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世界演义在线阅读 - 第十七章 商朝武乙的改革

第十七章 商朝武乙的改革

    泰伯井,又名让王井,位于至德大殿东面,井水清澈可口。相传是泰伯为当地居民用水而凿。但据考证,泰伯井是战国时期所建。建泰伯庙后,一直是泰伯庙的厨房用井。南朝刘昭《后汉书注》记载:“无锡县东,皇山泰伯冢。民世修敬焉。去墓十里有旧宅,井犹存。”《吴地记》记载:“吴筑城梅里平墟,城内有宅,旧址及井犹存。”

    唐代诗人李绅晚年隐居泰伯庙,在泰伯庙留下许多诗文,其中《泰伯井》写道:“至德今何在,平墟井有泉;梁鸿重浚后,又历几千年。”

    太伯去世,没有儿子,弟弟仲雍继位。仲雍去世,儿子季简继位。季简去世,儿子叔达继位。叔达去世,儿子周章继位。此时周武王灭亡了殷王朝,寻求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经是吴地君主,便把吴地封给了他,以祀吴泰伯。并封周章的弟弟虞仲在成周之北的旧时夏都之地,这就是虞仲,以祀虞仲。

    史书记载出现了前后两个虞仲,而前一个虞仲名为仲雍,后一个虞仲是仲雍的曾孙,排行第二,受封虞国,故称虞仲。两人是曾祖父和曾孙的关系,那么为什么仲雍也称为虞仲呢?

    距今七百多年前的南宋著名文人范成大曾思索过这个问题,并在他的巨著《吴郡志》中作过考释,他的意见是:仲雍是周章弟虞仲的始祖,而虞仲被武王封国于虞,后代人把虞仲的封国“虞”的名称冠于他的始祖仲雍之前,所以仲雍又称虞仲。

    从《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武王克商之后寻找太伯和仲雍的后代,就是为了加封他们来承祀太伯和仲雍,找到了周章,而周章已经做了吴国的君主。在那个时代,使自己的族亲不致绝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道之君即使对于敌国也往往是灭其国而不绝其祀,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就是个例子。

    按照周代的封建宗法体制,周章作为仲雍的长曾孙理所当然地应该绍继太伯之祀(过继必须以嫡以长)。这样,仲雍的承祀者只能是其次曾孙仲(排行二,所以称仲)了,仲被封在虞国,所以称虞仲。因为虞仲承祀仲雍,所以仲雍的后人又用虞国的虞字冠名仲雍名前追尊之,而仲雍也排行第二,所以也称虞仲。

    按照《史记》和《左传》的记载,商末周族领袖古公亶父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建立吴国以后,国君之位相传到第五世时,周武王才伐灭殷纣,然后分封了太伯、仲雍的两个后代:其一封在虞国,处在内地,另一个封在吴国,处在东南蛮夷地区。

    吴国的国君传到第十七世的时候,BC655年,虞国的国君贪图晋国晋献公的宝马美玉,借道给南下讨伐虢国的晋国军队,晋军主帅荀息率军攻灭虢国后,回师途中又顺手牵羊攻袭虞国,这个内地的虞国就这样被晋国用巧计灭掉了。这就是历史典故“假途灭虢”和“唇亡齿寒”的由来。

    武乙十五年(BC1204),武乙将商朝国都由黄河以北的奄(山东曲阜)迁回到武丁时始建的沬(又称武丁城,河南鹤壁淇县)。

    武乙二十一年(BC1198),古公亶父薨。

    古公亶(dǎn)父的“亶”后加一个“父”字,表示尊敬,并不是名叫“亶父”,“古公”也是尊称。因为他广施仁政,令不少部落归附,周灭商后,周武王姬发认为“王气”始于亶父,故追尊为太王。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周太王”,他住过的地方叫“太王城”,他的墓叫“太王墓”。

    古公亶父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历史上的著名贤王。

    古公亶父死后,葬于陕西省岐山县祝家镇岐阳村。

    周太王陵始建年代不详,误传为周幽王墓,万历岐山知县于邦栋始辨正之。现周太王陵墓丘高3.5米,围大约50米。前有清乾隆四十八年邑令平世增立的墓碑一座,高3米,上刻清陕西巡抚毕沅题字“周太王陵”,碑楼、碑座已残,2000年岐阳村重修墓碑。

    季历,名历,姬姓,季是排行(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次序,即最小),尊称公季、王季、周王季,周太王之少子,周文王之父。

    季历接位后,称公季,以岐(今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的一部分)为都,周武王灭商后追尊为王季,也称周王季。他即位后而太伯和虞仲后来在太湖流域创建了吴国。季历师承古公遗道,治理周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推行仁义,周族的势力逐渐强盛。

    古公去世后季历嗣位,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领导部落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周族社会经济发展,壮大了周的力量。

    季历积极训练军队,在外交上又因为妻太任的关系,与商王武乙的关系极为密切,积极吸收商文化,加强与商的政治联系。

    在得到商王朝的支持下,他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扩张军事实力。实际上作为中央王朝,商对于戎狄对商的进犯也是非常反感,但是由于武乙的残暴统治,无力对付戎狄,季历对戎狄的讨伐得到武乙的热烈响应,武乙授权季历统辖西方诸侯国联军讨伐戎狄,其中攻击的重点是山西境内对商构成威胁的戎狄部落,主要的敌人是鬼方(今山西陕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

    武乙二十四年(BC1195),在商王朝的支持下,季历利用机遇,率兵极力向东发展,在毕与程国发生决战,最终击败歼灭了东邻的程国(咸阳市东),周族的势力称霸关中。

    武乙三十年(BC1189),季历帅周师征服了周围许多较小的戎狄部落,并且讨伐义渠等北方一带的戎人,俘获了义渠部落的首领,将战利品和俘虏献给了商王,献俘君王是古代的重大庆祝仪式。商王武乙,很高兴,更加对季历信任有加。