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世界演义在线阅读 - 第十九章 太伯建吴

第十九章 太伯建吴

    帝乙继位后,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

    当时,江淮之间的夷方比武乙时期更加强盛,准备大举进攻商朝。

    帝乙二年(BC1169),昌带领周部落攻打商朝。

    帝乙为了不至于东西受敌,就把文丁的一个幼女,生得美丽端庄,嫁给了姬昌,向周人致歉。商王帝乙缓和了与周人的矛盾之后,开始全力备战,应对东夷的进犯。而姬昌也认识到商朝国力还很强盛,短时间之内,周还不是商的对手,还需要继续积累实力,等待时机。

    帝乙三年(BC1168),昆夷(属于西戎)攻打商朝,夷方也趁机进犯。帝乙采取各个击破战略,首先派遣将领南仲率军向西抵御昆夷的进攻,并且修筑朔方城。夷方见昆夷被击退,于是退兵。

    BC1166年,帝乙帅军出征夷方,但途中受到孟方(河南睢县附近)的截击而被迫回师。

    BC1166年二月,帝乙率诸侯联军击败盂方。九月,商军进至淮水流域的攸国(今安徽宿州附近),帝乙命攸国国君攸侯喜,率领本国军队协同进攻夷方。商军从东部重镇大邑商(古称毫,今河南商丘)东进,到达攸国东部边境城邑永(攸国东部数十里),以此为前进基地与夷方军队交战。帝乙指挥商军列阵缓慢向前推进,进攻夷方军队。同时命令两翼实施夹击,一举打败夷方。

    BC1164年五月,商军返回商都殷附近,前后费时达260天。

    同年,由于东夷的威胁,帝乙将都城由殷(河南安阳)迁到沬(河南鹤壁淇县)。

    帝乙长子微子启的母亲地位卑贱,所以不能立他为嗣子。少子帝辛的母亲是正室,所以帝乙确立帝辛为嗣子,就是后来的商纣王。据《吕氏春秋》、《帝王世纪》记载,微子启与帝辛是同母兄弟,微子启出生时,他的母亲尚为妾,被立为王后之后生帝辛。帝乙因微子启年长,想立他为嗣,太史根据礼法认为微子启是庶出,帝辛是嫡出,所以立帝辛为嗣子。

    BC1163年,帝乙再次率领诸侯远征夷方,到达雇(即顾,今山东鄄城东北)、齐(今山东淄博东北)等地,至BC1162年三月,胜利班师。在回师途中帝乙病逝。

    家庭成员

    父亲

    商王文丁

    妻妾

    帝乙有两位妃子。

    儿子

    微子启(宋微子),帝乙长子,周朝诸侯国宋国始封君。

    微仲(微仲衍、宋微仲),微子启弟,宋国第二任国君。

    子期,商朝诸侯国郝国始封君,郝姓得姓始祖。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一说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其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氏,称郝氏。

    帝辛(商纣王),帝乙少子,商朝最后一位国君。

    帝乙病逝后,葬于殷。

    帝乙死后,其子帝辛(商纣王)继位。

    帝辛(纣)BC1161--1110年

    帝辛,统治时间:BC1161--1110年。

    帝辛,子姓,名受,谥号纣,别称受德、纣王、商纣王、殷纣王,商朝第三十位君主。

    帝乙有三子,长子叫微子启,次子叫微仲衍,都是庶出,三子叫受辛,是正宫所生。帝乙曾经想立微子启为太子,大臣都谏言,应该立正宫之子。于是,立受辛为太子。帝乙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周武王代商后称天下称他为“纣”,因为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

    帝辛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英明神武,刚愎自用。

    很多历史上的著名君王都有这样的性格特点,比如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隋炀帝,只是成者为王,称为英明神武,败者为寇,称为刚愎自用。所以君王宁愿选一个平凡的接班人,也不愿选一个各方面都杰出的接班人,因为他们不懂得谦虚,总是在成功,接受不了别人的建议,甚至存在逆反心理,故意反着来。所以一旦受挫,便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任由情况继续变坏。

    BC1161年,帝乙的儿子帝辛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以殷(河南安阳)为都。

    按《封神演义》:第一回中提及帝乙,称其有三子,“寿王”(即帝辛,商纣王)为幼子。帝乙临终前将寿王托孤给太师闻仲。而按照历史记载,帝乙的托孤大臣有王伯太师箕子、王叔少师比干,而闻仲没有记载于史书中。

    商朝历来实行的是兄终弟及的制度,也就是说只要国王死后,兄弟还在,虽有儿子,也要由兄弟继承,这是早期商朝九世之乱的原因。

    所以到了武乙之后,为了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商朝开始摒弃这种制度,实行父子继承制。

    这实际上剥夺了兄弟们的继承权,从武乙开始,内斗不断。所以帝辛的即位,实际上与箕子和比干的利益相背。

    笔者认为帝乙由于担心哥哥箕子和弟弟比干夺去自己儿子的帝位,所以出于场面话,不得不安排箕子和比干辅助帝辛处理朝政,而最重要的军权也一定会安排自己真正的心腹将领来辅助帝辛,以排队兄弟们对军队的影响。而这员将领极有可能就是在史书中没有留下名字的闻仲。

    所以,实际上帝乙为帝辛留下了至少三位顾命大臣,王伯太师箕子,王叔少师比干,箕子和比干主要是朝政,而最重要的军事方面是闻仲。

    虽然武乙已经改革了继承制度,但是如果商王无道,箕子和比干的确也有资格成为新的商王。

    《孟子·万章下》述孟子向齐宣王解释贵戚之卿与异姓之卿的区别说: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