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世界演义在线阅读 - 第十二章 帝辛征东夷

第十二章 帝辛征东夷

    即周视商代先王为上帝,而自己的祖先不再列位于神灵的行列。而自己也不是现世神。祭司阶层只负责专门祭祀神灵,而不再与王权相接,这样既斩断了政权与宗教的联系,又给宗教祭司留下了存活的空间。

    《礼记·文王官人篇》提出了“六征观人法”――这是一套记载最完备、最系统、最成熟的鉴别人才的方法,既是“观人术”、相人术,又是“官人术”、用人术。周文王教导太师(姜太公)用来考察人品之高下、评定才能之优劣的“六征观人法”,对于后世识别人才、考察人才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后世的周公、孔子、庄子、吕不韦、曾国藩、刘劭、诸葛亮等识人、相人大家,无不深受文王“六征观人法”的影响。孔子非常推崇周王朝的开拓者文王、武王,判断是非曲直往往以文武之道为标准。他曾说过“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孔子评判人、鉴别人的观点,集中反映在《论语》、《孔子家语》中。

    中国古人普遍有崇古心理,效法上古圣贤之君、效法“三代”之法,是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周文王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历代以复周礼为己任的人数不胜数。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残缺,人们对周文王的了解未必很多,周礼也未必很完美,但是作为人们对清明之君、清明之制的一种向往,它的意义还是积极的,所以说抽象意义的周文王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后世的儒家,为了把道德与政治联系起来,把文王当成一个“内圣外王”的典型加以推行,文王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

    孔子因为生活在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春秋时期,所以就特别推崇文王,他做梦都想恢复“郁郁乎文哉”的周礼。

    周文王陵位于咸阳城北6公里处渭城区周陵镇周陵中学内。周文王陵底部周长310米,高11.8米,墓前有清代毕沅所立的碑石。陵丘保存基本完好,献殿、木牌楼经过修葺和彩绘。

    姬发,统治时间:BC1120--1104年。

    姬发,姬姓,名发。出生于BC1198年。

    帝辛四十二年(周武王元年,BC1120),姬昌的儿子姬发继承了周国的西伯爵位,被后人称为周武王。此时姬发78岁,姜子牙(吕尚)91岁。

    周武王将都城从丰邑(陕西西安长安区沣河西岸)迁至镐邑(陕西西安长安区沣河东岸)。丰邑与镐邑合称丰镐(陕西西安长安区)。

    周武王之后,丰京是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镐京又称宗周。

    为了赢得姜子牙的支持,周武王迎娶姜子牙之女邑姜为王后。实际上此时周武王已经78岁,惊人的是5年之后,邑姜生下了后来的周成王,之后又生下了唐叔虞。可见当时无论周文王还是周武王都是老当益壮,这或许是开国君主多子多福,而往往亡国之君,子嗣艰难。

    很明显,周武王在即位之前,肯定已经有妻和子了,但是为了与姜子牙的关系,周武王还是将邑姜立为后。

    周武王将姜子牙尊为“师尚父”,也就是说亦师亦父,并且赐予丹书(铁券)。可能姜子牙是历史上第一个被授予丹书铁券的大臣。其作用类似于后世的免死金牌。往往由明君授予立下大功的臣子,多为开国时候出现。

    武王以兄弟周公旦、召公奭为助手,进一步整顿内政,增强军力,国力日益强盛。

    帝辛四十三年(周武王二年,BC1119)春,帝辛大规模检阅军队。

    峣山因地震而崩塌,似乎预示着帝辛执政,没有得到上天的庇佑,在古代,如果君王执政期间发生地震等灾害,是君王失德的表现,有时候君王要下罪己诏,反躬自省。

    帝辛四十四年(周武王三年,BC1118),周武王姬发伐黎(故旨方地,又名耆qi,山西长治潞城市)。

    前面介绍过,耆原本为商的诸侯国,在周文王在位期间被周军征服,但周文王死后,忠于商的势力又重新抬头,再次独立,改国号为黎,重新宣布忠于商。

    周武王在经过短时间稳定朝政之后,就发兵二次征讨并彻底消灭黎国。

    其地与民众于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尧帝的后裔,赐爵为侯,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所灭。黎国灭亡后,国民星散,其后裔以国为姓,是黎姓的由来。

    帝辛四十七年(周武王六年,BC1115),内史向挚出走投奔周国。

    帝辛自从与东夷的大规模会战开始之后,耗费将近20年时间,东征、南伐,倾全国之力以期灭掉百年来的大患。到了周武王六年的时候,才基本告一段落。

    相传商军曾组织象队参战,经多次激烈战斗,终将东夷平定,俘虏众多夷人,以补充奴隶和兵员。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对东南夷方各部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

    帝辛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诗里说:“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在评价帝辛时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从帝乙到帝辛,商与东夷包括之前与夷方之战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极大的苦战,也使武乙之后已走下坡路的商朝国力大损。加速了商朝的灭亡,为居心叵测的周国取代商朝留下了可乘之机,故有“纣克东夷而陨其身”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