为非常赞赏,评论这种事情说:“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对他们给以很高的评价。

    古之贤者多善cao琴,伯夷就是一位古琴大师,他创作的古琴曲《伯夷cao》流传至今。伯夷让位之前主要生活在燕山山脉一带,后来燕山山脉一带历来多隐逸之士,多善弹古琴,伯夷遗韵因此传之不绝,渐渐的在这一带形成了一个古琴流派,称为燕山琴派。燕山琴派的弟子们代相传授,琴道相传世代不绝,所以燕山一带琴风颇盛,燕山深处善弹古琴的隐逸之士很多,这一派琴人皆以伯夷为宗首。当代有燕山琴派的古琴家王燕喜先生创作的歌颂伯夷的古琴曲《孤竹cao》传世。

    伯夷叔齐逃到北海之滨与东夷人一起生活。

    听到西方伯主周文王兴起,国内稳定,生产发展很快。他们高兴地说:“应该从东夷回去了,我们听说西伯的国内很安定,很适合老年人居住。”于是他们相约到周国去。

    姬昌也很佩服他们让国的美德,与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

    帝辛二十二年(BC1080)冬,崇(国)侯虎暗中向帝辛进言说,西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原本已经渐渐因为姬昌韬光养晦而开始信任姬昌的帝辛看到周国的实力的确相当强大,禁不住又想起了父亲帝乙的忠告,决定给姬昌一个教训。

    崇国(陕西西安户县)历史悠久,为禹之父鲧的封国,帝禹的夏后氏,又名有崇氏,即以国名为族名。商朝建立后,与商的关系却更加紧密。

    帝辛大会诸侯于渭水河畔,并且进行军事演习,以震慑包括周在内的西方诸侯以及西戎各部。

    帝辛二十三年(BC1079)春,帝辛召西伯侯姬昌随演习大军一同回到朝歌。姬昌见大兵压境,而对抗商朝的条件还不具备,所以只能跟随帝辛而去。

    到了朝歌以后,帝辛质问姬昌是否有心叛商,而姬昌作出诚惶诚恐的样子,进行辩解,帝辛没有实在证据,但又不放心,所以将姬昌软禁于羑(yǒu)里(河南安阳汤阴县北4.5公里的羑里城遗址,羑水经城北东流)。这样帝辛才放心下来,认为高枕无忧了。

    《史记》记载“文王(姬昌)拘而演周易”。

    姬昌一直对八卦有很深的研究,只是一直醉心于发展壮大周国,为父报仇,所以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研究。而这次被帝辛软禁,不能再cao心国事,反倒成为姬昌钻研学问的难得机会。

    前面介绍过,伏羲氏创造先天八卦,虞舜创造连山易(连山八卦),上甲微创造归藏易(归藏八卦)。

    经过姬昌的悉心钻研,将前人的八卦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再经过后世周公和孔子等人推论解读,才形成留传至今的《周易》一书。经过历代文人学者与统治阶层的传承,文王《周易》成为中国的圣经、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政治上,周文王所奠定的西周政体是为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集权之先声;而《周易》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则有着深刻影响与巨大改变,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改变了古代的文化发展轨迹,影响了今天的文化基质……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历来就有所谓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之说。《史记》也认为《周易》的作者就是周文王。

    当然,也有人因为《周易》六十四卦的爻辞中记有周文王之后的史事而提出质疑,认为卦爻为周文王推演,而辞文出自周公或他人之手。其实,像《周易》这样的经典之作,其成书难以一蹴而就,肯定得有一个从雏形到充实、完善的漫长历程,必须经过多人乃至数代人的构思、采辑、撰写、订正、增补与润色才有可能形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文本。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肯定作者就是周文王一人,但至少可以推断,周文王在《周易》成书的过程中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